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4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朱怡成以皇帝之尊进行反腐肃贪,这更令所有大明百姓为之兴奋和崇拜。
“当今圣上不愧是我大明太祖之后,这各朝各代也只有当年太祖爷如此,而今又有当今圣上如此,这真是天下人之大幸,我大明之大幸啊!”一个看起来像读书人的男子由衷感慨道,他的话引得在场所有人连连点头。
“又抓了一个!又抓了一个!”
正在这时候,一个年轻人突然间从外面跑了进来,兴奋地大喊着。
众人连忙围了上去,追问情况,年轻人倒了碗水喝尽,抹了抹嘴道:“锦衣卫和三司的老爷们刚刚把应天府的孙经历给抓起来了。”
“孙经历?”
众人顿时面面相觑,其中有一人忍不住道:“孙经历怎么被抓了?他如何卷入此案?”
“对啊!平日里也不见过孙经历有行不法之事,他为官不错,往日碰上见着他也是和和气气的,这样的人也会贪腐?”另外一人似乎同这个孙经历打过交道,有些不信地说道。
“这可难说,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姓孙的管着西市,定是私下没少捞好处,如果不是这样,朝廷为何抓他?”一个声音带着幸灾乐祸说道,听了这句话大家倒是微微点头,孙经历官位虽然不高,可西市就是他管着的,西市几百家商户,他也不需要特别贪,私下每家收点好处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落了网吧。
“哎,孙经历可惜了……。”前面说话的那人叹了一声,不由得摇了摇头,看来他对于这个孙经历还是有所好感的,至于他今日被抓感到惋惜。
过不了多久,外面押着孙经历的差员由曹家老店门口经过,顿时许多人跑出去围观,朱怡成并未出门,仅是站起身来远远看了眼,只见一个身着七品官服,却去了乌纱的男子被锦衣卫和三司衙役押着,显得有些狼狈不堪从门口走过,而他行过的一路上,许多人冲着他指指点点,这孙经历一脸的愤怒和委屈,一张脸涨得通红,想叫嚷什么,可惜口中被塞了麻核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押解很快过去,人群也随之散去,曹家老店又恢复了刚才的热闹,众人就着孙经历被抓一事又热烈地谈了起来。
朱怡成听了一会儿,发现众人对这个孙经历感观还算不错,对于他被抓大多都表示惋惜,听到这,朱怡成有些若有所思,招来一个侍卫对他交代了几句,那侍卫点点头很快离开,接着朱怡成又在店内坐了会儿,等吃完鸭肉后放下了筷子,这才起身离开。
第六百七十章 邬思道入宫
回到宫中已是傍晚时分,在外面逛了一圈,又听了那些百姓的谈论,朱怡成的心情好了许多。其他的不说,至少对于反贪腐的决策他已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在大明百姓眼里,他这个皇帝是合格的。
这就如同后世的民意一般,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朱怡成也因此放下了心,随后拿起奏折慢慢看了起来,看了一会儿,有人来报,说是朱怡成派去查事的侍卫回来了。
让人进来,那侍卫先行礼后汇报了查问孙经历的情况,根据他调查的消息,孙经历的确收了商户的好处,也正是因为如此被锦衣卫查实后由三法司联合抓捕,并且押入天牢。
不过,孙经历牵连进贪腐案有些倒霉,因为他收取的好处并不多,相比福建那边的天文数字,孙经历过手的连九牛一毛都称不上,而且根据查实,所谓的赃款仅只有二百三十元而已,折算下来约等于他两个月的俸禄。
这些钱在普通人眼里或许是笔不小的数字,但对于一年拿千多元俸禄的孙经历并不算什么,可恰恰就是这笔钱,孙经历被同僚揭发,从而落网。
“赃款查实了?”朱怡成问。
“查实了,不过……。”
“不过什么?”
那侍卫迟疑道:“根据孙经历和商户的交代,这笔款子是商户借于他的,并不承认是贪污或敲诈所得。”
“借给他的?可有借据?”朱怡成问道。
侍卫摇头道:“并无借据,也正是如此孙经历和商户无法证明这是一笔借款,而且当时也无中人,再加上出首的人一口咬定这是孙经历得的好处,所以三法司决定先收押后再慢慢审讯。”
听到这,朱怡成不由得皱起了眉,也就是这孙经历是否真正贪污还不确定,这笔钱是如何性质也仅只有双方一面之词而已。
如果在平日,这种案子根本不会大办,毕竟孙经历是朝廷命官,办理牵涉到官员的案子一向比较谨慎,可是如今却不同,现在朝廷正在大办贪腐,由于福建案法,这件案子的牵涉越来越广,人员也越来越多,朝廷上下,甚至包括大明的老百姓都看着这件案子,再加上朱怡成对这案子的重视,三法司甚至锦衣卫那边谁还顾得上之前的规矩?
朱怡成知道孙经历也许是个倒霉蛋,这种平日里不大不小的事牵连进去,而现在被关入天牢,什么时候查清楚谁都不知道。就算事后查清楚了,恐怕他也再难以为官了。
一时间,朱怡成迟疑了下,随后交代侍卫给三法司那边递一句话,让他们尽快先查明孙经历的情况,如果没有真凭实据的话,就尽快放了此人,朝廷办案不能随心所欲,不能放过一个好人,也不能冤枉一个坏人,他朱怡成可不想因为自己肃贪的原因被某些小人所利用,借着朝廷此案打击对手,为自己捞取好处甚至政治资本。
等侍卫走后,朱怡成心中有些不安,他想了想让人去军机处要来关于逮捕人员的名单和一些案情细要,虽然这些东西军机处每日都有汇报,不过都是粗略的,他想看看在这场案子中是否有自己所担心的事发生。
翌日,朱怡成起了个大早,继续在偏殿忙碌,午饭草草用过后他按着皇后所交代的在御花园散步,御花园的景色不错,可朱怡成却没有丝毫流连美景的念头,边走边想着心思,不知不觉就来到靠近湖边一处凉亭。
或许是走的快了些,朱怡成感觉有些热了,虽然还仅是初夏,但南京的天气热的早,在殿内还好,但在太阳下这温度着实有些毒辣,朱怡成索性走进了凉亭,在石墩上坐下,感受着湖面吹来的微风,整个人凉爽了许多。
“皇爷,邬先生求见。”正当朱怡成刚坐下没多久,一个小黄门就来报。
“邬思道?呵呵,他今日如何有空来见朕?”朱怡成顿时笑了起来,看看四周想了想道:“直接把他带来此处,弄些茶和果子过来,我要同邬先生一同赏湖观景。”
不过时,茶和果子等先端了上来,朱怡成喝着茶,品着鲜果,眺望着微微起伏的湖面。正当他看着有些入神的时候,一阵车轮的声音传来,转头望去,只见邬思道坐在一张轮椅上,被一个小黄门推着来到了凉亭。
“臣邬思道见过皇爷……。”见到朱怡成,邬思道示意小黄门停下,随后努力起身行礼。
“好啦好啦,你腿脚不便还是坐着说话吧。”朱怡成摆摆手,让邬思道不必如此,不过邬思道还是在小黄门的搀扶下站起身行了个礼才坐下,随后推着来到朱怡成的面前。
“皇爷厚恩,但礼可不废。”邬思道笑呵呵地解释了一句。
“你呀。”朱怡成知道他的脾气,这家伙平日里别看一副淡然的样子,其实却是一个绝顶的聪明人而非狂徒,对于朱怡成的底线在那里他拿捏得非常清楚,虽然许多时候和朱怡成聊天谈话都是一副朋友的样子,但应有的礼仪他是绝对不会忽略的,哪怕是朱怡成已经明确告诉他不必拘理的情况下。
这恰恰就是邬思道的聪明之处,他非常清楚和皇帝当朋友只不过是表向,作为孤家寡人,皇帝是没有真正的朋友的,假如他仗着皇帝的信任肆无忌惮的话,那么最终倒霉的还是自己。也只有这样,他能够长时间的得到皇帝的信任,并且让皇帝对自己另眼相看。
“这轮椅不错。”朱怡成笑着指了指他,随后目光落在邬思道的轮椅上赞了一句。
“皇家研究院的新品,这帮兔崽子拿我当招牌也不给我打个折,花了我足足三百银元,可不便宜。”邬思道轻描淡写地回答。
这句话顿时让朱怡成哈哈大笑起来,以邬思道的身份,他如果想要这种轮椅直接向皇家研究院讨要就是,何必花钱呢?不过邬思道并没这么做,而是花钱买了这副轮椅,还在朱怡成面前装出一副表面不在乎其实很肉痛的样子,顿时令朱怡成心中大乐。
第六百七十一章 进言
自邬思道退出军机处后,很少再同之前一般时常和朱怡成见面,而朱怡成也是有些日子没见他了。
这倒不是朱怡成和邬思道之间有了隔阂,或者说不再信任邬思道。相反,对于邬思道退出军机处的原因朱怡成心知肚明,而且在他看来,不贪恋权利的邬思道反而比其他臣子更值得信任,今天邬思道主动前来见他,多日不见朱怡成更感觉双方亲近了许多。
邬思道依旧是老样子,一副风淡云清谈笑风生的性子,这让朱怡成更为高兴,两人就着轮椅之事笑谈了起来,喝了口茶,聊了片刻朱怡成问起了太子的学业。
“太子聪慧。”邬思道沉思后说了四个字。
“我儿聪慧那是自然,作为山长难道就这二字评语?”朱怡成好奇问道。
邬思道微笑道:“太子年少,刚进学不久,学业自然随着时间会逐渐加深,要知治学并非一朝一夕可成,滴水石穿,水到渠成。何况皇爷建此学院其深意微臣深知,假以时日自然能看到效果……。”说到这,邬思道话头一转又道:“世间之人无数,但人与人却各不相同,有些人佛家言有慧根,儒家又道悟性,就连寻常百姓也往往说其天聪,但不管那一种,归纳为两字‘聪慧’!可要做到真正聪慧却不是那么容易的,此乃上天所赐,寻常求之不得。”
“还有这套说法?朕怎么从未听说,你不会是糊弄朕吧?”朱怡成疑惑问。
“不然!”邬思道正的道:“微臣虽不是出家之人,但也不打诳语。太子的确聪慧过人,学识可以后天学得,品性也能慢慢培养,但这聪慧却是天生的,旁人所求之不能,微臣在此恭喜皇爷得子聪慧,正如天下皆赞皇爷英明一般。”
听到这,朱怡成忍不住哈哈大笑,手指着一本正经的邬思道简直是笑的不行,这个家伙分明就是故意的,借用太子聪慧来奉承自己英明。亏得他居然想出这么一出,绕了这么大个圈子逗自己开心,想到这朱怡成又情不自禁摇了摇头。
“哎,朕如今又有何英明可言,当年朕改革官制,创建养廉制度,原本想提高官员待遇,借此消除贪腐……可是现在,自福建一案出,实在是触目惊心,随后再派人一查,我大明如今简直是贪官遍地,朕这张脸都给他们丢尽了。”
“皇爷,如今吏治虽有些许问题,可瑕不掩瑜啊!”邬思道劝道:“此案臣虽不在中枢,但也听说了一二,实际上真正的贪腐并不多,有些人仅是占了些小便宜,或被人拉入水中浑了自身。我大明眼下蒸蒸日上,从吏治来讲已比满清在时清明许多,更因为皇爷的养廉之举,使许多官员已无后顾之忧,方能安心为大明牧民,皇爷何必一叶障目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