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府尹担心先前所拨粮食不够,所以”

    “着内廷有司,操办吧。”

    崇祯皇帝接过奏疏,一边翻看着,一边说道:“另外真定、保定两府,也调拨一批粮食过去。

    安置逃难入直的灾民事,必须要妥善解决好,内厂这边,要时刻关注着各处局势,不要叫这些地方缺粮。”

    借着安置山陕籍逃难灾民事,所衍生出的诸多风波,崇祯皇帝顺势铲除掉一批骑墙派勋戚,还有诸多恶意哄抬物价的奸商,这叫他斩获诸多的成果。

    压着李如桢、八大贼他们不杀,就是想办到师出有名,这样不管是杀人,还是查抄所贪家财,脏水都泼不到自己身上。

    崇祯皇帝所做的这一切,就是想站着把银子拿到手,还要叫所有人,都挑不出任何的理来。

    就暗通以下克上的建虏八旗,这一条罪名就绰绰有余。

    “皇爷,若是照这样的调拨,只怕那批粮食,要不了多久,就会全调拨完。”

    王承恩眉头微蹙,欠身道:“所开设的那批便民铺,自主筹粮的事宜,还在积极谋划之中。

    想起到成效,还需一些时日。

    据孙提督他们呈报,此次逃难进直隶的灾民,规模或超百万,想叫这些灾民,都安稳的做事,至少三个月内,是无偿分发的。

    另外还有北直隶治下皇庄,所养活的遗孤遗霜,包括募集的匠户、百姓等,规模亦是不小的存在。

    若有必要的话,内厂这边要积极筹措粮食。”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听着王承恩所讲的这些,叫崇祯皇帝生出唏嘘和感慨,像这些琐碎的重要事宜,除交给王承恩来办,他还放心外,其他人想经手这些事情,那断然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内廷的太监群体,哪些太监值得信赖和倚重,哪些太监不值得信赖,崇祯皇帝的心里,都是有着一杆秤的。

    崇祯皇帝想了想,伸手道:“王伴伴,这件事情你尽快着办吧,需要多少银子,从内帑拨发即可。”



    第一百二十六章 皇庄承载

    

手里攥的银子再多,若没有稳定的进项收益,那早晚有坐吃山空的一日,王承恩的这些话,给崇祯皇帝提了醒。

    “先前朕叫内厂这边,在皇庄这边,所筹建的第二批诸厂,情况怎样了?”

    崇祯皇帝眉头微蹙,对王承恩说道:“经此一事后,京畿所开设的诸便民铺,在当地都算站稳脚跟了。

    这是一次不错的契机,要懂得抓住机会,逐步增加在京畿的商业售卖,赚取银子固然是次要的,但该赚的那部分银子,还是要赚的。”

    按照崇祯皇帝谋划的部署,想要彻底掌控北直隶,以此打造核心基本盘,就要多方面下手才行。

    所开设的那些便民铺,包括跟着筹建的车马行,就是调控民间经济的一环,他们必须发挥应有的成效。

    日后像趁着乱局骤生,一些别有用心之辈,想哄抬物价,以搅乱时局,大发国难财,就必须要坚决杜绝!

    与此同时,便民铺发展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到皇庄筹建的诸多产业上。

    前者无法抢占主要市场,那后者的生产力,就不能大幅提升上来。

    两者就像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拓宽市场渠道,以赚取相应的钱财,后者提升生产力,以稳定住基本盘。

    只要国营经济体能良性发展起来,起到应有的作用,那崇祯皇帝就有足够的信心,叫北直隶这边逐步改变。

    现在天津直隶州那边,就在积极地筹建造船业,以陈延生为首的地方官,也在积极筹建开海事。

    内外的发展问题,寻找到不错的出路,那积极对外展开海贸,尽可能多的,给大明北方诸地,输送新鲜血液,筹措较为充沛的粮食,后续发生的事情再多,崇祯皇帝都不会陷入太被动的局面。

    “第二批筹建的诸厂,地基已然挖设妥当。”

    王承恩微微欠身道:“逃难进直隶的灾民,有一批也会分流到各皇庄内,等秩序稳定下来后,那筹建速度就会加快。

    此外内廷名下的皇庄,所在的府州县,一应的整饬水利事,也都谋划妥当了,前期扩宽河道事,已经开始了。”

    内廷这个班底,倘若能够利用好,将它的效率发挥出来,那么就能帮崇祯皇帝解决不少烦恼。

    外派镇守太监之事,崇祯皇帝就不会再做。

    内廷的太监宦官群体,是什么样的德性,崇祯皇帝比谁都清楚。

    只要不离开北直隶治下,时刻待在天子的眼皮子底下,就算是有再多的毛病,但面对真敢杀内廷家贼硕鼠的天子,即便再有小心思和贪念的太监宦官,也都不敢自寻死路。

    想祸祸人。

    可以啊!

    一个个铆足劲儿,祸祸该杀的贪官污吏,祸祸该杀的恶绅恶霸。

    到时差事办好了,该有的恩赏一个都不会少。

    即便差事办砸了,只要真用心办,那也能勉励一二。

    但是敢祸祸大明底层百姓,那对不起,去死吧。

    杀自己的家奴,崇祯皇帝还不需要跟任何人商量,更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

    “要妥善的解决这些事情。”

    崇祯皇帝说道:“朕知道王伴伴身上的担子,很重,但在这内廷中,值得朕绝对信赖的人很少。

    内厂交给王伴伴,朕才能睡好觉。

    内厂的事情做不好,或许就会影响到朝局,若是身边的人手不够,就去内书堂筛选,但除了能力外,忠诚也很重要。

    朕不希望内廷这边,再出现像魏阉这样的人,包括王体乾、李永贞那些助纣为虐的家贼你。”

    王承恩作揖道:“皇爷放心,奴婢知道如何做。”

    对王承恩这个忠诚的人,崇祯皇帝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他,去调教他,去给他相应的权柄。

    到了绝境,都没想过背叛的人,这样可靠的人,崇祯皇帝不去重用,那他该重用谁呢?

    当然该有的制衡和敲打,还是要有一些的,毕竟权力这种东西,是最能改变人心的。

    “对了,你这些时日,再操办一件事情。”

    崇祯皇帝想了想,伸手道:“在临近天津的皇庄中,寻几处皇庄,筹办起生产火药、火器、军械的作坊。

    规模不用太大,所产能满足两万人马,在常战状态下消耗即可。

    这件事情要秘密去办,不要叫内廷这边知晓,等筹建好了以后,向朕禀明即可。”

    “喏!”

    王承恩应道,不过其眉宇间,却流露出疑惑。

    眼下以武备院为首的诸多有司衙署,在西山发展的不错,等那些生产火药、火器、军械、甲具的诸厂,逐步建成以后,从事生产后,那产量也是很惊人的。

    可现在自家皇爷,却另外寻找几处皇庄,要筹建相同的产业,这是想要干什么呢?

    虽说王承恩的心里,多少有些生疑吧,但他却没多问什么,自家皇爷发话了,他按章办事即可。

    这也是崇祯皇帝最喜欢王承恩的一点。

    该叫他做的事情,想来都是不打折扣的去做,至于别的,不该他问的,绝不会多问一句。

    李自成啊,看看朕对你的事情,多上心吧。

    稳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神情平静,心里却暗暗说道:包括你去辽南发展,所需的一应家伙事,怎样解决,都帮你考虑好了。

    等这些小型军工产业,悉数筹建起来后,那就是你的专供,到时咱们军火交易时,朕再给你打些折扣。

    你杀的鞑子越多,朕给的折扣力度越大。

    要是能颠覆建虏八旗,在辽东的统治根基,那朕给你封个侯,敕个国公,都是可以的,前提是你能办到啊。

    为了能给大明中兴,争取宝贵的时间,对李自成赴辽南一事,崇祯皇帝已然做了周密的谋划。

    等韩赞周从陕西带着人回来,后脚崇祯皇帝就从各地官府,找一批死囚,叫李自成领着去辽南。

    包括李自成到辽南以后,喊怎样的口号,崇祯皇帝都替他想好了。

    吃他娘,穿他娘,闯将来了不纳粮!

    杀鞑子,干鞑子,跟着闯将当主子!



    第一百二十七章 乱中求稳

    

军机处。

    “陛下,军机处这边,明发的上谕,包括明发的奏捷之报,皆已落实下来。”

    周延儒微微欠身,身后是王洽、王在晋他们,崇祯皇帝翻阅着奏疏,听取周延儒禀明的情况。

    “特别是犒赏陕西和东江军的那批赏银,军机处、上直亲卫军、西辑事厂都派了人手,随同宣读旨意的队伍,一并赶赴”

    对待能打仗,敢打仗的虎将和强军,崇祯皇帝向来是不吝赏赐的,这些可是镇压区域叛乱的骨干。

    哪怕朝中的官群体,用各种理由想拖欠赏银,以减轻国库压力,那崇祯皇帝也会用各种办法,逼朝中的官就范。

    不过现在的局势,还不是很稳定,且韩城之战和辽南奇袭,都具有特殊的含义。

    崇祯皇帝就不打算假借他人之手,来恩赏这批虎将悍将,以及那些敢打仗的健儿了。

    内帑直接拨发赏银,拿出两百多万两银子,叫西辑事厂的厂番,一边发放赏银,一边询问赏银是谁给的。

    忠诚这种东西,就是要舍得砸银子,就是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要实发粮饷,能解决这些问题,那底层的将士,绝对是最忠诚的。

    大明的官群体很强,底蕴也很强,崇祯皇帝想摆脱他们的摆布,就必须变着法子,增强手里的实控兵权。

    现在特设的军机处,对山陕、辽东两个特殊区域,所拥有的权柄,已然做到相对的掌控了。

    跟大明官群体的博弈斗争,从不是朝夕就能分出胜负的,崇祯皇帝有足够的耐心,来逐步改造朝堂,来逐步梳理朝堂,继而掌控住更多的权柄。

    “陕西和辽东的平叛事,有忠诚于朕的那帮良臣勐将在,朕心里不是很担心了。”崇祯皇帝合上奏疏,扫视着眼前的众人,说道。

    “一个韩城之战,一个辽南奇袭,这两场战事的奏捷,证实国朝先前对上述之地,所采取的策略,有不少是有漏洞的。

    你们军机处这边,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加强跟前线的联系,切实解决粮饷供应,各类军需辎重的调拨等事。

    以下克上的建虏八旗,包括肆虐地方的流贼势力,倘若能早一日平叛,那对大明的担子和压力,就相对应的减轻不少。”

    王洽、周延儒、王在晋几位军机大臣,金铉这帮留京参赞大臣,都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就当前所取得的成果来看,以特设的军机处,总揽大明境内平叛事,的确取得了显着成效。

    特别是韩城之战、辽南奇袭的奏捷之报,趁着国朝较为混乱的态势下,从平叛前线呈递进京,叫不少非议的大臣,都闭上了嘴。

    “说说山西镇压民乱事吧。”

    崇祯皇帝神情严肃,盯着王洽他们,语气变得冷厉起来:“因为山西官场的腐败,导致这场不受控的民乱,其势已影响到大明安定。

    现在陕西平叛事,京畿安稳,甚至包括安置灾民事,都受到较大的影响,你们军机处这边,将掌控的情况,给朕一一禀明。

    先前在国朝内部,有一帮潜藏的奸臣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