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谋伐-第7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东汉的尚书台与其它制度略有不同的是,尚书台的品秩比较低,额外还有三公九卿制,这样就相当于养了一堆闲人,完全没有意义。
    曹操时期,荀彧入主尚书台,被称为荀令君,是曹操之下的二号实权人物。可尚书令的品秩只有千石,而朝中其它三公九卿都在,曹操把他们撇开,把政务都交给荀彧处理,就是这样的情况。
    现在陈暮给三公九卿找事做,又组建内阁,取代了尚书台,虽然看似名称不同,但聪明人都看得出来,性质是一样的,只是将原来的尚书令一人,改为大家一起商议。
    所以即便是三等谏议侍郎们,也很清楚在内阁里待着有什么好处。一个个坐在席上,伸长了脖子看着上面的录事尚书和参议博士们,等待会议开启。
    众人落座之后,陈暮环顾四周,没有说话。有宦官给几名录事尚书上了茶水,自从炒茶被他搞出来,现在也逐渐开始流行起来。
    等了好一会儿,殿内静悄悄地,没有人交头接耳,没有人觉得等得不耐烦,谁都不想被逐出内阁去。
    一直过了约小半刻钟,宣殿后室走出一名宦官,朗声道:“陛下到!”
    “见过陛下!”
    群臣们连忙从席上站起来,双手放在额头,然后按照礼仪行礼。
    刘备在几名宫女宦官的簇拥下缓缓进入殿内,走到了高台之上,盘膝坐下,俯瞰众人双手虚抬:“众卿免礼,坐下吧。”
    “谢陛下!”
    群臣们便再次坐下。
    刘备看向陈暮说道:“少府卿,议事吧。”
    “唯!”
    陈暮站起身,对众人说道:“诸位,今日是内阁第一次会议,内阁组建就花了一个月,你们当中有些人是跟随陛下多年的老臣,有些人则是被朝廷遴选进来的人才,还有些人则是被推举而来,皆是有才之辈,我想问大家,内阁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众人互相看看,贾逵今年才二十六岁,他是一个善于抓住机会的人,因为家境实在是太贫寒了,很清楚机遇不会自己找上门,而是需要靠自己争取,所以也是立即起身,沉声道:“内阁征召诸才,便是为了群策群力,治理天下。”
    “不错。”
    陈暮赞许地点点头:“我就需要你这样用简单言语就能概括的人才,内阁存在的意义,就是治理天下。如今三公九卿各有职权,但他们的职权也会遇到问题,碰到麻烦,内阁,便是解决这些麻烦的地方。”
    如果打个比喻的话,三公九卿就相当于后世的各个部,这些部门都有分内的事情,比如交通部管道路规划,公安部管治安刑事,法院管审判和制定法律。
    但这些部门并不能使国家进步,因为他们还需要一个领头的部门来制定方向,控制国家未来该如何发展。
    清朝管这个地方叫军机处,后世管这个地方叫国务院,而现在则叫内阁。
    “内阁容纳天下之才,向天子建言,目的就是让大汉帝国未来该走什么道路,定下什么国策。尔等都是从地方做起,将来做得好,也许还会回到地方,然后有可能再回内阁,一步一步,做到我今天这个位置。”
    陈暮又说道:“但不管怎么样,我希望你们能记住在内阁的日子,因为未来你们是有可能成为治理国家之人。不过在成为一等录事尚书之前,你们就像是一群学生,以后各自去地方为政,做得好才能回来,做得差就会掉队,希望你们能够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为陛下效力,为国家效力,明白了吗?”
    “明白了。”
    群臣们便再次起身,向陈暮行礼。
    等众人坐下之后,陈暮便再次开口道:“既然大家已经明白了内阁的意义,那么我们就开始议事吧。今日第一个议题就是,当前天下混乱,局势未明,我们应该定下的国策是什么?”
    “收复江山!”
    立即有人站出来道:“应以犁庭扫穴,剿灭四方贼寇!”
    这个国策就是现在出兵,如果确定了这个国策,就下一个议题就应该是该怎么出兵,打哪里了。
    但很快有人持反对意见道:“如今陛下刚刚收复河北,兵疲民困,若继续用兵,难免穷兵黩武,当务之急,应该是休养生息,以观天时。”
    “不可,一位休养生息,那是给敌人喘息的机会。此时动兵确实不行,但不意味着完全不能动,我们可以疲敌。”
    又有人站出来说。
    这三个建议基本就代表了三个方向,既立即出兵、休养生息以及一边出兵,一边休养。
    看着好像是废话,但实际上这确实是目前应该要考虑走的道路。
    三派各有各的观点,出兵的人认为,如今天下,依旧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除了益州刘璋,荆州刘表稍强以外,其余诸侯都不足为惧。
    所以应该趁着他们实力还不强大的时候,立即出兵进攻。
    反对的人认为,虽然这些诸侯实力不强,但一者朝廷多年征战,军民都已经疲惫,需要休养。二来一旦逼迫得太急,会导致那些诸侯联合在一起,到时候就更难对付。
    因此可以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实际上陈暮对于这个国策早就已经定下了,那就是选择一边休养,一边出兵。既只占据关中、幽州,在其余诸侯边境陈兵,给他们威慑,但实际上却以休养发展为主。
    他之所以出题,就是在考验大家的能力。
    见众人各抒己见,陈暮与沮授等人细细观察,让大家畅所欲言,并没有立即出声阻止。
    过了许久,大家都把各自意见阐述得差不多,陈暮四下观察,就看到众人之中,谏议侍郎级别里,唯有张既闭口不言,而参议博士当中,唯有董昭、毛玠闭目养神。
    于是他开口说道:“孝先、公仁、德容,为何不言呀?”
    张既左右看看,见董昭和毛玠都没有说话,便只好先出言道:“卑对目前天下局势并不是很了解,对朝廷现状也不是很清楚,因而不敢妄自下结论。只是我观朝廷现在正在淘汰老弱,训练精锐之卒,这并非三五之日就能完成的事情,因而我推测,朝廷应该是以修养为主。”
    “嗯,不错,很有见地。”
    陈暮点点头,又看向董昭和毛玠道:“孝先、公仁,你们二人这些日子应该看过不少尚书台的文书,对朝廷当局和天下局势应该有所清楚,又为何不说呢?”
    董昭想了想,先开口道:“因为我知道朝廷已经有了国策,所以即便说也无用,便没有多费口舌。”
    “哦?”
    陈暮就笑道:“那你说说看,朝廷现在的国策是什么?”
    “取关中而观望天下。”
    董昭道。
    “稳幽州而坐看河南!”
    毛玠补充了一句。
    “善!”
    陈暮赞许地点点头,然后看向台下诸位内阁臣子道:“古者有云,观叶落而知秋,国策的定制,并非是随行所欲,而是要看当今的形势。缺粮就要先发展农业,缺兵马就得打造强军。大家虽各有见解,但过于片面,以后还得多多观政,好好学习才是。”
    “唯。”
    众人齐齐表示明白。
    又有人道:“还请少府卿明示,如今朝廷具体国策是什么?”
    陈暮说道:“正如孝先、公仁所言,我们虽得河北,但已显颓势,因而需要休养两三年,恢复河北地方民生治理。不过对外方面,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关中虽是四战之地,局势极为混乱,可没什么强敌,乃先取之。幽州是我们的后方,必须安稳才能得天下,因而这两年我们的国策便是对外取关中和幽州,对内脩耕植,畜军资,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这些日子,我见公文当中有粮草运往关中,就是于此吧。”
    董昭说道。
    “不错,正是如此。”
    陈暮点点头,对众人道:“现在进入下一个议题,天下各路诸侯,不乏向朝廷遣使者,但也有很多诸侯并没有向朝廷遣送使者。尔等有些人曾经事过这些诸侯,你们觉得,我们应该如何与这些诸侯交往?”
    贾逵起身道:“卑曾经在河东担任郡吏,在卑来之前,听闻马腾、韩遂因部曲间的矛盾,二人已互相为敌。卑觉得,或许可以利用他们二人之间的矛盾,对我们得关中大有帮助。”
    “哦?”
    陈暮惊讶道:“还有这种事情?”
    张既也说道:“此事我也听闻了,不过好像闹得不大。”
    陈暮便问钟繇道:“尚书台可有关中公文?”
    钟繇道:“昨日送了几份过来,上面并未记载此事。”
    “或许是还在路上。”
    陈暮倒并没有责怪军情司的情报不给力。
    之前说过,军情司大部分力量都运用在对付袁绍以及在河南等地潜伏上。
    关中、益州、荆州、扬州这些地方太远,仅安置了几个据点,并没有全面铺开,因此情报更新不及时也是很正常。
    不过因为要马不停蹄攻略关中的战略,所以现在军情司已经正在对关中情报据点进行扩大的事宜,相信再过个一两个月,情报传递将会快得多。
    陈暮脑子里快速回忆了一下,他通读二十四史,而且记性非常好,隐约似乎记得今年确实有韩遂马腾反目的记忆,但具体内容就忘了。
    毕竟时过境迁那么久,他也不可能每件事情都记得,不记得这件事也合情合理。
    历史上韩遂马腾在此时反目,二人越闹越大,先是马腾打败韩遂,紧接着韩遂又发起反攻击败马腾,还杀了马腾的妻儿,也就是马超的母亲和兄弟。
    等到曹操派了钟繇担任代理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后,钟繇把这件事情上书给曹操,曹操才派钟繇和凉州牧韦端调停,才结束。
    而二人反目成仇以及钟繇调停的时间,刚好就是建安四年末到建安五年初,也就是公元199年年末,200年年初。
    现在年号变成了章武元年,公元200年初,恰好就是韩遂马腾闹矛盾的时间节点。
    陈暮想了想,对钟繇道:“立即派人查探此消息。”
    “嗯。”
    钟繇点点头,表示明白。
    陈暮又转头对贾逵和张既道:“很好,这个消息对朝廷很重要,如果属实,或许对朝廷有很大帮助。”
    接着又对众人道:“大家对其余诸侯,还有什么见解?”
    陈登道:“袁术已苟延残喘,孙策占据寿春之后秣兵历马,对江东虎视眈眈。曹操被夹在中间,必不能忍受。朝廷可以遣使,向曹操阐明他若是攻打江东,朝廷必鼎力支持。”
    “这又是二桃杀三士之计吗?”
    陈暮笑了起来。
    他想起了当初陈登给陶谦献的计,结果被自己轻松识破。
    陈登似乎也想起了这件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是他只会这个计策,而是当时和现在的局势,他认为更适合这个计策。
    陶谦时,他是让陶谦利用徐州为诱饵,引诱曹刘反目。现在故技重施,拿扬州做诱饵,引诱孙曹反目。
    虽然徐州时他失败了,但陈登认为并不是计策的问题,而是徐州的地缘因素问题。
    当时陈暮破解他的方法就是和曹操平分徐州,徐州位置不太好,北面就跟青州接壤,西面又跟兖州接壤,两边各拿接壤的一半,所以才会出现平分之事。
    但扬州不同,扬州被长江分隔,只跟豫州接壤,不跟淮北接壤,孙坚不可能跟曹操平分扬州,因此这个计策很大概率能够成功。
    陈暮沉吟了片刻,点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