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风二十年-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皱纹的脸上布满了笑容,一大早就开张,这是个美好的一天哪。

    东北糖葫芦是无核的,放心的大口咬着吃就行,满口酸甜,过了绥中再往南糖葫芦就不去核了,不太出门的东北人都吃过亏,一口下去牙就活动了。

    杨铁斌咬了一个山楂在嘴里嚼了一下,又嚼一下,说:“咦没有核哎,这个好这个好,俺家那边卖的都不去核。”

    “你们那边不去核那买它嘎哈”这边所有人都表示不理解,哪有糖葫芦不去核的啊,那不是骗人嘛。

    杨铁斌点了点头说:“俺家那边卖的都不去核。”他三口两口把一根糖葫芦吃完,返身跑回去又买了两串,一手一根舒服的吃着。

    夏茂盛把手里吃干净的柳条签子扔到路边的垃圾桶里,指着路边胡同说:“我去吃那个馄饨,你们吃啥”他对海米馄饨情有独钟,好像一出来吃早餐只要有馄饨就一定是吃这个。

    小伟摇了摇头,四下看,说:“我吃饼,你那玩艺儿吃不饱,一泡尿就没了。”

    杨铁斌咬着山楂追了过来,拿柳条签子指着胡同说:“里面有家烙糖饼的,去不”

    “糖饼去。有汤不”小伟点了点头,跟着杨铁斌往里走,结果忽喽忽喽全进来了,就夏茂盛一个人张罗吃馄饨,他看了看大伙说:“算了,俺也吃糖饼吧,一个人吃饭没劲儿。”

    糖饼,干豆腐丝鸡蛋汤,也有豆腐脑,自家拌的小咸菜不要钱,九个人一人三张糖饼一大碗汤,坐下来呼噜呼噜开吃,糖饼一张只比巴掌大一点儿,里面是红糖白糖混的,烙出来金黄金黄的,外酥里嫩。

    这东西烙起来很麻烦,后世在外边已经极少能吃到了,只有在家自己做,但会做的也越来越少。

    吃过饭,大家各付各账,三张饼一碗汤,一人三块五,在这年头算是比较贵的早餐了。

    从胡同出来时间将将八点半,大伙说着闲话往新华书店走。

    那会儿东北地区的作息时间和关内完全不同,没有朝九晚五,无论是政府单位商店工厂,都不是。

    早上一般七点半到八点,最晚八点半,所有单位就都开始正常开门办公了,中午一般休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从十一点半到一点,或者从十二点到一点,晚上下班时间冬天夏天不一样,夏天一般五点,冬天四点半。

    当然,商场一类经营性的晚上没这么早,一般到晚上六点半,也有五点半的。后来随着发展,商场关门的时间就越来越晚了。

    新华书店这会儿已经开门了,不过大早晨的人很少,营业人员有的在吃早餐,有的几个人坐在一起聊天,一群中年妇女,嘻嘻哈哈的,抹布连水都没沾,拿在手里。

    看见九个人进来,离的比较近的营业员看了一眼,说:“别乱翻啊,哪拿的放哪,不能在这站着看啊,抓着罚款。”然后不搭理他们了,继续说笑大业。

    九个人也没搭理她,往里面找。这个年代没有网络,书是人们学习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也是娱乐,跑新华书店站着看书的人相当多,找个没人注意的角落,蹲在地上,一看一天的大有人在,许多新书上架还没等人来买就折页损坏或者脏了,所以会有抓到罚款的说法,事实上只要不太过份也没人真管。

    90年新华书店就有武侠小说卖了,金大大的书都有,黄易温瑞安的也有,古龙的少,其他一些武侠名家的就完全不全了,偶尔有一本,但真买的人不多,这个时候租书店到处都是,五毛钱一本,各种盗版满天乱飞。

    书,磁带,录像带,包括影碟,都是在80年代末兴起的,到90年代初达到顶峰,我说的是国内的盗版事业。甚至教科书辅导书也被盗版占领了,许多学校在这个时期都是用的盗版,包括教材。

    学校买本新教材,然后找家印刷厂就行了,成本低的让你不敢想像,90年代东北最大的专业盗版书生产厂都在奉天,有两家,一个是新华印刷厂,一个是柳条湖军营里的红星印刷厂。

    一个是全国最大的国营印刷厂,一个是全国最大的暴力组织。

    这个年头,专业书籍还相当少,而且编写相当不严谨,这是国内技术职业师徒传统带来的副作用。

    罗庆贺自己来新华书店逛过好几次了,熟门熟路的领着大家找到厨师类书这边。

    菜谱,鲁菜大全,名厨赏析,刀工和工具,餐桌上的艺术,厨师技能指导丛书。

    小伟找了半天,选了六本书,就站在一边等着夏茂盛他们。

    夏茂盛翻看了几本,扭头对小伟说:“都没啥大用,厨房里没有理论家,详细的技术性东西谁写给你看哪,就是扬个名,对俺们来说没啥用处。”

    杨铁斌点头附合,他指着那本餐桌上的艺术说:“这本可以看看,不是马上学雕刻了嘛。”

    夏茂盛看了一眼,摇了摇头说:“都是照片,没有具体技术步骤,回去也就是看看,看人家多牛逼,啥用没有,你看着照片就能雕出来啊再说咧,我那就一食堂,菜弄好就中咧,我雕给谁看哪”:



    第91章 回家(求收藏推荐)

    

杨铁斌说:“这礼拜不就讲这个嘛,讲了再看就懂了,基本差不多,学点总有好处,领导来吃饭你给上一个不提气啊哦对,小伟,一会儿回去前到二马路那,买套雕刻刀。”

    小伟问:“不是说上课前可以在班上买吗”

    夏茂盛摇了摇头笑着说:“那东西还能用糊弄新手的,要买还是买专业的,材料都不一样。”

    杨铁斌也笑着说:“我可是认赌服输啊,你要是觉得学校卖的行我就给你买那个,哈哈,一个十九,一个九十,你自己招愣吧。”

    小伟问:“啥十九九十”

    夏茂盛说:“老杨就是打个比方,价格差老多呢,学校里那套应该是卖六十吧我听李娜说过一嘴,二马路那边专业刀具那卡儿一套得几百呢。”

    小伟呆了一下问:“咋差那么些”

    杨铁斌说:“根本不一样。学校弄那个削两个土豆就锈了,能用啊再说了,这玩艺儿主要要模具,模具用的时候多。”

    小伟问:“啥模具啊”

    杨铁斌瞅瞅夏茂盛,夏茂盛抓了抓头,想了想说:“你去看了就知道咧。”

    罗庆贺从一头转了过来,接话说:“模具啊,我那天去看了,就是一些钢片焊的,有字,有花,有动物啥的,没看出来嘎哈用。”

    李光钊正蹲在地下看最下面一排,说:“比如吧,你给一个老头大寿做菜,主菜上面放个寿字,是不是挺应景的赏钱就来了吧那字就得用模具扣,你拿刀切啊”

    小伟问:“扣啥呀”

    李光钊拿了本书站起来说:“老人用萝卜,意思是健康长寿,上上红色,中年人用馒头或者饼,叫蒸蒸日上,小孩就无所谓,鸡蛋也行,随便切片土豆也行,没啥讲究。有一次我给一小孩弄了一盘土豆扣的小羊,那孩子属羊的,结果主家赏了五百呢,把小孩乐坏了。”

    夏茂盛点头说:“还有大点的模具,扣个大字立在盘子边上,这个主要还是得看你用啥做主菜,没啥具体要求。”

    李光钊把拿的书扔给小伟说:“这本你买了吧,全是基础菜家常菜,在家就能做,你不是要做家庭煮夫吗适用。”

    小伟捧着挑好的六本书,用一只手翻了翻李光钊给找这本,基本上全是东北常见菜,还有小咸菜的制做方法,确实实用,这会儿这种书相当少了。

    其实不管啥书吧,在中国的学术界就流行不说明白。不管是哪行哪业,也不管是技术性还是指导性的书,都是这样的,云遮雾罩的,简单的往复杂了弄,复杂的往绝望了弄,话说七分留三分,吞吞吐吐的,好像不这样就显不出他们的高大了似的。

    大家边看边说边找,等选好书出来结账已经中午了,营业员已经在热中午饭了,这会儿大多数单位职工都是带饭盒,在单位弄个小炉子热。夏天用电炉子,冬天用煤炉子。

    那是一个铝饭盒盛行的年代。

    九个人拿着书走过去,边上弄饭的女的问:“算账啊”站起来走过来,进到木制柜台里头,柜台上摆着几个本子,一个小算盘,一个印泥盒,上面放着一个棱形的印章。

    九个人把手里的书放到柜台上,那女的一本一本翻看,在一边的算盘上拨拉,然后开票,收钱,拿那个棱形的小印章在书上啪啪一盖。

    小伟买的最多,不是别人不想买,厨师类的书大部分都是彩铜的,相当贵,小伟拿这七本就差不点二百块钱,在这个年代一般老百姓来讲,真的算巨款了,他们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呀。

    用印有新华书店字样的塑料袋把书装好拎着,九个人走出新华书店,小伟和夏茂盛李光钊杨铁斌四个人去二马路,其他人直接回了学校那边,吃中午饭的时间了,他们也请不起,也不好意思让别人请,回去各自解决。

    顺太原南街一直走不用拐弯就到了二马路最热闹的路段,这一片全是和食品有关系的店铺。市场是个很奇妙的地方,不管在哪个城市,找到原材料批发市场或者添加剂市场,还有设备经销这些,走一圈就能知道在这个城市哪个行业最火了。

    一般这种市场都在火车站附近,像奉天以食品为主,到了豫州就全是雷蒙磨,粤州是化妆品以及职介所,这是地域差异。

    这一会儿在二马路这里全是厨具炊具以及模具、添加剂,到94年以后,铺天盖地的生日蛋糕和月饼相关设备以及工具、添加剂。这里是代表着全省市场的。

    奉天关于食品的添加剂设备工具市场有两个,一个是二马路,一个在北行,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

    到了二马路这边,几个人转了转,看了几家,卖的东西大同小异,杨铁斌买了一套三百三的刀具送给了小伟,李光钊买了全套的厨师服,连鞋都有,一百八。夏茂盛在一边抓了抓脑袋,嘿嘿笑了几声,买了几把菜刀,他没买成套的,买了小伟也不会要,太贵了,这么单买五把刀都四百多了。

    小伟也买了几把刀,杨铁斌李光钊夏茂盛一人送了一把,是切刀,也是厨师最常用的那把刀,买的商店里最贵的,一百四一把,这还是因为买的多老板给了折扣。

    然后就只能打车了,话说四个人每个拎着几把菜刀能不能上去公交车

    就是打车那司机也是核计了半天才让他们上的车,好在这边是卖这个的,要是换个地方那司机肯定就跑了。

    把东西送进屋里,虽然一个月没住人,但暖气烘着,屋里简直温暖如春,而且东北的冬天最大好处就是干净,什么都被雪盖住了,在地上打几个滚也不会有太多灰,拍拍就干净了。

    不过还是要收拾一下的,小伟拿抹布擦灰,夏茂盛三个人去买菜,这次是小伟出的钱,今天他要大显身手,做一个成功的家庭煮夫。

    菜单是四个商量的,即要好吃,又不能太复杂,太复杂的小伟现在还玩不了,今天所有的菜都要由小伟一个人完成,他们也顶多是搭把手。

    烧芸豆,青椒炒肉,青椒干豆腐,地三鲜,扒茄条,焦熘排骨,锅包肉,熘肉段,家常刀鱼,干烧王鱼。配料调料不用写,几个人比小伟懂的多。:



    第92章 主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