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能升级避难所-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只是这样,让工人用锄头挖也就完事了,但寒冷的低温让泥土变成了冻土,这就不是靠人力能够随随便便挖开的了。
事实上陈新让工人试了一下,即便是用风镐,也只不过是在这些碎石冻土上打出了一个小小的凹坑,虽然不是毫无作用,但如果想要靠着风镐在地上打出陈新所需要的地基来,需要的时间会很长。
面对这种情况,陈新也只能继续挥舞着自己的机械臂上了。
于是乎在工人们惊异的眼神中,陈新的机械臂以比他们快了近十倍的效率在地上打出了供热枢纽施工所需要的全部地基。
“好了,地基已经打完了,接下来的施工就交给你们了。”陈新从地上站了起来,感觉自己的腰有点酸,于是对工人们说了一声,让他们继续施工,自己这才爬出了雪坑。
工人们虽然十分惊异于陈新的动力装甲的工作效率,不过他们也只能是羡慕了,轮到他们自己干活,依旧只能使用自己勤劳的双手。
将供热枢纽的几根主要支撑柱按照陈新在图纸上标注的要求埋入刚才打好的地基之中,按照图纸组装了其他支撑件,将几根主支撑柱固定住,并且保持水平垂直之后,这才开始往地基之中浇筑水泥。
工人们所使用的水泥当然不再是过去普通的水泥,虽然说那种水泥也不是不能用,但却必须将温度升到零度以上才可以,这对于陈新他们来说暂时还没有这样的施工条件。
所以他们使用的是加入了防冻剂和减水剂的防冻水泥,确保在使用过程中水泥不会因为其中水分凝结的太快而冻住,从而造成水泥当中出现空腔等现象。
这些工人都是熟练工了,因此这一步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所有的支撑柱都十分顺利的按照施工要求完成了水泥的浇筑。
而且因为天气太冷的关系,这些水泥没过多久就已经冻得如同石头一样硬了,牢牢地将供热枢纽的支撑柱固定在了地面上。
第370章 地质专家
以数根支撑柱为经,大大小小数十个圆环为纬,一个由网格组成的圆筒很快矗立在了雪坑里。
这就是供热枢纽的主体结构了,所有的圆环都是嵌套在支撑柱上,并且通过焊接和螺栓与支撑点相连接,整体相当的稳固,即便陈新用动力装甲去推了两下,也未见晃动。
主支撑架的稳定也意味着后续施工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将支架和横板架在主支撑架与雪坑的坑壁上,工人们开始了二阶段的施工,为主支撑架安装蒸发散热装置,并安装相关的管道。
整个安装工作一共有四个阶段,剩余的两个阶段分别是安装外层散热板与整体总装。
比起钻井和清理积雪来,整个安装工作都相对比较简单,按照原本的施工计划,两天之内工人们就可以完成全部的安装工作。
不过托工人们士气高涨的福,这些干劲十足的工人们已经将工期提前了不少,根据目前的施工进度计算,整个工期差不多被提前了小半天,整个工期被缩短了30%,可谓是成绩相当喜人了。
只是比起工期进度的喜人,陈新反倒担心起另一件事会不会耽误时间。
那就是关于回水井的位置问题。
这口回水井显然不是可以随便找个地方打的,至于原因则早已说过,在地质专家没到之前回水井的施工是无法展开的。
所以陈新现在很担心,很有可能这边的抽水井已经完工,供热枢纽已经可以运作了,那边的回水井还没法选址。
那样的话除非陈新决定将抽水井抽上来的本可以循环利用的温泉水直接排放掉,不然的话,必然是要耽误工期的。
好在陈新的担心并没有成为现实,在工人们正将蒸汽散热装置的几个核心部件往主支撑架上安装的时候,又一列火车驶入了临市的火车站。
这列火车上载着的除了国家在知道了临市的情况之后调拨的相关救灾物资之外,也为陈新运来了他所需要的材料,以及最重要的地质专家。
而且来的并不仅仅只是一位地质专家,而是由数名地质专家组成的地质勘探小组。
“你就是陈新同志吧?你好你好!我是湘省地质局的,我姓张,你叫我老张就可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用遒劲有力的双手握住了陈新的手掌,冲他热情的打着招呼:“这几位是我的同事,按照上级指示,我们将配合你的工作,有什么需要只管告诉我就行了。”
这位自称老张的老者显然已经年近耄耋,但身体却十分的健朗,即便穿着防护服,陈新也能够感受得出眼前这位老者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精气神,以及他那种昂扬向上的斗志。
陈新有几分惊讶这位老张的年龄,不过想到做学问需要时间,而地质工作更需要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到在野外收集地质数据上,对这位老人的年龄他也就不怎么奇怪了。
至于说跟着老张一起来的几位其他地质勘探小组成员,年纪就比较轻了,不过这也只是相对老张而言,除了其中两名应该是大学生的青年之外,剩下的三位小组成员也都有四十多岁了。
通过老张的介绍,陈新了解到,这三位中年人都是老张当年的学生,他们从大学毕业之后就从事地质工作,已经跟着老张干了二十多年了,从和那两个大学生一样的青春少年变成了如今的中年大叔。
看着这几位地质专家,陈新深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为了事业奉献了一生。
陈新并没有和几位地质专家过多的客套,在和他们打了个招呼,做完了自我介绍之后,陈新便直接用动力装甲的机械臂投影出了供热枢纽的设计图,向几人讲解起来:“这套装置是利用埋藏深度在400…800米左右的水热型地热资源来获取热能的装置,主要工作原理是将温度远高于环境温度的地热温泉水抽上来通过蒸发散热装置向外散发热能。
虽然装置独立运作并不是不行,但是这样直接抽取地下温泉水,对于地下的水资源和地热资源无疑是一种极大地浪费,同时也会影响到地下地质结构的稳定,所以需要在同一含水层打一口回水井,将抽上来经过了散热的温泉水重新注入地下。
因为我们缺乏相关的地质知识,加上缺乏相关的数据资料,我们没有办法确定这口回水井应该打在什么位置,所以才会需要张教授你们的协助,帮我们定位现在我们打到的这个含水层的分布与走向,同时确定回水井的位置,好让我们尽快展开对回水井的施工。”
“你这个设备很方便啊!直接就把图纸投影出来了,要是我们以前搞地质工作的时候有这个设备,就不用随身带一大堆又重又占地方的图纸了,现在的科技还真是先进啊!”老张感慨了一句,冲陈新点了点头说道:“情况我已经了解了,来之前上级部门也和我说过相关情况,所以我把湘省这些年做过的地热资源的勘探资料都带来了,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只需要再实地勘察一下,就能够确定陈新同志你所需要的含水层分布状况以及回水井合适的施工地点了。”
老张应该是在过去多年的工作之中早已养成了雷厉风行的习惯,一边和陈新说着,一边就让两个年轻的大学生打开了他们带来的行李,从里面拿出了相关的地图,在陈新面前铺开。
老张指着上面标注出来的图示向陈新说道:“陈新同志,你看这里,这是临市所在的山区,这片山区是一条裂隙带,这里的地热资源其实是很丰富也很密集的。
你们现在打井的位置应该是一片涵盖整个临市市区的地热层,地下的热能储量相当丰富,如果能够有效利用起来那可就太好了!”
老张的神情之中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斗志,即便他的眉毛都已经白了,却远远要比旁边负责搬东西的年轻大学生要来的有干劲。
在向陈新解释完了相关情况之后,便留下了两名年轻大学生负责安置这些行李,搭建他们的住处,而他自己则和他的三名学生和陈新找来的一名临市的工作人员,带着所需的勘探仪器就出发了。
第371章 选址确定
来支援陈新的这一批地质专家并未辜负他的期待,同样也没有食言。
张教授带着自己的三个学生在临市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花费了大约半天的功夫,就将回水井的位置确定了下来。
“这片含水层的分布面积比较广,大致上是在以火车站为中间点,西北方向到市第七中学,东南方向到这家医院这样一个走势分布,可以说面积还是很广的。”张教授将一张地图在陈新面前铺开,上面被他详细标注出了陈新他们在火车站广场上打下的出水井所在的含水层的分布范围。
陈新仔细的看着地图,虽然他对地质学方面的知识并不是很懂,但这张地图上老张用彩色铅笔标注出来的范围他还是看得明白的。
看着地图上彩色阴影覆盖的范围包括了救护站所在的原购物广场,于是用手指在地图上点了一下这个点,向张教授问道:“张教授,这个购物广场是目前临市的一个避难所所在,市区来的救援队也在这里搭建了救护站,请问这里是合适的回水点吗?如果将回水井打在这里可不可以?”
“这里?”张教授看着地图上陈新所指出来的位置,认真想了一下回答道:“这里也还是含水层的范围之内,而且岩层分布比较均匀,打井是没问题的。”
张教授的话让陈新高兴起来,如果救护站所在的位置可以打井的话,那他就可以将回水井的位置打在救护站旁边,将回水井配套的供热枢纽修建在这里,为救护站以及地下的避难所供暖和供电。
这对于帮助临市受灾的幸存者来说,可是非常有用且有效的。
张教授虽然对陈新的计划了解的并不深入,但却也知道供热枢纽建成所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心里同样希望能够让每一座供热枢纽都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修建在能够发挥最大效能的位置上。
加上之前进行勘探的时候选定的井口位置并不止一个,于是乎他对陈新补充道“其实除了这个点之外,临市的第七中学、湘北医院都是可以打井建立你所设计的供热枢纽的位置。”
“第七中学?湘北医院?”陈新看着地图上张教授点出来的两个点,仔细看了看向张教授问道:“张教授,这两个点也可以打井吗?那是打回水井还是出水井?”
面对陈新的询问,张教授指着地图上的临市第七中学的位置向陈新介绍道:“临市第七中学位于山脚下,地势要比火车站广场的位置高,周围都是原本的农田,将回水井打在这里是合适的,而且这里距离火车站广场并不远,可以与你现在的这一口出水井配合起来。
至于湘北医院这边,在地势上和避难所与救护站所在的购物广场基本没有太大落差,所以无论哪个是回水井、哪个是出水井影响并不大,如果非要区分的话,我建议你将回水井打在购物广场的位置,毕竟按你说的那边对供热的需求应该更高。”
“既然张教授你都这么说了,那就按照您的意思来吧,地质上的事情你才是专家,我听你的。”陈新从善如流,按照张教授的建议确定了接下来的计划。
见陈新已经确定了接下来的施工计划,张教授顿时感觉完成了一桩任务。
只是在高兴完成了任务的同时,张教授又颇为关心的向陈新问道:“陈新同志,你计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