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4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栋松手荨罚骸岸凿熹炷河耆鹘煲环辞迩锝ニ缙嘟艄睾永渎洳姓盏甭ァJ谴焖ゴ浼踯圮畚锘荨N┯谐そ抻锒鳌!苯钥俺撇恍嗝A捞畲驶褂幸桓鱿灾奶氐慵唇隙嗟夭捎昧嗣窦涞馁邓字锼朴谠擞们诚悦靼住⑸蜗蟮挠镅哉媸档胤从成缁嵘畋硐至嗽诖艘郧暗奈难ё髌分薪仙俪鱿值氖忻袂榈鞫庹撬拇首髂茉谏缁嵘瞎阄鞔钍芟虏闶忻裣舶闹匾颉
柳永生活在一个社会生着剧烈变化的时代他力图在作品中有所反映因而对词的题材范围有所扩大。他流连市井与下层市民有较多接触于是从平民的真实感受出较为客观而真实地描写了繁华的都市、达的经济、高度展的文化和丰富多采的市民生活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时代气息。出身于仕宦之家的柳永原本怀有强烈的仕进欲望但屡试不第和仕途坎坷使他的人生观生了一定的变化。他既向往治国平天下又无法忘情青楼歌馆这种内心的矛盾导致他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传统的伦理规范他在感叹怀才不遇的同时又不时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和对仕宦生活的厌倦而这类词作正是当时失意文人心态的典型写照。
北宋时柳词曾风靡一时“传播四方”为社会各阶层人士争相传诵叶梦得《避暑录话》援引西夏一归朝官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当时直接学柳词的有沈唐、王观、晁端礼、万俟咏、曹组等人而黄庭坚、秦观、贺铸、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周密、张炎等名家也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周邦彦一赋得三朝之眷周邦彦(1o57—1121)字美成晚年自号清真居士盖取晋山涛推举阮咸的话:“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之意。1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周邦彦在《南浦·浅带一帆风》一词中曾说:“吾家旧有簪缨。”所谓簪缨即古代官吏的冠饰这说明他的先人中不乏作官的人但大概又多仕宦平平。在方志或史书中留下名字的只有他的叔父周邠。周邠“字开祖嘉祐八年(1o63)登进士第。熙宁间苏轼倅杭多与醻唱所谓周长官者是也”2。《宋史·周邦彦传》称他“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3。但他却喜好读书博涉百家之言。元丰二年(1o79)朝廷锐意改革广招人才将太学生从1ooo人增扩为24oo人周邦彦亦以其博学而被选录为太学外舍生。元丰六年(1o83)生了一件对周邦彦一生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这年七月年方28岁的周邦彦写了一篇《汴都赋》上奏大得神宗欣赏不仅命令侍臣在迩英殿宣读这篇赋其后还把周邦彦召到政事堂提拔他为太学正。这虽是一个正九品的低级小官但毕竟由皇上亲自提拔并从此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宋神宗之所以欣赏这篇赋是因为这篇赋中如“抑强贾之乘时摧素封之专利”等“颇颂新法”。1元丰八年(1o85)神宗去世哲宗继位。但由于哲宗年龄尚幼小由神宗的母亲宣仁太后高氏听政而这位太后向来反对新法《宋史》本传说周邦彦“居五岁不迁”其原因就不难理解了。此后他历任庐州教授、溧水知县等。元符元年(1o98)六月“哲宗召对使诵前赋除秘书省正字”2。宋徽宗也很喜欢这篇《汴都赋》曾召“赐对崇政殿上问《汴都赋》其辞云何?对以岁月久不能省忆用表进入。帝览表称善”3。周邦彦因之又得以提拔。所以楼钥在《清真先生文集序》中说:“钱塘周公少负庠校隽声未及三十作《汴都赋》七千言天子嗟异之哲宗始置之文馆徽宗又列之郎曹皆以受知先帝之故以一赋而得三朝之眷儒生之荣莫加焉。”周邦彦虽然在徽宗朝历任考功员外郎、卫尉卿又以直龙图阁出知河中府出知隆德府和明州同时还曾一度入为秘书监进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等但他一生的主要业绩仍是以词家名世。宣和三年(1121)卒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南)终年66岁。
以词家名世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周邦彦的著述凡四种:《清真集》24卷《清真杂著》3卷《操缦集》5卷《清真词》2卷后集1卷。诚如陈振孙在《清真集》解题中所说:“邦彦博学多能尤长于长短句自度曲其提举大晟府亦由此。既盛行于世而他文未传。”这种情况早在楼钥为周邦彦编文集时就已有同样的感慨他在《清真先生文集序》中说:“公之殁距今八十余载世之能诵公赋者盖寡而乐府之词盛行世莫知公为何等人也。”都可说明周邦彦乐府词的成就是他一生最辉煌的成就其他1《世说新语·赏誉第八》。
2《咸淳临安志》卷66《人物七·列传》。
3《宋史》卷444。
1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尚论三》。
2《宋史》卷444《周邦彦传》。
3《咸淳临安志》卷66《人物·列传·周邦彦》。
一切比起来都为之相形见绌。
明人毛晋致力于周邦彦词集的收集他说:“余家藏凡三本:一名《清真集》一名《美成长短句》皆不满百阕。最后得宋刻《片玉集》三卷计调百八十有奇晋阳强焕为叙。余见评注庞杂一一削去厘其讹谬。间有兹集不载错见清真诸本者附补遗一卷美成庶无遗憾云。若乃诸名家之甲乙久著人间无待余备述也。”1对于周邦彦词的成就前人多有评述比较起来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在著录《清真词》时所作的解题最为言简意赅。他说:其词“多用唐人诗语括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周邦彦的确善于熔铸前人(主要是唐人)的诗情佳句入词而且运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例如《西河·金陵怀古》: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酒旗戏鼓甚处是?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1t;//pgn》这里的第一句“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是巧用南朝谢脁《入朝曲》中的诗句:“金陵帝王州江南佳丽地。”而“怒涛寂寞打孤城”则是演绎的唐代诗人刘禹锡《石头城》七绝中的诗句:“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刘禹锡还有一七绝题《乌衣巷》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正是本词“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的所本。梁启说:“张玉田谓清真最长处在善融化古人诗句如自己出。读此词可见词中三昧。”1周邦彦娴熟地运用古人诗句的情况在他的词中随处可见的确称得上一大特点。如《夜游宫·业下斜阳照水》一词中的“桥上酸风射眸子”即袭用的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东关酸风射眸子”句;而同一词中的“为萧娘书一纸”句亦本于杨巨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真是浑若天成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这都是为后人颇为称道的。
周邦彦很受柳永的影响的确像陈振孙指出的那样善于长调铺叙婉转曲折令人回味。如《兰陵王》(咏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木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1t;//pgn》暗滴。
陈延焯的《白雨斋词话》分析这词说:“‘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二语是一篇之主。上有‘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之句暗伏倦客之根是其法密处。故下文接云:‘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久客淹留之感和盘托出。他手至此以下便直抒愤懑矣!美成则不然‘闲寻旧踪迹’二叠无一语不吞吐只就眼前景物约略点缀更不写淹留之故却无处非淹留之苦直至收笔云:‘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1《隐湖题跋·跋〈片玉词〉》。
1见《艺蘅馆词选》转引自唐圭璋《宋词三百笺注》之《评笺》。
遥遥挽合妙在才欲说破便自咽住其味正自无穷。”寓情于景含而不露这正是周邦彦词的魅力所在。这词直到南宋绍兴初年仍在都城临安甚为盛行“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1。
周邦彦早年较为放荡不羁在汴京多与歌妓往来。宋人不少书如张端义《贵耳集》、周密《浩然斋雅谈》等都记载了他与当时名妓李师师的亲密关系虽不无牵强附会之处但大体应是可信的因为周邦彦有不少这方面的词作。如《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张端义、周密等都附会这是周邦彦躲在李师师床下追记的李师师与宋徽宗相会的场景其实不如说这正是周邦彦与歌妓相会的写照更为合乎实际。《宋史》本传说他“疏隽少检”看来不是没有根据的。
纵观周邦彦的词作从总体上说缺乏苏轼“大江东去”那样豪迈的气魄而多的只是类似柳永那样的“浅斟低唱”。周邦彦生活在神宗元丰至徽宗宣和年间这正是北宋的鼎盛时期宋孟元老在其所著《东京梦华录》的序中说:“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故在周邦彦的词中没有丝毫的金戈铁马之声有的只是他个人的长吁短叹。可以说周邦彦的词在内容上是苍白的但在艺术上却有较高的成就在词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1毛■:《樵隐笔录》。
第四十六章蔡京童贯第一节蔡京(附王黼)
蔡京蔡京(1o47—1126)字元长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熙宁三年(1o7o)进士入仕为钱塘县(今浙江杭州)尉1。熙宁末入京历任流内铨、崇文院属官并开始进入“中书礼房”任学习公事元丰元年(1o78)后任权检正礼房公事、检正户房公事元丰三年任权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元丰五年官制改革后任考功员外郎、起居郎次年八月任贺辽道宗生辰使同年回朝后任中书舍人。元丰七年末升为权知开封府2开始参与宰相、执政们争夺中央权力的活动。
元丰八年三月初正当改革继续实行之际年仅38岁的宋神宗英年早逝。因为神宗正值年富力强所以当于正月初开始生病时宰相王珪、蔡确并没有与神宗商议继承人选之事。直到二月末宋神宗病危之时神宗生母高太后和宰相、执政们在确定皇位继承人选时就应立年仅1o岁的神宗子延安郡王赵佣还是立神宗的同母弟雍王赵颢或曹王赵頵展开了剧烈的斗争。后来在右相蔡确、席执政官(门下侍郎)章惇主张之下得到左相王珪的赞同但撇开了高太后和向皇后确定立赵佣为皇太子(改名赵煦)。这天据说蔡确、章惇命开封知府蔡京率领壮士(一说即是刽子手)在外庭准备杀持异议的大臣由于大臣们都赞成这天才平安度过。蔡京因而也立有“定策功”。但此次立储之事日后成为新旧党争的重大事件蔡京遂采取投靠司马光以求保官。
元祐元年(1o86)二月席执政官(门下侍郎)司马光废免(募)役法恢复差役法限令五日内完成正当章惇、苏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