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能整顿大明卫所,这一乱成麻的体系制度,真正意义上实现减负,且不会对大明造成伤害,崇祯皇帝可谓是煞费苦心啊。

    当初错误的裁撤掉驿站,以求能给大明财政稍缓口气,只是没成想最终换来的,却是山陕两地治下,大批捧着铁饭碗的人,投奔到各处流寇麾下,转过头来造大明的反。

    这世上最难做的,就是叫既得利益群体,放弃掉他们的特权,甭管这个特权大小,然后换一种活法。

    王洽、李邦华、周延儒、王在晋、黄立极这帮军机大臣,一瞧见天子这般说,那心瞬间就提起来了。

    直觉告诉他们啊,自家天子啊,只怕又要折腾大事了,可是这一折腾,他们军机处只怕就受不了了。

    “王伴伴,将朕所拟的那些公函,给诸卿先看看。”

    见众人这般警觉,崇祯皇帝也不着急,伸手说道:“朕先前有些想法,诸卿在看过以后,再将想法告诉朕。”

    《基因大时代》

    王承恩先是作揖一礼,随后捧着那摞事先准备好的公函,来到王洽他们的面前,人手一份,谁也不必推辞,谁也不必失落。

    “……”

    彼时的东暖阁内,很安静。

    王洽、李邦华他们相视一眼,拿着手里的公函,有种不知所措之意。

    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迎着众人的注视,露出笑意,却并没出言催促什么,毕竟要靠他们办事嘛。

    该有的尊重,要有。

    该有的礼遇,要有。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王洽、李邦华、周延儒这帮军机大臣,纷纷打开手中公函,就认真翻阅起来。

    只是越看,越心惊。

    ‘鉴于现阶段大明财政的压力,朕觉得有必要对大明卫所,分区域,分批次的进行相应整顿……’

    仅仅是这个开头,众人的神情就彻底变了。

    天子要拿卫所进行开刀,以减轻财政压力,这不摆明要叫天下生乱?

    卫所遍布大明各地,这稍有不慎的话,就会引起大规模叛乱,到时大明就彻底完蛋了。

    ‘根据朕御览相应的桉牍,可酌情将大明治下卫所,大致分为:实土卫所,准实土卫所,非实土卫所。

    如实土卫所,可参考辽东都司,陕西行都司……’

    就大明卫所的具体情况,崇祯皇帝所书的公函中,详细的进行了阐述,包括在京、在外等等情况。

    为了搞清楚这些情况,崇祯皇帝可是没少挑灯夜战,毕竟大明传承两百多载,纵使是明初所定卫所制,在实际的运转中,也会发生细微改变。

    ‘鉴于整顿卫所的复杂性,包括各地情况不一,朕打算先以京卫作为基准,进行小范围的调整变动。

    以下的诸多调整,适用于后续去卫所化,以减轻财政开支,并帮助大明军队,恢复原有雄威。

    其一,各卫的世袭官职,从卫指挥使为首的各级官职,保持不变,名下所承袭的田产不动,各卫更改性质,推动军户转为民籍,卫所根据相应官阶,搬迁至各省、府、州、县,负责在每年农闲时操练民兵,负责招募新卒,慰问……

    其二,各卫的所辖屯田,非个人的那部分,一律充为各地的官田,按照朝廷所定田赋征收……

    其三,各卫的所辖军户,以家为基准,分自留地两亩,另根据实际情况,可优先租赁所充官田,此为硬性标准,不准在落实时期,出现任何苛待,或以权谋私之举。

    其四……’

    根据大明现阶段的情况,包括卫所这一块,不管是世袭卫所官,还是铁饭碗军户,为确保在谋改阶段,不会出现相应的动乱。

    崇祯皇帝所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给大明烂掉的卫所制度,找到全新的替代属性,并叫其发挥相应的作用。

    至于在推行的阶段,发现有贪赃枉法的行为,那涉及卫所官这一块,该抓就抓,该杀就杀,涉及到官绅这一块,同样是相应的性质。

    看着众人惊疑的神情,崇祯皇帝心里暗暗道:‘用民兵组织的权力性质,包括所列明的诸多框架,从五军都督府,到各省都司,到各地卫所,只要能分区域,分阶段的逐步推进,只要好处能叫底层军户得到,那似李自成这种丢掉铁饭碗,就转过头来造大明反,便不会再出现。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卫所这个烂摊子,里面的坏账烂账太多,必须要稳着来,还不能叫旧官僚去做,必须由自己倚重的大臣来办,不然各地都是造反派,真要到那一步,只怕连打游击的机会,都没有了啊,毕竟与天下为敌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稳中求变

    

其实裁撤掉大明治下卫所,保留都司、卫所这套编制,赋予全新的权力属性,是崇祯皇帝谋改军队的一环罢了。

    按照崇祯皇帝的构想,他要用最少十年的期限,构建起以义务兵役制为基准,以脱产职业军人为核心,有效借助五军都督府的框架,在大明地方形成有效的军队体系,确立保卫疆土,征战四方的核心理念。

    大明想要改变现状,武失衡的政治生态,就必须扳正过来,唯有做到武兼济,才能确保大明强势崛起。

    等到了那个时候,兵部、军机处、五军都督府等涉及军队的权力中枢,都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这将会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

    “陛下,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这般轻率而定啊。”

    王洽走上前,神情有些激动,作揖道:“倘若真的将卫所裁撤掉,那大明各地镇守,安定地方,又该以何种形式去维系?

    若是采取募兵制的话,对朝廷的财政负担,亦是极其严重的,甚至要远超各地卫所,带来的耗费啊。

    若是叫所谓的民兵,去肩负起相应职责,恐地方上的安定,就会存在巨大隐患,若是出现一些叛乱,忙于农耕,无心操练的民兵,如何保证平定叛乱?

    倘若陛下真要这般做的话,恐我大明将会形成藩镇割据,真要是这样的话,那大明的江山社稷危矣。”

    “臣附议!”

    “臣附议!”

    周延儒、黄立极二人上前应道。

    对待全面裁撤卫所之事,王洽他们的出发点,就没想过利用五军都督府,重新给大明打造一套全新的军队框架。

    或者说大明的官群体,绝对不会允许,被他们所压制的武将群体,有朝一日能跟他们平起平坐。

    屁股决定脑袋。

    但是现阶段的大明卫所,早就烂到根子上了,已然烂泥扶不上墙。

    可实际戍守九边,戍守辽东,平叛山陕等地,所采取的就是募兵制,只不过名义上还是卫所那一套。

    包括江南诸省和西南各地,那都是在艰难的维系着,若是江南和西南等地,敢闹出些大动静,也跟着会崩盘的。

    不过李邦华和王在晋二人,却没有立即上前规谏,仅仅透过小范围的试行调整,他们就猜想到天子所念。

    对于上述的那些情况,李邦华和王在晋二人,心里要更清楚些。

    “看来几位卿家,考虑问题,是只顾及眼前啊。”

    崇祯皇帝也不气恼,撩了撩袍袖,看着王洽他们,说道:“大明各地的实际情况,朕不去多言,诸卿心里也都清楚。

    你们所说的这些,朕若是没有考虑到,就不会叫军机处这边,先小范围的去试行调整了。

    这件事情的推行,至少要通过十年的试行和摸索,才能逐步的形成,难道这这一年限之内,朕和诸卿,就不能解决所谓藩镇割据的情况?

    难道维系一支定国安邦的军队,就必须要全面采用募兵制吗?

    朕想问问诸卿,若是不走这一步的话,那多数无用的卫所,平白占着大量的屯田,非但不能给国库提供赋税,相反还要朝廷养着他们,以后的大明财政会怎样?”

    在这东暖阁内,回荡着崇祯皇帝的反问,王洽、周延儒他们,都陷入到沉思之中。

    对待天子所讲之事,很多道理他们都明白,可是做这样的事情,所产生的影响和风波,实在是太大了。

    一旦说朝野间知晓此事,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陛下,臣斗胆询问一句。”

    王在晋走上前,作揖道:“陛下所书的这些构想,是打算用天雄军、忠勇军、勇卫营等部的方式,在地方上进行实际镇守吗?”

    “不全是。”

    崇祯皇帝想了想,皱眉道:“现在朕还不能都讲出来,连整顿卫所之事,都没有形成相应的成效,就算是讲出来,何用?

    抛开别的不谈。

    就说北直隶这边,有拱卫京畿的蓟密永三协驻军,有拱卫京城的三大营,朕想要问问你们,那一些非必要的京卫,继续留着他们何用?

    不要拿着太祖高皇帝,成祖皇帝他们御极之时,去跟朕现在御极的时期相比,这是不一样的。

    倘若北直隶治下,那些非必要的卫所,能像天津三卫那般,被逐步的裁撤掉,仅仅是编入各地的官田,就能增加不少田赋,更别提每年要调拨给他们的粮饷,这一收一支加起来,能给国库减轻多少负担?”

    天子所讲的这些话,所算的这笔账,叫王洽、周延儒、黄立极他们沉默了,的确,若能探索出全新的军队制度,那的确能给大明减轻不少负担。

    可是他们实在想象不出,究竟是怎样的军队制度,能合理,平稳的逐步替换掉,现有的军队制度。

    但是李邦华和王在晋二人,却想到了一些。

    以西苑讲武堂,随军讲武堂为首的武将培养体系,只怕在以后的年限中,将肩负起越来越重的职责。

    甚至可以预见性的,若大明真能平叛流寇,平叛建虏,那周遇吉这帮能征善战的武将群体,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陛下,臣觉得先对一些京卫,进行相应的裁撤和试行,是可行的。”李邦华此时上前道:“毕竟正如陛下所讲的那般,围绕京畿一带,甚至整个北直隶,所戍守的各部兵马,实在太多,太杂,这给朝廷造成极大的负担。”

    去了一趟山西后,叫李邦华的想法改变很多,与其空想,与其瞻前顾后,倒不如好好的做事。

    “臣附议!”

    王在晋紧随其后道。

    “这件事情暂且就这般定下。”

    见到此幕,崇祯皇帝拍板道:“先把能做的做好,以后遇到什么情况,再具体的进行商榷和调整。

    五军营和神枢营这边,已然要撤离出京城,围绕京城明确拱卫体系,你们军机处在裁撤京卫时,要兼顾到这些。

    等北直隶裁撤卫所事结束后,到时朕会再召集诸卿,明确后续部署,若没有其他事情就退下吧。

    朕不希望在朝堂之上,出现任何关于这方面的话题。”

    听闻此言,王洽这帮军机大臣,都明白一件事情,天子对待这件事情的决心,很强硬,只怕以后的大明啊,会有诸多的变动。



    第一百九十六章 利好

    

从整体态势来讲,大明依旧是乱的,朝堂的争斗,皇权和臣权之争,财政体系的诸多问题,地方灾害和叛乱,土地兼并,皇权不下乡等等,看起来跟原有轨迹上,有着极其相似的一面。

    可实际上却并非这样。

    围绕朝堂,北直隶,山东,山陕,辽东等地,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