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能升级避难所-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在高兴完成了任务的同时,张教授又颇为关心的向陈新问道:“陈新同志,你计划之中的供热枢纽就只有这四个吗?临市的其他地方呢?你是怎么安排的?”
“其他地方?”陈新愣了一下,但很快反应过来,向张教授回答道:“其他地方的情况我也不太清楚,火车站广场这里的这口出水井完全是因为需要将火车站清理出来才打在这里的,选址完全没有经过地质勘探,直接就在这里蛮干打了一口井。
也就是张教授你们来了我们才能正经的进行选址,但现在只勘察了这片含水层,它所覆盖的范围内能建造供热枢纽的就这四个地方,临市的其他地方不在这一片含水层上,就算我想在其他地方建供热枢纽,也需要你们先勘察一下地下的地热资源分布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啊!”
听到陈新这么说,张教授仿佛早有准备的掏出了另一张地图在陈新面前铺开,冲他笑着说道:“小同志作事还是马虎大意啊!其他地方怎么能忘了呢?这是以前省地质局对全省地热资源摸查的时候绘制的地图,虽然是以前的老东西,但大体上的地理位置还是没变的。
陈新同志把你那个能投影的仪器打开,在这上面投影一下临市现在的地图,就可以知道临市现在的重要位置是否有地热资源分布了,这样两相一对照,就可以知道能不能建造供热枢纽了。”
张教授的这一手显然震撼到了陈新,他惊讶的挑了挑眉,顺遂的按照张教授的要求打开了动力装甲上的投影设备,在眼前的这张地图上投影出了临市的市区地图,并且将二者进行了校对,让其重合在了一起。
“这样就很清晰了嘛!陈新同志你快看这,这是临市的市府和第一人民医院,这个位置正好是在地下的含水层上啊!这个含水层我记得,下面是个硫磺温泉,达不到医用温泉的标准,没有旅游开发价值,但水温可是有六十多度的,满足你的供热枢纽应该足够了吧?”张教授看着地图,冲陈新高兴的问道。
陈新也点了点头,手指点到了地图上:“不光是临时市府和第一人民医院,还有这,临市第六中学、第二人民医院,还有这边的第一中学,这些地方都可以用来建造供热枢纽,而且这些地方刚好有临市所规划的几个避难所,建造供热枢纽的话,就能够覆盖到这些避难所了!”
说着,陈新调整了一下投影,将临市几个避难所的位置也投射到了地图上。
看着地图上投射出来的避难所的位置,张教授也兴奋的直点头,冲陈新高兴的说道:“这样一来,临市一半以上的避难所就处于供热枢纽的覆盖范围之内了!”
第372章 困难重重
既然已经选定了打井的位置,曹达仁的钻机自然再度派上了用场。
他带着陈新分给他的工人去了临市的第七中学,准备进行回水井的钻井工作,而陈新这边则要继续和剩下的工人一起完成供热枢纽的安装调试。
因为两组人马要分开作业,曹达仁的那组人需要在第七中学那边重新建立一个据点来安置他们的帐篷。
这也使得他们前往第七中学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雪地上先挖个坑。
而原本火车站这边的雪洞里,曹达仁和他那组工人离开之后所留下的空间也没有浪费,张教授带着地质勘探组的成员住了进来,并且还帮着对雪洞进行了一些改进,让它住起来更舒服了。
对于这些常年在野外搞地质勘探的人来说,住帐篷的时间远比他们住在房子里的时间要久。
常年的跋山涉水早已让这些搞地质的学者们褪去了书卷气,与之相反的是他们积累了大量的野外生存经验,每一个人都能称得上是野外生存大师。
在张教授他们看来,雪洞帐篷的生活条件并没有比他们当年在野外的时候差多少,很多方面甚至还要好不少。
“这比起我当年刚参加工作那会可好太多了!那个时候我才二十几岁,刚从学校毕业的毛头小子跟着地质队的人一起去武陵源搞测绘,那个时候没有帐篷,我们就是用树枝和树叶搭了个窝棚,在野外风餐露宿的呆了整整一个月!”午饭时间,张教授端着一个一看就非常有年头的铝制饭盒,一边吃着午饭一边向陈新讲着他年轻时候的经历:“哪像现在啊,帐篷、睡袋、雨披,装备太齐全了!我们那个时候能有一件橡胶雨衣已经很了不起了。”
听着张教授讲的故事,陈新颇有几分触动。
以张教授的年纪,在他还是个二十几岁小伙子的时候,那正是炎国最动荡的年代,在那个年代依旧能够忍受艰苦的条件搞地质研究,而不是去搞运动,这在当年来说可是非常难得的。
“那教授你怎么一直用这个旧饭盒啊?现在天气这么恶劣,这种老式的金属饭盒很快就会冷了,用起来很不方便的,我还是给教授你拿个新饭盒吧!”陈新注意到张教授手里的那个饭盒,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要用这么老旧的饭盒,但陈新还是想要给他拿个至少能够保温的饭盒。
然而张教授摇了摇头,笑着拒绝了陈新的好意:“不用了,这个饭盒跟了我一辈子了,没必要临老了把这老伙计给换了,而且这个饭盒对我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
张教授的话让陈新挑了挑眉,却没有再对此多说什么。
“教授,临市这边的干热岩资源分布情况如何?”陈新将话题转到了工作上,问起了他此时最关心的另一个问题。
比起利用水热资源的供热枢纽,陈新真正想要的当然是可以开采深层地热资源的能量塔,毕竟无论是功率还是效率,一座能量塔都要比一座供热枢纽来的强大。
但能量塔所需要的是将钻孔深入地下几千米的深层地层,而不是仅仅只打到几百米深。
二者无论施工总量还是技术难度,都是截然不同的。
“临市地区的地形是典型的两山夹一沟,地势南高北低,虽然整座城市呈东西走向,但从整体的地势来看,它依旧是一个南北向的地质断裂,湘省主要的地热资源都分布于这条断裂带上。”一边吃着饭,张教授一边向陈新解说着临市的地形地貌与地热资源的分布状况:“在这条断裂带上,分布着湘省主要的干热岩资源储备。
因为地质断裂的形成原因,这一带浅、中层地热的开采相对比较容易,很多甚至干脆形成了温泉,喷涌出了地表,但同样因为地质断裂的产生,导致了这一带地质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如果想要开采深层地热资源的话,钻井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听到张教授这么说,陈新的心不免有些往下沉。
张教授的言下之意很简单,让陈新先专心开发浅、中层地热资源,而深层地下资源则三思而后行。
对于张教授的这番建议陈新自然是听进去了的,只是对于深层地热资源的开发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而是更加深思熟虑的考虑。
“就算是挑战,现在我们也不得不去面对它了。”陈新的语气有些沉重,但却同样十分的坚定,他向张教授问道:“教授,如果想要在临市开采深层地热资源,我们需要面对哪些难题?”
“那可真是太多,首先第一个难题你就必须要去解决钻机的问题。”张教授放下了手中的饭勺,一针见血的指出了眼下最大的困难:“想要开采深层地热资源必须要有专业的钻机才能做到,你朋友的钻机不仅钻探深度不够,而且钻孔的直径也很有限,像现在这样开发浅、中层地热资源还能凑活,但要想再继续往深了挖,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湘省的地质结构十分复杂,你这钻头打下去,打到什么都有可能,岩层还好说,慢慢钻就是了,但要是打到其他地质层,可是很麻烦的,如果经验不够丰富,怕是很难应对钻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钻机的事情您老不用担心,我会解决的。”张教授指出来的问题中,陈新最不担心的就是钻机的问题,这只需要他来一次升级就能够解决。
但张教授提到的地质复杂的问题,这就不是陈新所能够解决的了,毕竟他就算再怎么升级也无非是改进钻头,无法影响到地层本身。
除非说陈新能够搞出巨型激光钻机或者星球采矿器,直接切开地层采矿,否则钻机都要面对钻头与不同地层之间的较量。
至于说激光钻机和星球采矿器,这显然不是陈新现在应该去考虑的问题,有那个闲工夫他还不如搞一台世界引擎出来,直接改造地球环境。
第373章 温暖的空气
因为所有的零部件陈新已经提前预制好了,工人们只需要将其组装起来就好,所以供热枢纽的施工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
算上打地基的时间,也不过是两天时间就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供热枢纽安装完成之后,陈新原本是打算等第七中学那边的回水井也完工之后,将两边的管道连接起来,再启动供热枢纽的。
毕竟除了要考虑排水的问题,还有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造成岩层空洞、形成塌陷的危险,在现如今地下水自然补充困难的情况下,能够避免过量抽取地下水,还是要尽可能的避免。
不过在咨询了张教授相关知识之后,陈新倒是放下了这番顾虑。
大量抽取地下水确实会造成地下岩层空洞,但这是需要长时间、且持续大量抽取的,如果只是短时间内,抽水量不大的话,造成的影响并不大。
因为抽取地下水造成地质塌陷的事情大多发生在常年大规模抽取地下水的地区,那些地区毫无节制的使用地下水,加上又属于水资源相对贫瘠的地区,降水本就不够丰沛,地下水长期被抽取又得不到补充,这才会形成地下空洞,造成地质塌陷。
只要不是大量且长时间的抽取,是不会造成这种严重后果的。
而且临市的地质结构虽然复杂,但却相对比较稳定,多年以来也未曾有过地震或者塌陷之类的地质灾害发生。
在这样的情况下,陈新也就没有多做犹豫,选择了启动供热枢纽。
随着供热枢纽开始运转,地下的温泉水带着丰沛的热能被抽了上来,通过蒸发散热设备将热量散发出来之后变成了冷水被排出。
按照设计,这些冷水应该通过管道输送到回水井,然后重新注入地下。
但既然回水井还没有完成施工,这些冷水也就只能自然排放掉了。
原本陈新所担心的积水会顺着铁道流淌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受临市南高北低的地势影响,这些积水被工人们通过管道排到了火车站的南边。
火车站的南面原本是火车站员工的家属区,与火车站只有一墙之隔,跨过铁道就能到达。
再往南则是荒地与一片水塘,这里算是临市地势比较低的地方了,虽然有着大量积雪的覆盖让地势稍微上升了一些,但测量海拔的话,这里依旧是一片低洼地带。
所以在用一根水管架在了铁道上方的沟壑上,将水管导过铁路之后,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往这边排放了。
要排放的并不仅仅只有散热过后的冷水,还有积雪在融化之后形成的积水。
不过积水的情况并不是特别严重,因为供热枢纽在散发出了热量融化积雪的同时,环境温度同样也在影响着积雪的融化,这导致积雪融化的速度并不是很快。
只是站在雪坑旁边,看着正在工作之中的供热枢纽散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