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2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删定拟议稽合图谶亲自制作五行章句。”他还亲自到曲阜“幸孔子宅祠祀孔予及七十二弟子;并亲御讲堂令太子、诸王说经”。在明帝的大力提倡下“是时学者尤盛冠带摚鹩伪儆憾刍咭砸谕蚣啤薄S榔绞四辏ü75年)八月明帝病逝于洛阳东宫前殿在位十八年终年四十八岁。临终遗诏“无起寝庙”“无得起坟”“扫地而祭”“省送终之礼”一切从俭。葬于洛阳城西北之显节陵谥号孝明庙号显宗。汉明帝评论明帝是东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薛莹《汉纪》对他极力称赞说他“及临万几约身率礼恭奉遗业一以贯之虽夏启周成继体持统无以加焉”。华峤《后汉书》一方面称他“中兴以来追踪宣帝”。另方面又含刺地说:“夫以钟离之廉法谏诤恳切以宽和为以此推之亦难以德言者也。”意谓其稍欠宽和。范晔《后汉书》评汉明帝也有这个意思。
执法严明严于驭下是汉明帝加强皇权、整顿吏治的重要手段并因此取得了显著的政绩。但执法过严以致生冤狱如楚王刘英案件株连而死者竟达数千人之众这是明帝政治之累范晔《后汉书》所谓“弘人之度未优”这个批评基本上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后来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大体沿袭范史的观点。
第四节汉章帝汉章帝刘炟(56—88)明帝第五子永平三年(公元6o年)立为皇太子年方四岁。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明帝病逝后章帝即位时年十九岁。即位第二年建年号为建初(76年—84年七月)后来又改元元和(84年八月—87年七月)、章和(87年八月—88年)在位十三年。
继续与民休养生息章帝在位时期继续奉行光武帝、明帝之世所推行的展社会生产、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
其一奖励垦荒以公田赐与或赋与贫苦农民并减轻田租、徭役贷与或给与粮种、田器或为雇人耕种。如建初元年“诏以上林池籞赋与贫人”;元和元年“令郡国募人无田欲徙它界就肥饶者恣听之。到在所赐给公田为雇耕赁种饷贳与田器勿收租五岁除算(算赋)三年”;元和三年诏:“今肥田尚多未有垦辟其悉以赋与贫民给与粮种务尽地力勿令游手所过县邑听半入今年田租以劝农夫之劳。”
其二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招抚流民。史称章帝即位后“平徭简赋”多次下令减免田租徭役如即位之初即下诏“勿收兖、豫、徐三州田租刍稿以其见谷赈给贫人。”元和二年下诏:“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令诸怀孕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著以为令。”建初八年下诏:“减徭费以利饥民。”同时还下诏减轻刑罚:“决狱断刑多依矜恕条诸重文可以从轻者四十一”;“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息事宁人间敕二千石各尚宽明”。另外还下诏招抚流民归还本乡从事生产如建初元年正月“诏三州郡国:方春东作人方受禀往来烦剧或妨耕农其各实核尤贫者计所贷并与之。流人欲归本者郡县其实禀令足还到过止官亭无雇舍宿长吏亲躬无使贫弱遗脱小吏豪右得容奸妄诏书既下勿得稽留。”
其三注意整顿吏治饬令地方官吏勉劝农桑。章帝继续奉行前朝注意整顿吏治的政策诏令“有司慎选举进柔良退贪冒”奖励廉吏严惩贪官;并饬令地方“二千石勉劝农桑弘致劳来”“顺时令理冤狱”。指出:“谷食连少良由吏教未至”以“勉劝农桑”、增加农业生产作为地方官吏的要任务。
经过上述各项具体措施东汉社会生产持续上升正如《后汉书》所说:“自中兴以后逮于永元虽颇有弛张而俱存不扰是以齐民岁增辟土世广。”由此政局也持续出现稳定局面。
继续经营西域正是在经济展、政局稳定的基础上章帝继续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经营。章帝即位之初对于是否继续经营西域朝廷曾有过争论。杨终、第五伦等以为:“间者北征匈奴西开三十六国百工频年服役转输烦费陛下宜留念省察。”意思是要退缩。牟融、鲍昱等则以为:征伐匈奴屯戍西1本节主要取材于《后汉书·章帝纪》凡引此纪文字不另加注。
域是先帝所建“不宜回异”。杨终又以“光武绝西域之国”为理由加以反驳。章帝采纳杨终等的意见下诏罢戊己校尉及都护官征还班。但西域疏勒于阗诸国苦留班“互抱马脚不得行”。班见恢复西域大业功败垂成乃于建初五年(公元8o年)上疏朝廷反复陈述经营西域的利害得失请求增兵。并建议与乌孙和亲“遣使招慰与共合力”1。疏奏之后章帝“知其功可成”乃放弃前议派遣平陵人徐干为假司马率兵千人赴西域后又派假司马和恭等将兵前往俱受班节制。在东汉朝廷的支持下班等依靠西域各地人民击败了亲匈奴势力“威震西域”丝绸之路由此复通。至和帝初年遂明令恢复西域地区行政机构建置。
白虎观会议章帝还遵循光武帝、明帝时代崇尚儒术的政策。史称章帝“少宽容好儒术”2即位以后重用儒臣提倡儒术。建初四年(公元79年)采纳了校书郎杨终的建议诏朝臣及诸儒会白虎观“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由班固等整理成《白虎通德论》。元和二年(公元85年)章帝巡幸鲁地祠孔子于阙里及七十二弟子“赐褒成侯及诸孔男女帛”。从此儒家谶纬神学在当时思想领域中占了统治地位。
放纵外戚窦氏章帝在防止外戚专权方面则未能继承父祖遗训而启后来外戚专权之端。章帝即位之初尚书陈宠建议:“陛下宜隆先王之道荡涤烦苛之法。”1章帝深纳宠言“每事务于宽厚”。然凡事从宽则近于纵容流弊更甚其结果一是影响吏治“守职益懈而吏事寖疏”;二则助长了贵族官僚特别是外戚的骄奢淫佚、专横跋扈。章帝宠信窦后窦后兄弟窦宪等“恃宫掖声势”横行霸道甚至“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田主逼畏不敢计”。章帝虽然“召宪切责”但“不绳其罪”以致后来章帝去世后窦宪更加肆无忌惮地专权怙势以致“朝臣上下莫不附宪”2开东汉时代外戚专政之先例。司马光对于章帝之纵容窦宪曾加以评论说:“章帝谓窦宪何异指鹿为马是矣;然卒不能罪宪则奸臣安所惩哉!”他指出这无异于“放纵”。章和二年(公元88年)二月章帝病逝于洛阳章德前殿终年三十一岁葬洛阳城东南郊之敬陵庙号肃宗。
明、章二帝为政的异同得失明、章二帝统治时代是东汉皇朝臻于富强的极盛时期。他们所奉行的各项政策对于东汉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展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展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故可以说他们都是东汉时代继光武帝之1以上引文均见《后汉书·班传》。
2《后汉书·章帝纪》。
1《后汉书·陈宠传》。
2《后汉书·窦宪传》。
后有作为的封建皇帝。历代史学家都对他们予以肯定然而肯定的角度则有所不同。大抵明帝以严明著称章帝则以宽厚著称。范晔《后汉书》论曰:“魏文帝称明帝察察章帝长者。章帝素知人厌明帝苛切事从宽厚。”薛莹《汉纪》也说:章帝“除苛法蠲禁锢抑有仁贤之风矣!”1范、薛二家只见明帝持法过严之弊而未见章帝持法过宽之失。袁山松《后汉书》则说:“孝章皇帝弘裕有余明断不足闺房谗惑外戚擅宠惜乎!若明、章二主损有余而补不足则古之贤君矣。”2这种评论比起上述范、薛二家所云似乎较为确切些。
1《太平御览》卷九十一。
2《太平御览》卷九十一。
第二十九章邓禹寇恂冯异光武帝重建汉室佐命功臣之著名者有邓禹等三十余人。汉明帝思中兴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以邓禹为次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耿弇、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朱祜(或作朱祐)、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脩、盖延、邳彤、铫期、刘植、耿纯、臧宫、马武、刘隆;又加上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马援因是外戚没有计入。邓禹为功臣中之是没有问题的有东汉诏令为证;但邓禹以下的名次并不一定是以功名高下为顺序。据中华书局版《后汉书》卷二十二校勘记云:“按云台二十八将排列次序原作一行故邓禹次马成次吴汉次王梁。汲本则作两行排列王先谦谓当以汲本次第为正今从之。又按《通鉴》胡注云:‘云台功臣之次以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岑彭、冯异、朱祐、祭遵、景丹、盖延、铫期、耿纯、臧官、马武、刘隆为一列;马成、王梁、陈俊、杜茂、傅俊、坚镡、王霸、任光、李忠、万脩、邳彤、刘植、王常、李通、窦融、卓茂为一列。’后人误认横行为纵次将上下两列先奇后偶硬相排比列为一行遂失范书之旧惟汲本不误。”所以如果以功名高下为排列顺序则排为二列比较合乎实际前列次第应在后列之前;但亦有不完全正确之处。兹将中兴功臣中比较重要、事迹也比较详细的邓禹、寇恂、冯异、岑彭、贾复、吴汉、耿弇、祭遵、铫期、王常等十人的事略概述如次分列三章其余从略。
第一节邓禹善于画策邓禹(2—58)字仲华生于汉平帝元始二年荆州南阳郡新野县(今属河南)人。王莽元凤二年(公元15年)年方十三岁的邓禹在熟读诗书颇通经义之后为了求学深造不远千里来到了京都长安。在长安游学的数年间他结识了比他年长八岁的同乡学友刘秀就是后来的汉光武帝。后来他竟成为光武帝建立帝业中最亲信最得力的功臣被称为“元功之”2。邓禹才识过人少有知人之明。王莽末年农民战争爆后绿林军将领拥立刘汉宗室刘玄为帝建元更始。绿林豪杰们以邓禹青年有为通晓文韬武略争相荐举;但邓禹深知刘玄庸碌无能不肯答应。更始元年(公元23年)九月绿林军攻克长安推翻王莽统治。十月刘玄自南阳北上建都洛阳(第二年迁都长安)但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政令所及仅限于洛阳、长安、南阳一带其他广大地区则处于分崩离析状态既有起义的农民军又有割据的地主武装还有一部分王莽政权旧官吏仍在行使管辖职权;尤以同洛阳近在咫尺的河北地区形势最为严重光是不相统属的农民起义军就有铜马、青犊、五幡、五校、五楼、尤来、大枪、枟乡、大彤、高湖、重连、铁胫、富平、获索等数十支众达数百万人。所以更始政权建立不久立即派遣刘秀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名义持节北渡黄河抚慰河北各州郡。邓禹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渡河北上追赶刘秀追到邺城(今河北磁县南)才1本节主要取材于《后汉书·邓禹传》凡引此传文字不另加注。
2《后汉书·明帝纪》永平元年诏。
得相见促膝谈心为之出谋画策。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指出:更始政权腐朽无能群臣争权夺利不能成大事劝说刘秀“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刘秀对刘玄的所作所为本来不满又怀有帝制自为之心所以对邓禹的献策深表赞同“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止宿于中与定计议”。从此邓禹成为刘秀帐下参与决策的最亲信的谋士。邓禹不仅是一位善于运筹帷幄的谋士而且他还是一员勇于冲锋陷阵的将军。由于能文能武故能出将入相在平定河北、河东和建立东汉政权的过程中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更始二年(公元24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