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生命的觉醒-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万零一个人来拿钱,我们就没能力了。这个时候怎么办?用意,就是用心去做布施。所以,最大的布施方法,用菩提心,用对所有众生生起强烈的慈悲,把我们所做的——虽然一万块没办法分给一万零一个人,但我们可以把功德分给不止一万人,可分给一亿或几十亿的人,乃至无量的天下众生——都可以分享功德,我们用心去做。这是意所显现出来的一种布施。对我们来讲,功德是用善巧的方法在短时间里面来做大功德。这是普及供养。
当我们学会用谦卑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时,说明我们的心量在被拓宽。通过佛法的学习,本来就是让我们把尘埃障碍的善心,用佛法的智慧教导,善巧地用在自己的心行上,并以此拂去习气和业力的心尘,从而让良善和慈悲的一面能真正显露。如果说,修学佛法之前,我们是蛮横不讲理或是飞扬跋扈的性格,那么通过修学和反思自心之后,应该变得更为大度、更为低调、更为谦卑。如果当我们发现修学之后,慈悲心未曾见长、烦恼还不断增加,那么这时我们就要思考,自己是否在这条解脱之道上,树立了慈悲众生并能利益众生的正知见,而不是追寻继续贪图己利的世间法。
………………………………
苦海无边,请出离
轮回之中没有永恒的存在,世上没有永恒的人事物,也没有什么可让我们来眷恋。
官位、财富等等世间的一切,都是短暂性的,终究会消失的。在学佛的当下,不要执着这些,放下你的执着,进入佛法之门,如果对于世间不执着,就会产生出离心,有了出离心,才能走上究竟解脱的道路!
讲到出离心,许多佛教徒以为,既然对世间不要执着,那么就抛家弃子,什么工作都不做,一个人去吃斋念佛、闭关学法!
于是,许多家庭闻
“佛”色变,生怕自己的先生或妻子、儿女一学佛就离家出走,六亲不认了。
这是因为对出离心没有深入了解导致的状况。其实,出离心是
“心出离世间”啊!在人世间有人世间的因缘和责任,要好好地做人,好好地尽责任。
出离心只是教你的心不要执着世间,你仍然要在人世间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做好自己的本分。
出离心有多么重要呢?如果一个学佛的人,精通经律论三藏,懂得很多佛法,学习了慈悲和智慧,又可以很清净地守住戒律,纵使日日夜夜身口意很精进地修法,可如果对人世间还有执着,心不厌离世间八法,心没有完全出离,终究还是在生死轮回之中。
虽然,他所修行的一切对这一生有很大的功德福报,但还是得不到后世究竟解脱之道!
当我们守了戒律,具足了菩提心,身口意常常很努力地学佛,但心没有出离世间,有没有福报呢?
当然有很多福报。因为你有真正的菩提心,又守三昧耶,这些无漏的福报会成熟在有漏的因缘上面;但因为你没有想要出离这个世间,那么你整个的心就执着在世间,你的福报会让你再来人世,所有的这一切只会颠倒成熟在世间法上,比如名利、钱财、财物等,所修的这一切也会被世间污染。
不论是初学佛的人,还是学佛很久的人,在家众也好,出家法师也好,在修行的过程中,出离心是非常重要的。
六祖慧能大师曾说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我们很多的烦恼习气都是因为内心中对于世间名闻利养等等生起了无法割舍的贪着,轮回的现实又有很多的求不得苦,而且事事无常,所以当生起无明的执着时,我们面对无常的对境,肯定是苦不堪言。
但是一味地逃避现实,又是另一种执着,所以佛法讲,要我们转烦恼为菩提,那么就需要我们在轮回中认识苦,面对世间法来逆转苦,从心上下功夫,而不是对于世间的责任置之不理。
………………………………
心生欢喜自菩提
显教、密教都会劝人发菩提心,很多人也都在讲解菩提心和发菩提心的功德。密法里把发菩提心纳入不共的密法来修行。一般来说,讲解菩提心很容易,告诉大家要发出“让所有众生远离痛苦,得到短暂的人天福报之外,进而希望众生脱离轮回,得到永久究竟的快乐,乃至于成佛”的广大心态,这就是菩提心了。可怎么去真实地学会发出来,其中的道理非常深,所以密法上有句话说:“发菩提心不重要,发出菩提心才重要。”也就是说,了解菩提心、要发菩提心并不困难,要把菩提心真正发出来,是一件非常大的学问,也是非常难做的一件事。
为什么我们发不出菩提心呢?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发。
首先,如果我们相信轮回因果,就要知道:无始以来我们造的业过多,累积的罪业很重,冤亲债主也不少,这些罪业来源于哪里呢?为什么会造成现在的恶果呢?如果旁边没有任何众生,我们也没有对象造出这些业力。因为我们和其他众生有过节,所欠下来的一切就是我们现在的业力。既然我们的恶业来自于我们积欠众生的,要从业力中解脱的方法,也是要从对众生的付出做起。
既然无始以来,我们所累积的业力是以外在众生为对境而累积的,要清净业力时当然也是要靠众生来消除。如果发出一个强烈的菩提心,然后用这种方式来忏悔业力,是非常好的。如果我们在忏悔时没有发出菩提心,会不会消除业力呢?只会减轻一点业力,要从根本中消除业力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我们在修行作忏悔的时候,就要以利益所有一切众生为发心来忏悔业力。发出菩提心是一个很大的忏悔方法。
再说,无始以来我们一直都在轮回当中,在轮回中有无数无量的众生做过我们的父母亲,一切有生命的众生,哪怕是多小的细菌微生物,没有众生没有做过我们的父母亲的。当他们在做我们的父母亲时,都是用最最慈悲的心来护持我们,给我们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现在我们面对这些在轮回中对我们有那么大恩德的众生时,要如何报答呢?
我们现在能够明白许多因果轮回的道理,学会了种种的慈悲与智慧,是因为有机会接触到佛法的缘故;对于曾当过我们父母亲的六道一切众生,当然不能只求自己解脱,而把他们都丢在一边不管啦!如果这样思维,那是不是更应该发出菩提心才对?
《入菩萨行》安忍品中有这样的描述: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正等觉……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如来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如此我们可以看出,菩提心是需要依靠众生为对境建立后,我们自己才有可能离苦得乐。
………………………………
船长的故事
那么,菩提心要从哪里开始发呢?因为我们无始以来就是以自我为主,所以常常习惯说
“你这里不对,那里不对”、
“这我没有兴趣,那我很有意愿”等等,这些都是以
“我”为主,所有的烦恼是围绕着自己在打转。有什么方法可以把自我从这个笼套中解除出来?
当然是有的。如果我们能够换个角度,常常替别人设想(这种心态最好是从自己亲人开始发起,慢慢往外愈发愈广愈大愈好),就会慢慢成为我们常说的
“发菩提心”;我们在发菩提心的当下,就会解除本身的自我。要想在
“自我为主”的牢笼中解套,唯一的方法就是发出菩提心来度自己,能发出菩提心是一个大善巧的法门。
佛经故事讲:有个船长,遇到一个强盗要杀船上五百个商人。船长知道这五百个商人都是修行者,都快要成罗汉了。
他有能力杀掉这个强盗,可是他想:这是杀生啊!接着他又想到:如果让强盗杀掉这五百个快要成就的罗汉,那他会长时间在地狱中受无尽的痛苦。
不如我来下地狱好了,我杀一个人还可以比较早一点脱离地狱之苦;他杀五百个即将成就罗汉果位的人,那要等很久才会解脱。
他对强盗产生很大的慈悲心,而杀了他。佛祖后来说,这个船长需三十劫累积的资粮,在那一瞬间就累积完了。
他当时只是针对一个众生发这种菩提心,就能得到这么多的功德,如果我们针对所有天下众生发菩提心,这个力量更是不可思议,更会让我们未来的功德往上增长啊!
有人说:我现在没有能力利益众生,这样发菩提心是不是打妄语呢?不是的。
以前释迦牟尼佛对阿阇世王说:“你身为国王,忙于国事,没有很多时间修法。只要你从今以后时时刻刻心里想到为众生究竟解脱而利益众生、度尽众生,虽然没有办法实际去做,但这种福报之大,用虚空做的容器也无法容纳!”所以,大家不用担心,还是要赶紧去发,要勇敢得发出来,付诸行动才好!
如果能够随时让菩提心产生,才有办法做到真正的行菩萨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菩萨了。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提到:“菩提心就像最殊胜的冶金材料一样,污浊的凡夫垢体一旦加进它来冶炼,一定会逐渐转成无价之宝的清净佛身;所以应该善为引进并坚持菩提心。”从这些语言的表述我们不难看出,佛法八万四千法门,这么多的分类只是方便度化众生的引导,进入佛法的修学之后,如果我们真的想脱离轮回之苦,就一定要凭靠对众生发起无伪的菩提心才可以,我们的精进努力如果还是停留在我执的基础上,那么追求的也只是不断轮回的世间法而已。
………………………………
人生修行法则
佛法课程与世间的普通课程不同,包含佛教最重要的“闻思”,“闻”是听闻佛法,“思”是思考佛法。闻思明白以后,按照佛陀教导给我们的方法去修行,这就叫“闻思修”。
通过“闻思”修什么呢?佛法里有很多教导我们净化自己的身体、语言、心灵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约束我们不去犯错误,比如杀生、邪淫、妄语、偷盗、饮酒等。约束我们身口意不犯这些错误的要求和方法,通常被称为“戒律”,经律论三藏里的“律”就是在强调这一部分。
我们都知道,修行必须要有足够的定力,不是光说约束自己就可以做到,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通过种种约束的方式和方法。《大藏经》里的经文有很多是在讲解“定”。我们可以看到,经文里有很多故事是讲佛陀当时怎么修行,并告诉我们应该按照佛陀的方式去学习。学习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内心远离外在红尘的嘈杂和干扰,远离我们内心负面的情绪,特别是妄念。破除这些妄念的方法以及能力,在佛教上我们称为“定”或“定力”。
那么经律论的“论”在讲什么呢?是在讲智慧的部分。通过智慧破除我们从无始以来对外在容器(包括自己身体在内)和对万物的执着,也破除无始以来内心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我”的执着。打破这些执着,让我们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