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振南明-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一功见状连忙打起圆场:“哈哈,你们父子俩别整天别扭着了。便算给我一个面子。”
“哼,看在你高叔叔的份上这次便饶了你。说罢,有什么紧要事”
“父帅,最近城中有传闻,说伯爷爷在九宫山战死了。”
李来亨刚刚到荆门时便听到了这个消息。当时他还不以为意,认为百姓是在以讹传讹。
可后来传这个消息的越来越多,便是军营之中也开始流传了。李来亨也按捺不住了,亲自派人去打听。
这不打听还好一打听才知道李自成率领的顺军确实在九宫山跟清军进行了一次血战。
按照传闻李自成突围之后却被一伙儿村民活活打死,顺军余部分崩离析。
这个说法实在是太真了,由不得李来亨不相信。
第二百三十一章 郝摇旗“借粮”(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花厅内的气氛一时有些沉寂。
良久李过才压低声音道:“这件事你不用管了,老子会亲自去派人调查。”
李来亨急道:“父帅,军营那边该怎么办靠压是压不住的啊”
“老子叫你不要管了,你听不懂吗”
李过突然爆发,冲着李来亨一阵咆哮。
李来亨愣了一愣,随即跪倒在地冲李过叩首道:“都是孩儿不好,父帅不要生气了。”
“下去吧”
李过不耐的摆了摆手。
李来亨颤巍巍的站起身来,一咬牙转身离去。
待李来亨离开后,李过整个人就像一只泄了气的羊皮筏子瞬间软了下来。
“国勋,这不会是真的吧”
高一功虽然也很震惊,但至少还保持着冷静。
见李过情绪有些失控,他好言安慰道:“你先别急,把事情弄清楚了再说。兴许是小老虎弄错了呢”
但他心里也清楚这种事情不太可能是空穴来风。
如今荆门城中把李自成战死传的有鼻子有眼的,他们也得做好最坏的打算。
“国勋,你说说看,那堵巡抚是不是从一开始就知道了怪不得谈判中他一点也不肯让步,仿佛吃定了我们似的。”
李过归降谈判时的最大资本就是李自成。
只要李自成没死,李过随时都可以前去投奔。
可若是李自成已经死了,局势就完全不同了。
除了投奔满清,李过只能归降明朝。在两大强敌之间,夹缝求生实现太艰难也太不现实了。
“这倒也未必,还是把事情弄清楚再说。不管怎样,你得振作起来”
高一功拍了拍李过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
李自成如果没死自然最好,他们可以按照原计划假意归降,寻找机会前去投奔。
假如李自成真的死了,李过便得担起重担。
别管将来要不要扯旗单干,顺军旧部都需要一个说一不二的领头人。
高一功的资历足够,但他的性格不太适合做这个领头人。
李过却十分合适,他的气势颇有几分李自成的真传。
“可怎么弄清楚难道我亲自去问堵胤锡”
李过现在已经彻底乱了方寸,不知该如何是好。
“当然不用去问他。”
高一功叹了声道:“直接去看坻报就好。”
李过如梦方醒。
对啊,他现在已经是明军将领了,自然有权力翻看坻报。
像如此重大的事情坻报上一定会有记载的。
“我这便命人把这几个月的坻报都翻出来”
李过攥紧拳头道。
长沙府。
知府赵徽急得在府衙内团团转。
数万军队突然出现在长沙府简直要把人吓死。
赵徽在幕僚的建议下第一时间向湖广巡抚堵胤锡报告。可他写的信函送到武昌后却如同泥牛入海般没了音信。
此时赵徽有两个选择。
其一是继续等下去,等到堵胤锡给他下达命令。
其二是自己写一份奏疏,派人赶快送到南京供天子御览。
当然这样做是有很大风险的,万一将来堵胤锡追究起来,责问他为何越级上报,赵徽将会十分被动。
但如果他不写这份奏疏,同样十分凶险。
万一贼人真的攻城,以长沙府内这些兵卒想要守住是不可能的。
一旦被贼人攻克府城,赵徽一个失土之罪是跑不了的。
届时即便赵徽侥幸逃脱,也会被锦衣卫逮拿回京,戮于西市。
到了那时,堵胤锡可不会替他说一句话。
在死道友还是死贫道这件事上赵徽当然会选择前者。
即便因此得罪堵胤锡他也在所不惜。
不能再等下去了
最终赵徽咬牙下定了决心,他准备叫人准备笔墨,亲自来写这份奏疏。
正在这时突然有人来报,那伙儿贼兵的首领派人向城内射来一箭,箭上绑有书信。
赵徽连忙命他把书信呈上来。
说是书信其实不过就是一个小纸条。
内容也很简单,就是要求长沙官府借粮给他们。
赵徽当然明白说是借粮,其实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信的最后写有郝摇旗三个字。
不过赵徽并没有太大的反应,他根本没有听过此人的名字,想必是哪个山头的草头贼。
赵徽一时无策,索性叫来幕僚一起商议。
那幕僚在看到郝摇旗三个字后却是大惊。
“东翁,此人乃是李闯麾下悍将啊”
“什么”
赵徽吃了一惊道:“那这支军队岂不是就是闯军了。”
闯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悍的,虽然被清军一路穷追猛打,但当年也没少让明军吃苦头。
“本官该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郝摇旗亲自前来“借粮”,赵徽若是不借,郝摇旗一怒之下势必会下令攻城。城破之后赵徽肯定难逃一死。
可如果赵徽迫于压力借粮给郝摇旗,万一事情走漏了风声,此事被朝廷追究,一顶通敌的帽子扣下来赵徽同样是吃不了兜着走。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现在的处境都很艰难。
“东翁莫慌,便且先把粮食借给他吧。”
听幕僚这么说,赵徽眉毛一挑道:“那万一将来朝廷知道了呢”
“朝廷又没有证据,只凭一些闲言碎语就能治东翁的罪吗至于库中粮食缺项,随便做做账目便是。”
两害相权取其轻,对赵徽来说显然跟郝摇旗合作的风险更低。
“那该如何跟这郝摇旗交接呢”
郝摇旗要的是粮食,可那么多粮食不可能凭空变到郝摇旗面前。
赵徽要想把粮食“借给”郝摇旗,就必须打开城门。
天知道这个时候郝摇旗会不会趁机攻城。
“东翁不妨与郝摇旗约定一个时间地点,在那里交割。只要保证那个地点远离府城即可。”
赵徽眼前一亮。
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法子。只要别在城下交割就好,便是郝摇旗反悔赵徽也有时间组织人手守城。
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赵徽可以让运送粮食的衙役、府库兵扮作商人,组成一个临时的“商队”。
这样可以进一步的洗脱赵徽本人的罪名,即便将来朝廷追究起来也没有证据证明他私通郝摇旗。
第二百三十二章 秀才遇到兵(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尽管如此,赵徽还是希望知道这件事情的人越少越好,最好只有幕僚陈阳一个人知晓。这样泄露他通敌的可能性便会降到最低。
思定之后,赵徽便冲陈阳吩咐道:“这件事便交给你来办吧。若是办好了,本官重重有赏。”
陈阳直是大喜。
东翁把如此重要的事交给他来办,足以证明对他十分信任。毕竟这是关系到身家性命的隐秘之事啊,看来东翁已经彻底把他当做了自己人。
陈阳顿时生出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豪壮来,拍着胸脯保证道:“东翁放心,我一定把这件事办好。”
陈阳不是长沙府在编官吏,故而即便溜出城去和郝摇旗谈判也不会引起怀疑。
饶是如此他还是赔上十分小心,在出城之前进行了一番细致的化妆,保证没有人能认出他来。
如此出了城,陈阳直接来到郝摇旗营中,表示自己是长沙知府派来与郝将军谈判的,请求代为通报一声。
一名士兵立刻前去将消息报给郝摇旗,不多时的工夫他便折返回来对陈阳道:“我家将军说了,叫你速速去见他。”
说罢转过身来在前面引路。
陈阳深吸了一口气拔步跟了上去。
这营寨显然是刚刚搭建起来的,士兵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看的出来这些士兵很饿,当陈阳从他们身边走过时,他们眼中都投射出一股贪婪的目光,犹如野兽一般。
陈阳打了个寒颤,下意识的加快了步伐。
好在走的时间不算太久,前面引路的士兵就停了下来。
“站在这里别动。”
那士兵冲陈阳交代了一句便上前搜身。
陈阳知道这也是例行公事,是为了防止他藏匿刀剑行刺,故而十分配合的张开双臂任由那士兵搜查。
等那士兵搜查完,陈阳这才迈开方步走入帐中。
这虽然是他第一次参与谈判,却没有丝毫的拘束。
进入帐中后陈阳扫了一眼,发现一个身材健硕皮肤黝黑的汉子大马金刀的坐在营帐正中唯一的一把椅子上,心道这位一定就是郝摇旗了。
陈阳不像他的东翁两眼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陈阳对于农民军是十分了解的,尤其是闯营诸将,他基本都能念出名字来。
这是因为他一度认为大顺将代替大明治天下,故而想要改换门庭前去投效。
既然要去投靠自然要把东家的底细摸透了。
可后来大顺打下北京没多久就在山海关惨败给了鞑子,一路跑到了山西,陕西,最后彻底丢光地盘重新成了流贼。
陈阳暗自庆幸还好没有冲动,不然现在恐怕只能跟着一众顺贼吃土了。
当然郝摇旗和其他顺军诸将不同,他不是李自成的嫡系,故而在顺军内部一直受到排挤,难以得到重用。
这次李自成战死在九宫山,群贼一时无首,肯定有人起了扯旗单干的心思。这郝摇旗估计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让陈阳感到惊讶的是,郝摇旗麾下的兵力似乎有几万人,他一个捭将怎么能统率这么多士兵的
当然这些不是他需要考虑的问题。他只需要替东翁争取更多的利益就是了。
陈阳走到郝摇旗近前,躬身冲其行了一礼道:“陈某拜见郝将军。”
郝摇旗嘿嘿笑道:“你小子是长沙知府派来跟咱老子谈的说罢,他想怎么借粮。”
郝摇旗并没有和陈阳兜圈子的意思,而是开门见山的问道。
陈阳颇是有些尴尬。
他原本准备好了一套说辞,不曾想还没来得及说出口,郝摇旗便逼他摊底。
“额,郝将军莫急。我家东翁仰慕郝将军的威名,这粮食就权当送给郝将军了,不用还。”
“哼,送他当咱老子是什么,是强盗土匪吗”
郝摇旗从鼻子里喷出一股白气,狞笑道:“要不这样吧,咱老子欠他一个人情,以后他用得着咱老子的时候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