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生命的觉醒-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造成轮回中痛苦的成因,也是在用一种执着先破除另一个执着的善巧,但最后的解脱之道是要我们将一切执着都放下,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佛法让我们清楚地了解:世间每个众生,大到如大象,小到像微生物,不管体积是大是小,没有一个众生身处痛苦会觉得快乐,也没有一个众生会把快乐当成是痛苦。
用自己的身体来作说明,最容易有贴切的感受。当别人把痛苦、烦恼、病痛、灾难等等带给我们,我们不愿意承受,因为我们不希望拥有痛苦,不希望拥有烦恼,更不希望拥有灾难、病痛。
如果自己都不希望拥有这些痛苦和烦恼,那为什么又要把这些加在别的众生身上?
所有的众生都想要快乐,不要痛苦,所以佛陀的教义清楚地告诉我们:你不喜欢的事,就不应该对别人做;你喜欢的事,应该也要施予别人。
当我们对别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别人会因此而得到快乐,得到平安和幸福,这就是行善;如果我们将自己不喜欢的事加在别人身上,别人就会产生痛苦、烦恼、病痛、灾难等等,这就是作恶。
善与恶的分别,不在于外在形象的好坏,也不是因为外在供养或布施物的体积大小,而是取决于内心的动机。
肉体上或是语言上造作的一切善与恶,大部分是以心为主导。当主导的心是以极度的贪嗔或在无明的状态中造作,恶报就很大;如果是以善良的动机而为,产生的福报就非常大。
那身体跟语言所做的算不算罪过呢?当然是罪过。因为身体和语言的罪业可以借由心来忏悔,所以比起心所造作的罪过就比较小。
如果是善的作为,那身体跟语言所做的,当然也是不及心所造作的善业福报。
以心意造业来说,如果表面露出笑容,可内在的嗔恨心很强烈,罪过也是很大;如果内在没有嗔恨,外在显露是一种嗔相、一种恐怖相,这个罪过会比较轻。
如果是以慈悲心,为了不让别人造恶,为了对方好而露出恐怖相,不但没有罪过,而且是有功德的。
又比如,有个人捐了一亿元,另一个人捐了一百元,如果在心念上两个人都是非常慈悲地以菩提心来做这件事情,当然功德会有大小的存在。
可是,这种大小不是因他们所捐的钱数大小来决定,而是以他们能力范围内能付出的比例大小来决定。
慈悲的一种境界在不动自心,不扰他心。无论我们做了多少有功德的事情,如果在行善的行为上是积极的,但内心中依旧充满了傲慢、贪婪等等,这种心念的不平等,仍然不算慈悲,因为这种动机为己利的发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和贪图世间的名闻利养性质等同。
真正的慈悲心需要建立在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基础上,真正是无我的奉献,而且是能感同身受地体会轮回众生的痛苦和不易,在发心尽自己微薄之力的同时,都是真心地希望众生能早日离苦得乐。
所以我们说,真正的慈悲需要我们对众生生起无伪的菩提心,而不是做秀的心理。
………………………………
破障
在今生当中,我们会遭遇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且以我们的凡夫心是无法掌控其缘由的,因此会产生许多的烦恼和痛苦。而通过对佛法的了解与学习,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理解心的来龙去脉。因为明了了心的来龙去脉,就更有能力时时刻刻地观察自己的身口意,这就是佛法所说的反观自己的内在。过去所生的善念,是快乐的来源,现在就要继续努力去行善;过去所生的恶念,是痛苦的来源,当然就要将它断除,并且发自内心真诚地忏悔。当这样观察之后我们会发觉,原来一切的痛苦都是缘于伤害众生。
十不善中的杀生有两种,一种是杀自己,一种是杀其他生命。若没有生命,怎么可能杀生?一般人认为自杀只是结束自己的生命,并未伤害其他生命;但密法将人的身体解释成一个宇宙,在一个人的身体里有跟宇宙同等量的众生,当有一天我们的业力完全净化,自己就是这尊佛,肉体就是所谓的坛城,里面的众生就是坛城中所有的佛及菩萨们。若自己是本尊的话,那么其他众生就是属于我们的眷属,就是勇父、勇母。所以,一个人自杀,便是伤害了无数的众生。这有点像我们毁坏了一个自认为是自己所拥有的星球,里面的众生也都跟着一起被杀害了。
另外一种就是杀害其他生命。就像别人拿刀或器具伤害我们,要让我们的生命从肉体离开时的痛苦一样,每个生命遭遇这种情况都会有同样的痛苦。偷窃也是一样。当自己的财物被别人拿走,我们既痛苦又不甘愿,但当别人的财物被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却不会认为那是不对的。邪淫也是如此。
十不善业中的语业也是与众生息息相关。一个人如果没有足够善巧的言词,虽然认为自己是出于善念,讲得头头是道,但结果往往也变成是对别人的伤害,就是我们常说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很多人就是不小心讲了一句话,或是一句不经意的谈笑,造成了对别人一生的苦难,甚至断送了别人或自己的生命。
挑拨离间也是伤害众生的利器。藏语说:“好的语言不出门,坏的语言传千里。”尤其现在是高科技的时代,语言不只传千里,传万里、传亿里都可能。要知道,语言虽然没有带刀,却可以将别人的心千刀万剐。恶口伤人和挑拨离间是现代人类非常需要改正的坏习气。西藏有个“一只狗变成六只耳朵的狼”的寓言,汉语也有“三人成虎”的成语。当有人想伤害对方而挑拨是非,情形会愈来愈严重。因为一个人打了妄语,没有人会相信,而他多讲两次以后别人会怀疑,如果三个人同时讲这种妄语,第四个人是绝对会相信的。所以,佛教徒要谨慎,避免对别人造成这种用妄语互相传播而形成的伤害。
绮语也是要极力避免的。一般绮语是指在修行佛法的场所讲和佛法无关的世俗语言,这样既会耽误对方修行的时间,也使自己的心思无法专注于修行之上。
从以上所说可以发现,业力大部分都是往外发展、缘于别的众生而造作。如果没有好好观察自己的身口意,无法发现很多“为了利益别人”的伟大想法其实都是建立在“爱护自己”的立场,而指使别人去做自认为是有利益的好事情。于是,在这种自欺欺人“为他人好”的包装下,常常造成非常多的伤害。这样的习气累积久了,变成习惯,将会主导我们整个思想,恶业延续,不断轮回,永无穷尽。
心存善念时,十不善业中的语言以及身体部分的罪业,是可以因忏悔而改变的。而十不善业中属于心的部分——贪念、嗔恨、邪见,其中以因邪见否定因果业力、行邪道、心无正念、断诸善根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为最大。我们所累积的许多善业,无形当中都会被心所主导的恶业摧毁,所以对于心念要特别谨慎观察、修正,不要使自心受邪见的污染。
恶业缘于伤害众生而来,所以净化业力、让自己成佛也同样要靠利益众生。建立在这样大智慧的思想上,佛陀修行了三大阿僧祇劫后发现:“原来帮助别人、利益他人,为他人付出,最后成就的是自己;只为自己着想,希望众生为自己服务,到最后还是轮回中的凡夫,只会堕落受苦而不可能有所成就。”因为理解并实践了这个道理,佛陀依赖菩提心和大智慧,成就了佛的果位。众生却是以自私自利的方式生存,因而一直在轮回当中。
顺境时我们会自认为非常有能力有智慧,但无论佛法或世间法的成就都需要众生作为对境。就世间法而言,一切事情的成功,是由许多人的付出努力之后,最后由一个比较幸运的人当代表,将荣耀加诸他身上,变成是他自己的成功来看待。一个人,刚开始自己努力,慢慢地,聘请了员工,让别人来为自己服务,因而变成一个老板。我们想让自己真正成就,必须要依赖别人、信任别人,而且要学习佛陀的精神,为他人付出,为一切众生付出。所以,功成名就的时候要提醒自己:那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能力,个人没有能力造就这一切,凝聚了众人的力量才有今日的成就。
就出世法而言,佛是将自己的能力付出给众生,到最后自己证悟了佛的境界。因此,我们要学会感恩与奉献,为利益自己和众生成佛而努力。
认为世间法的显现有顺境或逆境的分别,其实这些都源自我们的内心和妄念。我们会惯性地把心留住在自己的偏爱上,并且排斥与自我利益相违背的一切,这样就会自觉地划分顺逆境。如果说,想把我们定义的逆境化转,其实根本无需向外去求,破障的方法就是看护好自己的内心,渐渐修习心无所住地去生活,久而久之,就不会有什么所谓的困难重重了。这就是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
妙离世间
修习佛法首重出离心,而出离心的主要含义是指内心放下对轮回中的种种贪爱,也就是放下内心中的执着。出离心的建立并非强调身体离开某一个环境,因此,不论是小乘、大乘,还是显宗、密宗,都必须从“暇满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以及“因果不虚”等等根本基础的认知学习开始。
观修“暇满人身难得”,会让我们珍惜所得到的生命,对待自己的人身如同渡海时的船只,依靠它好好修行,希望能渡脱轮回的苦海,成就今生和来生的利益。
观修“寿命无常”,能使我们从观察自身寿命的无常,进而明白万事万物也都是在时刻变换之中,没有任何永恒的存在。一方面让我们学会接受事物和生命的无常,不会过于贪执爱恋自己的生命以及亲友、世间财物,也能在面对世事的无常时不会过于失望或痛苦;另一方面,能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所拥有的短暂生命,善加利用来做有意义的善行。
观修“轮回过患”,能使我们明白六道轮回的痛苦。如果能理解轮回即是痛苦,一方面能让我们对其他众生产生慈悲心,另一方面能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上遇到大大小小的痛苦时懂得思维——这些困难比起无始以来所经历的轮回痛苦,轻微得多了。所以,你会更有信心去面对现实的痛苦,更有智慧处理四周的事物,当然也会生起摒弃这种痛苦的决心。
理解“因果不虚”,会让自己对行善或作恶有明确抉择的判断力。如果真的能够好好观修因果关系,深信有因必有果,那么你对于生活上所遇到的一切顺境与逆境都会感到很踏实。此外,对因果有所理解,会尽力行持善法,避免造下恶业,同时对于生命的意义与究竟解脱的追求才会有强烈欲望,也才会想依靠善知识,学习很多善法。
具备愿意对所有众生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思想,结果净化的会是我们自己。但是,一个人不可能有能力度尽天下所有的有情众生,但只要能生起广大的愿力,在能力范围内尽力去做,就是行菩萨道,就能问心无愧。我们是凡夫,和真正的菩萨有所差别。真正的菩萨是众生需要什么他可以施予什么,只要发个愿,施舍出去的东西又会还原。所以,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