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帝国的崛起-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张昭专心练兵时,他得到弘治皇帝召见的消息,迅速的传遍皇城内外。
什么叫做皇帝?天下至尊。他的一举一动都被人关注着,同时解读出各种不同的信息。
张昭一个小小的千户被召见,怎么可能不引起注意呢?而且,英国公在场,很多消息都不是秘密。都知道张昭因进献“水泥”被弘治皇帝看重,还给了个可以进宫求见的腰牌。
这个待遇可是羡慕死不少官员。要知道,正常的召见流程可比这复杂得多。
弘治皇帝并不仅仅是处理国家大事才召见官员。明朝的官场中有个制度叫做“陛辞”,去上任的官员会被皇帝召见,代天子牧民嘛!
而张昭将要开设国泰商行,一个为练兵,一个是皇帝赚钱的事情,这谁敢乱说?给御史知道,少不得一个“与民争利”的帽子扣过来。弘治皇帝虽然是仁君,但同样很犯如同乌鸦般的御史!
西城,咸宜坊的寿龄候府中,在夜晚中灯火通明。内官监太监徐智再次来到侯府中和寿龄候见面。
徐公公嫌弃寿龄候“收费”太贵,和刘瑾、朱凤合作了一把,结果不但没有把张昭搞死,反而让张昭从容脱身,跳出东宫这个是非地,当了个实权千户。
而徐公公也被司礼太监萧敬警告,要他收手,不得在设计张昭。
这段时间徐公公很老实,因为小公爷朱凤在前面上跳下窜啊!而现在成国公府的小公爷熄火,而张昭反而更进一步的得到天子的信重,这让他心中如何不慌?
张昭若得势,肯定会弄死他!他岂能坐以待?
侯府的小阁中,寿龄候招待着徐公公喝酒,同样还是其弟建昌伯张延龄做陪。
张鹤龄时年二十七岁,穿着便服,吃着热气腾腾的羊肉,抿着小酒,悠然的道:“徐公公,这次来又有何事?”在他眼中,徐公公无疑是来送银子的!
他是皇后的弟弟他怕谁?
张鹤龄心中根本就没有什么紧迫感。他不去找张昭的麻烦就算好事。上次他给姐姐(张皇后)骂惨了。所以这段时间没去掺和张昭的事。
徐智苦笑一声,演技极佳,道:“侯爷,那个奉旨练兵的张昭近日得皇爷看重,这事你知道吧?”
张延龄不以为然的道:“嗨,我当什么事?这点事值得徐公公你愁眉苦脸?不就是天子在用膳前见了张昭小半个时辰吗?这也值得大惊小怪?”
张鹤龄点点头,笑吟吟的看着徐智。
这两个草包!徐智心里骂一句。别以为是皇后的弟弟就没危险。将来太子继位,又会有新的国舅爷。看看如今的周家的处境不就明白吗?一点危机意识都没有。
“伯爷,重点在天子给他可以随时求见的权利!这说明他那个新军千户所越来越受重视。侯爷,张昭家那个白酒生意,你不想要吗?咱家这里有个消息。”
徐智很清楚,新军千户所被张昭掌握住,但是这次面圣还流出一个信息,张昭练兵耗费远超正常的千户所。张昭八成在暗中有补贴。否则这兵怎么练?
所以,打击张昭的生意,可以给张昭制造麻烦。等士卒闹起来,再找人去告张昭用私产练新军,这不就是死罪么?
“哦?”张鹤龄顿时来了兴趣。
徐智道:“张昭为练新军,将他家里的护卫队精锐都抽走。侯爷派个精干点的下人去南口村,说不定可以直接将白酒的配方拿到。”
张鹤龄仰头笑起来,“哈哈!”
第一百二十六 直接拿
西山脚下南口村。
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整个京师地区都开始慢慢的恢复生产、工作。明太祖朱元璋是个工作狂,给官员们全年三天的假期。但是,人的惰性是不可阻挡的。
数百年后,明代官场的习俗已经是冬至日开始就开始变得懒散,朝堂上口水战都不打,各衙门搞年终各项总结。这种休假状态会一直持续到元宵节后。
南口村这里到正月底还残留着喜庆的气息。这个年过的肥啊!
管家吴春时大早起来,穿戴整齐:崭新的蓝布棉袄,头戴皮帽,穿着八成新的棉靴,沿着张府新宅遛弯。
张府的新住宅现已经建造好,占地15亩,限于张昭的财力并未修建的富丽堂皇,也担不起美轮美奂的称呼,就是平常的明代建筑,青砖黑瓦粉墙。
但是,这栋住宅修建的宽敞、明亮啊!在青龙乡而言非常的气派,首屈一指!是远近闻名的标志性建筑。
不是标志性建筑也不可能!不说张府旁边的白酒厂,整日里来提货的车流不断,人人知道张府。
就说张昭囊括南口村、东刘村、蒋家庄三地,其影响力直至方圆二十里地。青龙乡中的人口、各种资源基本都是以这里为中心来调配。这样一来,谁会不知道张府呢?
老吴并没有住在新住宅中,而是和周大娘,并大儿子吴言一家住在老屋的前院中。正房里的卫生、陈设,他每日都打扫一遍。这是做人的本分。
清晨时,春寒料峭。枯黄的草木上有着白霜。
吴春时沿着新宅外的大道遛弯,时不时的有人向他行礼、打招呼,“吴管家,早啊!”
“吴叔,又来锻炼身体啊!”
吴春时很享受此时的时光,笑呵呵的应着。背着手,转悠一圈才从河边的角门进张府中。隔壁酒厂那里的酒香味还时不时的飘过来。他检查一遍张家奴仆的住处、卫生情况,这才去库房。
张府女主人婉儿的日常办公地点在府里东南角的“管事处”,在此统筹全局。而管事处跨过一个院子就是库房。吴春时等外管事都在此办事。
吴春时刚进来,庞大郎留下来的护卫队长姜承业急冲冲的来汇报,压低声音焦虑的道:“吴管家,蒋五不见了。”
当日,庞大郎带着二十个蒋家庄的青壮奉丁管事的命令来支援张昭这里的建设。张昭安排他们酿酒。
等二锅头酿造成功后,庞大郎有投靠张昭为儿子博一个前程的想法,因而主动拦揽下去运河上开拓销路的任务。当时,这二十人中有七八人愿意跟着庞大郎外出。伤亡三人。
其余的十二人选择在南口村中安心的酿酒,配合新来的酿酒师傅,成为酿酒的主力军。
姜承业便是当日外出的一人,庞大郎教授他武艺。因其性格稳重、细心被庞大郎委以留守的重任。
蒋五则是留下来酿酒中的十二人,在蒋家庄中有老爹、老娘。
吴春时管理着上百人,哪里知道这个蒋五是谁,招呼着姜承业坐下来慢慢说,奇怪的问道:“这事很严重?蒋五是谁?”摆摆手,将门口要进来的小厮拦着。
姜承业急躁的道:“吴管家,这蒋五掌握着二锅头的酿造方法。”
吴春时这时才意识到问题很严重,猛的站起来,说道:“查。快去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我马上派人去通知老丁,让蒋家庄那边也查起来。”
实话说,二锅头行销北直隶,这份日进斗金的独门生意谁不眼热?很多和知行商行合作的“经销商”其实都在私下里琢磨、酿造,希望试验出酒方。
更有甚者,偷偷的和南口村的村民、张家的奴仆接触。以期套点东西出来。
而东刘村那边,更是如同漏洞的筛子一般。二锅头使用高粱作为原材料酿造的事宜,几个月的时间基本都知道。
吴春时安排小厮去蒋家庄传讯,恼火的道:“这事只要查出来,不管是那家商行所为,一律取消他们的销售资格!混账东西!吃饭还想砸我们的锅。”
姜承业点点头,带人去调查。
…
…
距离南口村东二十里的一处田庄中,失踪一夜的蒋五正被关押在田庄的某处小院中。这座田庄属于寿龄候张鹤龄所有。两名“好手”正在审讯。
主审的是张鹤龄的管家。他手底下得力的,用来干脏活的管事已经被杀。这事就只能是张管家亲自来做。
蒋五被绳索困的结结实实,跪在地上,发髻散乱,脸上早就见到血迹。哀嚎道:“这位老爷,别打我,我说,我什么都说。那银子我也不要了。”
数日前,一名商行的管事联系他,说愿意给他两百两银子和他交给朋友,只要他帮忙引荐下酿酒的师父。
他在酒坊中待遇非常好,一月有五两银子的收入。最近忙着相亲,在酒坊中进进出出,所以被人盯上。他思虑再三答应下来,两百两银子啊!
然而,他怎么都没想到,晚上出来时就被人绑住,径直带到这里来。被毒打一顿,作为一个庄户,他的心理防线早就崩溃。
张管事四十多岁的年纪,员外装束,微笑着点点头,坐在板凳上,道:“嗯,你说。”
蒋五道:“老爷,二锅头这酒的酿造工艺,就是字面上叫的意思。只要第二锅的酒头。”
张管事不大信,“就这么简单?”
“是,是。小人有几个胆子敢骗老爷?”
张管事深深的看蒋五一眼,“好。若是你骗我,后果你知道。等着吧!”说完,出去找酿酒的师傅试验酒方。
寿龄候对白酒生意垂涎三尺。他麾下亦有个酒坊,就在这座田庄中。
半日后,张管事带着新酿造出来的“二锅头”直奔咸宜坊中的寿龄候府。两个时辰后才见到吃酒回来的寿龄候,张管事赶紧入内禀报。
张鹤龄疑惑的看看桌子上两碗白酒,各自轻轻的抿一口,脸上的神情顿时变得精彩,“好,做的好!哈哈!”
徐智说什么买配方,他需要买吗?直接拿来就是。
第一百二十七章 查无头绪
酿酒师傅蒋五失踪的消息在张府中引起一阵慌乱。毕竟,谁都知道这是冲着二锅头配方去的。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来来往往的白酒经销商们就知道这个消息,人心略显浮动。
张昭采取的是后世常见的钱货两讫的销售策略。即经销商需交付钱款才能提走“二锅头”,概不赊欠。对于厂商而言,少去很多商业纠纷。
而劣势当然是因为将压力转移到经销商渠道中。不利于快速铺货,构建销售渠道。而且,在面临竞争时,特别是营销策略的竞争时,经销商未必抗得住。
举例来说,像老干妈适合采用这种现金交易的模式,厂家强势。而是快消品行业,比如饮料行业,竞争激烈,采取这种模式的话,经销商未必卖帐。
钱货两讫的销售策略,其劣势还在于一旦产品销售不利,经销商会大批大批的亏本,甚至于倒闭。这会经销商拒绝继续拿货。那厂商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最典型的例子是东阿阿胶。
当然,在目前的销售情况下,二锅头正在是“市场”上的宠儿,知行商行属于强势方。这些经销商的利益和厂家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
他们之所以人心浮动,是因为若北直隶出现第二家二锅头酒商,对他们这些卖酒的商人而言,意味着利润下降!
吴春时查了五天没查到什么线索,带人到城北新军千户所的驻地,将情况报给张昭。
此时已是二月初四。
…
…
张昭这段时间忙的跳脚。
自正月十四日面见弘治皇帝出来,他主要忙两件事。第一,制造火器的工匠陆续到位,拖家带口的来到新军千户所中。
张昭让林文宁在新军千户所军营西边的空地上建造新的住处。工匠们极其家属将住在那里。有水泥在,修建住处自然速度飞快。但终究是一摊子事。
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