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一九八一年-第3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昆仑主抓协调出资修建大楼的单位、个人,协调设计院优化设计力争打造出美观实用造价省的千米商业街。
    钱国栋负责招商引资和对外宣传,他要带队去省城、沪城、杭城、广州推销三水县商业街,吸引外地商家来入住。
    赵县长、姜书记以及整个常委班子都有信心,因为省里不仅仅给了个人出资可以得到产权的政策,还给了三年税收减半的大优惠。
    姜书记自己亲自抓审批,督促工商局、税务局、卫生局、劳动局等等单位联合办公,要求尽可能压缩个体户申办营业执照的时间,争取做到一个星期内办完全部该有的手续。
    县一把手亲自抓窗口建设肯定立竿见影,部门之间恐怕难以踢皮球,吃拿卡要现象应该收敛许多,一个星期办下来营业执照真的不是太难。
    目前为止,黄瀚的判断从来出现过失误,多多少少有些不踏实的秦昆仑当然要拉上钱国栋来黄瀚家谈谈。
    他心里虽然憋着劲儿,但是慌得很,老首长对他充满期待,这一次给政策也是老首长说服其他省常委达成的。
    如果他把事儿办砸了,老首长恐怕就得离休不再管省里的具体工作。
    不能办砸了是底线,花一两年时间把商业街的架子搭起来是及格线。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万一运气爆棚,搞出一个全国闻名的自由市场,简直是不敢想象。
    晚上没有其他人在场,只有黄道舟、张芳芬、秦昆仑、钱国栋、成胜利、黄瀚六个慢慢吃、慢慢聊。
    搞自由市场离不开物流运输,成胜利的车队、车队、仓储都能够发挥大作用。
    联运公司有钱,愿意支持县里的工作准备挤出一百万修建联运大厦。
    黄瀚听秦昆仑和钱国栋讲了计划和顾虑后,安慰道:“你们用不着担心,没有一丝办砸了的可能性,哪怕县里上上下下都不作为,及格线也是板上钉钉。”
    这真不是凭空臆断,三水县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就是人口净流入,到二零二零年人口膨胀了接近八倍。
    几条商业街加起来的里程不低于十公里,如果把所有对外营业的门脸房面积加加起来算,何止百万平方米?
    现在集中打造一公里的商业街,营业面积也就是二十万平方米左右。
    即便一个外来商户都吸引不到,三水县自己就能消化那些营业面积,只不过时间需要得长一些罢了。
    况且两千零二年,三水县还在西郊弄出个“华东五金城”,那里的建筑面积就有四十五万平方米,只不过一直不温不火。
    失败都主要原因就是不应该跟风。
    九十年代末,中国大地上刮起一阵风,太多地方在办全国性的大市场,绝大多数是拍脑袋决策,成功率极低。
    现在才是八四年下半年,竞争对手都很弱,有三水县政府牵头集中三水县拿得出钱的企事业单位共同修建商业街,还要拉上社会资本。
    这完全是领先一步,如果不能成功,应该是倒霉到家了。
    这件事秦昆仑最上心,他问道:“你为什么能够这么肯定?”
    “西大街本来就是我们县的繁华所在,我们设计时掌握一条,主街不可以开汽车、骑自行车。主街南北都各有一条大马路存放自行车、停汽车、货物进出都从这里进出……”
    步行街概念此时没人提,上海南京路现在都不是步行街。
    三水县有计划地打造出步行街商业区,仅仅凭三水县、太州市一百几十万的人口基数,就能让这条街热闹起来。
    听黄瀚讲了构想,秦昆仑和钱国栋都认为容易操作。
    原本三水县就有不少公共汽车班次跟太州对开,只不过是汽车站始发。
    以后改为步行街西头就有直达太州洋桥口的公共汽车,二十分钟一班,冬天末班车晚上九点,夏天十点钟。
    步行街东头成为农公班车的始发站,最好能够协调到跟东面的两个最临近的县城对开。
    这就得市里甚至于省里帮着协调,因为东边的邻居不属于扬州地区,属于南通和盐城地区。
    钱国栋还出了个不错的主意,充分说明他比较务实,也体现出了草根出身干部的特点。
    三水县实现大包干三年多,农村人不仅仅种责任田还可以打工、做生意、搞养殖,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反而比城里人有钱。
    钱国栋认为他亲自去刘庄镇宣传,以刘庄镇牵头号召辖区的专业户、个体户出钱修建一栋大楼,按照出钱比例拿产权,相信应该做得到。
    黄瀚更坏,因为他知道此时出钱拿下西大街的营业用房将要翻至少二百倍。
    他建议牵头组织的乡镇不白忙,完全可以按照百分之十收取管理费,比如说一万平方米将要分配给出资人,组织单位可以自留一千平方米,大不了选最差的那一片。
    其实黄瀚是支持撤乡并镇,支持往城市集中居住的,因为少数农户散落居住,不利于通水、通电、通邮,也不利于医疗、上学,更加不利于农业机械化。
    钱国栋的做法约等于抽了乡镇的血加强的三水县城的发展,黄瀚当然极力支持。
    用两千年后的眼光来看乡镇发展,发现大部分的努力都是白费力气,完全是浪费财力。
    因为农村人看病得来三水城里,农村孩子读书得上城里的学校,八几年、九几年修的乡村房屋绝大多数闲置。
    为了孩子能够在更好的学校就读,选择居住乡镇的农村人也不多,之所以选择依旧居住在乡镇,根本不是故土难离,大部分是受限于经济条件。
    秦昆仑和钱国栋都认为收取百分之十管理费有可能会让宣传工作做不下去。
    黄瀚让他们用不着担心,因为宣传时根本不提管理费的事,分产权、领产权证时才会公开。
    秦昆仑军人出身,觉得更加不妥,道:“这样做会引发的,万万不能?”
    黄瀚暗笑,这位书记真的太实在,房子跌价才会引发,涨价时都笑得嘴咧到耳根子,哪有可能爆发?
    后世之所以出现“房闹”,完全是因为刚刚买到手的房子,发现开发商降价了,要求赔钱。
    但如果是刚刚买到手的房子,开发商涨价了,“房闹”岂不是要补差价,才能体现公平原则?
    他笑道:“如果乡镇表态哪位认为收取百分之十管理费不公平,乡镇退还他的投资,并且按照银行三年定期的利息赔偿利息,是不是能够摆平。”

第五百四十二章:全县总动员
    事实就是如此,如果开发商肯给“房闹”全款退房,都用不着给利息,肯定不可能存在“房闹”群体。
    钱国栋道:“答应退钱赔利息,当然闹不起来,可是乡镇哪有钱赔呀?”
    “房子就是钱,而且一年一个价!”
    “我明白了,你是笃定的认为一两年时间房价能涨超过百分之十,所以扣下百分之十管理费,没人会不服。”
    “只要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而且扣下的百分之十确实是最差的,我能够肯定没人不服气。毕竟这百分之十的产权属于政府所有,不是被私吞了。”
    “这主意太好了,人都是无利不起早,单位也是如此。
    乡镇干部忙前忙后白忙一场谁愿意?能够得到西大街几百平方米的房子,这积极性就截然不同。”
    “关键是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为了防止以后出现因为产权不清而对簿公堂,证照一定要做到准确、有效、合法。”
    “这完全没问题,姜书记亲自抓窗口建设,懒政、怠政、踢皮球现象基本上能够刹住。”
    只要认真起来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成,况且八十年代初的人民群众淳朴多了。
    全县总动员不是盖的,特事特办,手续批得极快,物资大厦率先在十一月初破土动工,紧随其后的就是阳光大厦。
    三水县建筑公司很多,几乎每个乡镇都有,这几年去东北做工程是重头戏。
    然东北和苏南省几乎可以全年施工截然不同,不能施工的冬季时间很长。
    从十月中旬开始,三水县在东北干活的建筑工陆陆续续回来了。
    农民建筑工们原本以为要闲四个月左右,没想到家乡也在修建高楼大厦,于是乎太多建筑工争先恐后报名接受公司挑选。
    没几天,联运大厦、商业大厦、百货大楼、轻工大楼、工商银行办公楼、“自强大厦”等等十几栋大楼先后开工。
    从东北归来的建筑工今年的收入又会提高不少,因为最少能够多干三四个月的活儿。
    政府主导的拆迁比较容易,给出的条件是拆一还一。
    西大街上的房子有七八成是各单位或者房管所拥有产权,哪能不服从大局?
    少量私房的拆迁也容易,因为此时的人民群众没人不喜欢住楼房,拆掉多少破旧的平房,归还同样面积的新楼房,这样的好事人人喜欢。
    刺儿头总会有,但是谁也经不起抽丝剥茧,总能找到他们的弱点,了解到他们顾忌什么。
    政府牵头,可以直接下达行政命令,刺儿头家的亲戚都得停下本职工作去做钉子户的思想工作。
    如果钉子户有亲戚是在行政机关工作,更加好办,领导会堂而皇之告诉这位摊上事儿的某某某,警告他:
    “如果连自己家亲戚的工作都做不下去、做不好,那你还能干啥?还能为人民服务吗?”
    这帽子谁敢戴?
    为了证明自己是能干的,是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他们当然要把钉子户劝离!
    与此同时,各乡镇也在宣传辖区里的单位、个人合股修建大楼的好事,互相之间还存在攀比现象。
    比如说钱国栋去了刘庄镇后,那里的干部就表态,刘庄大厦无论如何也不能比邻居红菱镇、钱刘镇建造的大楼小。
    事实证明先富裕起来的人绝大多数是有眼光的,对于能够在城里最繁华的街上拥有门面房很积极。
    没几天,甚至于有的乡镇要求增加分给他们的指标,钱国栋主抓在一块,他最初要求每个乡镇修建六千平方米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基本上是二十米乘以五十米,六层楼。
    这种大楼南北通透,临街门面长度二十米。
    要求增加面积可以啊!但是临街的东、西长度不可以有,只能增加南北长度,不可以增加太多,同意再给十米。
    增加十米长度就等于一层增加二百平方米,砌六成就能多出一千二百平方米,绝大多数乡镇领导表示满意。
    此时还没有撤乡并镇,三水县有乡镇二十八个。
    每个乡镇都有一二十个行政村,人口一两万的居多。
    改革开放农村全面执行大包干初期这几年,被解放的农村人绝大多数日子好过多了。
    其他地方黄瀚没有发言权,反正三水县的农民中出现了不少先富裕起来的。
    各乡镇、村都存在攀比现象,你那里有养鱼专业户成为了万元户,我这里有养鸡大王,他那儿有养猪状元……
    走出去搞建筑的农民工也赚回来了不少辛苦钱,恐怕有不少包工头也成为了万元户。
    再加上黄瀚魂穿带来的影响,三水县跑运输的个体户至少多了三四千,这又会产生许多万元户。
    总而言之,三水县的综合实力拿原本历史相比肯定翻倍了。
    乡镇领导们号召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共同拿出钱在县城西大街修建一座大楼,出多少钱得多少产权。
    城里的门面房?听起来都带劲,以前苦哈哈的农民哪里敢想?
    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