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一九八一年-第3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瀚知道接下来钞票贬值的速度,也知道工资在不断普调。
    他准备让不堪大用或者根本不愿意干活儿的原建材机械厂职工回家休息,工资照发。
    这种人多了不好同化,最好能够分批来。
    先咬咬牙让这些人白拿一段时间工资,免得他们在新成立的股份制有限公司里兴风作浪,带坏了风气。
    第一年,这些人觉着用不着上班还能按月拿足额工资,沾光了,根本不会闹。
    因为这两年建材机械厂远远比不上液压元件厂,基本上没有效益,奖金少得可怜。
    但是一两年后,物价飞涨,他们就会看到昔日同事的收入达到他们工资的两倍甚至于三倍以上。
    生活所迫,还敢不好好干活儿?
    黄瀚相信那时这些人就会哭着喊着要求竞争上岗,再也不敢挑肥拣瘦,管理他们就容易多了。
    陶元明也是个不喜欢劳动的主,成为建材机械厂正式工后经常迟到早退请病假。
    他是董事兼职总经理黄道舟的亲戚,不把他的问题解决了恐怕会引起公愤。
    因此黄瀚准备投其所好,让他得偿所愿免于体力劳动,玩文化产品。
    八个多月时间过去了,在黄进的努力下,“自强建筑公司”一千几百建筑工加班加点,“自强大厦”、“新风大厦”率先交付使用。
    如今的黄进已经带着队伍去了沪城,他又承接了三百多万的工程。
    陶元明在三水县、太州市结交了不少同类人,都是所谓的文人。
    这些人的特征基本相同,心高气傲瞧不起体力劳动者,自认为与众不同,一个个都是小事不肯做大事做不来的酸儒。
    黄瀚出钱让陶元明在“事竟成饭店西大街店”的一楼隔出四十八个平方,开一家文化用品商店。
    主打产品是书画和纯手工制作的折扇,扇面上的水墨画和题字都由陶元明或者他邀请的朋友完成。
    黄瀚还建议黄道舟在有空时选些扇面画得入眼的折扇,在上面题字或者在背面书写唐诗宋词。
    这种折扇当下的制作成本不超过一块钱,陶元明请人写写画画给两三块钱润笔也就足够让那些酸酸们兴奋了。
    况且他闲来无事完全可以在店里画扇面,写诗词。
    这种文化气息浓厚的折扇有个特征,没有一把是完全相同的。
    是不是具备收藏价值?
    连黄瀚都说不好。
    那些所谓的藏品未必就是水平最高的,有可能是名气最大的,存世比较少的。
    陶元明的那帮朋友里保不准也会有撞大运出了名的呢!
    世界名画很贵,然绝大多数作者生前都是穷困潦倒。
    难道作者活着的年代,世人都是瞎子?
    黄瀚的理解很简单,名画之所以贵,是因为有一部分人希望它贵!
    因此陶元明的文化用品商店里卖出的东西不能便宜!贵了才能够上档次,才体现出独一无二的稀缺性。
    黄瀚要求总成本大概在三四块钱的成品折扇底价是十块钱,有黄道舟题字用印的最低价一百块。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黄道舟岂是那些酸酸可比,他是两部畅销的作家,他的书法恢弘大气有名家风范,题字的扇面决不能低于一百块钱。
    黄瀚掏了二百块率先定做了二十把折扇让陶元明发市,都是挑选的扇面画得不错的半成品。
    然后他建议黄道舟亲自在扇面上写诗词用印,去设计院拜访时,送给工程师们当做礼物。
    这种别致还充满雅趣的礼物大受欢迎,不是因为这些人懂行,而是都知道轮峰回笔的名气,认可有黄道舟亲笔题字折扇的价值。
    陶元明带薪下岗后再也没有了怨气,因为他得到了心仪的工作,每天在他的“悠然斋”里写写画画看看书,优哉游哉。
    店名“悠然斋”是陶元明自己起的,他叫陶元明自比陶渊明,起这个名字有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趣。
    黄瀚无所谓叫什么名字,当然由得他。
    “悠然斋”不仅仅卖书画、折扇,还买笔墨纸砚,笔架、笔筒、檀香等等,绝大多数是墨客骚人的必备之物。
    店里不是他一个人,黄道舟另外还安排了两个原建材机械厂的职工。
    这俩人属于四零五零人员,体力不行文绉绉的,家庭条件比较差,也擅长写毛笔字,懂毛笔、宣纸、砚台的优劣。
    “全力企业股份制有限公司”对于文化水平、体力要求不高的如保管员、门卫、勤杂工等等岗位已经安排了不少四零五零人员,又带薪下岗了一部分。
    这俩个不是油腔滑调的人,确实面临生活困难,因此安排他们来陶元明这里做营业员,一个月能够多拿三四十块钱工资。
    由于被兼并后绝大多数职工收入增加了超过三成,原建材机械厂基本上是平稳过渡。
    “全力企业”生产风机盘管的同时在研发柜式空调。
    所谓的研发也不正规,以山寨、仿制为主,其实就是把买回来的日本产品拆开揣摩。
    以当下“全力企业”的技术力量不可能生产得出压缩机和自控模板,这些配件必须想办法进口。
    黄瀚心里有数,知道进口德国或者日本生产的压缩机、自控模板生产空调是起步中的国内空调厂家的必由之路。
    八十年代中后期的空调厂不少杂牌子很多,但是赚到钱后知道下大本钱研发的就没几家了。

第五百五十二章:三八线
    (两章)
    “全力企业”也走进口主要配件生产自有品牌空调这条路。
    但是要争取早日使得“全力”空调整机国产化。
    黄瀚知道家用空调发展的大方向,不知道具体细节,这已经足够了,可以在面临重大决策时避免犯错误。
    必须加大研发投入,还得跟高校合作。
    这都是后话,有钱才有办事能力,才会提升企业的形象,才会吸引高端人才投靠。
    否则一个县城的工厂,连中专生、大专生都不愿意来。
    现在的高校国家包分配,往往大学生都被部属大单位或者政府包圆儿了,三水县基本上轮不到本科生,研究生只听说过没见过。
    怎么才能吸引人才?讲奉献、比贡献?在世风日下的八十年代中后期基本上没戏!
    因为马上就是全民下海,一切向钱看!
    当务之急当然是赚钱,赚更多钱,最后用钱砸。
    水空调是新产品是专利产品,完全可以看一倍以上的毛利润。
    打着滚儿赚钱肯定有利于发展。
    以后“全力”空调是不是能够做大做强黄瀚不能确定,但是可以确定最少有八年黄金发展期。
    八年时间足够长,长到把小日本都耗得投了降。
    有黄瀚把握大方向,难道不可以跟现在还没有起步的美的、格力、春兰掰腕子?
    黄瀚甚至于怀疑三水县诞生“全力”空调后,近邻太州是不是还能出现“春兰”空调。
    这段时间顺水又顺风的三水县领导们认为好事来了挡都挡不住。
    居然有外商主动来洽谈合资事宜。太意外了,简直如同天上掉下来馅儿饼。
    那是秦淑洁在美国打越洋电话跟三水县联系,谈了谈“风牌”服装和箱包,透露了美国有投资人对合资感兴趣。
    找外商还不知道去哪儿找呢,有人家主动打电话来咨询,三水县领导们都异常振奋。
    一打听,原来秦淑洁是沈书记的小姨子,来过三水县,知道“风牌”,认识黄瀚,怪不得有好事愿意给三水县,这里有香火情呢!
    接下来他们主动给秦淑洁打越洋长途电话,虽然高昂的电话费让他们心疼得直哆嗦,还是硬着头皮联系。
    他们在电话里给了许多承诺,终于打动了资方,人家答应来三水县洽谈。
    没几天秦淑洁再次飞回国内,这回没有带上沈晓蓉,和她同行的是个正宗美国佬。
    她的任务是代理黄瀚投资一百一十六万美金。
    资金中有五十万是刚刚抛出一部分股票筹集,股本当然是博彩赢来的钱。
    还有六十六万美金其实是三月底往美国发货箱包的销售款。
    生产箱包压库的本钱就是张芳芬的,干脆全部作为投资款增加股权。
    秦淑洁没有违背黄瀚的意愿,她回到美国的第二天就把黄瀚赢来的钱和本金足七十二万全部买进了ib的股票。
    为什么有这么多?因为黄瀚根本没拿秦淑洁带回来的五万美金,反而把去年兑换到手的三万多美金全部交给了她。
    秦淑洁认真了解行情,研读ib公司的财报和发展规划,同样认为这个公司前景美好,把自己和沈晓蓉的钱也全部入市了。
    这四个月ib公司的股票一直在稳步上扬,黄瀚和她俩的投资已经有了百分之三十几的获利,使得秦淑洁都舍不得抛。
    但是没办法,黄瀚命令她筹集五十万美金。
    她帮黄瀚做事拿代办费,其实相当于是为黄瀚工作,按理说黄瀚就是她的雇主、老板。
    在美国工作、生活七八年的她多多少少有些西化,职业道德当然有,肯定不折不扣听从老板指令。
    县里的领导进行“全力企业股份制有限公司”改革时,条款谈得比较苛刻,但是跟外商谈合资时截然不同。
    他们根本不知道秦淑洁带来金发碧眼的中年人其实是个傀儡,根本听不懂,仅仅是为了来中国玩玩,拿一万美金劳务费。
    县里的领导们生怕跟人家美国佬谈崩了,得知美国佬瞧上了“新风服装箱包厂”、“第二服装厂”、“迎春鞋帽厂”后极力促成这件事。
    哪里是美国人瞧上了,而是黄瀚为了较好的发展,决定把这两个厂子兼并。
    他不仅仅是瞧上了这两个老厂的技术力量和四五百熟练工,最大的原因是这两个厂子都坐落在北大街地方不小,地皮天然值钱。
    县里不知道美国佬是受指令办事,必须把合资的事儿谈成。
    他们为了三水县能够拥有一家中美合资企业,做了最大的让步。
    为此恨不能求张芳芬同意合资,因为“第二服装厂”、“迎春鞋帽厂”求之不得。
    这两家厂子包括其他几个服装厂都是靠“新风服装箱包厂”的外包才能够让职工拿工资发奖金。
    成为合资企业这样的好事简直是喜从天降,上上下下都觉得如同在做梦,就怕梦碎,一个个都在外商面前陪着小心。
    然“新风服装箱包厂”属于三水县服装生产的龙头企业,奖金高福利待遇好,上上下下一条心,犯不着让美国佬插一杠子
    县领导和三水镇的干部都迫切希望能够成功合资,分别找张芳芬、宋春华等等了解情况。
    然“新风服装箱包厂”的干部们很满意现在的待遇,无所谓能否成为合资企业,张芳芬的态度显得特别强硬。
    这态度要不得,得罪了外商不得了,必须做通张芳芬同志的思想工作,有什么要求咱们关起门来谈,一切都好商量。
    县领导们知道“自强服务公司”是张芳芬独资创办的,主管上级单位三水镇仅仅给了块牌子没投资一分钱,每年还能够收些管理费,能够为在编的干部解决不少福利。
    他们多次上门好说歹说张芳芬这才松了口,同意谈谈看。
    因为县里答应为她争取董事长兼职总经理的位置,保证她个人的股权,还答应了行政级别提一级。
    要的就是县里的这个态度,张芳芬这时惊叹黄瀚的判断力,她实在没想到合资那么高大上的事儿不过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