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生命的觉醒-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断地用心去思维,用语言去赞美,并付诸行动,想方设法让别人真正得到快乐与善妙;而且,不只今世,生生世世都愿意为了众生能够得到安乐而付出自己的身口意。

    如果在我们修行佛法的过程中,能把慈悲心真正落实在自己的起心动念上,也能平等地看待一切众生如自己的父母一般,并且努力让这种善的一面能持续发展下去,那可以说我们基本就会少了很多的烦恼和痛苦,因为一切的心行在善力的作用下正常循环时,我们的烦恼也就自然转为菩提道用了。
………………………………

你觉悟了吗?

    出离心对佛教的修行者很重要。有出离轮回的决心,修行才能有所成就;没有出离心,所学得的佛法只能成为世间法。所以,听闻佛法时我们应当如是思维:我真的是为了脱离轮回、成就佛果而来闻思佛法的。除了赞叹自己有如此殊胜的因缘外,更要知道这是由于无始以来自己所累积的善报成熟之故。

    我们是大乘佛教徒,尤其现在又有机缘学习金刚乘,所以每次听闻佛法之前,必须发愿将所学到的点点滴滴悉数纳为自己修行成就的来源。要有“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所有众生都能脱离苦恼、究竟成佛而来听闻佛法”的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若能在听闻佛法时生起菩提心,那么,无论是否能透彻地了解所听闻的内容,这一切都将成为无量的功德。在功德圆满后,记得回向给众生,这便是法布施。如此一来,此功德也将成为以菩提心所累积的无边福报。同样,诵经、持咒、绕寺、绕塔等等修行之前,绝对不能忘记自己的菩提心。

    佛法广大深奥,佛陀的智慧与慈悲也是无量无边,能依循佛陀的教导而学习是我们的福报。谈到“为何要学佛”,首先要知道佛到底是谁。“佛陀”是印度语Buddha的译音,用中文解释,意思是“觉悟者”,而就原文的蕴义来说有两层含义——“觉醒”和“遍满”。所以,“佛陀”可以解释为“遍知一切的大觉悟者”。

    为何有所谓的“觉”?无始以来,因为无明而产生的贪、嗔、痴、嫉妒、傲慢的烦恼障,以及执着三种分别识,或称为三轮的所知障,将我们心的本性完全遮住了,使我们陷于轮回受苦而不自知。烦恼障使我们无法脱离轮回,所知障让我们无法遍知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好似天空中的乌云,遮住了如太阳般的内在佛性。当佛性被遮住时,原本具备的真智便无法展现它的能力,本具的慈悲及智慧无法如实地显现出来。

    通过学习佛法,发觉原来是这两种障碍锁住了我们的心,因此我们就逐渐地学会观察与分析。我们的思维和情绪,大部分是通过眼耳鼻舌身而产生,真正的主导者是“意”。换言之,主意识通过眼耳鼻舌身,产生色声香味触的对境。因为主意识已经习惯于它所确立的好坏之别,所以看到悦意的对境时我们会产生欢喜之心,看到不悦意的对境时我们会排斥。我们的五根看到外境产生五识,最后由“意”产生二元对立;因为意识执着于二元对立,便产生了种种的痛苦与烦恼。

    以六道当中的人来说,很多时候我们心的本性被无明所遮;因为无明的存在,使我们不了解如何取舍善恶,往往就形成了实际作为与想要得到快乐的愿望背道而驰。我们认为可以带来福报、可以成就,或是让我们拥有智慧的思想和行为,很多时候反而带给我们痛苦。当有一天我们明白所有一切的分别,只是因为意识执着而产生外境有好坏、对错的差别,其实在五根上并无所谓好与不好的差别时,执着便开始破除了。渐渐地,如同强风可以带走乌云一般,障蔽我们佛性的云层会越来越薄,到最后只剩下对三轮执着的所知障,直到我们明白三轮也不是实有存在而是空性时,云层完全消散,如太阳般的本觉光明就会露出来。那时候,我们就是从无明中“觉悟”的“觉”者。

    在增长智慧以达遍知一切的过程中,第一步是理解所有一切有为法皆为空性,也就是破万物实有的常边;这也是最难的一环。从破“执着有的常边”而落入“执着无的断边”也不是究竟的空性,还要破“执着无的断边”。究竟的空正见,是超越“有”、“无”、“有无皆是”、“有无皆不是”,超越“存在”、“不存在”、“不存在的存在”、“不存在的不存在”这四边,这是超越语言、思维所能表达的境界。以这样的方式理解空性,称为“破四边,入中道”。而密法在以中观破四边而证悟空性后,不只停留在空的境界,而是“明”、“空”无别。“明”是将“空”以游戏虚幻的方式安立在一切显相之上。世尊之子罗侯罗说:“无言语、思维,般若度;无生、无灭,如虚空之本质;各自证智慧之所行,顶礼三世诸佛母。”对尚未证悟空性的人来说,所谓的“中观”,在世俗谛上是以如梦如幻、没有实体的方式来理解。但是,在胜义谛上,它超越言语、思维所能表达;虽然没有生灭,却是在以智慧破除执着后,而可以各自证悟的道理。这就是“三世诸佛之母”的般若。

    佛觉悟了法性,但对于空的境界不只是住于空的觉受上,还有色身存在;也就是说,除了自利的法身之外,利他的报身和化身也以游戏的方式同时显现。这些显现都是为了调伏和利益没有理解究竟法性的众生,因为慈悲他们,所以佛陀将胜义以世俗的显现来度众生。如同释迦牟尼佛,为利益广大有情众生,仍然应化示现于世间。这就是具遍知一切智慧和广大慈悲的佛,所以我们要增长慈悲与智慧,就要学习佛陀。

    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也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等我们能真正体会到这些话时,或许也能有所悟。
………………………………

我真那么重要吗?

    无始以来,大部分的时间里,我们的主观意识都太强了,有一个所谓的“我”一直存在于身上。其实这个“我”,你真正要寻找的时候,从头发到脚指甲,是找不到的。但是,当别人讲了不好听的言语,或是没有赞叹的声音时,那个“我”就会跑出来,产生各种情绪,非常强烈地表示它的存在。这个“我”就是所谓的“人有我”。

    有名字之前,我们就指着胸前,认为这个人身体就是自己;之后,当父母亲帮我们取了一个名字,不管有没有人同名同姓,我们都会把它当成是“我”。在任何场所,只要有人提到这个名字,我们就会把它当成和肉体有所关联而作出反应。当有“人我执”存在时,附带就产生了很多的“法我执”。“法我执”就是当你产生了一个强烈执着自我的主观意识以后,就会认为“这是我的心脏,这是我的肝脏,这是我的手、我的脚”,这样的执着会慢慢往外扩大到跟我们肉体不相关的衣服、桌子、椅子、房子、车子,再慢慢扩大到“我住的社区”、“我住的城市”、“我住的国家”、“我住的星球”,乃至可能是“我住的宇宙”,这就是“法有我”。当我们把一个物体当成自己的所有物来看待时,如果我们不执着它,不会觉得舍不得,一旦开始执着时就会感到非常不舍,因而产生种种的情绪和烦恼。

    举例来说,某地有间房屋要出售,而你常常从旁边路过。有一天,看到有人在门口泼洒油漆或是敲敲打打,你不会有感觉,因为那是别人的房子。后来你想要买房子,觉得这个房子不错,在考虑要不要买下来时,如果有人再做泼洒油漆之类的事,你就会生起嗔恨心,不舍的心也产生了。当你确定要拥有这间房子的时候,那不得了了,有人再这样做,你铁定会火冒三丈。从这样情绪转变的过程中去观察,我们会发觉:拥有这间房屋之前,到后来将要拥有的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你都没有拥有它,但是你的执着已经在慢慢增长;接着,你慢慢喜欢,喜欢后觉得有可能是你的所有物,在此过程里你已经把外在物体慢慢融入到自己的主观意识上。当你付过订金,如果别人再来敲打一下这房子,你会感觉好像要剥你的皮一样难受。

    这就是一个人执着的发展过程,对于不属于我们的执着范围内,感受就比较轻松淡然;当这东西跟自己有一些联系,从“我执”慢慢发展,我们就会把别的人或事物当成是自己,一切的烦恼、痛苦皆由此产生。

    如果能从另一方面思考,把所有众生当成和自己是一体的,与他们有同甘共苦的感受,这样就很好了。别人受到伤害,感觉好像自己受到伤害;外在的大自然受到破坏,就好像自家的花园受到破坏一样。若能在这么强烈的感受当下产生强烈的慈悲心,可能很快就解脱了,因为你已经产生了大公无私、广阔的慈悲心。

    要破除执着万物为我所有,是比较快速的。可是,如果这种执着都是依主观的“我执”去发展,所有事物的主人都变成了“我”,当执着越来越增长时要破除掉它的确非常困难。其实,我们让心真正沉淀,再好好思考,会发觉没有一件真实的东西是属于我们的。如果主导一切的“我的心灵、思维、思想”也不属于我们,那么外在的哪些东西会属于我们呢?你的肉体根本就不属于你,只要里面的有情众生产生病变,随时可能发烂;就好比一个世界,哪里要发生战争,谁也控制不了。同样,房子也绝对不属于我们,物体不属于我们,家里的器具也不属于我们。肉体,我们也是无法控制的。到最后,一旦连自己所认为能主导一切的思维都抓不准,人就会变得愈来愈虚幻。

    我们认为自己有内在的自我“人我执”,而将虚幻的外界认为是自己所拥有,事实上我们从没真正拥有任何事物。我们是以欺骗自己的方式,强迫自己认为一切都是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一切都是属于我个人。相对地,这也让自己不断努力地维持这种执着,使它愈来愈坚固。

    世间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永恒不变的。当我们的财物流失,当身体受到疾病的影响,当内在的心灵不能随着所想达到的愿望而满足时,我们的幻觉就开始破灭。它好像一个气球被穿了洞,每穿一个洞,里面的气就少得越快,到最后你会发觉所有的一切都是以一种梦幻式的执着存在。

    学习佛法的人,会知道这种缘生缘灭本来就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如果没有学佛,当面临各种无常时就会失望、绝望。学佛者一定要先寻找自己的心,才能够认识自己,并加以解析,进而理解外在的一切财物如梦如幻,了知这是在短暂当中虚幻式地拥有它们。能够如此看待事物,对我们有非常大的帮助,使得我们不至于因过度执着而产生痛苦。

    藏区有位智者曾经接受过文殊菩萨的教言,内容是:‘若执着此生,则非修行者;若执着世间,则无出离心;执着己目的,不具菩提心;当执着生起,正见已丧失。’无论我们执着什么,那见道的方向就有偏差了,当“人我执”去除时,“法我执”也需要被破除,但在此之前,对于法的听闻和思维,是为了让我们理解“人我执”是造成轮回中痛苦的成因,也是在用一种执着先破除另一个执着的善巧,但最后的解脱之道是要我们将一切执着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