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帝国的崛起-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要解决燧发枪制造的问题。不知道这批内廷征召的工匠能否按照他的要求打造出来。
    第二,接收五军都督府的粮饷后,继续练兵。练兵一个月,队列基本成型。这帮士卒终究还是有些底子,并非都是大学生军训那种水平。接下来进入深水区。
    他需要继续给营中的军官们上课。他上课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其一,解决军官们在训练中遇到实际问题,可以讨论解决。其二,灌输新式军队的思想。
    张昭并非职业军人,他只是个理科宅男。叫他将那些很精妙的战略战术他是不会的。但是,什么叫新式军队,它和旧式军队的区别是什么?
    其核心无非是两个问题:第一,我们这支军队从哪里来?即,我们的组成是谁?要维护谁的利益?第二,使命。我们的终极使命是什么?
    这可讲的东西都多了去。张昭偶尔还要讲讲明朝周边的局势。当然,忠君爱国是必须要讲的。张昭当日给弘治皇帝承诺过的。
    除开讲课,张昭还要和庞大郎、王武等人制定新的训练计划。比如长途拉练、夜间紧急集合等等科目。
    张昭见吴春时,人都还在新营区中指导工匠们干活。铁块,他和萧公公沟通,将内廷的份额拨了一些过来。然后要工匠们锻造,打造火铳,事情非常繁琐。
    “老吴,怎么回事?”张昭走出作坊,在刷着白灰的瓦屋前问道。
    吴春时将情况说一遍,惭愧的请罪道:“少爷,我办事不利,对不住你。”
    张昭拍拍吴春时的肩膀,沉吟着道:“你的意思是说,还没查出来是谁干的?蒋五也不见踪迹?”
    “是的,少爷!”
    张昭点点头,心里有数。安慰道:“二锅头的配方泄露就泄露吧。从长远来看,这无可避免。现在,无非是我们少赚点。我们的酒卖的价格也不高。有先发的渠道和品牌优势,打价格战我们也不怕!就当锻炼我们的管理水平。”
    吴春时见张昭不追究他的责任,感激的道:“少爷,我…”
    张昭笑笑,“行了,老吴,何必做小女儿神态。我交给婉儿的玻璃配方,你安排人烧制出来没有?”
    吴春时赶紧道:“烧制出来了。就在我随行的马车中的箱子中。少爷,琉璃的配方你都从古书中找到,真是奇才啊!这琉璃镜在市面千金不换。”
    说起玻璃,吴春时心情稍微好了些。西山脚下的水泥窑继续烧制水泥,供新军新居所和张府自己使用。而他按照少爷在信中的吩咐,分出部分人烧制玻璃。
    张昭满意的笑道:“这就好。我这里真为钱急的发愁。老吴,你以玻璃配方为诱饵,安排可靠的人去钓一下幕后者。我倒要看看是在后面。”
    二锅头的配方迟早会被泄露。张昭有心里准备的。所以,气倒不是很气,但是他得搞清楚谁在幕后打黑枪!
    吴春时犹豫了下,万一这玻璃配方再被人拿去了呢?有一个蒋五,就会有第二蒋五啊!但这是他负责的护卫对的工作。想一想,说道:“好的,少爷。”
    …
    …
    送走老吴,将玻璃运送到军营中。张昭正准备安排下营中的事务,去求见弘治皇帝。
    五军都督府给粮饷就知道撑一个月,要不是老吴按时将玻璃烧制出来,他真的用另外的办法去赚钱了。好在还有十天的富裕时间。这足够了!
    真是争分夺秒啊!
    这时,张泰平引着一名穿着明军服饰的中年军官走过来。此人还未过来,先爽朗的笑起来,“哈哈,张大人又在这里忙啊!兄弟我还是为水泥而来,怎么样?今晚赏个脸到法华寺胡同里吃酒吧!”
    水泥的事情,这大半个月在京城中传遍。兵部按照配方制造出水泥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工部一起铺路。水泥路和黄土路孰优孰练,老大人们自然明白。
    此时的京城已经有沙尘暴。风一吹,道路上黄土飞扬。
    来的是奋武营都督,掌握着一万五千人的周都督。他已经来找过张昭好几回。想要水泥去将他的奋武营驻地修缮一番。
    张昭微笑着拱拱手,道:“周大人,没有银子一切免谈。花酒不吃了。我晚上还有课。”
    周都督倚老卖老的道:“唉,张老弟,兄弟我这张脸真的不值钱。”
    张昭笑道:“要是一两包水泥,我这里匀点无所谓。但是你们一个奋武营要用多少。我这里都还不够,周都督等着兵部下发吧。”
    和周都督闲扯了一会,张昭用一百两银子卖了五包水泥给他。带着随从,打马往京城而去。

第一百二十八章 乾清宫外
    张昭身上有两块腰牌,可以在皇宫中畅通无阻。当然,皇帝的后宫区域依旧是去不得的。
    下午四时许,张昭在乾清宫外求见弘治皇帝。小太监将张昭的奏折收了,往里头去传递。张昭在乾清宫西侧的门房中等候着。这里已经坐着不好文官武将,都是等候弘治皇帝召见的。
    张昭的年纪太过于年轻,刚进去就引起众人的目光。
    明帝国的高级官员们自然不会如同市井之徒发出什么惊叹声,亦没有什么装逼打脸的剧情发生。
    开玩笑,这是在等候皇帝召见呢!要知道,伴君如伴虎!个人的前途,家族的命运都寄托在此,谁敢大意?
    一名清廋的中年官员打量张昭几眼,道:“张千户,坐我这里吧!”
    别看张昭这段时间虽然忙着练兵,基本都是泡在新军千户所的驻地。但他在京城中的名气可不低!
    且不说腊月时,他在武英殿中“亮相”,左腾右挪摆脱困境,当时有御史弹劾张昭,其奏章上了邸报,张昭这个名字在天下官员眼中绝不陌生。
    而谢阁老入阁多年,在他的“弹劾”之下,张昭还能顺利脱身,仅凭这一点,张昭在京中官员们中就是名声大振。这远比他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北虏”的策略的名声要大得多!
    官场上就是如此现实!尊重实力!张昭能抗住谢阁老就是实力。之前,那都只能算嘴炮,忽悠下东宫太子罢。
    除此之外,张昭不久前被弘治皇帝召见,其进献的水泥,令中外瞩目。兵部、工部两个衙门正在扯皮,要将水泥的制造产业放在本部门中。
    这事都有理。兵部管着军事,水泥有军事用途。而工部管着修路,水泥用来铺设道路,大、小时雍坊的权贵们目前已经享受到其中的便利:地面整洁。
    导致两个部门争吵的就是张昭。所以,在这样的“曝光率”下,再结合张昭的年龄,姿容,很容易就认出他来。
    李东阳说张昭是宛平县的人样子,直白点说就是,很帅!正所谓:风采玉立,温秀俊逸。这样的容貌很容易被认出来。
    张昭拱拱手,“谢老大人!”
    这句“老大人”并非说这中年官员有多老,而是明代官场的规矩。“大人”这个称呼只适用于平辈,或者官职较小的官员。“老大人”是尊称。
    吏部侍郎王鏊点点头,继续闭目养神。
    张昭并不知道招呼他的是一位未来的大佬。当日武英殿议事,吏部侍郎王鏊并不在列。
    王鏊,南直隶吴县人,24岁,在南直隶乡试中取得第一名,也就是解元。众所周知,南直隶是科举强区,只要中解元,进士肯定能中。而且会大概率是很高的名次!
    这意味着什么?储相啊!
    唐伯虎就是南直隶的解元,然后进京赶考,名满天下。说实话,这真的并非是唐伯虎的文采有多么好。唐伯虎本人的画技比诗文强得多。其画作流传千古。
    不说别的,唐伯虎最出名的《桃花庵歌》,其中名句有: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但这比同时代的明代三大才子杨慎的诗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如何?差太远!意境、格局,真不是一个档次的!杨慎这是传世之作!
    (诗词鉴赏的标准,请参考文心雕龙、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著作。以及千百年来的流传度。)
    唐伯虎擅长的是书画。吴中地区,向来是画作、书法见长,而诗文要逊色。江南四大才子都是这样的。
    所以,唐伯虎在进京赶考后名满天下,并非是他的诗文才气有多么牛逼,能够压住同时代的文人墨客。而是他这个南直隶解元,真的很有份量啊!
    而王鏊是唐解元的前辈!
    而且,他还在会试中取得第一,即会元,只差一点就成为明代继商辂商相公之后第二个连中三元的牛人!但听说成化十一年的殿试时,首辅商相公打压王鏊要独占科举时代文人最高荣誉,最终给的名次是探花。
    正德元年十月,王鏊入阁。
    张昭哪里认识王鏊,坐在木椅上,想着他的事情。
    …
    …
    第一,张昭首先面临着最紧迫的问题,依旧是赚钱。
    实在是练兵太费钱。这真不赖明军的战斗力逐渐下降,给士兵的供给下降,战斗力不下降才有鬼。
    他虽然有弘治皇帝批准的皇商资格,但压力依旧很大。开张第一炮能不能打响,就看等会面见弘治皇帝。
    第二,在狠抓训练之外,张昭要把燧发枪打造出来。
    打造燧发枪的难点不在技术革新上。他知道其中的关键点。这本身就是一个类似于创意上的东西。
    这就像发明电灯泡,他一开始就知道钨丝是最合适的,根本无需经过爱迪生那样成千上百次失败的试验。
    燧发枪的难点在于内廷拨给他的工匠们在藏私,只愿意将技术交给儿子,连教给自己的徒弟都留一手。他根本没法大规模的制造,装备新军千户所。
    第三,燧发枪的排枪战术是十九世纪中叶之前的主流战术,但仔细的想想历史,拿破仑时代都有骑兵。他仅仅靠火铳兵对阵北虏,只怕还不够,他还需要有骑兵、火炮。
    张昭思考着,时间流逝。门房内的官员依次减少。王鏊都已经出去。再一次的在傍晚时分,张昭被召进乾清宫西暖阁中。此时距离他上一次陛见只过去二十天许。
    这个频率已经非常惊人了!
    西暖阁中一排排的蜡烛点燃着,亮如白昼。弘治皇帝正在喝茶休息。司礼太监萧敬在一旁侍候着。
    “平身。”弘治皇帝将行礼的张昭叫起来,温声道:“你说国泰商行的第一件商品制作出来,请朕鉴赏。是何物啊?前些日子,萧敬说你要了铁矿去,朕还以为你会先献上一把燧发枪来。”说着,自己笑起来。
    皇帝放松,张昭不能跟着放松,一板一眼的道:“陛下,臣烧制出玻璃,制作了一面镜子出来,请陛下鉴赏。若能得陛下青眼,臣恳请陛下留在宫中使用。”
    弘治皇帝一听就知道张昭打的什么主意:御用的货物,在市面上卖的要贵吧?
    “先拿上来让朕看看吧。”

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次陛见
    张昭带着几个太监出去将玻璃镜子自东安门外抬进来。因耽搁时间,回到乾清宫时弘治皇帝已经在东暖阁中吃晚饭。
    张昭只得再等半个时辰,晚饭结束后,弘治皇帝在御座中喝着消食茶,看着张昭让小太监们抬进来的等人身高的镜子,从椅中下来,在镜子前看了看,满意的道:“不错。”
    作为皇帝,奇珍异宝他见得多了。等人高、会发光的珊瑚宝树他都见过。张昭这副镜子算不的珍品,但可堪一用。玻璃中的人影看的很清晰。
    张昭心里松口气,玻璃这东西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