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谋伐-第7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荀攸田丰,也是一等录事尚书,但并无地方长官兼职,田丰是大将军军师,负责辅佐张飞布置战术任务。因为除了关羽要去关中以外,张飞也会前往河东兼任河东太守,所以需要田丰相随。
关羽张飞沮授田丰这四人可谓是刘备的左膀右臂,相当于他的四肢派往了关中,可见他对陈暮先拿下关中的战略十分重视,而陈暮作为他的大脑,则会坐镇洛阳。
还有荀攸,荀攸是上将军军师,将会前往冀州,与荀彧一同规划对幽州反叛的乌桓鲜卑进攻事宜。
虽然幽州也有很多乌桓鲜卑是朝廷的打手,比如乌桓大人难楼、普富卢,乌桓司马阎柔,鲜卑素利、槐头、柯比能等等。
但他们其中有一些是受公孙瓒雇佣,只与公孙瓒交好,有一些则是因为刘虞的威望而跟随鲜于辅,这些人态度不明,并不是直接效命于朝廷。
甚至还有大量不服从朝廷,与袁绍勾结的乌桓鲜卑,比如中部鲜卑部族,蹋顿、乌延、苏仆延部落等。
朝廷要讨伐的正是这些人。
历史上曹操处理了袁绍之后,就立马开始对他们进行处理,一来是收复幽州,二来也是因为这些乌桓鲜卑时不时南下侵略,威胁到冀州的安全,所以必须即可处置。
而这场战争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是以张辽阵斩蹋顿作为终结。
现在洛阳朝廷也会讨伐他们。
倒不是陈暮遵循曹操的战略在搞,而是他发现必须要如此。
幽州环境复杂,各路势力盘根错节。
偏偏它的位置很重要。
所以要想让后方安稳,以后专心攻略南方,就必须要把后方处理干净。
将中部鲜卑以及蹋顿、乌延、苏仆延等势力清剿一空,一来是将反叛势力消灭,二来也是震慑其余观望势力,如难楼普富卢等部,逼迫他们选边站。
因此这一仗必须要打。
只不过目前朝廷的首要任务是关中战略,所以对关中更加上心,派出关羽张飞沮授田丰四人处理。
而幽州战略是次要任务,所以目前由张辽高顺荀彧荀攸去处置。
其余九虎上将,赵云将前往颍川,监视河南等地诸侯,典韦坐镇京师,统领刘备最精锐的卫队作为京畿军守卫洛阳。
太史慈臧霸会和钟繇去青州,从济南、徐州等地,监视兖州豫州以及扬州那边的情况。
徐荣现在在辽东,坐镇三韩半岛,是三韩半岛和倭奴国的军事主官,领导孙观尹礼等人,讨伐公孙度,消灭割据在辽东的地方势力。
牵招驻守河内,防范吕布,黄忠驻守邺城,防范曹操。
这样光河南等地,就有赵云、臧霸、太史慈、黄忠四名上将看守,同时又有徐晃、管亥、武安国、韩浩、孙观、蔡阳等十六将军驻守各地,守卫目前刘备占据的领土。
值得一提的是,鞠义化名的陶破虏也因为在对袁绍的战争中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跟随关羽立有功劳,现在也被升任十六将军之一,正在冀州主持征兵事宜,目前主要是从事训练士卒,淘汰老弱等工作。
现在军队大整顿在刘备所有占据的地盘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征召精锐士卒,淘汰老弱士卒,给老兵分发退伍费和田土安置,朝廷任命大量军务部官员协助各级将领长官完成这项任务。
在这一点上刘备可比曹操讲理得多,不仅跟随他多年的老兵发军饷给田土,就连士兵家属也得到妥善安置。不至于出现像曹操搞的那种生人妇的情况,弄得士卒怨声载道。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刘备有钱,把控住了海盐之利,同时地质学院前往倭奴国,四处搜寻金银铜矿产,将岛国丰富的矿产资源源源不断地运往青州。
有了钱,自然就能够运作这一切。
目前的军事行动主要还是以驻扎防守为主,内阁会议当中,刘备也是征召了不少人进入内阁当他的参谋。
之前王朗和华歆是在青州担任太守,现在也被调到了中央,因为资历较老,二人分别担任河南尹,河内太守,之前的河南尹司马防心仪刘备,刘备投桃报李,升他为司隶校尉。
而原来的司隶校尉宣Ц奈分胸馐且蛭吹挠分胸┗傅淝ㄎ饴谎吹墓饴谎苤医衲昴瓿醪∈帕耍凑绽方蹋傅涿髂暌不岵∈拧
对于朝廷的三公九卿,陈暮的建议是不要做太多的变化。不过除了公卿们外,又提升了公卿副手的品秩,以帮助他们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务。
目前三公九卿,太尉杨彪,司徒赵温,司空种拂,太常士孙瑞,光禄勋桓典,太仆鲁旭,大司农王邑,宗正刘艾,大鸿胪徐璆,卫尉田邠,廷尉张义,以及少府陈暮,还有三独坐司隶校尉司马防、尚书令钟繇、御史中丞宣А
如今增添三公司直品秩,为秩二千石,仅在九卿之下,由氏仪、孙邵、简雍担任,作为三公副手。
又增添九卿丞品秩,为秩比二千石,有太常御王隆、光禄丞刘渊、太仆韩融、大司农丞姜宣、大鸿胪丞荣郃、卫尉丞杜衍、廷尉丞韩嵩、宗正丞刘曜、少府丞崔琰以及将作大匠梁邵。
这些大臣有不少人历史上都死于董卓之乱,但陈暮把满朝公卿救回来,因此得以存活,现在朝廷老臣还有不少,将他们安置为三公九卿以及公卿副手,再提高他们的品秩,一来安稳人心,二来也让他们有事可做。
他们在陈暮眼里,妥妥的一堆工具人而已。不要求他们有多能耐,只要求他们能够治理好地方,管好各自分内的事情,不插手朝廷的军务和财政大权就足矣,不需要他们处理政务和军务。
内阁大臣们除了陈暮沮授荀彧荀攸田丰钟繇以外,董昭、毛阶、王脩、邴原、氏仪、孙邵、孙乾、简雍、崔琰等人虽然之前就投奔了刘备,但在青州集团中存在感不强。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地位不高。
因为这些人除了董昭以外,其他人都是留在青州担任地方官吏,有些入主青州政务台,有些在各地担任太守,可以说刘备关羽张飞陈暮以及四大谋士,和诸多将领能够在外征战而不用担心后方,这些人功不可没。
现在刘备当政,原来青州的不少官员被调来洛阳,其中最为精干者入选内阁,成为刘备参谋辅臣,担任参议博士,同时也马上就会前往冀州和关中各地担任太守以及郡县长官。
至于司马朗、满宠、贾逵、杜畿、枣祗、杨阜、邴原、杜袭、张既、任峻这些人,除了司马朗以外,其他都是生面孔,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来到洛阳被刘备征辟。
如满宠之前是朝廷的洛阳县令,刘虞死后,刘备当政,因为对于司法颇有研究,因而入选内阁。
还有贾逵之前是河东绛邑县令,被大司农王邑推举入朝,也被调入了内阁。
杜畿比较戏剧性,之前在京兆尹担任功曹,后来因为与上司发生矛盾,于是弃官来到洛阳。
由于杜畿与侍中耿纪交好,恰好耿纪住在沮授家隔壁,二人每日交谈,高谈阔论,引起了沮授的注意,于是将他推荐给了陈暮。
他们当中有些是主动投奔,有些是被人举荐,因为资历较浅,所以只是谏议侍郎。
整个内阁当中从上到下,包含了后来三国时期曹魏、孙吴、蜀汉大量的中高级谋士官员,可以说是人才济济。
实际上陈暮深知历史,知道除开像郭嘉、程昱、戏志才、陈宫、周瑜、鲁肃等已经有主了的谋士以外,其他厉害的谋士还有很多。
如刘备麾下的徐庶、法正、庞统以及曹魏的贾诩、刘晔、蒋济、郭淮,孙吴的张昭、顾雍、陆逊等都是狠角色。
不过这些人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无法过来,像贾诩在宛城跟着张绣,徐庶和庞统都在荆州,法正在益州,刘晔在扬州。郭淮倒是跟着他爹郭缊现在在洛阳,可他今年才19岁,都还没有及冠。
至于今年已经十七岁,还未改名为陆逊的陆议,现在还在老家读书。
陈暮倒是写过信招他来,但由于陆康在前几年就病逝了,而陆氏家族百余人因为饥荒和战乱,死了将近半数。陆康的幼子、陆议从父陆绩比陆议还小六岁,所以陆议需要帮他支撑门户,无法过来,非常可惜。
但不管怎么样,至少现在内阁人才还是非常多,像诸葛亮司马懿这些人也都是内阁的备选人才,除开司马懿以外,现在都有官职,而且这些人将来也会成为各地政务主官。
陈暮已经定下了选拔,将来各地低级官吏当中的优秀人才要先进入内阁担任谏议侍郎,比如各县的县尉、大理院院长、监察院和吏治院院长,可以进入内阁,经过高层选拔,然后再被分去地方当县令或者县丞。
这些人如果干得好,再回内阁担任参议博士,优秀者再分配到地方担任太守。政绩出色者再回中央担任录事尚书,然后去各地担任州牧,最后进入三公九卿体系,完成整个官场升迁的三级跳。
可以说内阁不仅会成为皇帝私人顾问,同时也在承担着党校的任务,这些官员必须要从底层干起,一层一层选拔,而内阁将会成为考量他们成绩的重要台阶。
毕竟每天都在皇帝身边,地方上政务干得好不好,皇帝会亲自过问,只有政绩出色者才能继续往上爬。
如此一来,就大大增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也成为选拔官吏的一道门槛,将庸才官吏拒之门外,让优秀者可以最终掌控国家大权,并且这也能防止门阀世家的产生,不会让门阀世家子弟一上来就担任高官,哪怕再优秀,也必须要从基层上来。
而现在,内阁第一次展开大会议,要商讨的事情,就是今年对外的外交政策。
第九章 集思广益
宣室当中,宽阔的大殿内上下等级分明。
一等录事尚书每人单独坐一张席位,拥有一张桌案,上面还摆放着大量从尚书台送来的公文。
二等参议博士,两人同坐一张席,没有桌案,他们只有转交公文以及抄录公文的权力,要浏览公文的时候,只有抄录的时候才能看。
三等谏议侍郎,全都坐在大殿右侧的一张大席上,他们甚至连浏览公文的权力都没有,只能旁听观政,可以提出意见。
但即便如此,这些谏议侍郎们也因为有这样的权力而感到兴奋,因为他们已经实实在在地接触中央大权。
这就相当于一群地方上的科级局长,却能够进入中央国务院观察天下政务一样,不仅是一个上达天听的机会,同时也是学习和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
能够被选拔到这里的不是蠢人,这些人很快就意识到,内阁人员作为皇帝近臣,未来所拥有的权力就如同之前的尚书台。
很多人都知道,西汉时丞相制度,丞相总揽大权。但到了东汉,丞相制度被废除,虽有三公主政,可实际上三公如果没有录事尚书这个职务,基本跟摆设没有什么区别,完全失去了实权。
真正的实权都在尚书台手里,正如同康帝时期,尚书令都是宦官的人,使得朝廷其他大臣根本无法插手政事。官员升迁贬谪全都是皇帝和宦官的一句话,职能总揽朝政。
在这一点上,东汉的尚书台、唐宋的群相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的军机处制是一个性质。都是皇帝召集一群忠于自己的臣子处理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而东汉的尚书台与其它制度略有不同的是,尚书台的品秩比较低,额外还有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