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4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更因为皇爷的养廉之举,使许多官员已无后顾之忧,方能安心为大明牧民,皇爷何必一叶障目呢?”
朱怡成表情缓和了许多,邬思道这番话分明是替自己辩解。实际上,这些日子朱怡成一直都在反思,他反思自己有些决策是否太理想化了,就如同养廉制度一般,朝廷拿出了那么多钱高薪养廉,却依旧制止不了官员对金钱的欲望,难道他当初做错了?
可是,在朱怡成心里,又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高薪养廉并没有错,在实施高薪养廉的同时,朝廷也未忽视对官员的监督制度,就像现在的福建案一样,这些贪污腐化的官员最终还不是被查了出来,接下来用雷霆手段整治一批,吏治自然就会好转。
这两种念头一直在朱怡成脑海中徘徊,这也是他这些日子看着案卷越看越是郁闷的主要原因。现在,邬思道这一番话主动替他作了辩解,并且指出他政策的可取之处,倒使朱怡成心中舒服了不少。
“你这话倒也有道理。”朱怡成微微点头,随后又道:“朕也知道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之事,可是这一回实在是大出朕的预料,原本朕派陈五显去福建前仅以为是些许官员的问题,可现在看来却是冰山一角啊!”
邬思道点头表示认可,但他迟疑着开口道:“皇爷,臣有些话不知该不该讲。”
“有话直说就是,何必学他人来这一套?”朱怡成当即不悦起来:“你邬思道可不是吞吞吐吐的人,难道多日不见朕,如今却怕了朕不成?”
邬思道嘻嘻一笑:“皇爷说哪里的话,臣只不过见皇爷这些日子心情不畅,怕说错了话惹皇爷扫兴罢了。”
“这些日子扫兴的事多了,也不差你这几句话,说吧。”朱怡成摆了下袖子,端起茶喝了起来。
邬思道点点头,当即道:“皇爷,其实依臣看来福建案发倒也不是坏事,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脓包既然出了,捅破即是,皇爷何必如此烦恼呢?”
朱怡成也不说话,静静听着邬思道继续说。
“其实吏治之事,历朝历代都绕不过去,臣刚前所言如今我大明吏治虽不能称得上绝对清平,但相比满清已是极不错了,更不用说之前相比。何况皇爷体桖百官,首创养廉制度,更令天下清官交口称赞,别人就不提了,就说臣吧,皇爷您也知道臣一向不善经营,又不好治政,如不是皇爷定下的制度,如今臣如何有今日的悠闲,恐怕家里早就揭不开锅了。”
邬思道拿自己做比方倒是让朱怡成嘴角露出了笑容,这话倒是没错,假如以前明的官员收入来比较,邬思道每年拿的俸禄恐怕还不够他喝一个月的酒的,更不用说他家里现在还养了好几个妻妾美婢,每日里花前月下,丝竹乐舞作伴,其乐陶陶了。
“但皇爷要知,吏治此事并非一蹶而就,需朝廷慢慢整治,如同大浪淘沙一般。臣几日前打听了一下福建之案,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那就是卷入福建案中大多官员都是当初留用的官,而我大明复国以来开科举士的官员在其中的并不多,有些人就算牵连在内却也大多仅仅小过。”
邬思道这番话又让朱怡成心里舒服了许多,他仔细想了想事情的确是这样的,福建上下官员中招的十之八九都是之前留任的官员,而开科举以来任命的官员的确数量不多,而且牵连进去的情节也不重。更何况无论是当初发现贪腐的福州知府唐纬还是现在的知府崔宏毅,一个是朱怡成复明后任命提拔的官员,而另一个是当年的恩科进士,是他的天子门生。
第六百七十二章 小惩
邬思道指出,吏治之弊古就有之,这人非圣贤,除了极少数人外,大多数人在利益之前很难有能把持得住的。这就是人心的问题,朝廷眼下制度已在,制度是一方面,其中养廉制度至少可以保证大多数愿意当清官的官员衣食无忧,并且抵制住一些诱惑。至于监督制度也能及时察觉到吏治的问题,再加上国法的约束,只要朝廷有决心,他认为在经历福建一案后,整个大明吏治定将有极大的好转。
“不过臣以为,此事万万急不得,只要皇爷和朝廷的决心不变,自然有大治的一日。再者,眼下我大明新复国土,这些国土都需人去治理,何况水清则无鱼,下重药固然能治得了重病,可往往也容易大伤元气啊!”
邬思道这一番话说完,朱怡成静静坐着半天都没开口,他想了想后目光朝着邬思道望去,若有所思问:“你今日来是受人所托吧?”
邬思道根本就没打算瞒过朱怡成,当即笑着点头承认:“皇爷英明。”
紧接着,邬思道又解释道:“其实臣也觉得如今大张旗鼓有些过了,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当日皇爷在殿中雷霆震怒,三法司和锦衣卫,甚至包括军机处自然不敢怠慢,而今肃贪已近尾声,可皇爷却一直未有任何交代,不能不让群臣惶惶。再者,有些官员的确该杀,可是有些人却未必有重罪,如今正是用人之时,有些小错者倒不如小惩即可,以示仁德……。”
“哼!你好大的胆!”朱怡成脸色顿时一变,厉声喝问道:“此等贪官污吏,如仅是小惩国法何在?他们伸手贪污受贿之时又何尝想过这天下百姓,想过国法无情么?你区区一个学院山长,如何替这等人说话?有何居心!”
“皇爷,臣不敢……。”面对朱怡成的愤怒,邬思道扶着轮椅起身,随后跪了下来:“臣只是就事论事,并无任何私心,如有的也只是一片赤诚。臣只是担心皇爷如今大兴牢狱,使其国本不稳而已,眼下满清未灭,蒙古那边又又异族蠢蠢欲动,西南三省又乱成一团,一旦因福建案闹得不可开交,天下众官员人人自危,我大明必将元气大伤啊!”
“呵呵,那么说你倒是好意了?”朱怡成皮笑肉不笑地看着邬思道。
邬思道的头伏的更低了,可他的声音却依旧清晰洪亮:“臣只是为我大明和为皇爷所虑,如臣话中有冒犯皇爷的,臣任凭皇爷处置。”
“好!好!”朱怡成口中道了两声好,脸上去冷若冰霜:“任朕处置?那就处置吧!传朕旨意,邬思道妄论朝政,言词狂妄,着革去学堂祭酒一职,罚俸一年,令其即日在家闭门思过。”
说完,朱怡成看都不看跪着的邬思道一眼,起身就走,而邬思道连忙朝着朱怡成离开的方向道了一声臣谢恩,等朱怡成走远不见人影后,邬思道这才抬头看了看,随后就如同没事人一般从地上爬了起来。
“邬先生,您……何必如此呢?”一直在边上守候着的小黄门知道邬思道腿脚不便,连忙上前搀扶起他,心有有些不忍地说了一句。
“你倒是体谅我,不怕皇爷怪罪?”邬思道起身掸了弹身上的灰,见那小黄门年龄不大笑着问了一句。
这一句话可把小黄门吓得不轻,朱怡成的大明太监地位不高,而且宫中规矩极严,这句话要是被旁人听了去再在朱怡成那边一讲,他弄不好就得当场仗毙。
见小黄门一副面无人色样子,邬思道顿时哈哈一笑,拍拍他肩膀道:“莫怕莫怕,皇爷可不是小气的人。”
说完后,他直接坐回轮椅中,然后朝远处招了招走,之前推他进来的人快步上前接过轮椅,推着笑眯眯的邬思道离开了。这时候小黄门看着离去的邬思道心里是又担心又惶恐,更多的是恼怒,忍不住狠狠暗骂这个瘸子真不当人子,自己好心好意安慰他一句,他倒差一点儿让自己丢了脑袋,皇爷今日下旨夺了他祭酒之位夺的好,夺的呱呱叫,他就是活该!
丢了祭酒之位,再加罚俸一年和闭门思过,但邬思道却丝毫没有在意,相反出了宫门后他脸上还露出了一丝轻松的表情。
深知朱怡成脾气的他非常清楚,今天这事并非是坏事,虽然表面上看他惹得朱怡成大怒,还丢掉了祭酒的职位,可实际上他进宫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从表面看,朱怡成大怒之下异常严厉地处罚了他,可实际上却没给邬思道带来什么损失。所谓的祭酒官职只不过是个挂名而已,虽然丢掉这个职务,但他依旧是学院的山长,还掌管着皇家学院。
假如朱怡成真的要一棍子打死他,有的是手段。比如说夺去他的爵位和本职,现在邬思道不仅有着爵位,还有着太傅的本职在,这两个头衔才是邬思道真正的地位体现,朱怡成一没夺爵,二没有去掉他的太傅本职,仅仅丢了一个祭酒的挂名,这种惩罚根本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至于罚俸一年,更是不痛不痒,邬思道一年俸禄虽多,但他平日里的收入可不少,比如皇帝之前赐与的钱财和田庄,足够让他悠闲地过日子了。还有闭门思过就更可笑了,邬思道原本腿脚就不好,平日除了去学院基本就是宅在家里红袖添香,这个闭门思过根本就没任何意义。
聪明如邬思道自然明白朱怡成这样的真正意思,那就是朱怡成借这件事敲打他而已,是对于他受人之托然后在这种情况说情的惩罚。既然皇帝已经惩罚过了,那么这件事也就算是过去了,而朱怡成做出了这个决定,自然他邬思道刚才所说的那些话也就听进去了。
“哎……亏了亏了,看来过几日要找廖中堂讨要些好处才是,对了,记得他有收藏着一副黄庭坚的字画,平日里视若宝贝,以它作抵倒是不错。”回去的一路上,邬思道嘴角挂着笑,暗自想道。
第六百七十三章 名册
邬思道判断的没错,朱怡成的确听进去了他那些话,并且用这种方式敲打了他一番。
其实在之前,朱怡成就已经有些想法了,随着福建案调查牵连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作为皇帝的朱怡成心中隐隐约约有了些不安,尤其是之前他去南京城内听到的那些话,更引起了他的警惕,其中就包括应天府的孙经历被抓一事。
邬思道有句说的没错,那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眼下他对于此案一直未有决断,而朝中百官又人人惶惶不安,甚至有些人为了讨好皇帝搞起了株连办案的勾当,用后世的一句话来讲,那就是宁可错杀三千也不可放过一个。
在这种大风气下,这件案子的风波是越来越甚,如此再下去的话恐怕就难以收拾了。而且正如邬思道所言,满清、蒙古,沙皇俄国,再加西南三省,这些势力依旧在虎视眈眈,大明在这种情况根本乱不得,一旦因为整顿吏治导致天下大乱,那对于大明是一种无可避免的巨大损失。
第二日,下定决心的朱怡成直接召来各位军机大臣和三法司主官,并同锦衣卫张冉,明确指出福建案的调查可以结束了,对于福建一案贪腐所引出了一系列案子必须严格审查,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案子中对于当事人尽快释放并复职。
至于查实有问题的人,根据案情轻重分别处理,或降职、或夺官、或流放、或死罪。国法写得清清楚楚,何罪应该如何判决,全权交由三法司定案。
此外,朝廷将以此引以为戒,加强官员监督,增加巡察御史人员,锦衣卫也同样担负起监察职责,以避免此类案件的再次出现。
朱怡成如此交代后,在场所有人都大松了一口气,尤其是作为首席军机大臣的廖焕之心头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这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