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3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夏节日很少。西夏节气以十二月为岁故重冬至节亲友团聚欢宴以示庆祝。建国后李元昊下令规定每年四季月和他的生日五月初五为节日让全民欢乐为他祝寿。

    宗教信仰西夏统治者笃信佛教建国前李德明曾遣使赴宋朝河东地区的五台山(今山西五台东北)进香又向宋求赐佛经。景宗李元昊“晓浮图学”3也向宋朝求赐佛经建国后又组织僧侣用新创的西夏文翻译佛经并在都兴庆府东修建高台寺。没藏太后早年曾出家为尼元昊死后辅佐年幼的毅宗执政因宋朝所赐《大藏经》而于兴庆府西建承天寺。今甘肃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中有西夏惠宗秉常时期开凿或重修的洞窟。崇宗乾顺时期不仅在凉州修缮护国寺感应塔在甘州建造崇庆寺、卧佛寺等;天祐民安元年(1o9o)还完成了西夏文《大藏经》的翻译。仁宗仁孝时期大量刻印散施佛经。黑水城遗址(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中现的大量西夏文刻本和写本中大多数是佛经也可见西夏佛教传播之盛。西夏佛教前期来自中原佛教中期是回鹘佛教后期是吐蕃佛教(后世称为“藏传佛教”'后弘期')。

    西夏亦有道教流传。景宗元昊长子“宁明喜方术从道士路修篁学辟谷气忤而死”4。又如宋元丰四年(1o81)宋军进攻西夏时西夏“灵州城中惟僧、道数百人”1都说明道教在西夏有所流传。

    2曾巩:《隆平集》卷2o。

    3沈括:《梦溪笔谈》卷18。

    1骨勒茂才:《蕃汉合时掌中珠》。

    2《西夏书事》卷36。

    3张鉴:《西夏纪事本末》卷1o。

    4《西夏书事》卷7。

    1《宋史》卷485《夏国传》上。

    西夏人“笃信机鬼尚诅咒每出兵先卜”。占卜用以问吉凶决疑难。西夏占卜方法主要有四种:“炙勃焦”用艾草烧羊胛骨视其征兆;“擗算”擗竹于地以求数类似折蓍草占术;“咒羊”于夜间牵羊焚香祷告又在野外烧谷火次日晨屠羊视其肠胃通畅则主吉羊心有血则不吉;“矢击弦”用箭杆敲击弓弦听其声而占算战争胜负和敌至之期1。西夏人作战忌晦日重单日战败后还要举行“杀鬼招魂”的仪式用以度亡灵。其法是于战争之后三日复至原处捕捉人马或缚草人埋于地众人以箭射击。党项人特别重视复仇如仇家有丧则不受侵害;无力复仇者集壮妇享以牛羊酒食赴仇家纵火焚其庐舍被焚者趋而躲避因党项之俗认为“敌女兵不祥”。如仇解则双方用鸡、猪、犬血和酒用髑髅盛酒共饮起誓:“若复报仇谷麦不收男女秃癞六畜死蛇入帐。”41《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2庆历八年正月辛未。

    第五节金代的社会风俗和宗教饮食金代社会风俗是与金代社会的生产及生活相适应的反映了以女真为统治民族和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的社会风俗的构成和特点。

    女真早期以肉食为主随着农业的展粮食在主食中逐渐占有更重要地位其初主要是炒米和粥后来馒头、汤饼、烧饼、煎饼等面食都成女真、汉人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主食。女真人喜欢以野白芍药花用面煎之做成其味脆美而又易于保存的食品秋冬之际把新鲜蔬菜腌制咸菜、酸菜。调味品有盐、醋、酱、油。金代汉人、女真等饮酒之风盛行尚豪饮无论是城市还是山村往往都有酒楼、酒肆。海陵时曾严禁朝官饮酒犯者处死。世宗诏猛安谋克只有节辰和祭天日方许饮燕聚会在农忙之际不许饮燕或赴会他所就是农闲之月也不许痛饮犯者抵罪。金饮茶之风也盛行《金史·食货志》载:“上下竞啜农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属。”

    服饰金代服制有富贫、贵贱、民族的不同。女真富人春夏多以纻丝绵或细布制作秋冬以貂鼠、青鼠、狐、貉、羊羔的皮为裘。贫者春夏以粗布制作秋冬以牛、马、猪、羊、獐、鹿、猫、犬、鱼、蛇的皮做衣裤。服制有平居所用常服和自皇帝以下及百官礼服的区别。女真常服有用皂罗制的巾上结方领折垂于后。衣尚白左衽窄袖盘领。腰带有吐鹘可佩腰牌和刀、弓、剑等。《三朝北盟会编》引范仲熊《北记》:“凡番官平居著上领褐衫无上下之辨富者著褐色毛衫以羊裘狼皮等为帽。”皇帝、皇后、皇太子及百官的礼服多参酌历朝服制而制而百官有朝服、公服、祭服的不同。服制的等级和阶级的限制十分严格不仅对统治阶级内部有等级界限对士庶、三教九流、兵卒、奴婢等都有具体规定详见《金史·舆服志》。从民族的服制看原居契丹统治下的北方汉民的服装称“汉服”而称南宋服装为“南人衣装”。金初强制北方汉人等着女真衣装禁民汉服后禁女真人学南人衣装但在各民族交融中是无法禁止的。不仅女真学汉人衣装已成风尚女真衣装也在汉人中流行而且女真衣装也传到南宋。女真继承了东北民族居住火炕的传统火炕在北方各地普遍流行。

    家庭、婚姻金代女真从其始祖函普时起就已基本确立一妻一夫制家庭。在家庭内出现了私有财产确立了父家长在家庭中的统治地位但仍保留母权制和原始群婚的遗风。建国后就曾禁止同姓为婚继父继母的男女无相嫁娶但在宗族内仍实行接续婚而对男子来说却是一夫多妻不仅庶官允许求次室二人百姓也允许置妾。建国前就出现世族世婚制而建国后“娶后尚主”的限制很严。随着历史的展女真族的家庭组织也不断变化与其他族的接触和交融也更加密切由于民族间的调动和互相杂居遂允许与契丹、汉人互为婚姻。

    女真早期男女婚姻有很大的自主权女子年已及笄行歌于途自歌其家世妇工容色以伸求伴侣的情意;或者参加富家子弟在夜晚举行的聚会与之同饮或歌或舞选得终身伴侣即随之而去及生子女回到娘家“拜门”父母并不干预。每逢订婚之时男方及其亲属携带着酒馔到女家妇家不分大小坐在炕上婿党罗拜其下俗为“男下女”。拜礼完毕男方牵马百匹少者十匹供女方的家长选择女方不过只留其十之二三或皆不中选。女家给一定的回礼。在女真婚俗中仍保有赘婿和指腹为婚的习惯。葬礼金代丧俗有土葬、火葬或土葬与火葬结合。女真早期人死后则埋之但土葬多行之于汉人中。火葬是一种简便、经济、卫生的丧葬方式在北方各族中久为流行。火葬在金代女真族中流行而在北方汉人中也受其影响习以为俗。火葬在传统的儒家观念中被认为是不合葬礼的因此遭到反对。元好问《续夷坚志》卷3记载吕忠嗣通经学每以古人自期其临终对诸子说:“我死无火葬火葬是为戮尸;无斋僧作佛事斋僧佛事是不以尧、舜、文、武、周、孔之教待我。有违我言者非吕氏子孙。诸子从教无一敢违者。”土葬和火葬结合的葬俗即将火化后的骨灰及随葬品装入木棺下葬再在墓穴内把木棺、骨灰和随葬品一同焚烧。

    《三朝北盟会编》卷3记载女真有殉葬、剺面、烧饭之俗。女真人死后“贵者生焚所宠奴婢、所乘鞍马以殉之”。“其死亡则刃剺额血泪交下谓之送血泪”。“所有祭祀饮食之物尽焚之谓之烧饭”。长期流行于北方的烧纸钱和以纸作房屋、侍从、车马等仪物之俗在金及金元间也颇流行。文体活动女真人俗尚骑射把打猎看作最快乐的事。通常在重午拜天后进行射柳、击球的游戏击球有时也在其他日子进行并曾把击球列为策论进士的考试科目。角抵(即相扑)在金朝也为皇帝所乐见宫廷角抵则“百姓纵观”。汉族的双6、围棋、象棋等也在女真族中广为流行。投壶和纸鸢也是金朝常见的游戏3。

    宗教女真人信仰萨满教它是一种包括自然崇拜、图腾、万物有灵、祖先崇拜、巫术等信仰在内的原始宗教。萨满是沟通人与神之间的中介在重大典礼、事件和节日的祭祀时都有巫师参加或由他们司仪。消灾治病、为人求生子女、诅咒他人遭灾致祸等几乎都成为萨满的活动内容。

    早在女真函普时就已好佛事灭辽及北宋后由于中原佛教的影响对于佛教的信仰更加展对金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习俗都有重要影响。

    3《宋史》卷486《夏国传》下。

    道教在金代主要有全真教、大道教和太一教。全真教创始人是王喆别号重阳子于大定七年间(1167)创建全真教。先后化度马从义(马钰丹阳子)、谭处端(长真子)、丘处机(长春子)、刘处玄(长生子)、王处一(玉阳子)和郝大通(广宁子)、孙不二(清静散人)等入道。马、谭、丘、刘、王、郝、孙合称为七真人。

    大道教创始人是金初刘德仁大约于皇统二年(1142)开始传道。太一教始祖萧抱珍创教于天眷(1138—114o)年间。

    金代道教的共同特点是都主张顺从和忍耐是在金朝女真族统治下北方地主阶级妥协的产物。无论是金代的佛教还是道教都主张以本教义为主的佛、道、儒的三者合一如在佛教的理论展中有很高造诣的万松行秀和李纯甫。全真教创始人王喆凡立会也必以三教名之完颜■《全真教祖碑》:“足见其冲虚明妙寂静圆融不独居一教也。”王喆从三教合一的主张出劝人们诵《道德清静经》、《般若心经》及《孝经》等道、佛、儒三家经典4。

    4《辽史》卷115《西夏外记》。

    第十三章学术、文化第一节五代十国的文化诗、文、词五代诗、文沿袭晚唐遗风崇尚词藻华丽大多内容空洞。时当乱世士人大多竞以科举入仕正如冯道所说:“中朝士子止看文场秀句便为举业皆窃取公卿何浅狭之甚耶!”1五代初著名文士李袭吉任河东节度掌书记为晋王李克用撰“羽檄军书”“为文精意练实”“辞理宏健”而“动据典故无所放纵”1可说是代表一代文风。但罗隐《谗书》的小品文讽刺现实一针见血在五代文坛中放出异彩鲁迅曾给予高度评价:“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文放了光辉。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1后梁杜荀鹤、闽韩偓、吴越罗隐、前蜀韦庄和僧贯休、后蜀僧可朋、荆南僧齐己等人皆以诗名大多是唐末、五代初年人不少诗作反映了唐末战乱与民间疾苦的现实如韦庄的名作《秦妇吟》、杜荀鹤的《山中寡妇》等诗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五代现实的写照。

    唐代中叶兴起了一种新的诗体“词”。五代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经济相对繁荣达的前、后蜀和南唐君臣们寄情声色歌舞升平为词的展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晚唐诗人、著名词人温庭筠香软华艳的词风对前、后蜀的词风产生了重大影响后蜀赵崇祚将晚唐、五代以温庭筠为的词人主要是前、后蜀的词人共十八家凡五百词编为《花间集》不仅是集温派词之大成也是最早的一部词总集温派词人因而被称为“花间词派”花间派词人中韦庄、李珣的词风则比较清丽素淡。

    五代中另一个“词乡”是南唐以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派内容虽也是宫廷生活、花前月下但词风大多比较清丽委婉艺术风格上有所创新尤其是李煜在被俘往北宋都开封以后创作了不少名作如《虞美人》、《浪淘沙令》等不仅将词从“花间派”狭窄的领域中扩展开来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有很强的感染力对宋词的展有着重大影响词作为一种文体开始取得和诗同样重要的地位。李煜不仅是五代、宋初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