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倾世佳人董贤-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芷薇伸手去夺,却又抢不过齐木。两人争夺之际,正巧从窗口看见董圣卿远远走来,齐木忙将发簪扔到门口,拉着芷薇跑下竹阁。 
芷薇一惊,脚下一滑,直直跌倒在竹阁下。 
齐木大惊,连忙蹲下,问:“怎么样?还能走吗?” 
脚裸一阵剧痛,芷薇低道:“脚……脚好像扭到了。” 
眼看董圣卿越走越近,齐木只好抱起芷薇,猫着腰从竹阁下的梁柱处,悄悄溜走。 
不远处,董圣卿缓缓走来,仍是那身中原长袍,长发美目,举手投足间都尽显风情。在澜沧江边站了整整一个上午,感到有些乏了。嫂娘已静静地躺在这俊山靓水、巍峨群塔间。 
长安,变得模糊而遥远。 
入住村子已有八个月,加上路上的四个月,这一年中,不知长安的那个人过得如何? 
云南淳朴无争,宛若与世隔绝。驿使三个月才来报一次朝廷的旨意。刘欣已命人在云阳开凿运河,发展水力。是因过去自己那句“云阳四面无海”吗? 
董圣卿并非一个爱照镜子的人,但他常会站在那幅巨大的铜纸前端望。他在欣赏一幅画,一幅由他来作,刘欣命名的画。 
董圣卿低着头,走上竹梯。进门时,偶然发现地上的那枚发簪,拾起一看,上面刻着芷薇的名字。 
几天没见面,今天前来,又让她扑了个空,还掉下东西。董圣卿有些过意不去,转身下楼,赶往芷薇的竹阁。 
来到芷薇的住处时,正巧齐木也在,两人像料到他会来一般,已倒好了茶水。 
芷薇一看董圣卿手里拿着发簪,赶紧起身,不料脚裸作痛,整个人向前冲去,幸好齐木在边上,一把将她扶住。 
“你的脚怎么了?” 董圣卿关切问道,看这两人神色紧张,只觉得有些奇怪。 
“不小心……摔的。”芷薇结巴道。 
先前回来时,齐木已将计划大致托出,吓得她六神无主。此刻,芷薇只希望董圣卿不要还那发簪,速速离开。 
她脸上一阵青一阵红,心神不宁。齐木抢着开口:“圣卿,你来找芷薇什么事?” 
董圣卿将发簪递上,道:“芷薇,这是你的吧?掉在我门口了。” 
芷薇犹豫着不敢去接,还是齐木热心,接过后,硬塞到她手里。 
面前两人,今天似乎特别古怪,董圣卿也不愿深究,说道:“你们还有话说吧?那我先告辞了。” 
“喂!都是要做新郎倌的人了,就这么走了呀?” 
听齐木大声一唤,董圣卿转身:“新郎?你说我?” 
“不是你,还有谁?你都把信物交还芷薇,说明你同意娶她啦!”齐木兴奋道,拉着芷薇到董圣卿面前:“我们云南的婚配风俗中,一方要是对另一方有意,只要将发簪扔到他门口,那个人若同意婚娶,只要将信物还回来就是了。” 
董圣卿一愣,继而说道:“抱歉,我不了解云南民俗,只想物归原主,别无他意。” 
“那可不行,你都还了,不能不承认。”齐木大着嗓门抱不平。 
“算了……”一旁的芷薇拉拉齐木,“我们是中原人,本来就不该受当地民俗之束……” 
芷微的声音有些颤抖,董圣卿觉得揪心,低道:“芷薇,对不起……” 
“你怎么能反悔呢?她为你都扭伤了脚……” 
“齐木,别闹了,表哥已有意中人了。”芷薇劝道,又转向董圣卿:“我们闹着玩的,你不要放在心上。”说完,就一拐一拐地出了竹阁。 
齐木对着董圣卿大叹一口气,也跟着跑了出去。 
董圣卿怔在原地,舒了口气。 
芷薇心头伤,总有一天会痊愈,只要一个真心爱她的人出现即可。而他的伤,能否愈合,只怕已不是能自己决定的了。 
长安。那个遥远而又熟悉的地方,住着日夜令自己怀念的人。他身材修长,穿起冕服,一定气宇轩昂;他思维敏捷、料事如神,朝中事务应当打理得井井有条;他相貌英俊,现在大概……佳人在抱,忘却旧人…… 
心里泛酸,董圣卿走下竹阁,习惯性地向北望去,一片翠山,望不到头。 
彷若刘欣真要寻他,天涯海角也近在咫尺;但如若,他已忘记他,即使近在眼前,也是咫尺天涯。 
□ 
长安的冬天,甚是寒冷。走在空旷、沉静的长乐宫中,更是死一般的沉寂。刘欣没有命人传报,独自穿过冷清的长廊。 
赵飞燕一人靠在凉亭的石柱上,看到刘欣前来,上前迎道:“原来是皇上来了,外面风大,快些进屋。” 
即便到了屋里,也不觉得有多少温意。 
刘欣坐下,问道:“太后这里怎么这样清静,连个宫女也极难看到?” 
“是我让她们不用常出入正殿的,也没什么需要侍候,跑来跑去,扰了心绪。”赵飞燕徐徐说道,眉间难掩憔悴。 
两个月前,她刚刚分娩,身体越发虚弱。诞下的是个男孩,名叫刘衍,赵飞燕又给他起了个古古怪怪的|乳名,叫做箕子。 
刘骜生前的嘱托,刘欣并未忘记。这一年来,他极为关心太后起居,只是赵飞燕已在心头上了一道锁,刘骜驾崩后,就从没见她舒心笑过。 
“太后要多注意身体,有什么需要的,就派人告诉朕一声。” 
坐了片刻,赵飞燕偶尔答上两句,多半都是刘欣嘘寒问暖。 
看她久久不说话,刘欣又问:“箕子呢?不如朕把他带去未央宫住几天。” 
他说着微微一笑,想起宫里那两个小孩,还真为这皇宫增添不少生趣。 
刘箕子虽然只有两个月,但生得聪颖可爱、一双亮目极讨人喜欢。而从舂陵赶来小刘秀已满了周岁,可以下地走路。笑时,唇边还会露出两个酒窝,时常要缠着刘欣。 
“由奶娘带着,箕子太调皮了,不敢让他去叨扰皇上。” 
赵飞燕冷冷一句,浇灭了刘欣的兴致。刘箕子是与众不同的,他生来就是一个复仇的工具。生母对他若即若离,而报复的人,又正是他的生父。 
刘欣虽然也想除掉王莽,但想来,这孩子确实无辜,不禁道:“太后,上一代的恩怨,又何必用下一代来偿还?” 
虽不是命令语气,但他的话还是字字有力。 
赵飞燕起身,推说:“我有些累了,皇上还是请回吧。” 
近日她时常觉得恍惚,像是活在过去。不断梦见,入宫前与刘骜相识的情景。 
玉石俱焚便是赵飞燕想要的,她早已将生死置开,只为有朝一日看着王莽悔不当初、痛不欲生。母性已被封印在仇恨之下,她怀揣着那把双刃剑,雪恨前仇之日,也是她万劫不复之时。 
看着赵飞燕神色颓然,刘欣忍不住叹气,起身离开。 
一走出长乐宫,总管赵昆就上前禀报:“皇上,王莽在传来急报,称武都山匪人数过多,他手中兵力不够,又不熟悉当地山势,可否由长安调驻兵支援?” 
武都一带,被当地盗匪占山为王,也是因朝廷多年未对其进行管制,未设州郡而致。此番派王莽带兵上山围剿,也是弥补他过去失职之过。 
如今,王莽又提出调派长安驻兵。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京城驻兵一旦受他号令,形势又将逆转。 
八抬皇轿落座长乐宫外,刘欣一掀衣摆,坐上皇骄,说:“命人传话回去,莽皇叔过去围剿藩王,经验丰富。朕信他这次一定也能化险为夷,以少胜多,凯旋而归。” 
王莽在朝内党羽众多,随便找个借口将他除去,定会引起其他风波。刘欣并不与他正面冲突,而是变着方子,将王莽派出平乱,减少他在朝中参政的机会。 
身侧轻纱飘舞,八抬皇轿路过倍阳宫时,刘欣情不自禁地撩纱观望。他一扬手指,召来轿旁的赵昆:“他在益州,最近过得如何?” 
赵昆边走边道:“回皇上,董大人还是住在那间竹阁里,无病无恙。在云南的侍从说,他每天都会去澜沧江边,站上许久,才回来。” 
“涨潮时,让他们多加注意,他不会游水。”刘欣不知在想何事,怔了一会儿,又说:“他聪明得厉害,宫里派去的人,不要被认出来才好。” 
“皇上放心,那些侍从早在董大人赶到前,就住进村子,连芷薇姑娘也不知道。决不会暴露身份。” 
刘欣点头,又放下纱帘。 
一年了,他究竟是没有归来的意愿,还是没有归来的勇气?一年中,虽然对董圣卿的举动了如指掌,却仍改变不了身隔千山万水的现实。 
刘欣伸手轻抚腰间那半块玉佩,嘴角微微上扬。 
皇宫是不适合你我,但谁说我就游得走,你却飞不掉?同有放不下与难以割舍,现在不就倒过来了吗? 

第三十章 
七年光阴,冗长繁复,却又似弹指一瞬。更改年号的七年间,久违的人依旧没有相见,只因那份共同的倔犟与信念。 
刘欣现已是当之无愧的大汉天子。过去那个无欲无求的少年,早已成为号令天下的帝王,仍然英俊潇洒,至高无上,仿若不可一世,却不得不顾全大局,周旋朝野。 
这七年,对任何人而言,都已有了变化。刘秀与刘衍已到了念书之龄。 
刘秀聪明过人,七岁已会吟诗,极讨人喜欢。而最令刘欣欣慰的是他那双眼睛,清澈见瞳,却又让人捉摸不透。就如那个至今躲在云南,不肯现身的人的眼睛一样。 
虽然极宠刘秀,但刘欣还是将他送回了舂陵。宫内还留有刘衍,抑惑是平日里没人与他搭话,他的性格也随母亲一般,乖巧安静。 
从长乐宫,把刘衍接来时,他的左右两颊被人各画了几撇胡子,加上水汪汪的眼睛,活像一只受了委屈的小猫。 
刘欣正在案边批阅公文,一见他,即刻忍俊不禁,可一想又觉蹊跷,询问赵昆道:“衍殿下这脸是怎么回事?” 
赵昆行礼答:“回皇上,奴才在路上都已问了不下十遍,衍殿下就是不肯开口。” 
“哦?”刘欣一挑眉,看向刘衍:“箕子,你的脸是怎么回事?” 
刘衍低下头,并不说话。 
刘欣唤来宫女打水,将刘衍的脸洗干净后,拉他到桌前。握住刘衍的手时,才发现手上生了冻疮,已肿得像个馒头。鼓鼓囊囊的小手与他瘦弱的胳膊极不相称。 
深知刘衍最怕赵飞燕,刘欣假意向赵昆吩咐:“既然箕子不肯说,就去禀报太后,让她派人仔细查查。” 
这话一说,刘衍果然拉住刘欣,轻声道:“求皇上不要告诉母后,我的脸……是几个宫女姐姐闲来无事,画着玩的……” 
刘欣的脸顿时沉了下来。虽知刘衍并非刘氏血脉,但他生在皇宫,也有王子身份之实,如今却落得连宫女也敢戏弄他。从他手上的冻疮可看出,必是在长乐宫受冻,也无人过问。 
“不要惊扰太后,去把照顾衍殿下的宫女找出来,逐出宫去,遣回原籍。再从未央宫调几个伶俐的,过去侍候。”刘欣向赵昆吩咐完,又转向刘衍:“在宫里的书塾上了一年课,可有收获?” 
如若换作刘秀,定会立刻背上几首诗,而刘衍生性文静,只是点点头。 
刘欣知他纳于言辞,淡淡一笑,摆好纸墨,说:“默篇《鸿门宴》给朕看看。” 
刘衍执过竹笔,公公正正地写了起来。让个小孩通篇默写《鸿门宴》本是难事,他却默得顺畅自如。 
心里不禁有些感慨。刘欣忆起过去,董圣卿让他默写《本纪》全书。这些年,那个人的一举一动,自己了如指掌。一尘不变的生活,每天前去澜沧江痴站半天,晚间又会一人站在铜纸前怔怔发愣。依然挑食、爱穿素色衣衫…… 
正想得出神,书厢外突然有人传报。 
赵昆将侍从领入,他跪下道:“启禀皇上,汉水洪灾已平,王莽带兵返回长安,于汉高祖庙恭请皇上,前去告慰先祖。” 
一提王莽,刘欣不禁冷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