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学霸从改变开始-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数学研究,包括物理研究,其实也都是吃青春饭的。
  大多的数学成果和物理成果,都是在研究者年轻时,提出来的。
  所以,对于哥猜这样一个难出成果的数学猜想。
  大部分数学家,是不愿意走这条孤独的,耗费青春的修罗之路的。
  说起来,还有一个很尴尬的原因是。
  研究哥猜的人,在逐渐减少之后。
  出去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你都会发现,没有人可以和你讨论想法的那种。
  当然,陈舟是敢于去走这样一条孤独的修罗之路的。
  对于他而言,先前的克拉梅尔猜想,不也被称为“没有人能接近证明”吗?
  可最后,不还是被他变成了克拉梅尔定理?
  那个号称素数间隔问题里,最重要的两大猜想之一的杰波夫猜想,不也同样被他证明了?
  而两大猜想的另一个,孪生素数猜想,虽然不是他证明的。
  可陶哲轩和张亿唐,是用的他的分布解构法呀?
  约等于是间接证明嘛……
  所以,陈舟有信心,在哥猜的路上,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而且,近几十年的时间,哥猜也寂寞的太久了。
  陈舟必须让世界重新认识这个,令华国人魂牵梦萦的哥德巴赫猜想。
  至于所谓的,现有的工具,无法解决哥猜这个问题。
  必须引入某种革命性的新想法,才有可能解决哥猜。
  对于陈舟来说,也不是难事。
  分布解构法所取得的良好效果,是很有可能从克拉梅尔定理、杰波夫定理以及孪生素数定理上面,平移到哥德巴赫猜想上的。
  不管怎么说,陈舟现在越发觉得,哥猜这个只是自己感觉差不多到时候了,而选为课题的数学猜想。
  其实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
  也不管陈舟的信心,最终能够解决哥猜。
  可万一解决了呢?
  那是不是可以说,即使很多人不感兴趣,不愿意为之耗费时间的数学难题。
  其实也有不一样的风景?
  是不是意味着,陈舟有可能改变一些人的想法?
  或许会对现在的数学界,造成一些微妙的影响。
  收回思绪,陈舟在刚才所划得横线上方,开始写到:
  【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作“a+b”。】
  这就是关于强哥德巴赫猜想的命题,也就是哥猜的命题。
  而陈老先生所证明的“1+2”成立,也就是“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数的和,其中一个是素数,另一可能为素数,可能是两个素数的乘积”。
  这也是陈老先生把大筛法运用到极致,所得到的结果。
  这一结果被称为“陈氏定理”。
  看着自己写下的“陈氏定理”四个字。
  陈舟没来由的笑了一下。
  此陈非彼陈。
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种途径
  在“陈氏定理”上画了个圈。
  陈舟在想,也许有一天,也许用不了多久。
  “陈氏定理”会变成完整的哥德巴赫定理。
  当然,从某种意义来说,哥德巴赫定理,也可以称之为“陈氏定理”。
  至于这个“陈”,自然就是陈舟的陈了。
  收回这个还算遥远的思绪,陈舟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哥德巴赫猜想身上。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对哥猜的研究途径,分为四种。
  分别是殆素数、例外集合、小变量的三素数定理,以及几乎哥德巴赫问题。
  殆素数就是素因子个数不多的正整数。
  设N是偶数,虽然不能证明N是两个素数之和,但足以证明它能够写成,两个殆素数的和。
  也就是A+B。
  其中,A和B的素因子个数,都不太多。
  也就是陈舟刚写下的,哥猜的命题。
  而“a+b”命题的最新进展,便是陈老先生的“1+2”了。
  至于,终极奥义的“1+1”,则遥遥无期。
  在殆素数这一方向上的进展,都是用筛法所得到的。
  可是,陈老先生把筛法用到极致,也只是停留在了“1+2”上面。
  所以,很多数学家也认为,现在的研究,很难再突破陈老先生在筛法上面的运用。
  这也是这一方向的研究,这么长时间停滞不前的最大原因。
  在没有找到更合理,或者说能够进一步发挥筛法作用的工具之前。
  “1+1”的证明,始终不会有较大的突破。
  这一观点,陈舟也是认同的。
  然而,一个被运用到极致的工具,想要再突破,谈何容易?
  对于一个成熟的数学工具来说,新的数学思想的引入,也会变得更为困难。
  但好在,陈舟在研究克拉梅尔猜想时,或多或少,或有意或无意的,就搞出来了分布结构法。
  最初的分布结构法,就是糅合了筛法、圆法等等数学思想的一个工具。
  所以,陈舟的想法里,他突破大筛法限制的关键点,就在分布结构法上面。
  草稿纸上,陈舟把分布结构法,单独的写在了右边。
  殆素数的方法,则是在左边。
  而殆素数方法的下面,就是例外集合。
  所谓的例外集合,指的就是在数轴上,取定大整数x。
  再从x往前看,寻找使得哥德巴赫猜想不成立的那些偶数。
  这些偶数,也就被称为例外偶数。
  这一思路的关键就是,不管x多大,只要x之前,只有一个例外偶数。
  而这个例外偶数就是2,也就是只有2使得猜想是错的。
  而2,大家都懂的。
  那么,就能说明这些例外偶数的密度是零。
  也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对于几乎所有的偶数成立。
  这条思路的研究,在华国可能没有那么著名。
  但是从世界上来看,维诺格拉多夫的三素数定理一发布,在例外集合这一途径上,就同时出现了四个证明。
  其中,就包括华老先生的著名定理。
  说来有趣的一件事是。
  民科们,经常会有人宣称自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在概率意义下是对的。
  可实际上,他们就是“证明”了例外偶数是零密度。
  至于这个结论嘛……
  华老先生早在60年前,就已真正证明了出来。
  所以说,有时候真不能听民科瞎咋呼。
  就拿陈舟自己来说,他要是在乎民科们的声音。
  那,塞满邮箱的那些民科们发来的邮件,就真的够他头大的了。
  “如果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正确,那么奇数的猜想也正确……”
  陈舟在第三种研究途径“小变量的三素数定理”后面,开始边思考,边写下这条途径的研究思路。
  【已知奇数N,可以表示成三个素数之和,假如又能证明这三个素数中,有一个非常小……】
  在这条途径上,一直研究下去的人,也是华国著名的数学家潘老先生。
  如果说第一个素数,可以总取3,那么也就证明了哥猜。
  潘老先生就是沿着这个思想,从25岁时,开始研究有一个小素变数的三素数定理。
  这个小素变数,不超过N的θ次方。
  而研究目标,就是要证明θ可以取0。
  也就是这个小素变数有界,从而推出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潘老先生首先证明了θ可以取1/4。
  可惜的是,后来在这方面的工作,一直没有进展。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展韬教授把潘老先生的定理,推到了7/200。
  这个数,虽然算是比较小的了。
  但它仍然大于0。
  从上面三种途径的研究历程来看,华国数学家在这方面的贡献,可以说是功勋卓著。
  只是,没有人能最终解决这个困扰数学家近三百年的难题罢了。
  而且,因为这些数学家的研究,也才使得哥德巴赫猜想,在华国数学界,甚至是华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陈舟在草稿纸上,边梳理研究思路,边写下自己的思考。
  对于他的分布结构法,陈舟已经有了非同一般的想法。
  这个糅合了许多数学思想的方法,也被陈舟寄予了更多的期待。
  “小变量的三素数定理”这条途径,梳理完后,陈舟看了一眼草稿纸上的留白。
  幸好先前的那条横线,他画的比较靠下。
  这些被整理压缩的精华,才得以立足于这块白纸之上。
  伸了个懒腰,陈舟看了眼时间,才晚上10点多而已。
  既然时间还早,那就继续!
  这样想着的陈舟,就开始了“几乎哥德巴赫问题”这一途径的梳理。
  关于“几乎哥德巴赫问题”,是林尼克在1953年的一篇,长达70页的论文中,率先进行研究的。
  林尼克证明了,存在一个固定的非负整数k,使得任何大偶数,都能写成两个素数与k个2的方幂之和。
  有人说,这个定理,看起来像是丑化了哥德巴赫猜想。
  但实际上,它是有着非常深刻意义的。
  能够注意到的是,能写成k个2的方幂之和的整数,构成一个非常稀疏的集合。
  也就是说,对任意取定的x,x前面的这种整数的个数,不会超过logx的k次方。
  因此,林尼克定理指出,虽然我们还不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但是我们能在整数集合中,找到一个非常稀疏的子集。
  每次从这个稀疏的子集里面,拿一个元素贴到这两个素数的表达式中去,这个表达式就成立。
  这里的k,是用来衡量几乎哥德巴赫问题,向哥德巴赫猜想的逼近程度的。
  k的数值越小,就表示越逼近哥德巴赫猜想。
  那么,显而易见的就是,k如果等于0。
  几乎哥德巴赫问题中2的方幂,就不再出现。
  从而,林尼克定理,也就变成了哥德巴赫猜想。
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一样的故事
  林尼克定理这条路,也经过许多数学家的研究。
  因为林尼克本身并未在论文中,具体定出k的可容许数值。
  所以,此后的数学家,在这条途径上,始终致力于k值的研究。
  这么多年以来,k的可容许数值,也从首次定出的54000,到后来的2000,到目前为止的13。
  不管怎么说,每一条路,都还是有数学家在走的。
  每一条途径,也有它自己的思路。
  但每一条途径,却又无法得到最终的答案。
  而且随着研究的不断进行,后续的改进,只会越来越难。
  陈舟不由得有些唏嘘。
  这大概也是哥猜,为什么会慢慢的变成一条孤独的修罗之路的原因。
  四条途径的梳理全部完成的时候,陈舟的草稿纸已经全部塞满。
  不是一张,而是五张!
  整整五张A4草稿纸,全部写的密密麻麻的。
  在那条横线上方,是精华。
  在另外的四张A4草稿纸上,是四条途径的精华,分别展开的内容。
  陈舟看着一晚上的研究成果,还有那被替换了的笔芯。
  心情还算不错。
  这是一个开头,还算不错的开头。
  把草稿纸整理好,陈舟再次伸了个懒腰。
  “唔,已经2点多了吗?”
  陈舟扭了扭脖子,站起身。
  这个点的话,可以洗洗睡了。
  至于杨依依,在12点左右的时候,就回自己宿舍了。
  临走前,只是简单的和陈舟说了句,倒也没管陈舟一副熬夜爆肝的架势。
  花了10分钟,洗了个澡,陈舟爬上床,倒头便睡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