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谋伐-第7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民生治理的权力,他们的最高负责人就是皇帝。
    刘备素来以民为本,所以民生治理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大事,各地是不是风调雨顺,百姓是不是安居乐业,都是他关心的事情。
    因此削掉了地方官员一些职能后,就让他们把重心都放到民生问题上,他们遇到问题就会上交到尚书台,由尚书令进行处置,实在处置不了,最后再交由皇帝处理。
    至于兵权。
    设立元帅府,增添军衔制度,元帅由皇帝兼任,掌管全国兵权。
    元帅这个词在《左传》当中就由,但它当时并不是官职专用名词,只是表示对“将帅之长”的称呼,有些类似于都督这个临时职务。
    现在正式设立元帅职,职能相当于从前的太尉和大将军,全国军事部队必须无条件服从元帅府的命令。
    元帅之下,设立大将军军衔三名,分别为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以及卫将军,官秩为秩万石,稍次于三公,他们组成最高军事会议,帮助皇帝统领全国军事。
    军衔制度其实早在春秋就已经存在,当时已经划分为将军、校尉、司马,对标的是后世将、校、尉三级。
    只是这个军衔制度并没有明确的概念,重号将军、杂号将军、重号校尉、杂号校尉十分复杂,体系并不明朗,所以现在陈暮只是将这个制度由虚为实,将职权从模糊变得清晰。
    在大将军之下,又设置九名上将军,前后左右中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在上将之下,设立十六名将军衔,分别为四征四镇四安四平。
    将军衔之下,设立郎将军,最后就是偏将军。
    同时校尉级、司马级也重新改制,将司马级官员取消,改为校级军官和尉级军官。
    如果对标后世的话,元帅职务相当于天下兵马大元帅,大将军相当于元帅,上将军相当于大将,将军相当于上将,郎将军相当于中将,偏将军相当于少将,校级军官和尉级军官同理。
    这样一来并不是新建立秩序,而是在原有的职务和官职名称上重新明确了职责划分。二来是把原本混乱的军制变得清晰,明确上下尊卑,以及命令管理。
    除此之外,又设立军师部以及军务部,军师部不用多说,可以理解为参谋部,是军队长官的副手和战略战术布置者,其中军师又分为大将军军师,上将军军师,将军军师,郎将军军师以及偏将军军师,负责与军队长官共同商量战略战术。
    军务部则是原来的军队协从机构,原来军队当中有主簿、曹吏、军粮官、军械官等等,这些人员安排也没有明确划分。所以现在统一归军务部,相当于后勤部门。
    三名大将军由关羽、张飞、陈暮担任,九名上将军,分别为典韦、太史慈、臧霸、张辽、高顺、黄忠、赵云、牵招,以及化名徐正的徐荣。
    这些人加入时间早,资历深,战功多,所以可以担任上将,都拥有独自领兵的权力。
    而十六将军则没有独自领军的权力,目前有徐晃、管亥、武安国、韩浩、孙观、蔡阳、张燕等,资历和战功都不如上将军,但也基本都是从刘备讨董前后时期加入,颇有战功,因此可以胜任。
    并且张燕还比较特殊,之前并没有参与过刘备军队,但因为带着几十万人口投靠,且之前就是朝廷的平难中郎将,如果降级会寒了众心,因此列入十六将之列。
    至于郎将军和偏将军,便是原来那一批校尉,如徐和、司马俱、李波、管承、王丹、张饶、吴敦、尹礼、孙康、文谡、许褚、秦琪、罗颢、李兰等,资历和战功都比较浅,很多都是黄巾或者敌方降将,现在差不多升任将军。
    如此就构成了军队体系。
    至于沮授荀攸荀彧田丰等高级谋士,并没有加入军师部,让他们去军师部属于屈才,所以陈暮又重新改制了汉朝的郎官顾问体系,将原本的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侍中等皇帝顾问官员,进行了统筹规划。
    设置内阁,增添内阁大臣,承旨出政,票拟本章,负责帮助皇帝处理天下政务。对标的是明朝内阁以及清朝军机处,强化中央集权,加强中央统治。
    包括陈暮沮授荀攸荀彧田丰等人,都是内阁大臣。将来诸葛亮司马懿这些人,或许也会是。
    这样一来,陈暮就完成了在名称不变的情况下,从汉朝制度到接近明清制度的飞跃改变,完成了文官集团和武官集团的职权划分,同时三公九卿权力分明,再有内阁限制,然后由皇权统一管辖。各部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形成了一套高效率体系。
    当然。
    再完善的制度到后面肯定也会变差。
    唐朝藩镇制度导致藩镇割据;宋朝打压武官制度导致武德衰败;明朝内阁制度导致后期官员党争扯皮不断,腐败横行;清朝军机制度导致皇权过大,军机大臣只需要讨好皇帝则权力通天。
    所以从唐到清,都是一个制度不断进化的过程而已。
    只不过汉朝制度实在太落后了,至少现在进行改制,效率和能力肯定会大大提升,远比当前情况要好得多。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
    制度本身就需要不断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至少后人已经摸索出了经验,唐朝三省六部制比汉朝三公九卿制要好,明清内阁和军机处更能加强皇权,自然需要时时变通。
    所以陈暮现在改制,对于眼下的大汉来说,肯定是利大于弊。
    至于将来如果出现了宋明清那样的弊端问题,也是一两百年后的统治者要头痛的事情,现在便这样。
    另外,陈暮也规定,告诫天下各官员,不要死抱着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说法,拿商鞅变法的例子告诉大家,一旦某个制度出现僵化,成为了祸害人民百姓的坏政,就必须马上进行改革。
    而内阁最大的权力,就是拥有向皇帝提出改革的权力。
    如此一来,陈暮从上到下,将朝廷变换一新。
    各机构运转效率大大增强,内政方面,民生治理、农业耕种、修桥铺路、战后重建工作迅速展开。
    军事方面,各将军各司其职,在三大将军的统筹之下,相互协作,明确上下等级。
    同时军队数量、精锐变动、裁减人数和招募新兵,都有条不紊。
    原本刘备大军数量一直不太明确,青州在征兵,洛阳也在征兵,经过合理统筹安排之后,由军务部裁撤大量老弱,安置田土,分配工作。
    并且不断征召年轻精壮,进行训练,将军队数量维持在了三十万左右,筹建三大集团军,由三名大将负责管理,旗下又管辖着九名上将,号称九虎上将,打造出一支强大的军队。
    当然。
    这一切从章武元年也就是一个开始,刚刚进行改制的时候稍微有些混乱,需要时间开始整顿,所以这对于陈暮以及整个内阁来说,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第八章 内阁的作用
    洛阳朝廷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内政改制。
    明确三公九卿的职责,让大家有事可做,不至于像以前那样成为泥塑木偶。
    一番改制的结果就是皆大欢喜,你有了实权我也有了实权,除了被削弱的地方官吏以外,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但改制需要时间,每天都有无数事情要处理,地方上的政务就交由地方官和三公九卿来处置。
    而真正麻烦的还是外交。
    洛阳如今已经十分繁华,街道上人来人往,不时就有外地来的车队缓缓进入洛阳城。
    天下各路诸侯不止派了一个使者来朝廷观望局势,比如刘表就派了韩嵩、伊籍、刘先等十余人先后前往洛阳觐见。
    还有兖州牧曹操,凉州牧韦端,豫州牧孙坚,并州牧吕布,安狄将军马腾,安羌将军韩遂,交趾太守士燮,乃至于袁术和公孙瓒都派人偷偷来洛阳打探情报,查探朝廷动向。
    唯一没有派人过来的便只有刘璋了,刘璋纵情于声色犬马,自以为天府之国道路堵塞,刘备不可能打进来,因此根本没有理会。
    刘备每天都要见不少使者,但这些使者说是来觐见,却并非朝贡,可见各路诸侯都在观望。
    不过大量使者来洛阳给刘备还是带来很多好处。
    因为很多使者不一定就非忠于遣他来使的诸侯,所以面对内阁大臣们的询问,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自家诸侯的情况纷纷介绍。
    内阁大臣们立即记录在案,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情报。
    军情司虽然建立已经十多年,但主要渗入对象是袁绍曹操孙坚等周围诸侯势力,像益州荆州也安插了探子,可并没有高层人士,因此使者们详细情报就给予了信息不畅通的洛阳朝廷很多资料。
    章武元年一月末,刘备已经登基了将近一个月,皇帝住的地方在西宫,位于南宫的西北角,而处理政务的地方则是在崇德殿,两地位置其实比较远,隔了接近一里。
    所以刘备干脆把自己的寝宫搬到了承福殿,承福殿南面就是宣室殿,也就是宣室求贤访逐臣的那个宣室,现在改为了内阁大臣办公的书房。
    陈暮、沮授、荀彧、荀攸、田丰、钟繇、崔琰、董昭、毛玠、简雍、华歆、王朗、孙乾、氏仪、陈登、孙邵、满宠、贾逵、杜畿、王脩、枣祗、杨阜、邴原、杜袭、张既、任峻、司马朗等等三十多名内阁大臣聚集于此。
    内阁大臣也分三六九等,正如汉朝郎官制度,也分议郎、中散大夫、谏议大夫、侍中。
    陈暮将内阁大臣定为三个等级,一等为录事尚书,剥脱了三公录事尚书权,将这部分权力转移至内阁,这些人拥有插手尚书台事宜的权力,秩二千石,位次仅在九卿之下。
    二等为参议博士,千石,能够承旨出政,票拟本章,也就是负责抄录公文,转交各地文书,誊写诏书,算是皇帝的顾问。
    三等为谏议侍郎,六百石,只有参加内阁会议和给皇帝的建议权。
    这里面陈暮本身兼职少府,卫将军,和内阁首辅,刘备又给他加太子太傅掌管东宫,汉朝是没有太子太师和太子太保这种官职的,只有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
    如今太子为刘备嫡长子刘封,之前他就拜师陈暮,学习各种知识,今年刘封已经十五岁,刘侯也已经十二岁,举表威严,颇有其父风范。
    陈暮进皇宫就跟进自己家一样,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但还是会抽出时间来经常去东宫教育刘封跟刘侯,彰显为师之道。
    沮授荀彧钟繇本来已经被举荐去长安、冀州和青州,不过这些事情没那么快,关羽还在整顿大军,淘汰老弱训练精锐,按照日程,大概要到三月份才能出发,所以沮授目前是内阁次辅,兼职京兆尹,大将军军师,位高权重。
    荀彧下个月去冀州,因为下个月就是张燕准备从太行山中将所有黑山军迁移出来,投靠朝廷的时间,所以荀彧必须那个时候过去,一来迎接张燕,二来安置百姓,做好治理工作。
    因此现在还留在洛阳,他目前担任内阁一等录事尚书,兼职冀州牧,上将军军师,到时候会与张辽高顺坐镇冀州,张辽高顺负责军事,荀彧则负责内政治理,同时因为有上将军军师职务,还会负责完成陈暮布置在冀州的战略任务。
    至于荀攸田丰,也是一等录事尚书,但并无地方长官兼职,田丰是大将军军师,负责辅佐张飞布置战术任务。因为除了关羽要去关中以外,张飞也会前往河东兼任河东太守,所以需要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