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2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说你这样做的理由。”

    朱纯臣双眼微眯,端起茶盏,看了眼徐允祯,随后道:“别拿搪塞旁人的话,在这里搪塞本公。”

    说着,朱纯臣呷了一口茶。

    这老狐狸,还真是不好骗。

    徐允祯心里暗骂一声,随后笑道:“也就是成国公,那本公就挑明说吧,此事若是能做成,赢得陛下信赖的话,那咱们到时就能哭穷,向陛下表明自己的忠诚。

    且不说能否擢个一官半职吧,但叫陛下允准咱们,到天津筹措一支船队,那保准是没问题的吧?

    就在前些时日,本公的一个门人,从天津那边回来,言天津知州陈延生,接见了不少的西洋蛮夷。

    其中有不少是西洋海商。

    陛下对待开海一事,表现得极为重视,那陈延生更是陛下的死忠,若是本公没有猜错的话,要不了多久,天津这个地界,只怕真的要变天了。”

    朱纯臣双眼微眯起来,陷入到沉思之中,天津开海是得天子允准的,不过一直以来都是不温不火的。

    再加上朝堂这边,近几个月风波不断,这使得很少有人关注到天津,不过赋闲在家的徐允祯,包括一些私下产业诸多的勋戚,可没少关注这个地界啊。

    “丝绸,瓷器,茶叶这些,深受西洋蛮夷的追捧。”见朱纯臣沉默不言,徐允祯向前探探身,继续说道。

    “本公先前打探到一些消息,就咱们大明的这些所产,出海到南洋那边,转手就是十倍的暴利。

    若是航行的再远一些,那价格就更高了。

    咱们在朝堂之上,是否能争取到话语权,其实真的不重要,唯有这个真金白银啊,那才是真的啊。

    若是能得陛下的允准,咱们前期跟西洋蛮夷合作,等摸清楚相应的海图后,那咱们就可以自己单干。

    在这样,南洋那边盛产香料,这在咱大明价格同样不菲,这一进一出,能有多少的暴利啊。”

    能累世承袭的大明勋戚,又有多少是简单角色,或许在朝堂之上,被官群体死死限制着。

    但是在私底下的往来,根本就不是官所能比的。

    别忘了,金陵城那边,同样有着一帮勋戚群体,谁能保证南北勋戚之间,私底下就没有交流呢?

    “这件事情先别急着去做。”

    朱纯臣眸中闪过一丝精芒,看向徐允祯说道:“若是想闷声发财的话,最好是听本公的话来做。

    既然是做戏,那就把戏码做全套了,不仅要叫陛下信赖咱们,还要把这个买卖,慢慢的做起来。

    朝中的那帮官,不少人为何反对开海,你心里难道不清楚吗?就江南那帮家伙,没一个是善茬啊。”

    “有成国公这句话,那本公就放心了。”

    徐允祯笑着说道:“那咱们就暂且观望一番,至于之后该怎样做,就全听成国公的了,本公就跟在成国公身后了,呵呵”



    第一百九十三章 京营要替朕练好

    

京城,这座人口超百万的大城,藏着太多算计和利益,这是大明的中枢腹心,是太多的人名利场。

    不过在崇祯皇帝的干预下,京城已悄然有着改变,大明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乾清宫,凉亭。

    “一个个都别那般拘谨。”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坐在石凳上,看着毛承禄、孔有德他们,笑着伸手道:“都坐吧,这里只有咱们君臣,无需像外朝那般恪守礼制。”

    “臣等叩谢天恩。”

    毛承禄、孔有德一行,当即拱手作揖,随后心情有些紧张,屁股微微挨着木凳,有种如临大敌之感。

    对众将校这般反应,崇祯皇帝表示理解。

    在这个吃人的世道下,君就是君,臣就是臣,若是僭越了规矩和礼制,那是要流血的。

    “你们奉旨赴晋,所办的那些差事,朕很满意。”

    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虽说山西那边,还有些事情,没有彻底解决,不过会有人去解决的。

    此次召见你们进宫,就为一件事情,那便是五军营和神枢营之事。

    现阶段大明是怎样的乱,特别是山陕两地,辽东之地,朕不用多说,你们一个个的心中都清楚。”

    毛承禄、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几人,听闻天子所讲之言,一个个都流露出凝重的神情。

    此前没有奉旨离京前,他们虽然知晓些流寇叛乱的情况,但毕竟没有到陕西境内,亲眼看到那里的残酷,所以心中并没有太多概念。

    但是到了山西境内后,或许不是各部流寇肆虐的重灾区,可山西治下的一些情况,叫毛承禄他们,能想象到至暗的陕西是怎样的。

    官绅勾结,权贵勾结,在地方肆意压榨百姓,山陕两地本就贫瘠,再算上经年所生的灾情,那里的百姓苦不堪言。

    甚至毛承禄、孔有德他们,就不止一次的在心里想,若是叫他们置身那等绝望下,会选择造朝廷的反吗?

    尽管他们很是克制,可最终得到的答桉,都是一样的。

    都快要被饿死了,先前饱受各种压榨和欺凌,真要是没有活路的话,那必然是要奋起反抗的。

    看着众人神态间的变化,崇祯皇帝没有多讲其他,在这绝望的灾年之下,人命是最不值钱的。

    崇祯皇帝想改变所有人的命运,可是现阶段的大明,并不具备这等实力,凡事总要一步一步的来。

    这些他倚重的臣武将,就是崇祯皇帝改变大明的底气,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皇权的延伸。

    “朕打算将五军营和神枢营,从京城内外各处驻地,全部都撤离出京。”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神情严肃,看向毛承禄他们说道。

    “围绕京城这一要地,筹建起一批大营,和拱卫京畿的那些驻防大军,包括临近的几处要隘,互成掎角之势。

    在朕眼里的三大营,就该是大明的精锐之师,若是遇到突发战况,就该做到拉出来就能打,打了就能取胜!

    而不是沦为看家护院的存在,想必在你们的心里,都不愿成为那样的废物将校吧?”

    毛承禄、孔有德他们,无不流露出各异的神情,似那等看家护院之事,统领一帮散兵游勇的废物,就依着他们的脾性,肯定是不愿意的。

    大丈夫生于世,就当顶天立地!

    看着众将校眼眸深处,所流露出的斗志和锐气,崇祯皇帝露出欣慰的笑容,为了这等时刻,他等待了很久。

    想当初的三大营,虽说名义上被他实际控制着,但是有勋戚在,有祖大寿他们在,许多深层次的变革,其实并不能有效推行下去。

    就算是整饬京营这件事情,也是为了应付他这位天子,而慢慢的去做的,三大营的改观虽说有,但是并不彻底。

    “从你们的眼睛里,朕看到了决心,朕心甚慰。”

    看着毛承禄、孔有德他们,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为确保此事能有效落实,你们要先行探查地址,寻找合适的地域。

    以后的三大营,就不再奉行先前的那套了,而是会采取募兵制,从各地去遴选勇壮新卒,集中到筹建的新兵大营,去接受前期操练,再分批补充到三大营中。

    你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给朕带好五军营,带好神枢营,这些份内之事,你们能否切实做好?”

    “愿为陛下效死!”

    毛承禄、孔有德他们站起身,轰然应诺道。

    通过天子所讲的这些,毛承禄、孔有德他们,能感受到天子对新的三大营,是给予厚望的。

    单单是募兵制,真要明确下来,恐每年耗费的钱财,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不过处在这等环境下,对于崇祯皇帝来讲,就算耗费不少钱财,但手底下的强军,必须要有保障才行。

    流寇叛乱。

    建虏叛乱。

    不管是哪一个势起了。

    像原有时间线那般,继续对大明造成创伤,那就算是他再怎样努力,都不可能把大明抢救回来。

    “陛下,臣有一言。”

    毛承禄想了想,作揖道:“若是臣等所选地域,跟所存京卫相重叠的话,那是否能”

    “该怎样定,就怎样定。”

    崇祯皇帝站起身,明确道:“有些京卫啊,已经没有必要存在了,不能打仗的兵,朕是不会再要了。”

    “!

    !”

    此言一出,叫毛承禄、孔有德他们,心里都不免生出惊意,天子这是要动真格的了。

    难不成在他们三大营调整之际,天子还要裁撤一些京卫吗?

    “行了,都退下吧。”

    崇祯皇帝摆手道:“抓紧时间,将朕交代的差事,都逐一的落实下来,并就迁移各处新址,包括彼此间的防区,做好各项准备,到时向军机处呈递奏疏。”

    “臣等遵旨!”

    众人轰然应诺道。

    看着众人离去的背影,崇祯皇帝负手而立,希望毛承禄、孔有德他们,不要辜负自己的期许啊。

    若是三大营的整顿,能逐一明确下来,这对大明日后的发展,亦是能起到相应的助力,甚至还能减轻不少负担。



    第一百九十四章 探索去世袭卫所化

    

大明财政出现严重危机,除了在赋税这一块,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毒瘤,加之天灾的客观因素外,于其他方面亦存在不小问题。

    卫所,就是其中之一。

    明初天下方定,以卫所戍守各地要冲,确保边疆稳定,协助地方官府安定,可谓起到决定性作用。

    怎奈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军都督府被逐步架空,仅靠文官群体把持的兵部,去管理着全国军队,那在所难免的,就会形成诸多问题。

    累年积攒之下,大明治下所设卫所,多数都烂掉了,这导致大明在卫所上,形成一个烂账,坏账。

    这些卫所名下的田产,人口,各项生产资料,就变成各级卫所官,地方既得利益者,上下勾结的敛财工具。

    卫所整顿刻不容缓。

    时下大明所统的诸多卫所,加一起的总编制超过两百五十万,甚至还要更多些,但实际上能打仗的卫所兵,究竟还存在着多少。

    即便是崇祯皇帝都不清楚。

    “召集诸卿过来,是有件事情想要商榷。”

    崇祯皇帝稳坐在龙椅上,看着王洽、李邦华这帮军机大臣,正色道:“前段时间,内阁所呈递的奏疏票拟,要国库调拨诸多钱粮,想必诸卿都知道吧?”

    王洽、李邦华、周延儒这帮军机大臣,无不是微微点头,此等关系到国朝的大事,他们心里怎会不知。

    军机处总揽平叛事,不过对朝中的种种,亦是非常清楚的,不然很多的军机要务,是无法衔接好的。

    “事实上国库空虚,为解决这次的财政危机,迫不得已之下,朕唯有以户部所辖国税处,对外售卖一期战争债券。”

    崇祯皇帝故作疲惫,轻叹道:“通过锚定先前抄没的田产,还有皇庄名下部分田产,以此向民间筹措钱财,来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这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

    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必须设法叫国库开源,以增加财政收入,这才能帮助朝廷,解决实际所需。”

    为了能整顿大明卫所,这一乱成麻的体系制度,真正意义上实现减负,且不会对大明造成伤害,崇祯皇帝可谓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