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遇吉所呈密奏,上面的多数内容,和洪承畴所呈奏捷一致,然在部分战况上,却存有较大出入。

    ‘这洪承畴到底是文官出身,春秋笔法属实是了得。’

    崇祯皇帝心里唏嘘起来,‘寥寥几笔的变动,就更改了韩城之战的性质,难怪王左挂、苗美他们,会在韩城被阵斩。

    到底是朕所认可的虎将!

    不过呈递国朝的奏捷之报,却将勇卫营的首功,也跟着更改了。

    洪承畴这个人,有谋略,有大局观,更有战略眼光,等山陕平叛局势稳定,要设法擢进军机处,不能再叫他留在地方了。

    此人能用好的话,对后续平叛建虏,有着极佳的奇效。’

    通过周遇吉所呈递的密奏,崇祯皇帝对发生的韩城之战,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亦算明白李自成被俘一事,是真。

    甚至在这份密奏中,还有叫崇祯皇帝觉得高兴的事情。

    周遇吉在过去这些时日,谴派麾下锐士,寻得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刘宗敏、李来亨几人。

    期间亦谋划数场天诛行动,假借流贼之名,除掉一批践踏大明法纪、名声拙劣的恶绅地主!

    “周卿,朕果真没有看错你啊。”

    合上密奏,崇祯皇帝笑道:“在陕西那边,杨鹤是轰轰烈烈的干大事,你是一声不吭的干大事。

    好啊。

    于韩城灭掉王左挂、苗美等部,俘虏李自成叔侄,还给朕收拢一批苗子,以后大明敕封国公序列,必有你一尊!”

    “!!”

    王承恩、韩赞周脸色微变,有些心惊的看向自家皇爷,有此言,那以后周遇吉算飞黄腾达了啊。

    敕封国公,这是何等的殊荣啊。

    周遇吉究竟干了什么事情,竟叫自家皇爷这般赏识。

    “韩赞周,你即刻离宫,从西厂挑一队人马,赶赴陕西境内。”

    崇祯皇帝神情肃穆,看向韩赞周说道:“去韩城寻周遇吉所部,将李自成叔侄,会同周卿所揽一应人才,悉数带回京城,可令周卿选派一部精兵,随队看押。

    记住,周卿交付给你的人,一个都不能少,全部带来见朕,少一人,你就不用再回内廷了。”

    “奴…奴婢,遵旨!”

    韩赞周忍着惊惧,在崇祯皇帝的注视下,作揖应道。

    自家皇爷摆明的态度,太明确了。

    若差事办砸了,那他算难逃一死。

    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十个韩赞周,百个韩赞周,都抵不过一个李自成。

    此人在韩城之战被俘,这叫崇祯皇帝的心里,有了一个不错的念头。

    说起快递小哥李自成,那段从再就业到创业史,就充满了戏剧性。

    崇祯元年裁撤驿站,李自成失编失业,该年可谓是他最失意的一年。

    欠债被游街。

    妻子给他戴绿帽。

    怒杀奸夫淫妇,领侄子李过亡命,于崇祯二年流窜至甘肃投军。

    杀过人的李自成,心性也起了变化。

    也是在这一年,李自成虽在军中,混上一官半职,但因为欠饷,再杀人,发动兵变,直接造了大明的反。

    亦是在这一年,皇太极所领建虏八旗,绕道辽前,取道蒙古杀进关内,给予大明沉重一击。

    而李自成最终投奔高迎祥,被誉为‘闯将’前,先后投奔到王左挂、不沾泥(张存孟)的麾下。

    谈及李自成从失业,到再就业,再到创业,是处处不提及崇祯皇帝,却又处处受崇祯皇帝决断影响。

    这大明啊,真是个联动的大棋啊!

    ‘既然受自己的影响,山陕那边的叛乱事和平叛事,都出现不小的变动,那索性就打开眼界。’

    看着韩赞周匆匆离去的背影,崇祯皇帝心里暗暗说道:‘倘若有可能的话,将李自成这个闯将,给放进辽南这片广阔天地。

    利用建虏残暴统治的现实,煽动受压迫,受剥削的辽民,叫其在建虏八旗的疆域内,折腾出流窜叛乱的局面,那将会是怎样的境遇?

    大明都能被流贼拖死,建虏遇到此事,会如何应对呢?

    不说多,就三年!

    哪怕最后李自成这个人,被建虏八旗干掉,或者被皇太极降服,只要三年,那便能给大明争取宝贵的喘息时间。’

    在神州这片广袤的疆域内,最不缺少的,便是野心勃勃之辈。

    以下克上的建虏和流寇,这其中有多少野心勃勃之辈?

    朝堂之上的勋戚、文官等,又有多少野心勃勃之辈?

    大明治下的宗藩、地方官员、士绅、大小地主等,又有多少野心勃勃之辈?

    崇祯皇帝也有自己的野心。

    但是他同样还缺少时间。

    如果说大明面露的局势,不像先前那般的危急,能叫崇祯皇帝稍稍的从容应对,并顺势减少些外部压力,那他所谋之事,就有可能逐一落实下来。。

    没有俘虏李自成的话,崇祯皇帝还没有这个念头。

    可现在李自成被俘虏了,崇祯皇帝的念头也通达了。

    想收复李自成,叫他老实给自己卖命,崇祯皇帝觉得这是颗雷,要时刻小心提防,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爆掉了。

    可是直接杀了吧,未免太可惜些。

    如果可以叫李自成人尽其用,让他到辽东狠狠的折腾,崇祯皇帝很想知道,被建虏窃据的疆域,将会陷入到怎样的境遇。

    或许靠着李自成,能滞缓皇太极整合建虏八旗,初步实现八旗集权,削弱代善他们的权柄。

    继而攻略科尔沁草原、朝鲜等地,叫建虏八旗的战略纵深,包括战争动员力,都大幅得到提升。

    别看建虏八旗在辽前一带,对明军展现出极强的威慑,可在他们窃据的疆域内,那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同样众多,特别是被欺压的辽民,真要有人敢揭竿而起,一旦起了势头,那肯定从者如云。

    到时趁着李自成流窜辽东诸地,谋划锤炼新军之事,并趁乱占领一些城池,在辽南积极开辟局面,那兴许整个局势就都逆转了。

    并且在建虏八旗的内部,那同样也有着矛盾,尤其是皇太极继承汗位,搞了一出换旗风波。

    这叫现在的两黄旗(原两白旗),跟现在的两白旗(原两黄旗),都暗藏着诸多敌意和不满。

    ‘这件事情要好好谋划一番。’

    崇祯皇帝心里越想,越觉得可以试一试,‘就算李自成这厮,在辽东崛起了,那三方对弈之下,时间拖得越久,那大明就越占优势。

    倘若李自成这厮,不幸战死,或被建虏降服,那至少能撑三年,整个对战格局,亦能有不小改变。

    要好好想一想,该怎样增补李自成赴辽实力一事,叫他带走一批精良火器,终究会有耗尽的一日,不过匠户不能给他。

    可以试着达成军火交易,叫李自成拿掠夺的金银来换,不过这件事情要做的隐秘些,不能公布出来……’

    因为李自成一事,叫崇祯皇帝陷入到沉思之中,完善一应谋划部署,此事若能促成,那大明被动的局面,就能极大的改善。



    第一百二十五章 京城大建设

    

韩城之战对陕西平叛带来的改变,辽南奇袭对辽东平叛带来的改变,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沉淀,才能瞧见最直观的感受。

    纵使是再怎样英明的谋划,没有充分的时间去验证,那无疑是在耍流氓。

    建虏八旗。

    流寇势力。

    这是摆在明面上的敌人。

    那藏在暗地里的敌人呢?

    宗藩,勋戚,官绅,大小地主

    对崇祯皇帝而言,处在崇祯三年这个风口浪尖,所遭遇的事情累计增加,所有人都能急躁,都能慌乱,都能急于求成,唯独他这位大明天子,要稳。

    他要做大明的定海神针!

    本身大明的根脉,就已然烂掉一半了,剩下的一半根脉,若是保护不好,不能萌生新的根脉,那大明依旧是完蛋。

    “皇爷,那批背叛大明的奸臣逆子,包括一应家卷亲族,皆悉数在西市被处于极刑。”

    方正化拱手作揖,眉头微蹙道:“此事在朝没有生出波澜,包括在京的那些勋戚,都没有发声。

    不过京城治下的百姓,反响倒是很强烈,特别是哄抬粮价、布价的奸商,以至于刑场那边,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

    此时的方正化,仍没从刑场的血腥氛围里走出,此番被杀的人太多,又是勋戚,又是权贵,又是大批商贾,还包括诸多的家卷亲族。

    负责监刑的方正化,会同西辑事厂的厂番,在监刑结束后,都狠狠的洗刷一遍,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可禀明情况的方正化,依稀能嗅到身上的澹澹血腥味。

    “有些过激的行为,是很正常的。”

    崇祯皇帝神情自若,澹然道:“这次差事办的不错,特别是山西之行,朕很满意,也很欣慰。

    西厂的厂番,每人赏银三十两,得功晋升的那批人,尽快给朕呈递奏疏,着司礼监批红。

    西厂的太监,每人赏银两千两,恩赐族中子侄,进京卫都督府任职。

    至于你,赏银万两,赐斗牛服,赐京郊良田百亩,允荫一子,授锦衣卫世袭千户,也算朕给你增一香火了。”

    “奴婢叩谢皇爷天恩!”

    方正化听闻此言,行叩拜之礼,情绪有些激动,作揖行礼道:“奴婢定誓死效忠皇爷,为皇爷尽忠分忧!”

    没有子孙根的方正化,这辈子是别想有亲子了。

    年幼时因家贫,万般无奈下才选择进宫,眼下在宫地位上来了,难免方正化会多想些别的。

    像香火传承、养老送终之事,在方正化的心里,也不是没有想过。

    崇祯皇帝恩赏的这些,就是允他在方家择一子侄,过继到他这一脉,荫锦衣卫世袭千户,这起步不低了。

    “起来吧,这些都是你应得的。”

    崇祯皇帝摆手道:“尽快将西厂的事宜处理好,另外遴选一批厂番,派驻到阜财坊那边去,协助孙卿重修阜财坊事。

    朕对待此事很看重。

    京城内外城治下各坊,包括京城的城防设施,多数都年久失修,眼下内帑充沛了,朕打算重修京城。”

    “喏!”

    方正化当即作揖应道。

    眼下崇祯皇帝的内帑,拥有的金银众多,查抄那般多家贼硕鼠,崇祯皇帝的内帑,都顶得上几个国库了。

    不过内帑的这些金银,崇祯皇帝可不会攥在手里,毕竟这也下不了崽。

    崇祯皇帝要用这批金银,驱动大批破产群体,在相应组织的管理下,整修这座有些破败得到京城,并衍生出诸多的附属产业,提升生产力,以此盘活北直隶的经济。

    与此同时,内帑的这些金银,还肩负着诸多使命,诸如给武备院提供资金,发展皇庄产业,扩编勇卫营、忠勇军等部,逐步整饬三大营,发展天津,兴建造船产业

    这笔金银倘若能用好,给大明带来的好处是很多的,崇祯皇帝心里也相信,他所选中的那批良才勐将,定不会辜负自己的。

    “皇爷,孙府尹呈递求粮奏疏。”

    王承恩捧着一份奏疏,匆匆走进东暖阁,作揖行礼道:“眼下京城收容的灾民,数量突破五万余众。

    孙府尹担心先前所拨粮食不够,所以”

    “着内廷有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