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攻入之后,将城池烧毁了,城墙拆除,捎带着,成都府的户籍,税表等,全都没了。

    而明玉珍入主川蜀,也只图享乐,主要统治着成都城池周边,也别提什么户籍税册。大明接受过来的,是一个两眼一抹黑的西南地区,甚至还不如甘肃,甘肃因为地处丝绸之路要道,大元也对户籍做过统计。

    如今,大明经过这么多年的丈量,统计,堪堪初步完成了川蜀之地的户籍赋税统计。

    “参见太孙殿下。”

    川蜀本地的官员,连忙拜见。

    而景川侯曹震,吉安侯陆仲亨,还有四川教学方孝孺,早早就到了汉中迎接太子朱标和朱雄英,此时也在船舱中。

    “免礼。”

    朱雄英摆摆手,他坐在一边旁听,方孝孺见众臣都围着朱标,自己也插不上话,缀后几步,靠在朱雄英身边,低声道:“太孙殿下,有好事。”

    “什么好事?”

    “我国安司按照太孙殿下的图纸,发现了滇南铜矿,产铜极多,我大明得一聚宝盆矣。”

    “这算什么好事?”

    朱雄英摇摇头。

    山西还发现了大量煤矿呢,大明九边卫所,以后就不那么缺柴火烧,能喝热汤了。

    不过……

    朱雄英忽然想起一件事来。

    对啊,我怎么把这事儿忘了。

    (



    第110章 经济上鲸吞安南

    

南京。

    朱元璋望着跪在下首的郭恒,眯眼细思。

    “金人皇帝,妄用国库钱粮都得打鞭子,郭恒,你可知罪?”

    当年金人起势之初,阿骨打有言,国库里的钱粮只能用于国事,不准私用,皇帝也不准。

    完颜冕上位后,有一次没忍住,偷偷用国库中的钱买了酒。

    对,就是道士萧抱珍进献的那种高度蒸馏酒,也就是高度白酒,在萧抱珍将这种酒水酿造方法贡献给大金国皇帝前,这种酒垄断于道士和和尚手中。

    结果,完颜冕被发现了,于是完颜冕被当众打了二十个板子,打完之后,还要坐在皇位上,接受群臣的恭贺,说他秉公执法。

    郭恒战战兢兢,趴在地上满头大汗,不敢言语。

    他忙碌了一整年,收上来的赋税不过一百二十多万块大明银元。

    而他本应该在苏州府等地,完成四百万块银元的收税目标。

    再加上,北平漕运事发。

    开封,周王朱橚又主动检举揭发冯胜故事,导致户部窝案一下子被被爆雷。

    整个大明的户部,大明皇家银行,问题都太大了。

    这几年,因为荐举制度,南方大部分官吏都和富商士绅关系密切,毕竟他们能够进入朝廷,也多是靠着富商士绅给他们造势,将他们捧成名人。

    这尤其以江浙沪为甚。

    此地名商大贾着实太多,官员很难不被渗透。

    “如今,皇后身体不好,咱也不愿太造杀戮。”

    “你郭恒,好好荐举揭发同伙,咱会给你一个体面!”

    朱元璋眯眼厉声道,他很少这般发火。

    郭恒顿时瘫倒在地,疲软说道:“上位,臣有罪,臣愧对上位隆恩啊。”

    “淞沪之地,权贵众多,臣竭心尽力收税,也只得半数,至于贪墨之举,臣,臣无话可说。”

    朱元璋冷哼一声。

    他已经下定决心,等太子朱标回来之后,就开始加速交班。

    同时,掌兵勋贵不得经商,经商勋贵不得掌兵。

    所有银钱,悉数存入大明皇家银行。

    勋贵买卖,大明皇家银行要占一半股份。

    大明已成年的皇室成员,多派遣各地,担任大明皇家银行的高管,带着一帮太监和锦衣卫,盘查银行账目,监管胥吏。

    不查不要紧。

    一查。

    大明的赋税被贪墨,简直是烂到了骨子里。

    就拿周王朱橚的封地开封来说。开封仓本该有存粮三百五十万石。

    实际存粮不到一百四十万石。

    其中,漕运粮船,越有三成都被勋贵占用,拿来做买卖,做生意,往北方运送粮税,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幸亏,这两年,大明的开源节流,靠着发行国债,大明皇家银行吸储,积攒了不少银钱。

    如今,福建,广东,在东莞伯何真,还有南雄侯赵庸的治理下,战乱平定,大明一定程度上放开了对海贸的限制,出海的商船,又渐渐多了起来,吕宋等地,还出了一个汉人大海盗,名为陈祖义。

    此人拥有海船上千艘,在吕宋,真蜡等地势力庞大。

    大明的商船,屡次被他劫掠,如今航海侯张赫,正配合赵庸等人,经略南洋大事,朱元璋气愤之下,将朱橚贬去广东,命他在广东监管海贸市舶司,并且寻找各种良种,如番薯,辣椒。

    还有朱雄英所说,一种来自于极西之地的香蕉种,若能找到,将功赎罪,若找不到,朱橚不准回京。

    其实,此时的大明知晓非洲,也知晓非洲的香蕉有良种,在朱雄英的那个时空,香蕉经过多次改良,形成了现代品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现代香蕉种大部分是欧洲人从非洲找来的母种,非洲的香蕉,果实饱满,吃起来很好吃。

    大元时期,就有商船去过中亚西亚一代,也有去过非洲的汪大渊,可惜没有找到这种优秀的香蕉母种。

    若是能找到,也不失为一种优秀的救荒粮。

    朱橚的事情,给了朱元璋一个深刻教训,他之前的策略,都是用皇子娶勋贵之女,来维护军队卫所统治。

    如徐达镇北平,而且徐达常遇春多次北伐,北方卫所大都是徐达旧部,所以朱棣镇守燕云,娶了徐达的女儿。

    如晋王朱棡镇太原,而永平侯谢成的旧部多在山西,就娶了谢成之女。

    宋国公冯胜旧部多在河南,就命周王朱橚娶了冯胜之女。

    秦王朱慡,因镇守长安,便娶了之前的陕西蒙古大地主,王保保的亲妹妹王敏。

    他希望通过皇室与地方豪强,军队勋贵联姻的方式,来维持大明的统治。

    然而,这些勋贵在大明放开商路后,逐渐开始薅起了皇家的羊毛,浑然没有把自己当外人,不断的挤压大明朝廷的权利,赋税收入。

    他们在这个时候,比起文官做生意更加可恶。

    文官没有军权,想要对付很简单。

    勋贵们若是抱起团来形成利益寡头,那对于大明堪称是灾难,以后的大明皇帝,处处都要仰仗勋贵的颜面。

    甚至朱元璋细思之下,以后的皇帝如果不拉拢权势最大,最有钱的勋贵王侯,江山都不一定坐得稳。

    于是,他开始有意识的放宽对文官的限制,并且开始鼓励南方文官们经商,打压勋贵,在他的授意下,督察院的御史纷纷开始抨击武将勋贵做买卖的事儿,已经处理了数百名千户百户,大都贬去了这云南贵州,或者朱棣军前效力,还有的贬去福建广东,命他们带队跟船,去为大明海贸赚钱。

    此种手段,只能稍稍缓解,不能根除。

    要想根除,一是来一场大战,将犯事最多的几个国公侯爵捧上去,或者摔下来。

    而且,他已经默许南方的士大夫富商们,组建银行,由大明官方做保,在大明皇家银行里存入足够多的保证金过后,开始放贷和吸储业务。

    一个国家,如果官方下场放高利贷的时候,那么民间必起大乱。

    如今大明皇家银行,不过两年时间,就已经出现了各种问题,很多民间借贷,皇家银行是不能去参与的,有一些脏活儿累活儿,还是需要民间资本的力量去推动。

    朱元璋可是看过朱雄英所著述的许多书籍。

    他寻思,大明皇家银行,还是要按照朱雄英所写。

    成为一个中央银行,只承担发行货币,并且为私人银行,半官方银行收取保证金,做担保的职能,为国家发展,提供低息无息贷款的职能,发行国债券的职能。

    让民间资本活跃起来。

    让带兵的勋贵老老实实的带兵,成为脱产的职业军侯。

    至于做生意的勋贵,就必须交出军权,再用南方的富商们,和勋贵倾轧,避免勋贵薅大明的羊毛。

    “就判你去安南,建大明皇家银行分行。”

    朱元璋想了想说道。

    郭恒本以为自己会被判罚去贵州,此刻闻言又惊又喜,惊的是大明居然要在安南建立皇家银行分行了,喜的是,自己可以去安南。

    如今,大明的海贸吞吐量,虽然还没达到元朝和宋代巅峰时刻,但经过两年,活泛了许多。

    元朝巅峰时期,海贸比起南宋大的多。

    此时的大明,虽然还没达到南宋时一半水平,可是对于现金,货币的需求量,已经很大很大了。

    对于货币的需求,催生了大明皇家银行,需要开去安南。

    “你去安南,有要紧事做,仔细听着!”

    朱元璋面无表情地挥挥手,身边内侍将一张纸递给了他,郭恒看后,眼睛瞪的极大……

    扶持安南陈朝贵族,挑拨安南陈朝上层,经济掌控陈朝海贸,将安南的货币体系冲垮,在三年内,让他们全部使用大明银币,国内通行大明宝钞,做到这件大事,郭恒不仅可以升官儿,还有望封爵……

    在经济上,鲸吞安南!

    (



    第111章 我与大师有缘

    

高丽。

    开城,也就是高丽国的开京。

    纪纲带着几名锦衣卫,护卫着刚刚从高丽王城中出来的高丽籍女官,警惕地望着身后。

    在他们身后,数十名高丽士卒,扮做普通武士,紧紧跟在他们身后,眸子不善,似乎是准备截杀他们。

    “百户大人,这帮高丽人急了。”

    有手下禀报。

    这几天,纪纲他们一点都没闲着,干了件大事。

    那就是将高丽国的颜面,摁在地上摩擦。

    摩擦了一次不够,今日又第二次摩擦!

    朱棣按照朱标的授意,直接派遣了一个蒙古籍贯宦官前来宣旨,让高丽国开口岸,设立大明皇家银行分行。

    自从高丽恭愍王被刺杀后,朱元璋一直不承认高丽的新国王,而且洪武七年,高丽国使臣,将大明使团劫掠,正史蔡斌身死,副使和随行人员,被送给蒙古人当奴隶,生不如死!

    因此,大明直接断绝和高丽的往来,高丽几次遣使者去大明,都被逐回。

    因此,高丽本来上上下下,还挺高兴。

    结果,来了个蒙古籍宦官?

    桀骜不驯不说。

    还各种瞧不起高丽国王,言语十分无礼。

    这时候的高丽国,是朝鲜半岛,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得益于大元帝国,也得益于辽金,将渤海国灭了,高丽民族在元代末期逐渐成形,他们的所属丛杂十分复杂,有渤海人,有女真人,也有不少是汉人,还有逃过来的契丹人,甚至金人。

    民族经过几十年,逐步融合,但是也没有完全融合。

    王国内部的矛盾也十分尖锐。

    但是,此时的他们正好处于最膨胀,民族聚合,需要通过战争和对外扩张逐渐形成民族自信的时候。

    因此,高丽国的上层,十分膨胀。

    比起大元来,他们继承了不少汉唐遗风,尤其是高丽通行汉文,汉字,高层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