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实业大亨-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此以后国产斯太尔成为了中国重型卡车的唯一象征,整整影响了中国二十年,整个九十年代,国内的重卡全都是斯太尔。提起中国的重型卡车,指的就是斯太尔。即便是在今天,很多国产卡车中依旧有斯太尔的技术。
  黄河厂曾经生产过中国第一辆的重卡JN150,再加上本事有一些技术储备,所以在得到斯太尔的技术之后,一年的时间就研发出了黄河JN162,并且推向了市场。
  只不过这个仓促上马的JN162,小问题还是不少的,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根本就没有解决。黄河厂也是一边生产,一边检查故障,一边完善设计。
  对于黄河厂来说,如果JN162重卡有严重技术缺陷的话,那将会是灾难性后果,整款车停产,黄河厂也要凉凉了。
  其实这也怪不得黄河厂,重汽联营公司为了引进斯太尔的技术,六亿美金的外汇砸了下去,肯定得听个响。
  重汽联营公司可等不到几年后慢慢消化斯太尔的技术,所以推出黄河JN162,尽快的带来经济效益,是势在必行的。车造出来了,而且卖的很好,重汽联营公司也能给国家有个交代,说明这六亿美金的宝贵外汇没白花。
  ……
  得知幺六二重卡出现了难以解决的故障,李卫东反倒是心中一喜,修车是他擅长的,更何况他还有一个杀手锏。
  李卫东开口问道:“魏主任,能不能告诉我,你们的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告诉你也无妨。兖矿买的那批车,有很多都出现了四挡自动脱挡的情况。”魏斌开口说道。
  李卫东想了想,开口说道:“如果只是四挡自动脱档的话,那很有可能是变速箱四挡的齿轮出现了问题。”
  “换过新的了,没用。该脱挡的还是脱挡。”魏斌摇了摇头。
  就在此时,办公室外面传来了一阵争吵声。
  “我都说了,肯定是齿轮衬套出了问题。”
  “换成新的齿轮衬套,不一样是脱挡么?要我说,是变速规的问题。”
  “变速规不也换过了么,故障依旧,所以还是齿轮衬套的问题,应该是设计时候有缺陷,我们没有考虑到。”
  “那我也可以说,是变速规的有缺陷呢!”
  办公室里,魏斌皱了皱眉头,站起身来走出房门,便看到两个三十多岁的工程师,站在一辆故障车前,激烈的争论着。
  “张工和王工怎么又吵起来了。”魏斌无奈的叹了口气,然后走了过去。
  见到魏斌走过来,两位年轻的工程师停止了争吵。
  “继续吵啊!怎么不吵了?”魏斌板着脸说。
  两人尴尬的笑了笑,显然是有些惧怕魏斌,其中一人开口说道:“魏工,我们没吵,就是进行一下技术交流。我认为是齿轮衬套的设计应该进行改进。”
  “不对,是变速规存在设计缺陷。”另一人马上反驳道。
  眼看着两人又要吵起来,李卫东却已悄悄走到了那台故障车前。
  这辆车的驾驶舱已经翻开,露出了里面的机械零件。
  黄河JN162采用的是可翻转驾驶舱的设计,这对汽车修理工来说是非常友好的,修理工不用再爬上爬下的钻发动机舱。
  李卫东探头望向发动机舱,发现车子的变速箱已经拆开了,露出了里面的齿轮。
  “四挡自动脱挡么?”李卫东眉头紧皱,仿佛是陷入了回忆。
  片刻后,李卫东仿佛想起了什么。
  只见李卫东开口说道:“魏主任,两位老师,我想我已经知道故障原因了。”
  众人同时扭头望向李卫东,两位工程师更是发觉,眼前这个年轻人是个生面孔。
  “魏工,这是谁啊?”王工率先开口问道。
  “这是我的一个朋友,来帮我一点小忙,翻译一些文件。”魏斌随口说道。
  “翻译?是汉东大学的大学生么?”这次询问的是张工。
  李卫东摇了摇头:“不是,我是个汽车修理工。”
  张工和王工的表情同时一变,眼神中不由自主的透出一缕不屑来。
  那王工更是开口说道:“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变速箱设计的问题,你一个汽修工,就别来添乱了。”
  “这两个工程师,是看不起我这个汽修工啊!”李卫东无奈的摇了摇头,看来今天必须要露两手了。


第三十三章 故障原因
  张工和王工都是汽车工程师,他们当然看不起李卫东这个年轻的修车工。
  就连魏斌也开口劝道:“小李啊,这个脱挡的问题,其实是很复杂的,我们厂的工程师已经研究了一天一夜,可还是没有找出故障原因。”
  然而李卫东心中同样在轻视张工和王工,这两人都是三十多岁的样子,从这个年纪判断,他们应该是“工农兵大学生”。
  国家从1966年开始取消了高考,直到1978年恢复,期间招收的十二届大学生,都是工农兵大学生。
  工农兵大学生的招生只看出身,不看文化水平,贫下中农出身的优先录取,其中有很多人连小学的算术题都会算错,上大学就像是来上扫盲班。
  在工农兵大学生群体当中,也诞生过很多优秀的人才,但那毕竟是个别菁英。工农兵大学生的整体水平,比起通过高考招收的生源,确实是差了一大截。
  面对张工和王工的质疑,李卫东决定小露一手,于是他指了指那辆故障车的变速箱,开口说道:“这车的变速箱,应该是仿造国外的吧?”
  “算你猜对了。”王工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国外的变速箱,跟国内的变速箱,在设计层面上还是有不少差别的,能看出来这是仿造国外的变速箱,也不稀奇。”
  李卫东也不反驳,而是接着说道:“仿造的是西德的采埃孚变速箱吧?”
  “你还知道采埃孚?”王工脸上露出了一缕惊异的表情。他没想到李卫东还能说出采埃孚,这完全不是汽修工该具备的知识。
  提到变速箱,李卫东第一个想到的当然就是采埃孚公司,大众、奔驰、宝马等等,所有的用的都是采埃孚的变速箱。未来有很多国产的自主品牌,使用的也是采埃孚变速箱。
  再联想到黄河JN162重卡,吸收了奥地利斯太尔的技术,而斯太尔使用的是德国变速箱,那么就不难猜到,黄河JN162实际上是仿制的采埃孚的变速箱。
  放在未来的话,知道采埃孚变速箱并不稀奇,人家毕竟是世界五百强企业,是汽车核心零部件的顶级供应商。
  但是在八四年,中国还是比较封闭的,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外国,普通老百姓甚至说不出一个外国的品牌,汽修工也不可能知道采埃孚的变速箱,得是专业的汽车工程师,才能知道这种信息。
  当李卫东说出采埃孚时,张工和王工顿时收起了心中的傲慢,再也不敢小看李卫东。
  “你怎么知道,我们仿制的是采埃孚的变速箱?”张工开口问道。
  “我要是连这个都看不出来,怎么找到脱档故障的原因?”李卫东笑着答道。
  “那好,你说说,为什么这车会自动脱挡?是不是齿轮衬套的问题?”王工开口问道。
  李卫东摇了摇头:“当然不是齿轮衬套的问题。”
  王工脸色一黑,而张工则兴奋起来:“哈哈,我就说了嘛,是变速规的问题。”
  李卫东依旧是摇了摇头:“也不是变速规的问题。”
  张工也是脸色一黑。
  眼看着王工和张工要联合起来怒怼李卫东,李卫东率先拿起工具,走到故障车旁,三下五除二便从变速箱里卸下了一个零部件。
  李卫东将这零部件展示给众人,同时开口说道:“四挡自动脱挡的原因,就是这个。”
  “这是自锁弹簧么?”魏斌瞬间认出了这个零部件。
  “对,这是四挡的自锁弹簧。”李卫东将这个零部件递到了魏斌的手上。
  自锁弹簧不是什么很难加工的零部件,很多厂家都能制作,在整个变速器中,跟齿轮和变速规相比,也不是重要零件。
  魏斌接过自锁弹簧,仔细的看了看,又检查了一番,随后开口说道:“小李,你恐怕是判断错误了,这弹簧没坏。”
  “我还以为你能有什么高见呢!听到了么?这个弹簧是好的,没坏!”王工又开口嘲讽道。
  李卫东指了指自锁弹簧,开口解释道:“这弹簧是没坏,但是它软啊!正是因为这个自锁弹簧过软,才会导致车辆在四挡的时候自动脱挡。”
  魏斌思考了几秒后,开口说道:“他说的这种情况,的确是有可能存在的,自锁弹簧过软,是会导致自动脱挡。”
  李卫东则接着问问道:“兖矿返修的这批故障车辆,不久前应该进行过三级保养吧?三级保养的时候肯定清洗过变速箱吧?”
  魏斌点了点头:“煤矿上的车损耗比较大,他们的三级保养,是会清洗变速箱的。”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原本这根自锁弹簧是处于拧紧状态的,但清洗变速箱的时候,需要拆下齿轮和变速规,这根自锁弹簧就松开了。这根弹簧的材料工艺应该不达标,猛地松开,张力超标,自然也就变软了。”李卫东开口解释道。
  “胡说八道,我们使用的自锁弹簧,都是质量一流的产品!”这次是张工开口。
  “张工,我不否认你的说法,放在国内的话,这根弹簧很可能是质量一流,但它能达到西德的标准么?别忘了,你们现在仿制的可是西德的变速箱!”李卫东回应道。
  “那你怎么知道是自锁弹簧出了问题?”张工又问道。
  “其实当我看到那个变速箱是仿造德国变速箱时,便已经猜测出,很可能是零部件的材料工艺不达标。而且齿轮、齿轮衬套和变速规都是更换过的,那么最有可能的,就应该是自锁弹簧了。”李卫东回答说。
  “那你怎么证明,脱挡是因为自锁弹簧?”王工问了一个很愚蠢的问题。
  李卫东无奈的看了看王工,然后开口说道:“这得你们去证明,你们拿着这跟自锁弹簧,去实验室里测试一下,然后跟斯太尔的数据做个对比,不就知道真相了么!”
  自锁弹簧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零部件,在此之前,黄河厂的工程师们也检查过挡位的自锁弹簧,但弹簧并没有损坏,所以他们就没有去考虑弹簧变软的事情。
  而且在发动机当中,自锁弹簧也不是一个容易出故障的零部件,即便是变速箱齿轮磨坏了,自锁弹簧依旧会很坚挺。
  但是黄河厂的工程师却忽略了一件事情,黄河JN162使用的变速箱,是仿制了德国采埃孚的变速箱,那么变速箱里的零件标准,也应该达到德国水平。
  同样的一个国产的自锁弹簧,放在国产的变速箱里是没有问题的,而放在德国设计的变速箱里,材料工艺就不达标了。
  黄河厂虽然仿制了德国的变速箱,但是却仿造不了德国先进的材料工艺。
  就算是完全照搬德国人的设计,用国产材料拼凑成一台变速箱,外形上看起来差不多,但使用寿命和故障率,却是天差地别。
  对于魏斌这种经验丰富的汽车工程师来说,他当然知道材料工艺的重要性。在此之前,他一直在考虑,是不是设计出了问题,而李卫东这么一提醒,魏斌马上想到,有可能是材料工艺不达标。
  这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
  想明白这一点后,魏斌开口说道:“小李,你先去我办公室里坐一下,我去一趟实验室,测试一下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