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3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哉。”

    文华殿内安静极了。

    韩爌、温体仁、毕自严、徐光启、周延儒一行人,无不脸色微变,内心是极度的不平静。

    天子所颁这份中旨,简单总结就是文官群体所一直厌恶的太监干政,被天子彻底限制起来,今后的内廷太监宦官,甚至都不能随意出宫,只具备服侍内廷的职责,像天启朝那等权阉之事,今后是断不会发生了。

    可是特设的内务府,这一全新的权力机构,代替了内廷太监宦官对外职权,特别是内务府自成体系,与外廷职官无涉,这分明就是再造一个文官班底,且独效忠于天子,面对这等特殊的境遇,让韩爌、温体仁他们,一时间也不知此事究竟是好是坏,特别是对韩爌而言,他都不知该说些什么。

    99k。。99k。



    第三百六十一章 内务府(2)

    

“内廷有司职权的收控,内务府的特设,必然会在朝野间引起不少的争议。”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环视着正襟危坐的内务府群臣,神情自若道:“不过反对也好,质疑也罢,将内廷的太监宦官外派地方镇守、干预朝中政务的弊政,彻底坚决的逐步给摒弃掉,是朕要做的事情。

    朕不希望万历朝的旧事,再度重现崇祯朝。

    你们是朕遴选的第一批内务府诸臣,身上所肩负的担子和职责很重,可别让朕失望,让朕最后废除内务府,重回过去那条老路。”

    “臣等遵旨。”

    钱肃乐、李长祥、张肯堂、沈廷扬、黄道周、何腾蛟等内务府大臣,纷纷站起身,神情肃穆的拱手作揖道。

    身为大明天子,所经历的事情多了,崇祯皇帝也清楚文官和太监两大群体的对立,究竟是因为什么。

    溯本求源之下,就是为了拱卫皇权,打压臣权,以确保朝纲秩序的安稳。

    要知道大明时期的太监掌权,并非一开始就存在的,明初时期的太监,那就是服侍内廷的奴婢,别说掌权干预朝政了,稍稍有做的不对的地方,那就会被随意打杀,一点保障权都没有。

    大明太监群体开始掌权、开始干涉朝政,要追溯到大明战神闹出的土木堡之变,导致大明精锐损失惨重,政局遭到严重破坏,皇权遭受严重打击,勋戚群体凋零,文官群体势起,使得先前形成的制衡遭受破坏。

    面对这等特殊局面,为确保皇权的巩固,以制衡文官群体的势起,在勋戚武臣被逐步压制下,出于统治的考虑,保证大明社稷安稳,预防皇权被逐步架空,围绕太监群体掌权的解禁之路,就在克继大统的历代天子中逐步进行。

    崇祯皇帝从不觉得自己要比历代大明天子,要高明多少,要精明多少,他之所以选择收控内廷职权,特设内务府,是基于历史的必然趋势,为更好统筹大明的维新变法,为废除太监制度这一弊政,为文官制衡文官,为打通另一套晋升渠道……

    崇祯皇帝所做的这一切,都是紧紧围绕着‘维新变法’展开的,毕竟只靠他一人,想在中枢统筹把握好维新变法,实在是太困难了。

    而内廷太监群体的眼界和局限,崇祯皇帝也是心知肚明的。

    让他们搞些权力斗争,这或许在行,只是涉及到治国兴邦,那纯纯是痴心妄想。

    治理大明独靠权力斗争,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倘若不能进行有效疏导,有效解决,那只会让堆积的问题越来越多。

    现在崇祯皇帝所面临的境遇,就是先前历代的大明天子,没有能有效解决和疏导所遇问题,在持续的堆积下形成的。

    权力斗争要进行。

    维新变法要持续。

    出于这等特殊的政治需要,放弃内廷太监群体,再扶持一套文官群体,来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就是崇祯皇帝的抉择。

    所谓的西苑悟道,不过就是一项噱头罢了。

    “在今后的一年内,特设的内务府,要逐步接替内廷有司职权,确保内廷权益不受到任何损失。”

    崇祯皇帝眼神坚定,环视眼前的内务府群臣,朗声道:“内廷是内廷,外廷是外廷,朕希望你们能够牢记于心,不要在内务府当着差,屁股却给朕坐歪了,这是不能有的。

    鉴于赈灾公署、廉政公署从朕下旨特设以来,就在朝野间饱受争议,纵使到现在也有很多的分歧,朕决意将它们悉数划归进内务府。

    今后不再归外廷所设。

    赈灾公署在地方所设赈灾行署,将会作为内务府的常设机构,接受内务府和各地巡抚的双重管辖。

    廉政公署今后只负责内务府所设的有司衙署监察,不再涉及外廷的有司监察,一应旨意朕后续会颁布。”

    钱肃乐、李长祥、张肯堂、沈廷扬、黄道周、何腾蛟他们,在听闻天子所说后,无不流露出复杂的神情。

    其实在他们被天子从各地召归京城,擢授内务府的相应职官,就清楚的知道今后大明的政局,会朝着全新的层面进取。

    内务府常设7名总管大臣,秩正二品,常设会稽司、掌仪司、都虞司、慎刑司、营造司、庆丰司、钱粮衙门、内管领处等有司衙署,这哪里是单纯的总揽宫廷事务啊,这分明就是另一套行政班底啊。

    只不过先前内廷太监群体,所执掌的那部分权柄,被特设的内务府所全面顶替,这就是让内务府和外廷有司对立制衡啊。

    所立足的权力跟脚不同,也注定特设起来的内务府,和外朝的有司衙署,是不可能融在一起的。

    “内务府所设一应衙署,就暂定在十王府所在。”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站起身来,看向钱肃乐、李长祥、张肯堂他们,微笑着说道:“至于所设总管大臣,就暂在养心殿择一偏殿当差,便于朕随时传召。”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道。

    内务府下辖常设的那些衙署,不过是一个开始罢了,抛开其他的不谈,鞑清所创设的内务府,的确起到不错的制衡作用,还有效避免了内廷太监干涉朝政的弊端。

    崇祯皇帝需要这套行政班底,来帮着自己分忧做事。

    像内廷十二监四司八局,后续会和内务府逐步合并,不过司礼监、御马监等重要衙署,包括东厂、西厂、内厂等处,崇祯皇帝是会保留下来的,毕竟有些事情吧,还是用内廷太监比较放心。

    就算想要废除掉太监制度,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还是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过渡,一上来就废除掉太监制度,那就等着面临新的问题和麻烦吧。

    内务府的设立,代表崇祯皇帝要用高效的态度,来逐步擢升在各地赈灾行署,所效命的士子读书人了,继而确保他所谋划的维新变法,就算遭受外朝文官的强烈反对,也能通过另一套班底推行起来。

    不过很多事情还需要疏导,还需要划分,用一年的时间来明确这些,是崇祯皇帝所定底线。

    毕竟很多事情不是一上来就能办成的,这是需要相应的磨合,相应的调整,相应的参考,明确最合适的体系,才能确保所谋划的诸事能运转起来。

    (本章完)

    99k。。99k。



    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明御林军

    

以西苑悟道之名,收控内廷太监权柄,特设内务府总揽宫廷事务,和崇祯皇帝预想的一样,此事在朝野间引起极大反响。

    对历朝历代的文官群体而言,太监群体执掌权柄、干涉朝政之路,只要一日不被彻底堵死,那社稷纲常就不会真正安稳。

    权阉乱政,是文官所不喜的。

    天子就该听他们的。

    天子就该约束自身。

    屁股决定脑袋。

    大明的文官群体,一直都在追求‘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或许现实是这样,不过在政治层面,皇明天子从未这样表态过。

    文官群体追求的那套东西,恰恰是皇权所绝不会允许的,身为一朝天子,掌生杀大权于一身,谁愿意皇权被臣权所架空?

    纵使再怎样昏庸无能的君王,都不愿看到自己想做任何事情,主动权不在自己手里,却事事要受到臣子的干涉和指摘,真要是那样的话,到底谁是君?谁是臣?

    这就是权力的底线。

    现在崇祯皇帝颁布中旨,明确要废除内廷太监宦官的对外职权,以特设的内务府进行替代,这让多数的外朝大臣是高兴的,因为他们都看到了希望,今后像权阉乱政之事,就不会再出现了。

    甚至在不少朝臣的心里,都在想内廷太监宦官失去权柄,则代表着天子今后想通过亲信太监去侵夺利益,已然是不现实的事情。

    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有人对此很高兴,就有人对此感到担忧。

    内务府自成体系,与外廷职官无涉,这就代表外朝有司衙署,无权干涉内务府之事。

    以人事权、财权、军权为首的内廷权柄,依旧牢掌天子之手,这一根本性质没有任何改变,只不过代表天子的群体,从先前的太监群体,变成了内务府文官群体,这不就是另一套行政班底吗?

    争议随即展开。

    针对外朝所产生的种种风波,深居西苑的崇祯皇帝并没有在意,在解决完内廷之事后,其又将目光投向皇城和宫城的禁卫体系上。

    西苑,钓鱼台。

    “军队设立的真正含义,就是为了打仗而生的。”崇祯皇帝负手而立,环视内务府和京卫都督府诸臣,眼神冷厉道。

    “只要违背了这一真理,军队必然会逐步的堕落腐败,继而开始变得不堪重用,这在过去出现的一系列战争中,国朝经历一次次的惨败,折损大批将士,丢掉大片疆域,已然得到了验证。

    建虏叛乱。

    流贼叛乱。

    涉及到上述叛乱的镇压平叛,在军机处没有特设之前,国朝耗费多少粮饷,调遣多少精锐,可却一次次经历惨败,丢掉大片疆域,让大明国力不断被削弱。

    诸卿是否想过一点,根子出在什么地方?

    遭遇惨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有问题,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任由这些问题和弊政一直存在。”

    内务府诸臣钱肃乐、李长祥、张肯堂、沉廷扬、黄道周、何腾蛟,京卫都督府诸臣刘文炳、卫时泰等勋戚,听闻天子所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又该怎样回答。

    单单是从职权划分上来说,天子所言的镇压平叛之事,是归属外朝有司负责的,他们是无权干涉的。

    “根子就出现在军事世袭上。”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大明在立国之初明确卫所制,是为更好的拱卫疆域,缩减非必要开支,确保军队传承,可成也卫所,败也卫所。

    随着大明的传承,一些出现的问题和弊政,历代都没得到妥善解决,这使得问题越堆越多,弊政越攒越多,才导致大明的军队,开始堕落和腐败。

    当初朕特设军机处,除了想让国朝尽快平叛外,还想彻底扭转这一顽瘴痼疾。

    从事实结果来看,随着京畿卫戍的调整和革新,围绕京畿一带的军事驻防,出现很大的改变。

    逐步稳妥的裁撤掉卫所,推动新军制的落实,是国朝今后一段时期内,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钓鱼台一带安静极了。

    钱肃乐、李长祥、张肯堂、沉廷扬、黄道周、何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