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纳米崛起-第3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又看了看俩人的照片,终于确定了俩人的身份。
  在未来,谢清就是电场合成领域的长江学者,可惜他在四十年代的玛尔斯生化危机中,感染病毒去世了。
  而程存武倒不是因为学术出名的,而是三十年代轰动一时的技术间谍案中,他一个表亲泄露了好几项机密技术,导致他被牵连了,最后好像是跳楼自杀了。
  没有想到,在黄修远的蝴蝶翅膀下,他们竟然在这种情况下,在燧人大学风云际会。
  后事的科技发展,其实是非常不均衡的,主要是因为玛尔斯真菌造成的生化危机,导致全球人口损失惨重。
  当时国内的科学家,尽管获得了重点保护,但仍然损失了43%的人员。
  因此造成了严重的断层,出现了一部分科技很强,一部分科技又原地踏步。
  其中电场合成技术,就随着谢清等人的去世,陷入了半死不活的状态。
  黄修远不知道谢清当时的具体请看,但是从燧人大学的内部档案中,他知道了一些情况,多少可以推理出一些情况。
  单亲家庭出身,父亲身体残疾,还是一个普通环卫工,如果黄修远没有改变一切,谢清考上大学后,肯定没有那么快出头的,不熬上十几年,都没有办法获得科研资源。
  而一个科研工作者,二三十岁阶段,往往是创造力最充沛的阶段,显然谢清当时浪费了十几年时间,错过了天赋爆发的时期,最后又遇到玛尔斯真菌,只能说造化弄人。
  黄修远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谢清等人提前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而且是风华正茂的年龄。
  实验室内。
  贺稳提前吩咐准备的设备和材料,已经全部到位,十几名研究员在他的指挥下,开始复刻谢清团队的实验过程。
  而黄修远和陆学东,则继续浏览着论文。
  时间一分一秒溜走了,而贺稳脸上的表情却越发激动,他们挑了20个元素作为代表,发现在电场合成实验中,结果和论文数据大体一致。
  这证明谢清团队的论文,并没有造假,而是真实的数据。
第五百五十七章 备忘录学者
  临近中午,忙了一上午的贺稳,终于走了出来,一脸喜色地说道:“董事长,陆总,论文的数据基本可以确定是准确的。”
  “恭喜你教了几个好学生。”黄修远笑着拍了拍对方肩膀。
  而贺稳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说来惭愧,我这个导师当得有些失职,也没有教他们太多东西,他们能有今天,还是自己努力。”
  倒是一旁的陆学东,开口缓解了一下贺稳的尴尬:“这件事我也挺理解的,毕竟现在科研部内部的科研项目太多,大家都挺忙的,我那几个学生也半放羊状态。”
  黄修远岔开话题:“你们对于这份论文是什么意见?”
  思考了一会,陆学东建议道:“公开发布肯定不行,毕竟这份论文中蕴含的技术,有巨大潜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世界格局,我建议内部内部发表,可观看级别设定为最高。”
  内部发表,其实就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是涉密技术的通用处理方案,而这种技术通常会由科研部,设立一个保密期限。
  然后还有至少三名院士级别的内部科研工作者,给该技术写下一份技术备忘录,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学术认可。
  在燧人系内部,这种技术被纳入保密技术备忘录的情况,其实不在少数,毕竟很多技术不适合现在公开发表。
  而技术被纳入保密技术备忘录的学者,又被称为备忘录学者,级别和太平洋学者、长江学者差不多。
  拿到备忘录学者的头衔,甚至比太平洋学者和长江学者更具有含金量,想想就知道其中的差别,备忘录学者的成果,可是要被严格保密的。
  “我给他们写备忘录吧!”黄修远点了点头说道。
  在场三人达成一致,刚好他们都是院士,特别是黄修远和陆学东俩人,他俩给备忘录作保,那级别可和普通院士完全不一样。
  11月23日。
  心情忐忑的谢清三人,等待了快一个星期,才接到学校的通知,有人要见他们。
  来到教务办公楼的顶层。
  谢清多少有些紧张,一旁的程存武倒是挺淡定,而熊玲惜则一副好奇宝宝的样子,眼睛到处乱瞄。
  当他们被带到一间办公室内时。
  谢清三人才看到了来人的面貌,他们顿时脸色既激动又紧张,甚至不知道如何开口。
  还是黄修远先开口,打破了尴尬的气氛:“都坐吧!不用太紧张。”
  一旁带路的校长,也非常识趣的退出去,将空间留给众人。
  坐下来的谢清,感觉整个人都有一些飘飘然,有些语无伦次的说道:“黄先生,非常……非常高兴见到您,我……我是您的粉丝。”
  “哈哈……”黄修远笑着摇摇头,然后开玩笑道:“我还有这么年轻的粉丝,待会一定要给你留一个签名。”
  “呵呵……”谢清尴尬的挠了挠头。
  众人闲聊了几分钟,黄修远便开门见山了,只见他严肃地说道:“你们的论文已经获得了验证,我在这里先恭喜你们,取得如此耀眼的佳绩。”
  谢清三人虚心地安静等待下文。
  “我和学东,以及你们的导师,讨论之后,认为该技术的潜力巨大,可能会影响世界格局,决定将其列入保密技术备忘录中,希望你们可以理解。”
  家里面有研究所工作背景的程存武,对此已经有心理准备,他点了点头回道:“我们愿意接受这个安排。”
  谢清自然也没有反对:“我也同意这个安排。”
  “我也一样。”熊玲惜在科研小组中,处于辅助地位,见谢清和程存武同意,她自然不会反对。
  黄修远欣慰的安慰道:“你们可以理解和配合,我非常高兴,这一份荣耀虽然现在不能公开,但是你们将获得备忘录学者的认证。”
  随后,黄修远介绍了一系列条件和补偿,比如年薪150万、公司虚拟股、高级研究员的福利。
  另外就是允许他们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配备一个顶尖的材料实验室,人员编制180人内,年科研经费的基本预算5000万,科研项目经费可以另外申请。
  最后技术技术的专利授权,虽然看起来每年不多,但几个亿的专利分红,还是没有丝毫问题的。
  黄修远说了条件和补偿后,又提醒道:
  “虽然你们获得了巨大的成果,但这也是我最担心的地方,你们还太年轻了,基础不够牢固,因此我建议你们继续留校深造,实验室可以设置在学校的附近,你们可以一边学习,一边从事科研工作。”
  “多谢黄先生的教诲。”程存武连忙回道。
  “我们会努力学习,不会为这一点成绩沾沾自喜。”谢清也清醒了过来。
  显然黄修远的担忧是正常的,三人都非常年轻,一下子获得如此巨大的成果和财富,可能会迷失在名利中。
  自古以来,伤仲永之类的事情,并不少见,年少成名很容易把持不住自己的欲望。
  黄修远继续提点道:“你们可能将是史上最年轻的备忘录学者,我也希望你们可以在三十岁之前成为院士,不要辜负了自己的天赋,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
  “谢谢!真的非常感谢!”谢清激动不已的说道。
  对于别人,或许谢清、程存武和熊玲惜有骄傲的底气,但在同样年轻,又科研成果超多的黄修远面前,还真没有人敢骄傲。
  毕竟单枪匹马创建了燧人系,凭借一己之力,带领燧人系发展到如今的地步。
  那一项项科研成果,甚至可以影响世界格局的天平,什么是六边形科学家?这就是六边形科学家,人类科学界目前的天花板之一。
  这也是黄修远亲自过来的原因之一,只有他才可以让谢清等人,明白天外有天。
  提点和勉励了谢清等人,他又开口说道:
  “对于电场合成技术,你们可以继续深入研究,我已经让科研部定制了一批设备,实验室下个月就开建,另外雄鹰航天明年三月份,会发射一次专门的任务,将一批电场合成设备,送到空间站和广寒宫基地。”
  “电场合成技术要进行太空实验?”程存武面露喜色。
  黄修远点了点头:“这项技术对于我们进入星际时代,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我批准了太空实验,到时候你们也可以参与太空实验的实验设计。”
  “可以吗?”谢清有些迟疑起来。
  “相信自己,未来都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黄修远笑道。
  坚定下来的谢清,点了点头回道:“我们一定努力学习。”
  这一次谈话,进行了三个多小时,黄修远和他们交流了一下电场合成技术的一些事情,又谈了宇宙环境的化工发展之类。
第五百五十八章 黎明前
  就在谢清团队开始组建自己的科研工作室的时候。
  在燧人系全力以赴的支持下,漠北阿尔泰戈壁地区中的汤谷基地内,汤谷一号的原型机,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黄修远利用替身机器人,出现在基地的地下深处,此时的汤谷一号原型机,早就和一开始有了巨大改变。
  一开始设计的汤谷一号,各个系统都显得非常粗糙,有些系统还是直接从现有的设备中拿来的。
  而在一年来的设计建造,万高峰团队发现了非常多问题,又陆续改进了设计。
  汤谷一号的核心反应炉,高度137米,宽度54米,长度63米。
  而配套的阳电子流内循环系统、阳电子补给系统、蒸汽轮机发电系统、核废料回收系统之类,占据了长几公里,宽度300米的地下基地65%的空间。
  黄修远站在核心反应炉的不远处,这个核心反应炉的外形,就仿佛一个大型的大罐子,样子仿佛现在常见的混凝土调制工厂中,那些竖立的大罐子。
  他翻了翻平板电脑上的内部结构半剖图,在大罐子里内部,除了阳电子流层、质子回收偏滤器、核反应废料搜集器,就是光热复合发电板系统。
  这些光热光伏发电板,仿佛一块块鱼鳞,整齐划一的排列组合在一起,包裹在阳电子流层外面。
  在光伏光热板的后面,是一层厚度12厘米的铅板,这是防御伽马射线用的。
  核聚变的产物,一共分为五种,即:光子、中微子、电子、中子、核聚变原子核。
  其中中微子不用理睬,因为这个粒子,即不没有携带庞大的能量,也不会伤害到设备和人类,它可以穿透万物。
  中子是之前最伤脑筋的粒子,核聚变反应中产生的高能中子,在核聚变反应产生的总能量中,中子携带了75~80%的能量。
  其实如果人类无法利用中子的能量,核聚变反应中单位核燃料产生能量,可利用的能量,可能不会高出裂变堆太多。
  而汤谷一号,利用阳电子流层转变了高能电子,将其变成高能带电质子,因此这一部分能量,才是整个反应中的大肥肉。
  而剩下的光子、电子、原子核,才携带20~25%的能量,而电子、原子核,携带的能量,同样会被利用起来。
  最后只剩下光子,核聚变反应中的光子,包含了X射线、伽马射线、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之类。
  其中最危险的光子,当属伽马射线和X射线,因此必须设置铅板阻挡,另外重点的电子设备之类,又会使用厚厚的铅板包裹,确保不会被这些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