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帝国的崛起-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为皇帝,奇珍异宝他见得多了。等人高、会发光的珊瑚宝树他都见过。张昭这副镜子算不的珍品,但可堪一用。玻璃中的人影看的很清晰。
张昭心里松口气,玻璃这东西在民间来说或许算稀奇物件,但对皇室而言还真不算什么。唐朝时,皇室就在用玻璃镜。
但是,他烧制玻璃的技术,比明代的烧制技术,其先进性在于能够量产,生产成本低。这是能赚钱的关键所在!
“臣恳请陛下调拨一千两银子给臣用于制造、销售玻璃制品。”
弘治皇帝明显愣了愣,随即失笑,“哈哈。”挥手让人将玻璃镜抬走,回身道:“张昭,你胆子不小啊!朕给了你皇商的名头,你还找朕来要银子?”
这话令东暖阁中其他太监们的手脚都轻了几分。弘治皇帝刚刚吃完晚餐,几个太监正在收拾餐桌、碗碟,还有的在将菜肴放进食盒中,准备按照惯例赐膳。
弘治皇帝这话要看怎么理解了。其意思可以是:你是不是觉得朕好说话,所以蹭鼻子上脸?
当然,这话的意思也可以是在调侃张昭:你张子尚名满京师,经商的大才啊,连一千两银子都解决不了,还要来找朕帮忙?
但是,这帮太监们谁敢去赌啊!都是老老实实的,生怕引起弘治皇帝的注意。
张昭倒是淡然的多。这不是傻大胆。而是出于对弘治皇帝的了解。换做十几年后的嘉靖皇帝,他绝对会认为皇帝此刻是恶意的。然而,弘治皇帝并不会如此。
“臣不想外面都知道国泰商行和陛下有关联。只要少数贵人知道即可。”
一千两银子的启动资金,他当然能解决。不管是找萧敬,或者是蒋公公,或者是长宁伯,这都是件小事。甚至他自己稍微筹措下,婉儿也能给他拿出一千银子来。
但是,能和皇帝直接沟通,干嘛要搭上人情给公公们和长宁伯?仅仅是他今天来见弘治皇帝,政治上的好处就多得不行!做事归做事,该刷脸还是要刷啊!
而国泰商行是弘治皇帝的内库,他自然不会拿家里的银钱往里面补贴。那叫个什么事?第一,表忠心过头,皇帝会疑心的!第二,他的银子无缘无故送给皇帝干吗?
他和婉儿的婚礼不要用银子么?他在南口村的奴仆都超过50人,很多人要养呢!
其实,资金问题还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那就是借贷。明正统年间,大明宝钞贬值,朝廷放开金银的禁令,自此银钱开始流通。至弘治年间,京师中就有许多银号。
当时有一种业务叫做“官债”。即给借贷给官员,等官员们赚钱之后才偿还。
张昭可以去找银号或者有金融功能的当铺借贷一千两银子。京师中有这样有实力的商家。但是张昭拿什么去抵押呢?他亮出皇商的牌子当然可以。
但他并不想把“皇商”的身份闹的人皆尽知。这事本来就应该是低调做人,高调赚钱。
弘治皇帝笑一笑,别看张昭年纪轻,办事还是有一套的。这事办的对他的胃口。说道:“既然如此,朕为天子也不令你为无米之炊。就给你三千两银子吧!”
“微臣谢陛下。”
弘治皇帝摆摆手,好奇的问道:“朕想问问你,你这玻璃镜子制作成本几何?打算怎么卖?”
据他所知,玻璃烧制困难,成本极高。市面上流通的货物很少。因而售价往往是价值千金。但是,这东西不像吃饭,今日吃过,明日还要吃。
京中的豪门买个几张镜子后,肯定不会继续买。这总量是有限的!那张昭如何去做这门生意呢?
张昭胸有成竹的躬身行礼,说道:“陛下,臣将大镜子做奢侈品卖,小镜子当做日常用品卖。”
大明朝的奢侈品的市场是有限的。张昭不会不明白。而玻璃又不像钻石,可以忽悠一代代的年轻人为爱情购买:“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这是现代商业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
玻璃的意义绝不是为了方便梳洗,打理个人形象。玻璃的真正用途在于,可以解锁化学这门分支啊!没有玻璃瓶,玻璃试管,化学实验怎么做?
玻璃才是装硫酸、硝酸的好容器啊!
但是,他现在得先把玻璃当做镜子去卖。化学的事,等他清闲下来再说吧!他现在的首要任务还是把精兵练成。
弘治皇帝禁不住笑起来,“你还挺滑头的!去吧。”
张昭躬身行礼,告辞而去。
…
…
夜幕之中,法华寺附近的胡同中,丝竹悦耳,处处金银买笑。
一间雅致的园林院落花厅中,奋武营的周都督和一名衣衫朴素员外模样的中年男子在一起喝着酒,花厅外的暖阁中,两个闻名京中的名妓正在弹唱、跳舞。
周都督下午才找张昭买了几包水泥准备把营地的路面刷一刷,雨天太难受。他约张昭晚上来法华寺这里的胡同吃酒,张昭给拒绝了。实际上,要约张昭的是卢员外。
周都督欣赏着歌舞,喝着酒,道:“卢员外,你别心急。我再多约他几次,张大人肯定会来的。我这张脸在团营里还是有几分薄面的嘛!”
卢员外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晋商,在京中经营着一家银号。资本雄厚。这时微微一笑,竟然是不卑不亢的架势,“鄙人自然是信得过周都督,请!”
举杯喝一杯,周都督想一想,解释道:“卢员外,我实话给你说吧。张昭非常的缺银子。他那个新军千户所练兵练的狠,消耗也大的吓人。你这时和他结交,事半功倍啊!”
卢员外脸上露出笑容,道:“周都督,这点耐心在下还是有的。既然请周都督帮忙牵线,自然是一事不烦二主!在下静候佳音。”
周都督笑笑,和卢员外宴饮。酒酣入耳。
而这时,张昭从内帑里领了三千两白银,带着随从打马出城。
第一百三十章 军中夜议
张昭的名字在官场上很出名,在京中的商人们看来,自然就值得投资。
京师中的商人,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就是权贵披着马甲的商号。皇亲国戚、勋贵们一样要吃饭,赚钱的生意他们肯定会插上一手。只是商号多半挂在族人或者仆人名下。
第二种是读书人和商业的结合。
这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商人发达之后,开始培养自己家族的读书人。以此来保证家族长盛不衰。譬如明朝万历朝的首辅张四维。他家就是山…西的大盐商。
别奇怪,山…西产盐。大明朝的盐池有两淮、两浙地区的海盐,直隶长芦也产盐。山…西的盐场是湖盐。
其二,读书人发达之后开始经商。这在明朝很常见。譬如嘉靖朝的首辅徐阶就是大地主,家里深度参与海上贸易。
第三种,科举这种模式,它确实有不好的东西,但又确确实实很公平。所以,读书人不是那么好培养的。特别是进士这个级别的读书人!那么,豪商们会选择有价值的读书人或者朝堂重臣们进行投资。
譬如,两淮的盐商们就是这么干的。但是,这种模式其实根基最不稳。但对于快速崛起的商人们而言,这又是一条可行之路。
卢员外属于第二种。
但是,他家族的生意只是中等规模。毕竟朝堂上的坑位只有那么多,不是每个进士都能走到尚书、侍郎这个位置的!他想投资官场新贵张昭,以期将来的回报。
然而,他并不知道张昭今日下午时又进宫面圣,如果知道只怕就要跳起来,哪里会老神在在的等着周都督搭线?
而且,他也不知道张昭即将解决“缺钱”的问题。
…
…
北城外,新军千户所的驻地。
晚间时,军营中依旧是灯火点点。识字、思想的塑造不是一日之功,必须要持续进行。
深夜九点许,林文宁和陈康两人顶着寒风从后勤区的营地里往千户府中而去。
张昭接收了内廷调拨来的二十名工匠。包括其家人。家属肯定是不能住到军营中。而且,工匠们亦不需要参与军事训练。
所以,借助着水泥在建筑上的便利,张昭令林文宁主持,在新军千户所驻地的后门,也就是北面的空地处再建造一个后勤区。同时火器作坊也建在其中。
明代的京师不像现代时,明朝时城外繁华的地带只在南城崇文门外那片,其余地方和农村、乡镇没区别。而且,京师人口只有两三百万,不是一两千万。
所以,郊外地区,特别是北城这里其实空地很多。张昭要建新的营区并不存在什么扰民的阻碍。
两人就着月色往千户府里走,一边聊着近日的话题。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燧发枪的打造,那帮工匠不肯尽心啊。不教徒弟,我们如何量产?靠他们二十个人吗?肯定不行的!所以,少爷一直没把燧发枪的图纸给他们。”
“嗨。你操心这个,还不如想想去哪里给他们找学徒吧?没有适龄的学徒也是见鬼。另外,后勤的压力很大。最多还能顶十天。幸好兵部明日会将这个月的给养发下来。”
“唉,所以说做事难啊!草创更是难上加难!”
两人聊着,到军营里的千户府中。此时,王武、庞大郎、吴臣、冯无忌、孙启栋等人都已经到了。
张昭得张泰平通知,停止手头的工作,从后院里出来,到前院大堂中和诸将议事。
张昭在大堂的主位上坐下,环视众人,说道:“下午时老吴来了一趟,我让他烧制的玻璃已经成功。”说着,让张泰平将分割成小块的镜子拿出来给众人看。最大的那块玻璃镜已经抬进宫中去。
孙启栋拿着玻璃镜子把玩着,砸吧着嘴,啧啧称奇:“大人,这可是稀罕物件呐。”
其余几人也没好到哪里去。玻璃镜子此时在明间还是很少见的。诸将的出身都不高。没见过很正常。
倒是副千户冯无忌见过,思索着道:“大人,你是想将镜子卖出去,充作军饷?恕属下直言,以私产充作军饷很犯忌讳。”
张昭笑一笑,老冯骨头软点,这段时间表现确实不错,道:“我已经面见天子陈述过此事。我将组建一个新的商行,专门负责招聘人手来烧制、售卖玻璃。
烧制玻璃的配方和师傅,我从南口村调来。我回头写信回去。我现在有三千两银子的启动资金。你们谁愿意去负责此事?为新军提供后勤?”
说归说,张昭的目光直接落到陈康身上。他信赖自己一手教出来的长随。
陈康心里其实不愿意,他更愿意留在军中发展。这倒不是觉得商贾是贱业,而是他更喜欢军中的氛围。站起来道:“少爷,我去吧!”
不管他怎么想的,他得维护少爷的地位!等略微开头,私下里再找少爷说说吧。
陈康应下来,众人没觉得惊讶。虽然陈康只有十五六岁,但这数月来他的表现众人有目共睹,不仅能按时完成训练,还能协助林文宁处理后勤事务。
庞大郎一身古铜色的皮肤,乐呵呵的道:“陈伯宁去组建这个商行自然没问题。少爷,这玻璃制造成本是多少?市场售价又是多少呢?”
张泰平得到张昭的示意,拿着小本本说道:“大家手中拿得半尺见方的镜子,成本价总的算下来不足三十文,售价初步定在八百文,用来打开市场。
还有一种落地衣镜,足有近两米高。用檀木镶嵌,制造精美,那售价可就高了。一面镜子1000两银子!”
“嘶……”
前院大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