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9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⒌氖蕴健>」芩虏⒎侨缫庵煺盎故乔咂湟飧队兴臼┬小
“永乐中皇祖常谕皇考及朕谓此叔有异志宜备之。然皇考待之极1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一《宣宗击射》。
2《明史》卷九《宣宗纪》。
3叶盛:《水东日记》卷七《后人把滑》。
厚。如今日所言果出于诚则是旧心已革不可不顺从也。”1朱瞻基顾谓群臣的这番话不无弦外之音既有警示亦有安抚。但身处局内的朱高煦却毫无所悟。
次年改元宣德正月里汉王朱高煦派人入京进献元宵灯。有人告诉朱瞻基:“汉府所遣来者多是窥瞰朝廷之事特以进献为名。”2朱瞻基对此岂无所知他不过采取后制人之策表面上推诚以待而静观其变。他在这方面的克制力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汉王府索要骆驼立即与之四十索马与之百二十还有袍服等等皆遂其意。这些做法与朱瞻基性格颇有些不符显然是他周围文臣们起了作用。一个比较成熟的文官集团已经在永乐、洪熙乃至宣德三朝皇帝身边逐渐形成了。
朱高煦的准备则极不顺利。八月初他命亲信枚青秘密入京约英国公张辅为内应结果反被张辅执送朝廷。再约山东都指挥使靳荣于济南反叛相应又被山东布、按二司官觉察预防谋不得。朝中旧功臣既无人内应地方官员又不肯从乱朱高煦陷于孤立之中。在乐安家中居丧的御史李浚得知朱高煦相招连忙换装改名间道入京告变。
倘若朱高煦稍有头脑他应该明显感觉到形势对于自己的不利但他却不顾一切地举起了反叛的旗帜。八月初一朱高煦在乐安授官命将建立五军。五天后便遣百户陈刚入京进疏并且致书诸公侯大臣指斥仁宗违洪武、永乐旧制给文臣诰敕封赠并指夏原吉等为“奸臣”终于重演“靖难”旧剧。
直到这时候朱瞻基才临朝宣布命将出征他确实做到了仁至义尽。起初决定派阳武侯薛禄将兵征讨但是第二天夜里召集群臣计议时大学士杨荣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皇上独不见李景隆事乎?”1他一句话把人们引到了二十多年前那场夺位的灾难之中。“彼谓陛下新立必不自行。今出不意以天威临之事无不济。”2杨荣十分明确地提出要朱瞻基亲征。朱瞻基没有说话沉默片刻后他用征询的眼光看了看夏原吉。“往事可鉴不可失也。”3夏原吉猜到了皇帝的心思“臣昨见所遣将命下即色变临事可知矣。且兵贵神卷甲趋之所谓先人有夺人之心也。荣策善。”4杨荣和夏原吉都亲身经历了二十多年前的那场“靖难”之役。尽管此刻与当初形势截然不同他们还是希望万无一失而惟恐重现那幕历史惨剧。这也代表了大多数文臣的主张。
文臣们的劝说使朱瞻基终于下定了亲征的决心。武臣中的张辅曾经主动请命出征应该说这也是武臣所必表之态。这场斗争最终是以朱瞻基亲征与朱高煦的失败宣告结束。这是仁宗之治的胜利也是文臣治国的胜利。师还杨荣以决策功受到赏赐得赐银章五褒奖甚至。夏原吉也被赉予加等得赐阍者三人。另一位内阁大学士杨士奇则因在这次出征时反对袭执赵王1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二七《高煦之叛》。
2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二七《高煦之叛》。
1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二七《高煦之叛》。
2《明史》卷一四八《杨荣传》。
3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二七《高煦之叛》。
4《明史》卷一四九《夏原吉传》。
使朱瞻基得到保全叔父之名彻底孤立了汉王朱高煦杨士奇因此更得到信用及赏赐。
仁宗身边那批有为的文官重又聚集于朱瞻基的周围并为其所倚靠。
这一年十月曾因气死仁宗而入狱的翰林侍读李时勉被复官。史书记述了这有趣的一幕。
当时有人对朱瞻基说起李时勉得罪先帝的情况朱瞻基不由大怒命令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使者去后他愈想愈气又令王指挥前去将李时勉绑赴西市斩不必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时使者正巧带李时勉由端东门入没有碰上。朱瞻基见到李时勉骂道:“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李时勉叩头道:“臣言谅闇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听了这两件事朱瞻基怒气稍解。李时勉说了六事便说不下去了。让他接着说完他回答说:“臣惶惧不能悉记。”这时朱瞻基已怒气全消。“是第难言耳。草安在?”他甚至想再看一遍那份疏草。“焚之矣。”李时勉答道。朱瞻基不由叹息一番在他的心目中李时勉已经完全是一位忠臣了。等到王指挥去狱中提人不到回来复命时李时勉已冠带立于阶前。1李时勉的复职表现了朱瞻基的宽容大度。李时她虽然不属于当时文官集团中的代表人物但却是当时较有影响的儒臣朱瞻基的做法自然会得到文臣的普遍欢迎。
四个月以后有五名文臣在文华殿得到皇帝赐予的范银图书。他们是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胡■。蹇义得到的是“忠厚宽弘”夏原吉为“含弘贞靖”杨士奇“清方贞靖”杨荣“方正刚直”胡■“清和恭靖”。后来又有一位内阁学士杨溥。这便是史称的“蹇、夏”、“三杨”。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经历了长期政务锻炼的文官群体。蹇义掌吏部夏原吉掌户部“三杨”掌内阁胡■掌礼部。他们在继承和推行洪熙、宣德两朝仁政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也便是“宣德之治”的基础。
永乐后期由于皇权过于强化以及成祖本人不顾客观条件一意孤行好大喜功所造成的各种社会问题在仁宗短暂的一年间根本无法解决这任务也便落到宣宗头上。当时主要问题是财政的困难。北征、迁都、营建、下西洋宝船、朝贡使臣的接待以及安南内属后的交阯布政使司这一切都花费了大量资财。为了这样庞大的支出只有加重赋役征输结果又造成对生产的破坏社会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状态之中。
仁宗即位后停止了北征、营建和西洋宝船。这些紧缩开支的措施收到一定效果。宣宗即位后在解决了汉王对皇位的威胁后继续推行了这种紧缩开支的政策。其最重大的举动便是放弃交阯。
自永乐五年(14o7)安南内属改设为交阯布政使司后几乎没有过一天平静。出征安南的明军撤离仅一年当地便生了动乱。永乐六年(14o8)八月简定、邓悉、阮帅等出攻盘滩、咸子关扼三江府往来之路慈廉、威蛮、上洪、大堂、应平、石室诸州县皆起响应。当地明军镇压不力只得调云、贵、川三都司及成都三护卫军由西平侯沐晟挂征夷将军印率师征讨。但是同年十二月沐晟兵败生厥江参赞军务的兵部尚书刘儁突围不成自经而死交阯都司吕毅、参政刘显同时战死。次年二月成祖只得再次启用当初平定安南的主帅张辅。十一月张辅擒获简定报捷随后即受命班师。当时成祖正着力于北征交阯不再成为重点。因此当退据乂安的陈季扩派人入朝求封时成祖援例诏陈季扩为交阯布政使并分授其部属都指挥、参政、副使等官。这与陈季扩求封安南国王的愿望大相径庭结果一纸诏书反而成为交阯新战乱的导火线。永乐九年(1411)成祖不得不第三次命张辅率军前往交阯。张辅到达交阯后形势开始生变化明军逐渐控制了局面但是陈季扩仍然坚持了两年多直至永乐十二年(1414)初阮帅被擒陈季扩败退老挝于蒙册被明军俘获交阯重新平定。
成祖凭藉武力征服对交阯进行的统治很难稳定持久。永乐十六年(1418)正月清化府俄乐县土官巡检黎利起兵于兰山交阯再次动乱起来。史书往往将交阯的动乱原因归咎于官吏的苛政和宦官马骐的过失。当初甚至成祖也曾这样认为因此在镇压之后他便注意实行抚绥安辑。但是不管是武力还是抚治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直到成祖病故交阯的动乱始终未曾平息。
征服安南是成祖决策的一大失误他自己也明明知道经营的重点应放在北方却没有决心从交阯撤足。永乐十四年(1416)以后他已决定北迁国都对交阯更无暇顾及只能被动维持交阯成为明朝的一大包袱。
当这个包袱落到仁宗身上的时候他曾经进一步采取抚绥之策甚至授予黎利清化知府但是仍然毫无作用黎利拒绝受官交阯战事再起。所以到洪熙元年(1425)二月朝廷只好命荣昌伯陈智为征彝副将军征讨黎利。这种反复抚绥、征剿征剿、抚绥没有任何解决问题的希望也不知何时是个尽头。对此几乎人人皆知却无一人敢于出来进言。当初解缙因为反对用兵交阯触怒成祖而被谗杀人们记忆犹新。
陈智出征失利的败报送到朝中时已经是宣德元年(1426)。朱瞻基只好再命成山侯王通佩印出征而与此同时他似乎已经开始重新考虑如何处理交阯问题了。
最先知道皇帝心思的是内阁大学士杨士奇和杨荣。宣宗谕旨督责陈智等人兵败的第二天便在文华殿中秘密召见了二杨。“昨谕荣昌伯等敕已行朕有一言独与卿二人知之。”宣宗略带含混地说道:“昔在南京皇考曾与朕言:‘太祖定天下安南最先归化。黎氏篡陈法所必讨求陈氏之后不得故郡县其地。若陈氏尚有后立之犹是太祖之心而一方亦得安静。’此语藏之朕心未尝忘。”
“永乐三年初征黎贼凡诰敕皆臣等亲承面命。圣志惓惓在于兴灭继绝。”二杨回答得可谓婉转得体放弃交阯复立安南不仅是太祖、仁宗之心也是成祖的惓惓圣志。
“其时朕虽髫年尚记一二圣语亦如卿等所言。”宣宗立即表示附合“卿二人意与朕合三二年内朕必行之。”1这次谈话便是宣宗放弃交阯的前奏。这次谈话后不久一天退罢朝宣宗又在文华殿召见了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四人。他次直接谈到了放弃交阯:“太祖皇帝祖训有云:‘四方诸彝及南蛮小国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力不足供给得其民不足使令吾子孙毋倚富强要战功。’后因黎氏弑主虐民太宗皇帝有吊伐之师盖兴灭继绝盛心也。而陈氏子孙为季犛杀戮已尽不得已徇土人之请建郡县置官守。自是以来交阯无岁不用兵皇考念之深为恻然。昨遣将出师朕及复思之欲如洪武中使自为一国岁奉常贡以全一方民命卿等以为何如?”1这一次又谈到了《祖训》可见宣宗确实反复考虑了因为他不仅要说服群臣而且要先说服自己。但是对于蹇义和夏原吉来说这实在太突然了他们一时还无法接受这一现实。
“太宗皇帝平定此方劳费多矣。二十年之功弃于一旦臣等以为非是。”这大约并未出乎宣宗意料他看了看杨士奇和杨荣问道:“卿两人云何?”“交阯唐虞三代皆在荒服之外汉、唐以来虽为郡县叛服不常。汉元帝时珠崖反兵击之贾捐之议罢珠崖郡前史称之夫元帝中主犹能布行仁义况陛下父母天下与此豺豕较得失耶!”2宣宗点了点头。这番对话目的在于说服蹇、夏二人。像放弃交阯这样的大事必须得到蹇、夏为的主要大臣的支持这当然还需要时间。但是事情展得比宣宗预料要快些就在宣德二年(1427)即生了王通与黎利私下立坛为盟之事。王通初至交阯曾大败黎利但不久黎利势力复兴朝廷再命安远侯柳升、黔国公沐晟调军征讨。柳升勇而寡谋沐晟怯而无能。明军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