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生命的觉醒-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不善、五毒等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想要拔掉它,就要用相反的力量来对治。所以,知道了十不善业的罪过,比如知道杀生、伤害别人是不对的,那么现在要做的就是保护生命,尊重其他的生命。这个方法就是自他平等、自他交换以及他比自重。这些方法,如果没有很深刻地去练习,真正培养和其他生命的感情,那么也只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变成一种口号而已。就像和家人朋友、邻里小区间的感情,或是不同民族的认同,都是通过培养感情而得来的;如果都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就会有排外的心理。
小时候父母教导我们,说藏人就像亲人一样,其他民族和我们不一样。可随着年纪渐长,我们发现人的感情、习惯并没有什么差别,当能够理解别人之后,彼此之间愈来愈融洽、愈来愈能沟通。像我们小时候觉得坐在板凳上吃饭是非常可笑的,因为藏族人的饮食习惯是规矩地在地上盘腿而坐,一人一副碗筷,一张桌子,食物放在自己前面,而且不会去夹别人面前的菜。我们刚开始对汉地的饮食习惯完全无法认同,因为不习惯别人夹自己面前的菜,也就吃不下了。但现在我们对汉地的饮食习惯,包括夹对方面前的菜,觉得很亲切。这就是感情培养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的。
佛法用这种方式去对待不同种族、文化、成长背景的人,学会尊重对方。如果对别人的习俗加以尊重,理解背后的典故,就会觉得很亲切。而当你懂得尊重别人,才会懂得尊重生命。没有尊重,就没有他比自重、自他交换;而没有包容心,分别心会愈来愈强烈。所以,先要学会同理心,培养感同身受、自他交换的心;经常培养这种感情,就能够理解病人或他人身上的痛苦。
当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以后,就不会去伤害别人了,而且也会慢慢地用这种方式尊重其他生命,包括这世界上所有看得见的生物以及看不见的其他众生。当我们对它们也一样尊重时,就会不杀生,自然而然地放生。放生是为了培养慈悲心。佛教徒放生有时会被批评,认为放了这批,也会有下一批被杀,后一批的生命被杀害是放生造成的。但是,这和医生救人是一样的道理。即使是作恶多端的要犯,医生也要救,因为医生只考虑到要怎么治病救人。也许医生花了很长时间救人,花了很多医药费,而且这个人出院后可能马上死掉,但不能因为病人是肝癌末期又受了枪伤,反正本来就会死,所以就不救人。放生也是一样的,当我们看到动物在受苦难,当下解救它,至于它后面的众生是否会被杀,或者这个众生会不会因为我放掉,又被别人捉来杀死,这就要看各自的业力了。不管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尽量给予众生无畏惧的布施。
真正的放生,不是你去买动物,然后放掉;而是要找到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不会被伤害。释迦牟尼佛是第一个设立动物自然保护区的人,鹿野苑就是为了不让猎人伤害动物而设立的。
要对治偷窃,就尽量去施舍。布施,不一定是给别人钱财,也可以说好话,或是有人做好事时不吝于赞美。因为我们做不了,所以去赞美、随喜他人。多参与做义工也是很好的布施,而不是只停留在佛法理论的研讨上。如果经济能力足够,福报大,布施多一点也没关系。就像世界上有很多富豪,自己拥有很多,懂得回馈大众,到处做慈善事业。毕竟财富来自于大众,懂得回馈,福报就会继续增长。布施也是能让我们从烦恼中解脱的方法。
还有些人通过受戒、修禁行来清净罪业,例如受八关斋戒。正月初一到十五是释迦牟尼佛降伏外道的十五天,或每个月的初八、初十、十五,尤其四月八日是伟大的释迦牟尼佛诞生的日子,四月十五日是成道日,这些都是修八关斋戒很好的时间。
轮回中的众生因为业力的驱使还有因果的定律,所以置于各自的六道之中,但每个众生对于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都有共同的心理需求。在这共同需求的基础上,众生应该是平等的。所以对于佛法修学的我们来说,寂天大师曾有谏言翻译为:“如果一个人不能学习以自己的幸福,真诚地去替换别人的痛苦,那么未来非但不能修成圆满的佛果,即使在生死中也不会有快活的日子。所以为了终止我执继续伤害自己,也为了永远灭除有情的种种痛苦,我们应该努力练习把自己完全施舍给别人,并且爱护众生就如同爱惜自己一样。”
………………………………
行善业,为解脱播种
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是身的三善业,而语言的善业也有三种。第一种不讲谎言,就是讲真实语。但是,讲真实语要非常小心,用真实语揭别人疮疤时就变成是严重的恶口,并不是真实语,也不是忠言逆耳,而是罪过,这是需要善巧的。有一种谎言可以被允许,就是如果有人要杀生或伤害别人,为了要阻止他造业而说谎欺骗他,是可以的。在我们家乡曾经有两批年轻人,不知为了什么要斗殴,刚好我碰到其中一群的带头者,我就对他撒了个谎,说昨天我跟警察局长吃饭,他说已经盯上你了,可能今天让你们先打架,再抓你去关起来。他一听,怕了,就没再带头斗殴。类似这种谎言,不但没造成伤害,反而是种功德。
如果有人讲是非,就应该尽量叫他别讲了,因为讲是非会让人彼此起纷争。本来是一点小事,有人会加油添醋、夸大其词,让双方变得水火不容。更严重的是挑拨出家人,这是破和合僧,这种罪业和杀死自己父母没有两样,会堕到无间地狱。金刚师兄弟之间也经常有挑拨是非的事情发生,所以听到有人讲是非就要劝解,讲是非不仅伤害金刚师兄弟,自己也会下地狱。虽然如此,但有些状况是被准许的,比如有群吸毒的人,为了不让他们聚在一起,挑拨他们,让他们分开,这是有功德的。
绮语也是如此。如果和某些人谈天说地,聊的事并没有什么善恶之分,只是为了吸引他们进入佛门,这是可以的。表面上看起来是跟他们一起造业,目的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引他们进入佛门,这是可以被原谅的。
不妄语、不挑拨、不绮语,就要尽量多念经、持咒,多讲些对别人有意义和能带来快乐的话,让别人的心灵得到抚慰。譬如对悲伤的人,多讲些可以让他从悲痛中走出来的语言。
不贪,就是要多施舍,和前面讲的不予取是一样的。而不想因嗔恨伤害别人,就要多点慈悲心,多培养利益别人的心态。想要没有邪见,就要经常听闻佛法,让自己有正知正见。
十善是专门对治十不善业的,共分身善业三种、语善业四种、意善业三种。而不善业中的身体和语言七种,有时是可被原谅的。譬如你为了救人而杀死毒蛇,或是有几十个人将要被杀,所以你杀了这个要杀数十人的人,而且你杀他不是因为嗔恨,而是慈悲他和将被他杀的人,像这样为了慈悲而杀生是可被原谅的。贪念、嗔恨、邪见是永远不被开许的,只要有了贪念、嗔恨、邪见,就是恶业。
至于做十善的异熟果,综合来说,可以暂时从烦恼及三恶道中解脱,得到人、天、阿修罗等三善趣的果报。
所作等流果是生生世世都喜欢行善,且善根不断增长。而就受者等流果来说,断除杀生,可以长寿少病。断除偷盗,能具足生活上的受用资财,不会遇到偷盗抢夺。不邪淫则可以家庭美满。而不讲是非的等流果,是周边眷属可以团结和乐。不恶口,就会经常听到赞美的语言。不说绮语,那么说出口的会是真实语,修行上的障碍会比较少,说话会有威信,众生会信服。无造作贪心恶业,则可心想事成。无嗔害心,不会有人事困扰。断除邪见者,则会不断生起善妙的思维和见解。
十善业的增上果,可以具足圆满一切功德,转生时会生在和十不善相反的环境,一切享用都可舒适且安乐。
十善业的士用果,任何善业随时都会不断增长,生生世世仍会不断行善,福德和智慧的善果会不停地显现。
就像以菩提心做功德回向,修行功德将一直成熟到自己成佛为止,会是取之不尽的财富;有时内心受困扰、煎熬、沮丧、情绪低落等这些痛苦,都能脱离,称短暂的解脱。学佛目的就是要解脱,让身体从世间病苦中解脱,让心灵从情绪烦恼中得到解脱。因为心灵快乐,使得心不受身体业力的疾病影响,不容易生病;即使生病了,也能快速地恢复健康。
自己解脱了,也希望所有众生能够得到解脱,这是佛教徒最美好的愿望。这种解脱,包括短暂人生中的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不欲临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等所有痛苦,会慢慢离我们远去,短暂能拥有的解脱就是这个。除此之外,依靠我们这一世行持十善的业力,以及持咒、念佛、上供十方诸佛菩萨、下施六道众生的功德,在果报成熟时就可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痛苦。
想要得到永恒的快乐,前提是要脱离轮回的痛苦。轮回中一切起心动念的造作都会是快乐和痛苦果实成熟的起因。真正能化解痛苦与烦恼危机的方式,就是要断除侵害、损害众生的恶业,及时行善,用自利利他的慈悲方式来善待每一个众生。
………………………………
生死无常定律
四季的转变也是无常的。我们看到春天的嫩芽和鲜花、夏天的绿草和翠林,到了秋天,花儿谢了,草枯了,大地就开始变了色。当冬天寒风冰雪来临,青绿的山林全干枯了。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植物又重新长出了嫩叶。大自然的一年四季就是这样循环着,和我们生老病死的循环一样。
多数人都惧怕谈到死亡,而在宗教昌盛的地区,把死亡当成是生命的一部分,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必然要面对这样的程序。
如果只是害怕死亡,却不去为死亡作准备,这种害怕也是没有用的。因此,面对死亡的重点,是要能理解生死,是要能实修。
现在物质很发达,可以解决很多的困难,但直到目前,科学上仍没有对治死亡的方法。世上很多宗教都会谈死亡的问题,也相信有轮回,但每个宗教面对死亡的方式有所不同。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就了悟人生是苦海,进而追求生命的解脱与圆满。没有像佛教这么圆融地谈死亡的。
有史以来,世界上没有不死的人,不管他多么聪明、多么有能力、多么有权势,他不能不死。而大成就者所显示的涅槃,只是肉体的死亡,对他们而言,并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可以死亡。高僧们是用欢喜心去面对死亡的,对他们而言,死亡就是一次解脱的机会。密勒日巴尊者说:“死亡是小小的成佛。”死亡的来临就像平常生活一样,没有特别的紧张恐惧。
在临终五大(地水火风空)分解时,虔诚心仍然一样存在时,阿弥陀佛就会来迎接我们了。但是,如果这时产生恐惧心,佛来了也会当成魔。如果对临终实际的状态没有真实的理解,死亡时就会迷迷糊糊的。我们要如何才能像高僧一样以平常心面对死亡呢?在平时就要体验无常,因为死亡就是一种无常。佛陀说:“要理解痛苦,才能真实地想离开痛苦。”只有知道真正痛苦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