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实业大亨-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
  想明白这一点后,魏斌开口说道:“小李,你先去我办公室里坐一下,我去一趟实验室,测试一下这跟弹簧的弹性和张力。”
  魏斌说完,拿着那根弹簧,带着张工和王工,头也不回的向实验室方向跑去。
  ……
  李卫东虽然会修车,但也不至于一眼就看出来,脱挡是因为自锁弹簧太软了。
  李卫东之所以敢下这样的判断,是因为在前世的时候,李卫东修过黄河JN162重卡。
  在1986年,青河运输公司终于引进了10辆黄河JN162重卡,随车一起来的,还有一本名为“黄河JN162重型卡车修理手册”的小册子,这正是李卫东的杀手锏。
  这个修理手册里介绍了黄河JN162有可能出现的故障,以及检修方法,修理工只要是拿着这个手册,就能对症下药进行修车。
  之所以会随车赠送修理手册这种东西,主要是因为黄河JN162的小毛病实在是有些多。毕竟是国产重卡,技术比进口的重卡要差上一大截,小毛病多也实属正常。
  为此黄河厂不得不专门编制了一本修理手册,谁买车的话就送上一本修理手册,也算是提供了售后服务。
  对于汽车修理工来说,这本修理手册大大的简化了工作流程,也降低的工作量。而且修理手册上所介绍的很多故障,也能应用在其他车辆上。可以说那本汽修手册,相当于是一本简化版的汽修教材。
  当时的李卫东还在当汽修工,因为工作需要,将那本修理手册上的内容背的滚瓜烂熟,只是时隔这么久,他已经记不清楚里面写的什么了。
  李卫东听到张工和王工的争论,又看到故障车辆时,便回忆起修理手册所记载的故障原因。
  至于李卫东说,自己是猜到工艺不达标,完全是一种事后诸葛亮的解释。面对一个已知的结果,套上一个合理的解释,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
  魏斌急匆匆的走进了实验室。
  “魏工,你昨天熬了一个通宵,还是睡一觉再来吧!”一名工程师开口说道。
  “我还不困。”魏斌拿出那根弹簧,接着说道:“这是刚从故障车上拆下来的,四挡的自锁弹簧,赶紧去测试一下。”
  那名工程师接过弹簧,转身便要拿去测试,魏斌却又补充道:“尺寸、卧测、立测什么的,就都省了,直接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张工,你一起去,测试完毕把数据拿给我。”
  张工点了点头,跟了过去。
  魏斌又吩咐道:“王工,你去资料室,把斯太尔变速箱自锁弹簧的数据找出来,一会我们做对比。”
  王工答应了一声,转身走向资料室。
  片刻后,测试完毕后,两分数据一对比,结果一目了然。
  “真的是这个自锁弹簧的问题啊!”魏斌喃喃自语的说。
  张工和王工却是一脸的尴尬。
  “还真被那个汽修工给说中了!”


第三十四章 借花献佛
  黄河厂的招待所里,魏斌再次宴请李卫东,只不过这一次,作陪的全都是黄河厂的汽车工程师。
  孔府菜大厨亲自上阵,又一次祭出了最拿手的一品豆腐,李卫东也再次品尝到这难得的美味。
  济城人喝酒规矩很多,比如座位的次序代表着身份地位,要分出主陪、副主陪、主宾、副宾之类的。
  敬酒的时候也要有个次序,主陪先敬酒三杯,副主陪再敬酒三杯,要是有三陪的话就轮到三陪再敬酒,然后是被宴请的宾客回敬。
  虽说是敬酒,其实是整桌人一起喝,而且每次敬酒的时候还总得找个说法,什么祝愿世界和平之类的话,不能什么都话不说干喝。
  等一圈人都敬完了酒,便到了一对一掰头的时间段,基本到了这个阶段,你要跟酒桌上每一个人碰个杯,喝上一杯。
  这一系列规矩下来,少说也得大半斤白酒下肚,所以很多人说齐鲁大地上的人能喝酒。
  实际上论“酒量”的话,齐鲁大汉还真不一定比得上草原上的汉子,但加上各种喝酒的规矩,草原上的汉子就真的比不过齐鲁人了。
  草原上的汉子大碗喝酒,不管感情深不深都是一口闷,喝完了大家一起醉。
  齐鲁汉子是拿着酒杯慢慢跟你磨,几杯白酒下肚,眼看着就要醉了,没关系,来一箱啤酒解解酒;一箱啤酒喝完,再开瓶红酒解解酒,最后白的啤的红的掺一起喝,你一杯我一杯,不知不觉间就把你灌醉。
  李卫东从就坐为置上,再加上其他工程师对魏斌恭敬的态度,便看出来魏斌绝对不是一般的汽车工程师,他应该是工程师中比较高层的存在。
  不过仔细想想,这也正常,魏斌毕竟是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又是清华毕业,可以说是全中国最拔尖的人才,这种人即便是放在一汽也是宝贝,在黄河厂的话,自然得将魏斌当活菩萨供着。
  魏斌端起酒杯,开口说道:“小李啊,我代表我们厂,向你表示感谢,要不是你的话,我们还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工夫,才能找到脱挡的原因呢!”
  “魏主任客气了,我也是瞎猫遇到了死耗子,运气好而已。”李卫东笑着说。
  魏斌饮了酒,放下酒杯,然后长叹一声,开口说道:“谁能想到啊,一个小小的自弹簧,竟然会出现问题。”
  “魏主任,你这也是一叶障目。自锁弹簧这东西,制作很简单,也没啥技术含量,就算是乡镇企业也能做的出来,但是要做好却并不容易,这里面有着很复杂的材料工艺,在这方面,咱们国家可是远远落后的。”李卫东开口说。
  “说的也是,材料工艺的问题,我们造车的最有体会,同样的一个零部件,外观和尺寸都一样,可装到汽车里面,国产就是不撑用。”魏斌开口说道。
  “材料方面的差距,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李卫东话音一转,接着说道:“魏主任,白天的时候,我在你们返修车间里转悠了一圈,发现你们的幺六零重卡,小毛病还真不少。”
  魏斌尴尬的笑了笑,开口说道:“这方面我们也一直在改进,等我们完全消化了斯太尔重卡的技术,情况会好很多。”
  “魏主任,其实很多的问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就比如我看到其中的一台故障车辆,转向助力不起作用,仔细查看后才发现,是保养的时候将液压助力器的进、出油接口给接反了。若是在进、出油接口处贴上一个标记的话,就能避免这个故障。”李卫东开口说道。
  魏斌很郑重点了点头:“小李,你说的这种情况,我记下了,等回去以后,就进行改进。”
  李卫东接着说道:“魏主任,我还有一个小建议,既然你们的幺六零重卡有比较多的小故障,为什么不将这些小故障集中整理一下,编写一本修理手册,随车辆一起发放。若是车辆出现了问题,任何一个修车工,只要对照修理手册,就能对故障进行维修。”
  “好主意啊!”魏斌猛地一拍自己的大腿:“这样一来的话,我们厂家可就省事多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小李,你们年轻人啊,脑袋就是活跃。”
  李卫东尴尬的笑了笑,这本来就是黄河厂自己想到的点子,如今却被李卫东来了个借花献佛,又送还给了黄河厂。
  只听魏斌开口说道:“小李,这编写修理手册的事情是你提出来的,一事不劳二主,我看就再帮帮我们,帮我们把这个修理手册给编出来得了!”
  “我?”李卫东呵呵一笑,开口说道:“在诸位工程师面前,我可不敢班门弄斧。”
  “怎么叫班门弄斧啊!说起排除故障,你可不比我们这些工程师差,就比如这个脱挡的故障,我们这么多工程师研究了这么多年都没弄明白,你只是看了一眼,就知道是自锁弹簧的问题。”魏斌开口说。
  “魏主任,您就别捧杀我了,在座的几位老师该不高兴了。”李卫东回应道。
  魏斌看了看众人,有些无奈的说:“要说高技术搞研发,我们倒是在行,但要说修车的话,我们这些人就真的欠缺经验了。”
  “您的返修车间里,也不缺经验丰富的老修车师傅吧?”李卫东笑着问。
  “就那些大老粗,只会修车,要让他们把常见故障总结一下,然后形成文字编写起来,可没有那个能耐。”魏斌长叹一口气,随后一脸诚恳的说:“小李,我思来想去,这件事情还就是你比较合适。你懂修车,而且还有文化。”
  “我文化水平也不高。”李卫东推辞道。
  “都会日语了,文化水平肯定不会低。你就不要推辞了,算是帮我个忙。”魏斌恳求道。
  李卫东犹豫了几秒,随后点头答应下来:“那好吧,我试一试吧。不过咱们事先说好了,要是编的不好,你们可不能怪我。”
  ……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卫东开始帮助黄河厂,编写JN162重卡的维修手册。
  说是编写,实际上是回忆。前世的时候,李卫东已经将JN162重卡的为维修手册背的滚瓜烂熟,如今只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把黄河厂编写的维修手册,再还给黄河厂。
  转眼间,便到了一月底,JN162重卡的维修手册基本上编写完毕。


第三十五章 旷工
  青河运输公司家属院,王海滨刚走到家门口,就看到大儿子王磊吊儿郎当的走出家门,看样子是不打算在家吃饭了。
  王海滨真想上去抽王磊一巴掌,可想想是亲儿子,最终还是算了。
  除了王磊之外,王海滨还有两个闺女,大女儿没考上中专,只能上高中,二女儿还在上初中。
  七零年以后,国家的生育政策已经变成了晚、稀、少,也就是提倡晚婚晚育,拉长生育间隔,只生两个孩子。王海滨也算是响应国家号召,没有再要第四个孩子。
  此时的王海滨却有些后悔,他觉得自己应该再生个儿子,毕竟这大号已经练废了,小号练得好,也能再扳回一局。
  可以八零年以后,国家已经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王海滨就是能生,也不敢再生了。
  王海滨返回家中,他没有完全脱下军绿大衣,而是将大衣披在身上,然后做到了煤球炉旁边,顺便把水壶放了上去,嘴里还喃喃自语说道:“冬天里天气冷,连煤球也费得更多。”
  就在此时,敲门声响起,只听到有人在外面喊道:“姐夫,在家么,姐夫,我是钟照!”
  王海滨打开门,看到小舅子钟照正站在门口,手里还提着一袋点心。
  钟照是王海滨的小舅子,也在青河运输公司上班,是人事科的一个股长。
  在那个年代,一家人同在一个国企工作,是常有的事情。
  钟照将点心交到王海滨的手上,接着说道:“路过供销社,买了两斤桃酥,给孩子吃。”
  供销社里的桃酥三毛钱一斤,两斤就是六毛钱,相当于是普通工人大半天的工资了。
  那个年代也没有什么高级的点心,桃酥就是孩子们心中最佳的美味。走亲访友带上两斤桃酥,既显得有面子,又很有诚意。
  王海滨接过桃酥,然后收到了那个有锁的柜子里,同时开口说道:“来就来吧,还花什么钱。晚上就在我这里吃吧,我让你姐多炒个菜,咱们喝一杯。”
  “不用费事了,随便煮个面条就行了。”钟照说着也做到了煤球炉前:“最好再给我加个鸡蛋。”
  片刻后,王海滨拿了一瓶白酒,就着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