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高丽国的上层,十分膨胀。

    比起大元来,他们继承了不少汉唐遗风,尤其是高丽通行汉文,汉字,高层都是儒学通。

    在高丽名将崔莹击败了北元军之后,他们又招降了李成桂父子这样的大元镇守世袭千户,为高丽开疆扩土千里,疆域直接扩展到了图们江边。

    一个心理极度膨胀正在冉冉升起的大高丽国,岂能受你的鸟气?

    结果,大明没过多久,又派来一队使者,宣旨的居然还是个女官,说着高丽话!高丽国本土的鹰派,都要气炸了。

    今日在朝堂上,高丽国的大王和大臣们当场发飙,叱责纪纲等大明使团成员,扬言要给大明教训。

    纪纲冷冷扫了一眼身后那些影影绰绰的高丽武者,哼道:“这帮高丽棒子,准是想要灭杀我等,之前我大明使臣,回国途中被高丽副使劫杀,正使身亡,副使和随行被高丽人卖给蒙古人做奴隶,生死未卜。”

    几个锦衣卫大惊,忙道:“啊,百户,那我们怎么办?”

    纪纲冷笑道:“怕什么。”

    “我等手中的洪武一式,还有洪武短铳,都极为犀利,我们一伍人,对付高丽数十人不在话下,何况,我们还有最新式的手雷!”

    手雷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此刻已经被大明研发出来,优先配备一线特殊部队。

    “而且,给他们高丽国十个胆子,也不敢在开京公然袭击大明使团。”

    “他们只会在半路上下手,而且最可能的就是我大明与辽东纳哈出,还有高丽边境接壤的地方,他们会派遣军队,冒充是山匪,截杀我等!”

    周围几个锦衣卫,也都是好手。

    此刻闻言,定下心来。

    “你们回去就发鹰信去辽东,给辽阳指挥马云,告诉他此间事了。”

    纪纲冷哼道:“小小高丽,再过三年,他们会哭着求着我大明皇家银行来此地开分行。”

    有随从锦衣卫奇道:“百户,这是为何?”

    纪纲指了指周围,道:“莫非你没有发现,这高丽开京的百姓,用我大明银钱的极多吗?贫民多用大明的铜钱,贵族多用大明银币,这说明,他们高丽的经济命脉,已经快被我大明掌握了。”

    “等等吧,在等几年……”

    “百户,为何你叫这高丽人棒子?”

    纪纲挠头。

    “我也不知,这是跟太孙殿下学的。”

    ……

    大慈寺自唐代就是四川第一寺,唐玄宗更是亲自赐匾。

    唐武宗灭佛,大慈寺因为有唐玄宗御赐匾额,得以幸免,此地人才辈出,还是唐僧玄奘法师的剃度出家处,名僧无数,并且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称得上中日韩三国的汉传佛教祖庭之一。

    当年,新罗王子曾经在此出家,日本的遣唐使也来此求得佛法。

    此地背靠青藏,汉朝时就多有天竺僧人,自青藏传教过来。

    元朝时,此地更是繁华富庶无比,直接成了整个成都城最大的寺庙,比官府衙门还大,周围许多良田都是大慈寺僧田,僧人不仅开粮铺,也做买卖,资助商队,还开高利贷,明为长生息。

    此时,太子朱标和蜀王朱椿等,正在吊唁宋濂之墓。

    “十一叔,这大慈寺的和尚还真是有钱。”

    朱雄英看着大慈寺院墙上,南宋著名张即之所书的《华严经》拓字,嘟着嘴眼神闪烁。

    因太子朱标正在和宋濂的家眷谈事,朱椿与朱雄英并未跟在前面,就在大慈寺中闲逛,说来无语,元朝时候整个四川几乎可以说没什么大的城池,但是寺庙却愈来愈兴隆,因为大元时候,八思巴等藏地喇嘛国师地位尊崇,许多藏地寺庙佛头来到川蜀建寺,像是大慈寺这种地方,元代时候主持都是吐蕃高僧。

    成都城池,若说有什么大地主,那就是这些寺庙佛头喇嘛。

    朱椿也瞧着那张即之的《华严经》拓字点点头,这张即之是南宋书法家,可以说是一个人撑起了南宋的书法传承,金国皇帝都仰慕他术法,拜托寺庙的和尚重金求他抄经书。

    而张即之当时也的确抄了不少佛经,如金刚经,华严经,都有抄录。

    大慈寺的和尚,既然有拓片,说明就有真迹,他们应该没少收集这类名家作品,除了张即之,还有许多大才子的书法名篇传下,被和尚们收集起来,这帮和尚十分有钱,这张即之的真迹,大明皇室想要买都不一定买得到,还是完整的华严经。就连宋濂的墓地,也是蜀王朱椿,捐了三十两黄金的佛前贴金钱,才在佛塔边上给宋濂买了块儿地,让宋濂灵柩下葬。

    “而且这帮和尚也开始烧玻璃来卖。”

    朱雄英又补充,嘴角勾起一丝笑意,忽然觉得,国安司在西南还是有些活儿能干的。

    自从玻璃和镜子被大明皇家琉璃厂开始大批量制造之后,这帮掌握了玻璃烧制方法的和尚们也坐不住了,尤其是长安和成都的和尚。

    其实,长安的和尚在宋代就掌握了许多玻璃烧制方法,但是并未大规模普及,因为烧制玻璃的许多材料,矿石,需要从波斯等地运来。

    到了元代,玻璃开始不那么珍贵,因为元代东西方交流频繁,各种工匠带来了技术和烧制方法,寺庙的和尚就将精致的玻璃烧出来盛放佛骨舍利等。

    一直到元末,各色玻璃烧制方法,寺庙都有掌握,但秘而不传。

    就和道士们掌握了高度蒸馏酒的方法,视为仙术一样。

    如今这帮和尚见大明的皇家琉璃厂赚的盆满钵满,坐不住了,也开始烧制玻璃赚钱,此物的许多矿石料子,在云南和川藏都产,所以大慈寺这边的和尚也发了一笔横财,将玻璃卖给云贵川的土司头人,还有各寺庙佛头。

    这类人十分有钱,他们就是高高在上的奴隶主,而且土司头人代代相传了数百年,有的上千年,寺庙里堆积的金银,信客奉献的各种宝物数不胜数。

    “郑和!”

    朱雄英转过身来,呼唤郑和。

    “太孙殿下,奴在!”

    “你等会儿带些锦衣卫去找找这大慈寺的主持,我大明要开发川蜀,紧缺银钱,问问他们有没有兴趣买点大明国债券。”

    “记得,一定要懂礼貌,不能直接开口要钱。”

    “出家人不说钱,说缘!”

    ps:求票,上架之后,教主日万更新了十几天,但是均订和新增一直掉……心态有点崩。

    按照教主的设想,大局才刚刚铺设开,可是这几天新增跌的怀疑人生,日万似乎也没用,因为我更新的越多,均订掉的越厉害…。…

    明天起不在日万了,我会让剧情慢下来,然后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打磨好每一章。

    求票,推荐票也行呀,让我知道还有书友在看的,教主拜谢!

    (



    第112章 一条财路

    

大明在川南地区,有个重要的茶马司。

    此地本是和西番贸易的重地,也是茶马古道重镇,以茶叶交换马匹,事关大明南北贸易,因此地多有康巴头人,故而他们个个都赚的盆满钵满,广有钱财。

    大明的茶马古道,分许多条路线,而成都又是重中之重。

    一条道是走长安,汇聚中亚西亚还有山西以北的大漠特产,走汉中,安康,到达康定雪区。

    另外一条,就是自四川出发,走向东南亚各个国家。

    还有一条,是自湖南湖北,走娄底,安华,前去广西,再沿途走思茅等一路收茶叶卖盐巴。

    而这些国家,如今有个很显著的特点。

    都信仰佛教,番僧喇嘛和尚,行走在此地十分吃香,佛教势力也很庞大。

    在元朝时候,四川的茶马商人甚至可以走到暹罗,天竺,到海边购买各种海货,胡椒等,又走茶马古道返回。大明收复云南之前,茶马古道受损,如今两年多之后,整个西南的商贸蓬勃发展,甚至一定程度上,茶马古道的贸易额并不比如今的丝绸之路少。

    因为,帖木儿帝国虽然疆域广阔,可是内部叛乱不休,且东察合台汗国又隔在中间。

    如今,朱标北巡,来到此地,自然也要接见一番此地的佛头首领,给予他们赏赐,让他们在属地给大明的商队行方便,另外就是多卖粮食给大明的边关卫所。

    虽说沐英在云南广开良田军屯,云贵川的卫所兵粮食仍然不够吃,而雪区的佛头,头人,有很多青稞田。

    青稞,可以说是上天赐予高原的食粮,此物种植可以不吃太多肥料,完全随缘栽种,而产量若是菩萨保佑,竟能做到一亩百多斤。

    要知道在前世朱雄英那个时空,六十年代小麦亩产二百多斤,都要上报纸,专门表彰一番。

    甚至可以说,在西北罗布泊发现大规模钾盐矿之前,青稞不用肥料,随意种植的产量能达到中原地区良田的标准。

    在唐代,吐蕃强盛时期,藏地遇到了千年难遇的温和期,高原没有太多灾祸,牛羊成群,青稞遍地都是,故而吐蕃强盛了百年有余,甚至一度攻陷长安。

    一个又有钱,有有权,而且有很多粮食的大阶级,无论如何也不能掉以轻心,需得认真对待。

    此时,西北商路被帖木儿帝国阻断,南方茶马丝绸之路,全都得仰赖这些佛头,还有信佛的土司头人脸色。

    安排郑和前去找这些和尚打打秋风。

    朱雄英找来自己父亲朱标。

    “爹,您可还记得我给您说过,咱们要放开一些民间筹措银行的事儿?”

    朱标疑惑道:“怎么?”

    朱雄英笑道:“爹,有好事啊,你看这大慈寺这般繁华,想起了什么?”

    蜀王朱椿道:“雄英,你不会是想对佛门不敬吧?”

    “怎么可能!”

    朱雄英将脑袋摇成了拨浪鼓。

    历史上,几次灭佛运动的帝王,都没落个好,得罪了任何大势力阶级,都是有生命危险的……和尚在如今这种封建时代,就是行走的招牌,但凡是有寺庙的地方,都能吃得开,就如茶马古道上的康巴头人,他们都很富,很多是从汉商手里收茶叶和盐巴倒卖发家致富,但是他们就愿意将全家的财产,贡献给佛头佛祖。

    寺庙佛头一声令下,信徒甚至愿意马上将自己生命献出。

    “十一叔你怎么能这样想我,我很纯洁的。”

    朱雄英嘟着嘴。

    “我打小就养生,对佛祖敬畏的紧,逢庙必拜。”

    “那你想说什么?”

    朱椿盯着朱雄英,这蜀中毕竟是他的藩地,而此地的佛教势力比较庞大,朱椿不敢过于得罪。

    “没什么,咱就是有个想法。”

    “爹,这大元的时候,为了争夺国师,各处的番僧喇嘛尽相给大元皇帝进献财货,咱们要不,也搞搞?”

    “国师?”

    朱标皱了皱眉。

    作为大明皇太子,朱标对于佛教是用而不信,信而不深,这一切都是因为此时的大明,才经过元朝那种助教平等没多久,元朝时,华夏有天方教,佛教,道教,景教,还有犹太教。

    诸教派横行不说,信仰也很驳杂,这也就导致,华夏的子民们渐渐对于信仰不那么纯粹了,开始了实用主义,毕竟大元的时候,有天方教徒去修孔庙,佛教徒给道观开光这类事情,还特别多。

    再加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