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生命的觉醒-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

    一个家庭有一个善良的人,便可维持家庭的运作;如果社会上多一群这样善良的人,能先反省自己,不去责怪国家社会,社会就会祥和许多。

    而如果自我反省的教育没有扎根,没有确实做好,就需要付出许多的社会资源来关怀出问题的家庭。

    所以,我们应该要有每个家庭、每个成员都息息相关的理念,先从家庭开始关怀,一直发展到关怀社会上需要被关怀的人。

    当付出爱心、行善的人愈来愈多,一个地方的生命层次就会愈来愈高,心灵境界也会愈来愈升华。

    如果心灵上有所提升,能以无所求、奉献的心态来对待周遭的一切,不管对象是你的亲人,还是其他众生,你都是无所求地奉献、为他人着想,那么今生当你需要帮助时就会有很多人来帮助你,当你需要安慰时也会有人给你安慰。

    这种无所求的精神力量,会让你一生都过得非常快乐,这是真正的快乐、安定、满足。

    现代社会的功利倾向,让很多人养成不负责任的心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愿负责,做错事时不检讨自己,只会将过错怪罪到别人身上。

    父母亲如此,小朋友当然也是如此。小朋友功课不好时,他可能会怪父母、老师,因为父母亲就是这样教导他。

    而有些人在公司不顺心时则会怪老板、同事,老板不如意时就怪下属。

    有人赌博输了,怪别人赢走了自己的钱;但如果自己不贪,别人怎么能把你口袋里的钱赢走呢?

    有些公司损失庞大钱财或倒闭,只要你问原因,大部分人都会说是被别人陷害的,是别人跳了他的票、亏了他的钱、倒了他的公司。

    如果找不到别人可以怪罪,便开始看祖先的牌位、家里的风水、祖坟有没有问题,很少有人会认为是自己的错。

    祖先往生已经那么久了,家中的牌位也只是为了纪念他们而立的一个象征,和你的遭遇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我们在找人来替自己的不幸买单时,从未反思过与之关系最密切的是自己心中永无止境的贪婪。

    有些人不想承担自己的过错,总想找人来代罪,如果找不到活人就找已经往生的。

    这是非常不好、不礼貌的事,也会对下一代的教育产生极负面的影响,就佛法上来讲,也是一种非常坏的造业方式。

    人必须通过自己来反观自心,看看是否贪念太多,过于贪恋别人的钱财或意外之财。

    不是讲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吗?想要不劳而获,除非你的福报非常大,否则不太可能。

    如果一个人没学会反观自己,即使年纪再大、身份地位再高也是枉然,因为没有智慧,也不会观察当下的言行,所以常常会为了利益自己而伤害别人。

    长时间地观察自己的身口意到底在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仔细观察,人是非常容易受外在诱惑的。

    佛法里讲共业和别业,前者就是在告诉我们,一切与我们共生共存的众生、环境、国家、社区等等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没有哪个人可以清高、任性地去发泄、破坏。

    因为这种共同的业力,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什么效用,那最后的结果还是会显现在我们自己身上,也会成熟于我们的内心世界里。

    所以,想自己独自享乐而毫无顾忌把可能产生的痛苦建立在外界,那肯定是个妄想也会是个自埋苦果的行为。

    至于别业,只是决定我们个人的出生、性格、性别等等能在自己身上显现的特点。

    所以这样看来,作为人,我们还是要有很好的大爱精神和责任意识,因为当我们降生的那一刻起,眼见的一切都是和我们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的,也就是共荣共损的联系。
………………………………

孝字当头就是最好的修行

    古人言“百善孝为先”,所有善行中最首要的就是对父母亲的孝顺了!可现在学佛的在家众中有种很奇怪的现象:他可以对学佛的上师非常恭敬、非常感恩,却不会同等地对自己的父母感恩和照顾,你问他为什么,他也说不上来。而有些地方的出家众呢,认为出家就是一定要远离父母,离开家乡,不能回去,更不要说去孝顺父母了。所以导致这些人的父母,一听到儿女要出家,简直就是永远少了一个儿子或女儿一样,非常伤心悲痛。当然,出家修行之初,在学习的过程中的确要有专心修行的阶段,但并不是说要你一辈子不再踏进家门一步,或是视回家为畏途,或是认为“回去探看父母会增加牵绊挂碍,还是不回家的好”。

    在我们藏区,出家的时候,都是父母高高兴兴送着我们去的。出家以后,父母亲还常常来照顾我们,拿吃的穿的,认为让孩子出家是对孩子今生与来世最好的安排。西藏人普遍相信因果轮回,并认为学习佛法是最好的解脱方法;如果这个出家的孩子能够利益众生,就更令父母亲高兴了。当父母亲年纪大了,我们很自然地会回家探望父母,家人还会留下家中最好的房间给我们住。当我们离开后,年纪大的亲戚朋友有空都会到寺庙去修行,寺庙中有喇嘛们照顾着,我们在外面也不会过度操心。这些观念造就了很好的社会结构。

    事实上,依照佛陀的教化规矩,如果父母不同意,是不得出家的。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要学佛,修行的肉体是来自于父母啊!没有这个肉身,我们不要说是学佛修行,就连在世间你要追求功名富贵、吃喝玩乐都没有办法呀!有人说人世间太痛苦了,怨父母亲为什么生下他(她),当他(她)受不了生活上的挫折时,就会用种种方式做出伤害自己的事。这都是非常不恰当、不明理的行为,在佛法上,如果自杀身亡,也会堕入恶趣中!

    一个学佛的人,虽然生命的解脱之道来自于上师、佛、法、僧,但是赖以修行的身体却是来自于父母;如果在我们生生世世的轮回中,都有因缘福报可以修行,也都是因为有生生世世的父母生下我们、养育我们的缘故啊!所以,如果我们没有在最根本上发出感恩和报恩的心,在生命解脱的修行上是根本不会有大成就的!因为修行成就的原动力,是要对广大无边的众生产生菩提心来行菩提道的,而发菩提心最基本的对象就是从自己的父母做起。如果没有菩提心,虽然会有短暂的福报与一点成就,但很难究竟圆满的!

    既然发菩提心要从自己的父母和家庭做起,有些学佛的人就常常想要度化父母,于是勉强父母和自己一起来听法、拜佛、闭关等。其实,对于儿女来说,父母亲能皈依三宝,亲近佛法,了解因果轮回的道理和修行的方式,当然最好;但孝顺父母,不是一定要勉强他们来修行,而是先要深深了解父母对我们的恩德,这样就知道不去忤逆父母,不会埋怨责怪父母没有给你很多的财产,或其他的什么。接下来就自然会“顺”着父母,用好的语言讨父母欢心,进而照顾他们的身体,让他们快乐,让他们有所依靠,这才是子女应该尽的孝道;当这些孝道都尽到了,因缘成熟,父母亲自然就会学佛修行,甚至比你还精进呢!

    我们想想:一个不知道感恩父母的人,他怎能够体会佛陀的恩德和众生的恩德呢?经典上常说“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父母恩就是其中之一啊!现代人常常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就把父母亲丢在一旁,反过来做“孝子孝女”,“孝顺”自己的儿女;他们没有想,不孝顺父母的人,他的儿女也没有受到这方面的身教,以后儿女长大了,当然也不知道如何回报他!所以,人类社会就这样伦理颠倒了!

    父母恩重如山。我们做孩子的时候,很难理解父母的恩德有多大;当自己也成为父母时,才知道对小孩到底付出多少,那时才会反过来想一想父母给予我们有多少的爱和慈悲。要发菩提心、慈悲心,就要从对身边的父母亲开始做起,有了对父母的孝顺,再把整个爱扩大到我们的亲戚朋友,再扩大到所住的社区、城市和国家,再扩大到世界上所有的人、所有的六道有情众生。如此渐渐扩大,也比较容易做得到。要不然,一开始就忽略了自己身边苦难的人,反而很伟大地讲一个广阔的菩提心,从遥远的广大众生做起,那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实际的啊!

    所以说,懂得感恩的人,要修行就比较容易,不然,念了多少遍的《父母恩重难报经》,或是修了多少遍的《大圆满前行》,做了多少忏悔和回向,如果没有从心里真正感受到这些恩德,那一切修行就只是限于外相而已,是没有办法产生真实效益的。所以,大家不要忽略:孝顺父母是供养三宝、善逝、善知识(上师)的开端,不论是学佛的在家众,还是出家僧众,都应该牢牢记住。从自己做起,努力成为他人的典范,才能以点带面地带动和影响社会风气。

    我们常说,暇满人身难得,如此的机遇再有福报听闻佛法,那是多世善业成熟的因果显现。我们想要解脱轮回中的苦,唯一能凭借的就是这个身体,由此才能有媒介和渠道接受正法,并通过精进的努力来思维树立正知正见从而发起利益众生能离苦得乐的无上菩提心。那么话说回来,没有父母的养育之恩,又怎么会有我们那么多善业可以成熟的对应承受者呢?所以,无论我们心中的目标和理想有多么的远大,如果不念及自己父母养育之恩,那么再大的大愿也属于空谈。
………………………………

对儿女正确地爱

    我们总希望儿女好、能考上最好的学校、有最好的工作,但这些所谓“为他好”的想法里牵扯太多自己自私的心态。我们没有教导他们:“要多替别人着想,不要去伤害别人;当你没有伤害别人时,别人才会让你过得快乐幸福。”我们只教导他们自私自利、要得第一名、要去最好的学校;只告诉他们:“如果你不去拼命,你就不会有成果;如果不努力,就不会有任何的胜利。”

    教育孩子时,先要观察自己的心,看看自己当下对孩子的教育,是建立在自己的执着、主观意识或自私的心态上,还是真的为了对方好。自己一定要省思、要了解,不然就像大部分人,没有去探讨过生命,不知道如何分别善恶,当然就不会去教导下一代。

    很多父母亲,为了孩子付出心力,全心全力地给予他们学问和外在物质的满足,可这些能让他们分辨心灵善恶而加以取舍吗?父母总认为留给孩子丰富的学问和物质,小孩就会快乐平安,其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只认为“他没有知识,我们给他知识;他需要钱财,我们给他钱财;他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对儿女只讲好话而不知道要纠正他们的错误,以为这就是爱儿女、这就是爱的教育,那是完全错误的。很多父母舍不得骂孩子,也舍不得别人骂,平日也不教导他“骂人是不对的,因为当别人骂你时,你会不高兴,所以你也不能去骂人”。这些小朋友只要做错事,被别人打骂,父母亲就做他的后盾,使得孩子不知道分辨善恶,对他而言伤害别人变成是满足、快乐的来源,而心灵却是空虚的。像这样的父母亲,自认为爱孩子,却伤害到孩子和更多的人。

    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