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纳米崛起-第3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中最危险的光子,当属伽马射线和X射线,因此必须设置铅板阻挡,另外重点的电子设备之类,又会使用厚厚的铅板包裹,确保不会被这些高能射线干扰和损伤。
  “高峰,辛苦你们了。”
  万高峰谦逊地摇了摇头:“都是分内之事,可以亲手打造出这台设备,实现可控核聚变,也是我的荣幸。”
  黄修远接着说道:“我看了你们的进度表,明年一月份汤谷一号应该可以完成。”
  “是的。”万高峰想了想回道:“现在设计的各项系统,已经陆续到位,就差最后一小部分零部件,相信很快就会完成建造。”
  黄修远提醒道:“虽然从模拟实验中,汤谷一号已近乎达到了当前的完美阶段,但是万事小心,毕竟这是核聚变反应。”
  “多谢董事长提醒。”万高峰点了点头。
  任何实验都要以安全为前提,虽然汤谷一号在设计中,已经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但真正到了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是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
  可控核聚变,尽管叫可控核聚变,却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了。
  黄修远又说了一件事:“巴中的金乌一号进度也挺快的,估计明年五月份左右,就可以投入试运行了。”
  “我和那边交流过几次,确实挺快的。”
  俩人一边讨论,一边考察着整个汤谷基地。
  来到电子质子流循环区域,核心发电系统就布置在这边,经过目前的发电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但本质上仍然属于烧开水。
  虽然国内外学界,一直想摆脱烧开水,采用磁流体发电系统之类,但目前磁流体发电技术仍然不成熟。
  特别是应用在核聚变的电子质子流中,这个难度更大。
  黄修远对此也无能为力,电子质子流循环管道内,采用静电场控制这些电子质子流。
  如果要复合进去磁流体发电系统,可能导致静电场控制系统出现问题,毕竟两者都是电磁系统,相互影响和干扰是必然的现象。
  因此不成熟的磁流体发电系统,自然没有被应用到汤谷一号和金乌一号上。
  汤谷一号仍然采用烧开水的蒸汽轮机发电,采用6台1000兆瓦级别的蒸汽轮机,装机总容量为6000兆瓦,以每年发电8000小时计算,年发电量可以达到4800万兆瓦,即480亿千瓦。
  而光电发电系统和温差发电系统,则每年可以发电120亿千瓦左右。
  计算起来,汤谷一号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7500兆瓦,综合热效率达到72%左右。
  这个效率比起目前国内的裂变压水堆已经高了一些,国内的老式压水堆,经过多次升级改造后,比如加装了温差发电系统,使用了新型的北风重型蒸汽轮机,从将综合热效率,提升到62%左右。
  当然,可控核聚变就算是出来了,也不会马上取代裂变堆,因为裂变堆的副产物——碳14、钚之类,可以制造核衰变电池和稳定放射源。
  特别是现在航天领域中,碳14制造的核衰变电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目前的可控核聚变发电站,成本还是居高不下,主要的优势,还是核聚变的核燃料丰度比较大。
  毕竟汤谷一号可以只使用氘作为原材料,不需要昂贵稀少的氚、氦3,直接通过重水大量提炼即可。
  氘在海水中的丰度,大概是十万分之三左右,看似丰度非常低,问题是蓝星中的水资源总量足够大。
  把全球海水中的氘提炼出来,都有几兆吨了。
  如果按照当前人类的用电量,这些氘元素足够人类用几百亿年了。
  纯氘核聚变反应的优势,就是核燃料丰度非常大,足以支撑人类迈入星际时代,不像铀、钚、氚、氦3之类,属于稀有资源。
  原材料丰度大,提炼难度也不高,可以直接电离反蒸,或者采用膜过滤、高速离心分离之类。
  完全可以利用核电,作为能源提炼大量的氘元素。
  原材料成本下降,而系统的其他部件、配套设施,也可以用大量廉价电能,反哺这些制造厂,让其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
  这可以形成一个闭环,让电能生产成本和制造业成本不断下降。
第五百五十九章 竞争激烈
  国内在飞速发展,而国外也有了新变化。
  虽然西洲联盟内部一盘散沙,但他们中还是有不少聪明人,随着北美霸权衰落下来,他们也趁机挣脱了一些束缚。
  露西亚和西洲联盟之间的关系,也逐步进入蜜月期,显然他们双方都明白此时的局面。
  新霸主的实力虽然强大,但仅仅仅限于亚太地区和环锡兰洋地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却还没有将手伸过来。
  而诺亚会现在龟缩在美洲,默默地舔伤口,准备全力进军外太空,那疯狂的太空计划,一个个推出来,仿佛要一口气完成一百年的太空计划。
  同样,东亚这边也爆发出超强的动员力。
  目前除了东亚本土的四个航天基地,加上雄鹰航天旗下的漠北东方航天基地,还整合了东瀛的种子岛航天基地。
  最近又计划在南沙群岛,建设一个南沙航天城。
  燧人系方面,也计划在西澳建立一个新的航天基地,弥补本身在南半球的航天力量。
  至于什么雷达观测站之类,今年一整年就建成并投入使用了13座,在建或者计划中的雷达观测站,还有17座。
  加上已经在近地轨道的天宫空间站,在月球轨道的蟾宫空间站、在月球表面的广寒宫基地。
  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让全球都感到一种震撼和战栗。
  北美东亚在太空领域的投入,着实让其他势力无所适从,现在他们跟进也不是,不跟进也不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中。
  如果跟进,西洲联盟连发射场地都在南美洲的圭亚那,本土并没有航天基地。
  以前航天领域竞争还没有进入白热化状态,这种布置自然问题不大,毕竟一年都发射不了几枚运载火箭。
  问题是今日不同以往了。
  别说今年发射了79次航天任务的航天科工,以及28次任务的雄鹰航天。
  NASA今年就发射了39次航天任务。
  而西洲航天局今年才发射了4次任务,差不多只有NASA的十分之一,如果双方按照发射升空的有效载荷计算,那西洲航天局的有效载荷,还不到NASA的0。42%,少得有些可怜。
  西洲联盟现在是有苦说不出,由于经济衰退导致财政紧张,内部又要维持高福利,不少地区现在是靠举债过日子。
  哪里有钱来投入航天事业,这帮家伙的内部问题太多了,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时代突变了。
  而露西亚这边,同样好不到哪里去。
  他们虽然有三个航天基地,但核心的航天基地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处于哈萨克境内;还有一个位于远东地区。
  真正在本土核心的航天基地,只有一个老旧的西北航天基地。
  加上他们的财政更加拮据,如果也跟进东亚北美的航天规模,可能会把自己先搞死。
  因此西洲联盟和露西亚,会逐渐靠拢在一起,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西洲联盟将一部分航天业务,打包给成本更加低的露西亚,既达到了抱团取暖的目的,又解决了本身航天发射成本高昂的问题,一举两得。
  尽管如此,但是双方的合作,仍然只是初步的互相利用,并不是那种不分彼此的通力合作。
  更重要的事情,是他们内部对于航天领域的发展规划,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有人希望加大规模,尽快在月球上,抢占一块控制区,建立一个月球基地先。
  也有人异想天开,想孤注一掷殖民火星,提出10年移民火星的口号。
  还有人非常保守,不同意冒险式的航天计划,只同意近地轨道的空间站,和月球、火星探测器。
  然后就是航天规划中的主导权问题,经费出资比例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搞得双方很难全力以赴。
  在艰难的谈判中。
  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基地,也迎来了一次升级改造,这座航天基地位于露西亚西北部地区,是露西亚最大的发射场,也是最老的航天基地。
  该基地内。
  基地负责人阿谢克,和几个工程师正在讨论着发射场地扩建,以及配套设施升级改造的事情。
  突然电话响了起来,阿谢克接通电话。
  二十分钟后,会议室内,来了三位西洲航天局的人员。
  领头是一个灰发的白人老头,此人是西洲航天局的负责人,叫大卫?卢塞恩,高卢人,长期从事航天领域的相关工作。
  尽管阿谢克不太喜欢西洲联盟的人,但看在钱的份上,还是强颜欢笑的应付着:“大卫,我们这边的设施,保证可以满足你们的发射需要。”
  “好了,阿谢克,你们都多少年没有升级这些设备了?我可不想看到运载火箭从天上掉下来。”大卫?卢塞恩摇了摇头说道。
  此处,脸皮厚得足以抵挡北极寒风的阿谢克,却笑呵呵的说道:“大卫,只要你们的钱到位,我可以给你们升级最先进的配套设施。”
  “呵呵……”大卫内心暗自吐槽,他现在也是恨不得一块钱掰开,当两块钱用,哪有那么多钱给对方。
  磨牙了两个多小时,大卫才答应给2。3亿西元,作为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基地的改造费用,另外还开放一部分精密仪器的采购限制。
  这方面,大卫心里面一清二楚,毛子现在已经虚弱到极点,研发新技术是不太可能了,估计只能靠考古了。
  如果西洲联盟再条条框框限制对方采购精密仪器,估计这一次升级改造,很难达标。
  讨论了经费援助的问题,几人看着雪花飘飘的航天基地,不少重型设备,就算是保养得不错,但那种沧桑感,却难以消除。
  大卫对这里一清二楚,当年他还来这里考察过几次,不少设备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古董了,只能将就着使用。
  别人家的科技靠研发,毛子家的科技靠考古。
  看到这种情况,大卫不由自主的忧心忡忡起来,他又何尝不知道毛子的落魄,但现在他们只能抱团取暖了。
  无论是东亚,还是北美,在航天领域的投入,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比上世纪的太空竞赛还疯狂。
  如果他们再不联手起来,肯定会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最后只能成为二流势力。
  而阿谢克也是差不多的想法,只是他心里面还有些迟疑和警惕,毕竟双方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让他很难相信西洲航天局。
  这也是双方合作中,难以消除的一个隔阂。
  风雪中,高纬度的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基地,很快就夜幕降临。
  来去匆匆的大卫,带着人连夜离开这里。
  而阿谢克这边,则继续做升级改造的计划。
  竞争是一种发展动力,特别是眼前这种激烈又残酷的局面下,不想被时代淘汰,他们只能咬牙坚持下去。
第五百六十章 重心转移
  时间迈入2014年的12月。
  随着露西亚和西洲联盟逐渐靠拢,燧人系也逐步将一部分保密技术和核心产业,转移到南半球的澳洲中。
  此时的澳洲,已经被控制得非常牢固,全面推进万物互联计划的澳洲,让情报司对该地区的掌握,变得更加全面而深入。
  此时澳洲的人口成分,华人达到了1773万人,占澳洲总人口28。7%左右。
  如果加上高丽人、东瀛、东南亚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