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谋伐-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呵呵。”
    袁隗淡然一笑,不再和董卓说话。
    四世三公,并不是指四代出了三位三公,而是指四代当中,每一代都有担任三公之位的人的家庭。
    论起底蕴,汝南袁氏比之弘农杨氏还要强上一些。
    因为弘农杨氏是今年才晋升为四世三公之家,之前只是三世三公,从杨震开始,依次是杨秉,杨赐,到两月前,杨彪成为司空,才算是四代。
    也许有人说,弘农杨氏是赤泉侯杨喜的后代,西汉时还有个丞相杨敞。如果把杨喜跟杨敞算上的话,那弘农杨氏的底蕴比之在东汉中期才发迹的袁家要强得多。
    但实际上四世三公这样的底蕴,指的是连续不隔代的情况。
    你不能说你姓李,祖上是李世民,就能跟人说自己是皇帝家庭的人吧?
    而且袁家四世,不仅只有四个三公,有五个。
    袁安袁敞袁汤袁逢袁隗。
    比之杨家还多一人。
    因此在当时,袁家的势力和声望,其实是要超过杨家。
    这也是为什么袁绍袁术逃离洛阳后振臂一呼,就能群起响应的缘故。
    所以袁家送给太皇太后的贺礼,就不能是简单的金钱俗物,都是千金难买的罕见珍品。
    别看玉如意、珊瑚树、玳瑁镯、翡翠戒指在现代到处都有。
    但在汉朝,非一般的名贵。
    班固在《西都赋》里就曾经有写:“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于是玄墀扣砌,玉阶彤庭,礝磩彩致,琳珉青荧,珊瑚碧树,周阿而生。”
    将这些东西描绘进皇室宫廷顶级珍品,可见这些东西的贵重。
    董卓知道,袁隗刚才的那一笑,看似是谦虚的笑容,实际上,是在炫耀他们袁家的底蕴。
    在袁隗眼里,自己终究只不过是一个爆发户而已。
    红宝石蓝宝石,西域顶级香料那也是一斛几十万钱,只有富豪家庭才能用得起。
    但在袁家眼里,依旧只是可以用钱买到的俗物。
    而袁家送的东西,哪个不是千金难买,有价无市的珍品?哪个不是万中无一,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绝品?
    这番作派,一来嘲笑董卓的不自量力,二来,也是对这个不听话的门生故吏表示鄙夷。
    没有他们袁家的支持,你董卓不过是条狗而已。
    等没了利用价值,如丧家之犬一般被赶出朝廷,是迟早的事情。而他们袁家,却能千秋万代,终为皇室依仗。
    看着袁隗那平淡的微笑,仿佛是在无声地嘲弄自己,董卓暗暗握紧了拳头。
    他知道,通过最近的朝堂变化,袁隗这老狐狸已经猜到了太皇太后对自己态度的改变。
    现在这样,既是炫耀,也是示威。
    听着耳畔老贼向太皇太后恭维的笑声,董卓一边保持着谦虚的假笑,一边内心充满了怒火。
    总有一天,我要将袁家杀得一个不留,将你这老贼的人头悬在城门之上!
    “太后,何氏请求入宫。”
    一名小黄门向王钧禀报,王钧来到董太后身边,低声说了一句:“说是要向太后磕头敬酒赔罪,祈求太后宽恕。”
    “哦?”
    董太后嗤笑道:“何氏性子向来刚烈,居然还有向朕服软的那一天?”
    王钧陪笑道:“许是她想通了,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哼。”
    董太后冷笑道:“何氏当初连朕都差点被她谋害,朕看到她的脸就觉得心中不愉,要不是看在她那孩儿,我那孙儿的份上,早就将她赐死,还有脸面在朕的诞辰来请罪?”
    “那臣就让人回绝了何氏的请求。”
    王钧本来还想劝一句,但觉得这样做目的好像太明显,便还是正常回答。
    下面的董卓听到了这个情况,不由露出失望的表情。
    果然。
    计划赶不上变化。
    李儒和阎忠制定了好几条策略。
    如果能够在酒宴上利用何氏毒死董太后最好。
    因为董太后是不怎么喝酒,旁人也没那资格胆子去敬她酒。
    所以哪怕郭胜负责宴席酒水,也没有下毒的机会。
    只有在何氏敬酒的时候,郭胜去倒酒,才可以把毒下到董太后的杯子里。
    可惜董太后恨极了何氏,根本不给何氏机会。
    现在看来,第一条计划算是失败了。
    不过还好,有第二条计划。
    能够不用武力解决问题,那就最好,实在不行的话,就只能做最后的打算。
    那就是牺牲何氏,再以废帝忠臣的形象闪亮登场。
    这条计策属于万不得已的办法,因为一来世人难以信服,二来再发动一次宫门之变的成功几率不高,属于最后的无奈之举。
    希望第二条计策,能够成功。
    董卓想起自己千辛万苦弄到的西域顶级香料,眼里露出坚定的神彩。
    然而就在此时,有人发表了意见。
    台下的司空杨彪,也坐在离太后位置不远的地方。
    杨彪和黄琬等人,是朝堂少数的正直派。
    他们本来就反对废立,同情何氏刘辩母子,听到董太后的冷酷,杨彪忍不住说道:“太皇太后,臣有话要说。”
    “何事?”
    董太后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杨彪认真道:“臣觉得,何太后今日祈求入宫,应该不止为太皇太后祝寿那么简单,想来,怕也是打算趁着今日太皇太后高兴,祈求获得太皇太后原谅,能够与弘农王聚一聚。母子分离,若世间惨剧,圣朝以孝治天下,长时间让何太后与弘农王别居,怕是不妥,恐惹世人非议。”
    听到杨彪的话,一旁的刘辩鼻子一酸,眼泪簌簌地掉,跪在董太后面前:“祖母,求求你让我见一见母亲吧。”
    何氏被赶去了永安宫,刘辩却没有跟着迁过去。
    董太后再傻,也知道不能让刘辩住在宫外。
    更何况刘协是她的孙子,刘辩同样也是她的孙子。
    长辈之间的权力斗争,孩子是无辜的,她也没有恨乌及屋到厌恶亲孙子的地步。
    看着刘辩哭泣的模样,董太后到底心软,摆摆手:“罢了罢了,你母亲虽然作恶多端,你却是无辜的,那就让何氏进宫吧。不过敬酒就免了,朕看到她就烦,今夜就让她住在章德殿,跟辩儿见一见,明日再送出宫去。”
    “谢祖母。”
    刘辩喜极而泣,擦了擦眼泪从地上爬起来。
    当下众人心情不一。
    袁隗无所谓,这是皇室的家世,与自己无关。
    现在他们袁家首要做的事情,就是利用自己目前的权势,巩固声望,让朝野遍布他们袁家势力。
    杨彪的心情则好受了许多,当初他是反对太后废帝废后,可惜大势难挡,连一句话都没有说,这让他与黄琬等少数正直派心中愧疚,如今总算能为何氏母子做点事情,也算是聊以藉慰。
    而董卓却是难以言表的不敢置信,没想到第二个计划居然这么轻易就成功了,虽然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但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至少要比预期的强了许多。
    接下来,就要看何氏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了。
    董卓举起手中的酒杯,一口饮尽。
    当放下酒杯的时候,森然的目光早已经变得和蔼,面带微笑地看着群臣。
    将来。
    自己要站在台上,俯视他们,让他们知道,谁才是王!


第十章 B计划
    永安宫。
    何氏坐在自己的寝宫里安静等待。
    看似沉稳,但严肃的表情与握紧的拳头,还是出卖了她焦躁的内心。
    其实在神秘人提出计划的时候,脑子一热就立即答应了。
    等事后冷静下来的时候,何氏已经有些后悔。
    一个不明来历的人唆使自己去谋害董太后,怎么看怎么像是在利用自己。
    但当时她一来情绪激动,二来她恨董太后恨之入骨,所以听到神秘人的怂恿之后,想都没想就同意。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真是蠢。一没有搞清楚对方背后的势力,二没有拿捏住对方的把柄,就这样冒然答应,万一事后人家翻脸不认账怎么办?
    可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也是自己唯一能够翻身的机会,即便不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儿子的帝位,何氏也不得不冒险一搏!
    归根到底,何氏已经豁出去。因为康帝何进何苗都已经死了,没有人再为她撑腰,她也没有任何势力,只剩下一个儿子。
    成功了,自己的儿子就还有当皇帝的希望,自己还有重回皇宫执掌权力的可能。
    失败了,大不了就是丢条命。
    反正这一切都是自己做的,与自己的孩儿无关,老妖婆也不至于迁怒于自己那可怜的孩儿。
    自己,早已经没有什么是不能失去的了。
    何氏的目光,逐渐趋于平和。
    深呼了几口气后,原本焦躁不安的心情,反而宁静下来。
    “太皇太后懿旨,召何氏入宫。”
    门外传来宣召的声音。
    何氏平静地站起身,出了永安宫,上了马车,缓缓进入了皇宫里。
    何氏很清楚,自己这一去,有很大可能性会死。
    而且在死之前,很有可能要遭受自己恨之入骨的仇敌的奚落嘲笑愚弄羞辱。
    可那又如何?
    她的内心里早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为了自己的儿子,她甘愿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过了约十多分钟,马车缓缓停下。
    何氏跨出马车,愣了一下。
    因为让她没有想到的是,马车却并不是接她去永乐宫,而是送她来了章德殿。
    送自己到这里做什么?
    何氏一头雾水。
    一旁的小黄门低声道:“太皇太后怜惜弘农王,接太后入宫与弘农王母子相聚。”
    何氏的精神有些恍惚,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
    难道,真的要像那神秘人所说的那样,让自己唆使辩儿去动手吗?
    踏入章德殿,何氏的内心起伏不定,变得惴惴不安起来。
    。。。。。.
    。。。。。.
    董太后寿诞宴会结束之后,董卓回到了府中。
    阎忠和李儒目前在朝中也并非没有担任官职,只是那种规格的宴会,参加者只有三公九卿与上品级的重要大员,他们没有资格参与。
    因此他们并不知道宴会情况。
    但董卓回来时候的表情,既没有喜悦,也没有愤怒,古井无波,像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让人奇怪。
    李儒迎上去,纳闷道:“明公,今日宴会如何?”
    董卓摇摇头:“太皇太后恨极了何氏,听闻何氏要进宫敬酒祝寿,断然拒绝。”
    李儒失望道:“看来此策失败了,如此一来,只能盼望董太后早些使用那些香料,不然就只能做最后的手段。”
    阎忠安慰道:“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再周密的计划,也有出现问题的时候,明公与文优倒也不用过于失落,再想别的办法就是。”
    董卓却笑道:“倒也没有好消息,太皇太后虽然没有召见何氏,却也让她进宫与弘农王相见,第二步计划,却是成功了一半。”
    “那倒是不错。”
    李儒也笑了起来:“弘农王现在就住在永乐宫,每日与太皇太后作伴,若是何氏唆使他为董太后焚香,那必然成功。”
    汉朝人焚香的普及率远不如唐朝,普通人很少会点燃香料让自己的衣服卧室之类的地方充满香气。
    倒不是他们不想焚香,而是汉朝时期的香料价格极为昂贵,只有有钱人家才能玩得起。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焚香就是贵族们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