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生命的觉醒-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的愿望与想做的事情在因果关系上不成比例,不符合因果逻辑,甚至是完全颠倒的。因为希望快乐,所以想方设法让自己拥有,却在拥有的过程中想方设法伤害别的生命。当每个众生都有如此的心态时,就会导致彼此在相互伤害中求生存。轮回中痛苦的这些众生,无始以来到目前为止,都是依照这种模式在生存;因为有无明的存在,所以根本不知道如何舍取因果。
我们都被自己的贪念、嗔恨、嫉妒、傲慢等等妄念所左右,在这些情绪的势力范围,每个生命都会为了保护自己而犯错。既然我们要做一个修行者,那么在理解了这一点之后,就更不应该去偏袒任何一方。要一次又一次地思维:也许我现在最不喜欢的人,昨天或前世是对我恩德最大的人;现在我很喜欢的众生,也许是我欠他很多的冤亲债主,甚至可能是前世的仇人;今天的仇人,也许明天会是帮助我最多的恩人;今天的情人,有可能会是明天的仇人;因为亲仇关系无常,所以我现在要不分亲疏,平等地看待。
必须不断地训练自己这样思维,而不是偶尔或短时间想一想就能做到;如果不愿用心去训练自己接受而慢慢习惯,就不容易做得到;如果能习惯,自然就可以做到自他平等。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让自己满足、达到自己的欲望而努力,甚至很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牺牲最宝贵的生命。现在就要想:为什么我愿意为自己这样付出,也希望别人对我付出,却不愿意用同样的方式对别人付出?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年轻人时,希望长辈能呵护疼惜我们;当自己长大成人,这些长辈步入老年时,开始觉得他们讲话啰唆,做的事情也不合我们的意,愈来愈讨厌。想一想:我们年老时,也希望别人能帮助自己、服侍自己、孝敬自己,可现在有人需要我们照顾时我们却吝于付出。又比如,我们生病时,多么渴望有人来探视安慰,期盼医生赶快医好自己,让自己从病痛中解脱;可别人生病时我们就躲得远远的,不愿意去接近,大多数人都会对病房、医院等地方有恐惧感。我们要知道,人的生命有着相似的过程在循环,现在这些我们所不喜欢的或想逃避的情境——病人、老人、啰唆的人,再过一段时间,我们也会走上他们的道路。这些都必须深入去思考才能细细体会。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拥有快乐、财富、权势时会非常满足惬意,所以,在别人拥有时我们也应该感到同样的快乐。特别是菩提心所要面对的不只是一两个人,而是希望六道所有的众生都可以得到如此的福报与功德、同时尽心力为他们付出的心态。古时候许多高僧都曾经告诉弟子们要学会一个法门,就是训练自己将所希望的和想拥有的给予别的众生,而自己不希望也不愿意接受的事物,不要给予别人。我们对自己很珍惜,所以要学会用同等的心情与方式去对待别人。你付出如此伟大的爱给别人,到最后从中享受最多爱的是自己。要学会平等去看待每一个生命。这是“自他平等”。
第二种是“自他交换”法。我们身染疾病时,是多么不希望自己生病!西藏人说:“强壮的人碰到病痛时,犹如被小石头打中的小鸟,可怜兮兮,双眼没有光芒且颤抖。”年轻力壮的年轻人,哪怕是被称为铁人的运动健将,碰到病痛时也会像只衰弱无助的小鸟。修“自他交换”时,我们可以观想他们的痛苦,也可以去想地狱众生在燃烧的地狱中受寒热之苦的景象,或饿鬼众生受饥饿之苦的景象,或是傍生道的无明众生弱肉强食等等痛苦。当我们不断观想他们所受的这些痛苦时,在强烈的对照下,可以清楚知道现在的我们还蛮快乐的,拥有许多难得福报,特别是拥有最珍贵的暇满人身。
接着可以这样观修:当我们呼吸时,将吐出来的气观想成自己所有一切的快乐、财富、健康、善根、得来不易的暇满人身等等一切福报与功德,像脱下衣服让别人穿一样,完全送给众生;吸气时,观想众生所有的灾难、病痛、烦恼等业力,完全吸入到自己身上。以这样的方式,不停地循环观想。有时,如果自己真的产生了烦恼或病苦,就可以想一想三界、六道里有多少众生所受到的苦,可能和自己目前心灵上的烦恼一样难以承受,或是与自己现在身体上的病苦一样疼痛难忍,他们可怜无助,希望他们的痛苦能转移到我身上,让我承受,他们因而能脱离痛苦,得到平安、快乐以及福报。这就是自他交换法,它是进入大乘佛教的心要法门;这种想法能在心中产生一次,很多劫的罪业自然而然当下就净除了。
以前释迦牟尼佛还是凡夫俗子时,堕落到地狱受苦,他和同伴嘎马若巴被当成牛马般地拉车。两人拉着一辆非常大的拖车,可力气不够,拖不动车子,地狱的狱卒便用炽热的兵器捶打他们,非常痛苦。他就想:“反正两个人拖也到不了目的地,如果这样,何必让同伴也一样受苦,就让他的痛苦加在我身上吧!如此一来,同伴就可以得到解脱,不必再受狱卒的捶打。”所以他就对狱卒说:“你可不可以将套在他脖子上的绳子套在我的脖子上,我来替他拉,两人的分量我一起拉?”地狱的狱卒一听他这样讲,生气地回答:“哪有自己造业留给他人承受?天下只有各自造业各自承受,谁说你可以替别人受这个业报?”于是拿着铁槌就往当时还是凡夫身的佛陀头上敲打下去,佛陀旋即死亡,意识即刻投胎到三十三天界。这样的福报来自哪里呢?因为当时他对同伴受的苦生起慈悲——他的痛苦由我承担,我来帮他拖好了——这样一个简单的自他交换心态,让他在被狱卒打死后马上投胎到三十三天界,否则地狱的众生是被打多少次都不会死的。六道里只有两个地方的众生想早一点死却死不了,那就是地狱道和饿鬼道的众生。这是佛陀第一次发现利益他人就是在利益自己,作自他交换法,很快让自己成就。
第三种是“他比自重”法,这就需要更大的发心。无论我在轮回中或堕入地狱,遇到痛苦或生病,面临损失或失败,遭遇任何违缘我都可以忍受,同时希望所有众生的痛苦都成熟在我身上,我所有的安乐和福报都完全成熟在他们身上。刚刚是自己和众生交换,现在则是完全不考虑自己,只为众生着想,甚至可以牺牲自己所有的利益、快乐、财富、势力,愿意赴汤蹈火,乃至牺牲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惜的心态,就是“他比自重”。
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曾转生为莲花国王。有一次,国内出现了一种传染性的疾病,很多人因此失去性命,而医生找不到可以医治的药方。最后,有个医生告诉国王,只有一种叫若合达鱼的鱼肉才能使百姓从传染病中得到解脱,可这种鱼已经绝迹了。国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难过。因此,在一个初八的早上,他沐浴之后穿上一件干净的衣服,接受斋戒般地受戒,供养十方诸佛菩萨后,祈祷并发愿:“希望我死后能马上投胎为已经绝种的若合达鱼。”这样发愿之后,他便到皇宫顶处往河中纵身一跳。跳下去后,国王马上变成若合达鱼。这条鱼来到岸边,开口以人类的语言对人们说:“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赶快来食用鱼肉。”当大家切鱼肉时,切完左边,切右边时,左边长出肉来,切左边时,右边长出肉来,就这样治愈了很多人。
西藏古代有个智慧光国王,虽然他被关在牢狱,却嘱咐他人不可以用黄金赎换他的生命,要将黄金用来迎请印度高僧阿底峡尊者入藏弘扬佛法,最后他为了佛法而牺牲了生命。他的想法是众生因佛法而得度,失去自己一条生命不算什么,众生的利益才重要。这就是完全的“他比自重”。在佛的本生传记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自他平等”、“自他交换”、“他比自重”,都是非常殊胜的,但要在我们心中真正生起,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所以需要一次又一次地练习。我们先用观想的方式,慢慢地做,先从自己做得到的地方开始。比如开车遇到抢路时,我们将车停一停,让对方先通过,也是“让他比我们更重要”的“他比自重”的修法。类似这种方式,让小小的善行一点一滴累积下来,渐渐地就可以变成像上述那种大菩萨行。有了为众生可以放下一切自私的想法,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妙臂请问经》中提到:“在自己心中产生愿菩提心时,不管在睡觉中或放逸时,福德仍然会绵延不断地产生,而且广大无边到遍满整个虚空。”更何况是在行菩萨道。
真正能行菩萨道的人其胸怀的广博都是无以言表的。就像《入菩萨行》回向品的两节颂言中所说:“乃至有虚空,以及众生住,愿吾住世间,尽除众生苦。众生诸苦痛,愿悉报吾身!”这就是一种深深的愿力,不舍一切众生的慈悲大愿。
………………………………
无着大师开悟记
印度历史上有过三次灭佛灾难,佛教僧团里守律的僧众愈来愈少。当时有个名为光明戒的比丘尼心想:“佛法遭受了这么大的劫难,我身为一个女人也无能为力护持佛法,不如还俗生小孩来护持佛法。”她还俗结了两次婚,第一次生下了无着大师,第二次生下了世亲大师。
世亲大师追随喀什米尔的度尚大师(律贤大师)学习,后来成了一代律宗大师。而他的长兄无着大师到鸡足山修弥勒菩萨的法门,修了六年,连吉祥的梦兆一次也未出现过。于是他有点灰心,便下山回家。归途中,他看到有位老婆婆手上拿着一根铁棒,用一块柔软的棉布在擦拭。他问老婆婆:“你磨这根铁棒做什么?”老婆婆回答:“我们这儿买不到针,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无着大师心想:“世间的人为了一根针,虽然年纪那么大了,还愿意付出这么多的努力,这是非常愚昧的事情;可他们为了世间法都有这样的恒心,那我为了出世间的佛法才努力六年,实在是不够。”所以无着大师又回到山上再继续修三年。但是到了第九年,还是没有任何感觉,他就想:“现在真的没有办法了,回家算了!”回家的路上,他又看到一个老人用沾湿的鹫鸟羽毛,像放风筝似的擦拭着家门前的一座高耸入云的高山。于是他好奇地问:“老公公你在做什么呢?”老人回答:“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都被这座山挡住了,我要慢慢地磨,让山头能低一点,这样太阳就能快点照到我家。”无着大师说:“用羽毛擦山头,怎么可能会有降低高山的机会?何况你年纪这么大了?”老人说:“没关系。即使我无法完成,我的子子孙孙都这样做,总有一天这座山会缩小的。”无着大师想:“世间人为了这种事都愿意如此付出,那我的努力还是不够,继续回去修好了。”又修了三年,总共十二年的时间,还是没有任何祥瑞的征兆,他感到心灰意冷,心想:“从此以后,无论再碰到什么情况,也绝对不回来了。”他就真的打包行囊,踏上归途。
归途中临近一个城市,突然有只狗狂吠着,想咬他的脚。他一看,是只下半身已经腐烂长蛆的母狗。他想:“这只狗怎么如此可怜?下半身都已经烂成这样,上半身的嗔恨心还这么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