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4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路线与穴位将之与十二经并列。其后才有元代忽泰必烈《金兰循经》、滑寿《十四经挥》将之进一步阐明。因此王惟一对针灸学的十四经说之形成有奠基作用。在书中王惟一应用了两种腧穴排列法一是将所有穴位按十四经循行排列;一是仍按前代针灸学述穴法:四肢以十二经排列;头、面、胸、背按部位排列。这是当时针灸界习用的两种表达经络腧穴体系的方法王惟一则忠实地反映了这一现象。后来宋朝廷编撰《圣济总录》只采用十四经络循行的方法以介绍经络、腧穴而弃去了四肢、躯体分部的方法使经络学说更体现了人体是一个完整系统的概念。王惟一《图经》则反映了他尚未能冲破晋唐代以来针灸学窠臼因而用兼收并蓄的方法来反映经络腧穴。但王惟一在排列十四经方面与《灵枢经》不同即不循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胸的规律而是以脏腑相为表里的方法排列先述手经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后述足经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最后为任脉和督脉。1而且每一经的穴位则均从肢末肇始以向心方向介绍也不符合经络循行系统之规律。

    1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夏竦序》中国书店重印贵池刘氏玉海堂影刻金大定本1987年。1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夏竦序》中国书店重印贵池刘氏玉海堂影刻金大定本1987年。2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夏竦序》中国书店重印贵池刘氏玉海堂影刻金大定本1987年。3魏稼:《王惟一对针灸学的伟大贡献》《中医药学报》1982年第3期第11—14页。1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明书林宗文堂绣梓本卷上。

    在内容方面《图经》还提供了校勘和理解《黄帝内经》经文的参考资料。因现存所见《内经》是经隋唐杨上善、王冰等校勘注解者难免有误漏。而《图经》所引经文与现存所见《内经》经文有所不同如手太阴肺经主病增加了“卒遗矢无度”、足太阴脾经主病增加了“寒疟”、手少阳三焦经主病增加了“颊痛”等而《内经》中则无这些内容因而有参考价值。在穴位主治方面增加新内容更多。如上星穴增加了“痰疟振寒、热病汗不出、目睛痛、不能远视”;天柱穴增加了“颈项筋急不得回顾头旋脑痛针入五分得气即写之愈”;龈交穴增加“治小儿面疮癣久不除点烙亦佳;鼻塞不利目泪眵汁内眦赤痒痛生白肤翳鼻中瘜肉蚀疮”;大迎穴增治“微风眼睑瞤动不止风泪出”;风门穴增“若频刺泄诸阳热气背永不痈疽”等等体现了宋代针灸临床治疗范围的扩大。在针刺、灸壮方面介绍亦更仔细如言上星应“以细三棱针刺之即宣泄诸阳热气无令上冲头目”“可灸七壮不宜多灸。若频灸即拔气上令人目不明”而囟会则曰:“可灸二七壮至七七壮”“若是鼻塞灸至四日渐退七日顿愈”;还补充了“头风生白屑多睡针之弥佳。针讫以末盐、生麻油相和揩根下头风即永除。若八岁已下即不得针盖缘囟门未合刺之不幸令人夭忌热面、猪、鱼物等”1显示了《图经》内容较前代针灸典籍要丰富得多因而该书不仅是前代针灸经验之汇集而且融入了王惟一在针灸学方面的认识和实践经验。经过他的整理编撰影响所及使针灸学术水平有明显提高和展且使之趋向于统一。《图经》所附十二经穴图及取膏肓穴图、崔氏四花穴图等2也是我们现在能见到的较早的珍贵图谱。

    其次王惟一的贡献在于主持铸造了专用于针灸教学的铜人模型两具。据南宋周密《齐东野语》记载:“又尝闻舅氏章叔恭云:昔倅襄州日尝获试针铜人全像以精铜为之腑脏无一不具。其外俞穴则错金书穴名于旁凡背面二器相合则浑然全身盖旧都用此以试医者。其法外涂黄蜡中实以水俾医工以分折寸按穴试针中穴则针入而水出稍差则针不可入矣亦奇巧器也。后赵南仲归之内府叔恭尝写二图刻梓以传焉。”3周密离王惟一所处年代不远书中记述的都是一些耳闻目睹之事因而是可信的。且《四库全书总目·铜人针灸经》提要亦称“今铜人及章氏图皆不传”与上述记载一致。

    铜人像的创铸给针灸教学增加了形象直观教具便于学生认穴补充了书籍文字阐述和平面图画之不足;在作为测试工具时也增加了认穴的客观标准直到明清时朝廷仍沿用这一方法选用针灸医生如明初医家宁守道“精针灸法应诏入京针铜人中选授太医院大使”1;清代医家左见龙“以其术游京师适太医乏人经推荐应试针灸以针刺铜人之穴多中遂供职太医院”2。因此铜人作为世界上最早之医学模型有力地推动了针灸学的展以至铜人成了当时的“国宝”有说金军南下时曾掠去一具。历代统治者对于铜人都予以重视如元世祖曾于126o年命尼泊尔工匠1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明书林宗文堂绣梓本卷上“风同名经脉或穴名”条下。2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明书林宗文堂绣梓本卷上。

    3周密:《齐东野语》卷14。

    1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版第十二册第385页。2李云:《中医人名词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11o页。修复铜人;明正统年间明英宗也下令重铸铜人并对宋铜人予以高度评价在其御制序中称宋铜人“分布腧穴于周身画焉窍焉脉络条贯纤悉明备考经案图甚便来学”等3。明代针灸学家高武亦仿此铜人铸男、女、小孩铜人各一具。可见王氏所铸铜人之影响及其实用价值。

    王惟一的另一贡献为刻石碑。尽管宋代印刷术已有很大进步但由于印数有限保存不易等原因仍限制着针灸医学的普及与展。为广流传王惟一主持将《图经》3卷刻于石碑之上供针灸爱好者览诵抚拓故石碑对针灸术的流传有推广作用。其时石碑有四方《图经》3卷每卷一方;另一方刻“都数”1卷具有全书索引性质一并放置在当时开封府大相国寺仁济殿(原名针灸图石壁堂)内。元初迁往北京后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在明代被充作修筑京师城垣的材料而埋入土中。1965年至1972年石碑得重新出土受到文物考古工作者的重视经修复整理将五块残石置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中中国通史展览展出1。

    王惟一的杰出贡献使我国传统的针灸学术得以展、推广和普及并纠正了唐代王焘倡灸禁针的谬误。因而至今他的著作对我们研究针灸学术仍然有着文献学作用和参考价值。

    3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明书林宗文堂绣梓本卷上明英宗御制序。1魏稼:《王惟一对针灸学的伟大贡献》《中医药学报》1982年第3期第11—14页。第四十五章柳永周邦彦第一节柳永仕途坎坷柳永(约98o—1o53)1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因排行第七又曾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七、柳屯田。祖父柳崇以儒学闻名。父柳宜宋雍熙二年(985)进士官至工部侍郎。柳永受家庭影响自幼即勤奋学习致力于举业。年长与兄三复、三接皆以擅长文学著称世号“柳氏三绝”。天禧初赴京应试屡试不中乃流落京华沉溺于歌楼舞榭之中。他曾作《鹤冲天》词表达自己的失望之情:“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词盛传一时以致为仁宗所知。据说仁宗初年柳永再次应试原已通过考试但临到放榜时仁宗却将他黜落并斥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1受此挫折柳永更郁郁不得志遂“日与狷子纵游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旨填词柳三变”2过着风流放浪的生活。其间他创作了大量的词其中有为民间歌妓作的俗词有为教坊乐工作的雅词内容多为描绘男女恋情感慨身世遭遇和赞美城市繁华的。这一时期柳永还多次离京外出漫游行踪及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等地。旅途中他写下了不少吟咏各地风光抒羁旅行役之情的词作。

    在浪迹江湖多年后柳永再次回到东京应试于景祐元年(1o34)考中进士。旋即被任为睦州(今浙江建德)团练使推官。任内柳永勤于职守办事干练知州吕蔚对他的才能颇为赏识并向朝廷破格推荐但因朝臣的非议而未有结果。其后柳永任昌国(今浙江定海)晓峰盐场盐监。他作《煮盐歌》一诗反映了盐民的痛苦生活对他们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此外他还出任过华阴县(今属陕西)知县3。后经活动他通过吏部磨勘升改为京官。皇祐中他的寄禄官升为屯田员外郎但不久即因作《醉蓬莱》词而触犯仁宗自是“不复进用”皇祐五年(1o53)前后客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4。著作有《乐章集》传世。现通行有《宋六十家词》、《彊村丛书》等本唐圭璋《全宋词》取其词作最为完备共312。

    一代词宗1柳永生年因记载不详今人有多种推测此取李国庭之说详见《柳永生年及行踪考辨》(《福建论坛》1981年第5期)。此外唐圭璋考为987年6侃如考为99o年林新樵考为984年或更早一些时候。1吴曾:《能改斋漫录》卷16。

    2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39引严有翼《艺苑雌黄》。

    3据明代嘉靖《余杭县志》、万历《镇江府志》记载柳永曾任余杭令、泗州判官、著作郎、灵台令、太常博士等但都不可征信。

    4柳永卒年取唐圭璋之说。其葬地有多种异说其中叶梦得《避暑录话》称其死于润州知州王安礼出钱葬之较为可信。

    柳永是北宋前期最负盛名的词作家他在词史上的突出贡献是展了慢词的形式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长调慢词的创作虽在唐代已有但自晚唐以迄宋初在词坛上占优势的仍是小令。为了以更大的容量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思想感情柳永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增衍小令或改制旧曲或自创新调创作了大量的慢词。他使许多慢词的词调逐渐固定下来而慢词这一形式也因此得到极大的展并趋于定型化。慢词的兴起适应都市生活和市民娱乐的需要也与日益繁复的音律相合故自柳永后慢词创作遂蔚然成风。慢词的篇幅较大韵律和音节更复杂且富于变化这对作者的构思、布局和艺术表现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柳永在丰富词作的艺术手法和提高其表现力方面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博学多才精通音律长于铺叙工于点染善于以曲折委婉的白描手法写景、叙事和抒情给人以结构细密布局严整层次分明意赅情深的感受。他的《望海潮》写临安的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黄莺儿》写明媚的春光“黄鹏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皆属典范之作。他尤擅长抒写离人思妇和羁旅行役。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又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