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谋伐-第7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扬州不同,扬州被长江分隔,只跟豫州接壤,不跟淮北接壤,孙坚不可能跟曹操平分扬州,因此这个计策很大概率能够成功。
    陈暮沉吟了片刻,点点头道:“或许可行,到时候可以发一份公文给曹操试试。”
    这计策曹操不可能看不出来,但这是阳谋。
    他完全可以利用朝廷的名义让孙曹一起进攻扬州,毕竟袁术是叛逆之臣属于事实,二人都不会拒绝借朝廷名义讨伐扬州这块肥肉,至于谁最后吃下,那就看他们的本事了。
    接着杜畿上书道:“卑曾经做过汉中府丞,知道张鲁已与刘璋反目,于汉中自立,朝廷若攻打汉中,刘璋必不会来救。且张鲁此人并无多大才能,若是大军威逼,必然惊惧,朝廷不若下诏劝说于他,卑料他既不会投降,也不会过分得罪朝廷。到时候朝廷可以先破韩遂马腾,平定关中,再取汉中。”
    杜畿的意思是稳住张鲁,这样在朝廷大军进攻韩遂马腾的时候,张鲁就不会来救他们。等到韩遂马腾被消灭,再来对付张鲁。又因为张鲁跟刘璋反目,刘璋也不会来救他。如此一来,一层一层,等到把汉子夺下,就可以进军益州,攻取蜀中。
    “善。”
    陈暮觉得合理,立即应允。
    当下,又有其他内阁大臣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对各路诸侯外交的看法。
    有人认为应该远交近攻,先稳住刘表刘璋张鲁这些离得远的人,对付近的韩遂马腾曹操孙坚吕布这些人。
    有人觉得可以先利用韩遂马腾之间的矛盾,先让他们内讧。并且利用曹操和孙坚都有向江东扩张的野心,也让他们内讧,消耗他们的实力,坐山观虎斗。
    还有的说宛城的张绣并不是真的忠心刘表,可以劝说他投降朝廷。
    众人纷纷建策献言,集思广益,很快就有了大量朝廷对外的一些外交政策。有拉拢、打压、驱使、逼迫,等等方式,都可以进行。
    甚至说者无意,听着留心。
    陈暮听到宛城张绣的名字,目光顿时看向饶有兴趣地看向南方。
    这些年来他一直先处理袁绍,倒是忘记了宛城张绣。
    要知道,颍川是跟南阳接壤的。
    这意味着朝廷其实离南阳很近,他们可以直接通过颍川郡,从昆阳直取宛城。
    路线就是从后世的平顶山市走叶县过方城县进攻南阳市,中间一片坦途,没有任何关隘,几乎毫无障碍。
    历史上曹操是先征的南阳再打的袁绍,但那是因为曹操占据的河南,需要后方安稳,防止张绣北上偷袭许都才只能这么做。
    而刘备是从青州进攻的冀州,根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所以一直没有理会。
    现在终于抽出了身,就可以打南阳了。
    毕竟。
    南阳的地理位置,可是非常重要。
    北连洛阳、兖州、东临豫州、南接荆州。甚至从西北方向还有武关直通长安,还可以通过汉江进入汉中,可谓是交通极为发达之地!
    若是能得南阳,便相当于扼守住了南北咽喉,曹操刘表孙坚他们想联合在一起,也很难了。


第十章 西讨关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阳。
    内阁选拔上来的臣子确实都有独到之处。
    有些人擅长水利建设,有些人擅长民生治理,还有些人擅长战术规划,90智力以上的人才就有好几位。
    陈暮细心观察,目前战略级人才只有董昭和毛玠,其余人皆各有才能,非常不错。
    这些人毕竟都是后来魏蜀吴三国的重臣,能耐肯定是有的,像贾逵、陈登、杜畿、杜袭也都是才华横溢之辈,担任一地太守乃至于州牧都绰绰有余。
    会议商讨了许多外交方案,陈暮命令人记录在案,结束后会由内阁高层会议最后经过筛选,确定了方案是否可行之后,再进行实施。
    内阁臣子们对于天下各路诸侯都有自己的见解,知道这是在天子面前表现的机会,纷纷踊跃发言,献出自己的计策。
    其中就有人提出,等到公孙度覆灭之后,可以命令鲜于辅进攻公孙瓒,以达到驱狼吞虎的目的,这样朝廷就不用废一兵一卒夺取幽州。
    这个提议让刘备的脸色很不好看,因为他已经登基二十多天了,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一封公文从辽西发来。
    辽西到洛阳相距两千多里路,确实遥远,可即便是再慢,二十多天也应该早就到了。
    这意味着陈暮当初所言,现在都成了现实。
    会议结束后,刘备招参议博士以上的内阁大臣们进入后殿再次议事。
    而那些内阁臣子们便散朝离去,他们在洛阳待的时间也不会太久,朝廷会给他们分配各地官职任务,有些会分配到三公九卿门下,有些则会去地方为官。
    内阁制度本质上其实是一个筛选官员途径,包括二等参议博士以及三等谏议侍郎,朝廷将他们征召过来,让他们短时间内进入内阁观政,有些类似于后来科举考试当中排名前几的都会送入各部门学习是一个道理。
    真正掌握实权的还是那几名一等录事尚书,只是当前的内阁制度还不完善,比如一等录事尚书虽然掌控国家政务权力,但他们的品秩不高,上升的途径就是变成三公九卿,权力反而会缩减。
    所以完善的内阁制度应该要在一等录事尚书之上还要增添一个最高级职务,要么由三公兼任,要么就是从三公位置上去之后,就是这个最高位置,类似于丞相制或者群相制。
    这样一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官员升级构造。既从地方各低级官吏选拔之后,入内阁成为三等谏议侍郎,经过皇帝或者丞相的观察,认为这些低级官吏有才能者,就放去地方当县令县丞等县级官员,出类拔萃者再入内阁做二等参议博士。
    等到这些二等参议博士通过了考验,再去地方担任太守,出色者再回中央担任一等录事尚书,然后再被委派到地方当州牧。州牧之上就是回中央当三公九卿,再优秀者,便可以成为丞相。
    如果按照后世的官员等级比喻的话,低级官吏和三等谏议侍郎是科级,到地方当县令县丞就是处级,做了太守就是厅级,然后回中央做一等录事尚书就是副省级,到了州牧这个级别就是高官,九卿与州牧同级,也是高官,做到三公就是副国级,做到丞相就是高官。
    这样层层递进,而且官员都必须经过内阁这道坎,由皇帝和丞相亲自选拔,如此就大大增加了皇权和中央集权。
    只是这么做的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丞相的权力会非常大,相权和皇权就再次形成了对抗。如果丞相有才能且品德好,那自然就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丞相品德不好,就会发生架空皇权,出现霍光、王莽、梁冀、曹操这样的事情。
    所以还是那句话,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适应时代的制度。
    刘备召集众人进殿后坐下,这里没有外人,也就不用一口一个朕,环视四周,对陈暮轻声说道:“四弟,伯圭的事情。。。。。。。”
    陈暮苦笑道:“我之前就跟大哥说过。”
    刘备握紧了拳头,片刻后又松开,叹息道:“没想到连伯圭也。。。。。我是宗室,又认桓帝为父,过继到了章帝之后,且还是先帝传位于我,我的大位合乎法制,他怎么能。。。。。。”
    “伯圭兄,或许是他心中难堪吧。大哥也知道,他是一个好面子的人,看到大哥做了皇帝,心里不是滋味也很正常,不一定是因为有野心。”
    陈暮帮刘备做了一点心理安慰。
    他知道,如果不做这点心理安慰,这件事说不好就会成为一个过不去的坎。
    因为刘备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他跟公孙瓒的感情不比三兄弟差多少,本就是幼年发小,情同手足。现在公孙瓒却没有承认自己这个皇帝,难免心中失落又愤怒。
    失落的原因在于他没有想到公孙瓒会这样,愤怒的原因是他不自觉地会以为公孙瓒跟那些诸侯一样,也是因为心怀篡逆而对自己置之不理。
    实际上刘备想得没错,公孙瓒确实有称霸的野心。毕竟现在这天下,朝廷权威一落千丈,傻子都知道已经到了皇朝末年。
    田豫小时候跟过刘备,被陈暮吸纳进了军情司,早就知道公孙瓒是什么心思,随着他的实力壮大,野心自然也在一步一步膨胀,之前就想和刘备一起瓜分冀州,被陈暮用计逼了出去而已。
    所以如果刘备知道情况的话,以他对公孙瓒多年的感情,心里肯定会很难过。因此陈暮自然要帮着遮掩一下,不让刘备知道真相,也算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吧。
    刘备听了之后,心情果然好了一些,沉吟许久,目光看向荀彧荀攸,试探问道:“文若、公达,我欲亲征幽州,你们觉得如何?”
    亲征幽州?
    荀彧一时犹豫,目光不自觉看向陈暮。
    这件事情不是不行,刘备本身就是马上皇帝,素来能征善战,亲自带兵出去打仗又不是一次两次,御驾出征,并不是什么大事。
    关键在于,为什么关中和幽州在陈暮的计划当中,只派关羽张飞张辽高顺这些人去?
    是因为目前朝廷真正的大敌并非在北方或者关中。
    北方乌桓鲜卑一片散沙,战斗力根本不能与中原大军相比。关中也是如此,一群乌合之众,并没有什么太大阻碍。
    他们真正的敌人是在河南以及荆州等地,曹操虽然受限于地理位置,发展不太好,但他的军事能力还是很强。孙坚亦是一员猛将,麾下将领能征善战,且各自有五六万精锐之士,不能小觑。
    而荆州的刘表已经安稳多年,从董卓之乱后,荆州就已经没有打过仗,人口和经济以及农业都得到了充实,根据《三国志·刘表传》以及《后汉书》记载,“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可知,刘表总兵力不下于十万。
    这样整个南方地区,各路诸侯的总兵力就达到二十万以上。而且还只是算了刘表孙坚曹操,扬州还没有算进去,如果扬州让孙坚曹操刘表当中任何一个吞并,又能扩军数万,充实南方各路诸侯的总体实力。
    所以现在朝廷的重心看似是放在关中和幽州,但实际上关中和幽州只是疥癣之患,真正厉害的角色都在南方。一旦孙曹刘联合在一起,对于刘备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麻烦。
    因此刘备陈暮必须坐镇洛阳,一来他们将大部分兵力都屯兵于颍川、河南、魏郡、济南、东海国等郡国,监视着河南各路诸侯,方便中央下达指令。
    二来是洛阳离河南近,河南曹操孙坚等诸侯有个风吹草动他们都知道,一旦他们开展联盟,可以随时进行破坏或者处置。
    也就是说,他们之所以留在洛阳的原因,是因为要在中央做决策,好对随时出现的情况做出反应。
    现在刘备去幽州亲征的话,一旦遇到突发状况,那么谁来做决策?
    河南离洛阳很近,可离幽州一千多里路。
    这耽误的可是国家大事。
    荀彧迟疑片刻,说道:“幽州只是小患,不值得陛下前去。”
    “可如果公孙瓒与我们起冲突了呢?”
    刘备说道:“公孙伯圭能征善战,若与我们为敌,并不是件好事。由我亲自去的话,即便不能劝服于他,亦能将他打败。”
    “可是。。。。。。”
    荀彧无奈道:“可是如今朝廷的重心是放在关中和防备南方各路诸侯身上,冀州民生尚未恢复治理,军队整顿还未结束,若是南方诸侯稍有异动,陛下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