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14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时局的严重性它说:“抗战胜利以来转瞬就要两年。两年之间内乱不已民生日艰物价高涨贪污遍地。今日不须远虑之士而皆绕屋兴嗟忧丧乱之无日矣。”在军事方面国共“两方均无办法而人民的痛苦遂致无限度的延长”。“我民族的奇灾巨祸遂似有无法幸免的局势”。那么国家民族是否就绝望了呢?作者认为“不然”。作者设问道:“你是否寄大希望于近日各方面对和平的呼吁?”作者说:“否否不然”。作者解决时局的办法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他为政府怎样筹谋呢?他的办法概括起来就是:国民党改变战略停攻为守整顿自身。对此作者有大段论述。

    文章说:“今日在政府统治下的地带不下全国四分之三而且这些省份比较富庶。虽说是疮痍满目而地方既丰恢复自易。所拥有的是极端厌战急求小休的人民。靠着这样的凭藉除却对方消灭就没有其他的办法那岂不是有点太奇怪了么?错误的根源就是太急着求统一而低估了所要克服困难的确实把握遂致欲急反缓善后甚难。今日政府的军队据政府在参政会所报告尚有28o万。至之军队则据政府所估计共有七十七八万人。这样的估计大约相差不会过远政府因为急着平乱所以就是养到三倍余的兵力仍感觉捉襟露肘如果不急着平乱改取守势则百万左右尽可敷用。不易防守的据点及境域自动放弃;调整兵力据守重要据点;各据点间的间隙就训练民众督其修筑堡寨以资防守;堡寨被攻则军队加以救援;军民密切合作自不患共军之流窜。军额减少不急进攻财政赤字即可弥补钞票即可停物价即可稳定公教人员的待遇即可合理调整而贪污的风气稍加努力也就不难遏止。此时减租减息的温和社会主义也就不难实行。在政府方面吏治已经清明社会已经安定再想在政府境域里面伸手即成了不可能的局面。这时期也不需要过长三两年内一定可以办到。在这三两年之间一方面感觉到国民党并不一定要消灭他中心略平;另外一方面感觉国民党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已经有办法把他们打倒或拖倒取而代之的希望已经绝无实现的可能性恐怕就会觉悟他们自身如果僵持下去前途实在渺茫。那时候想商议才容易商议。不等三两年完毕而已和平成功绝非不可能者。如此不急着求和平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和平。从国民党自己方面看这样的转变也可以说改变战略稳扎稳打进可以战退可以守立于万全不败的地位。较之张脉偾兴恃勇躁进火药散布遍地却宴然弄火于其上者当不可以道里计。如果此时仍负固不服则政治清明的政府绝不难以实力制止。”

    文章又说:“此外在军略方面必有疑改攻为守等着挨打为不智之举动者。但弱方坐着挨打固属不智强方不能急切消灭对方以静制动乃属良谋。虽有内线作战优点而交通工具缺乏集中亦非容易。政府方面有各种交通工具只要建树大据点数处中等据点若干处组织民众守小据点。以大援中以中援小使共党不能坐大尚不甚难。他们不能坐大如再不肯和解必致坐困政府不要急求统一才能真正得到统一;社会不要急求和平才能真正得到和平。目的点既非即在目前所需要克服的困难又极复杂既无法快刀斩乱麻即不可治丝愈棼。既无法立时灭火则事之最急无过于扫除内部的导火线者。此情此理愿政府诸公及全国之贤士大夫均一细思。”徐炳昶这篇文章是阐述“南北朝”主张的比较详尽的一篇。1947年至1948年间出版的《时与文》是当时一个重要刊物“南北朝”问题是它讨论的重点问题之一。在1947年7月4日出版的《时与文》第1卷第17期上表了《大局的现状与前途》一文讨论的中心是“南北朝”问题。作者说:“依我的想法政府或者有一天会改变它的政略和战略。这才与它有利。”作者分析说:“在政府方面前线后方互为累赘兵力亏损了经济简直到了绝路因为它所采用的战略是事倍功半的是劳师伤财的。在共党方面前线后方凝为一体兵力强大了新的政治经济体系建立而展了因为它的战略正抓住政府的弱点是事半功倍的是以逸待劳的是以战养战的。政府现在已动员的程度实际上至少达到了百分之七八十即使再加上剩下的二三十如果仍是故步自封墨守旧法采用原来的政略和战略恐怕战场上的形势最初不会生什么大变化仍然打不垮共军到后来却会使自己的兵力加度的损耗下去。”政略战略究竟怎样变呢?“政略上莫再妄想消灭共军战略上改攻为守。”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南北朝”的局面。

    关于“南北朝”的文章还有不少这里不多举了。

    关于“南北朝”的意见在国民党统治区一度十分流行国民党的军界政界也有持这种主张的人但没有被最高决策者所接受。在“南北朝”论盛行的时候1947年6月25日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检察署下令“通缉”。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表示。1947年7月4日国民政府委员会第六次国务会议通过了蒋介石交议的“厉行全国总动员以戡平共匪叛乱案”并公布了“总动员令”。7月5日行政院长张群对中央社记者表了“共匪叛国逆迹昭彰政府戡乱吊民伐罪”的谈话。7月6日蒋介石向全国表“戡乱建国”的广播词。他对国民们说:“我们要毫无迟疑毫无保留的贡献一切人力物力和生命共同努力于救国家救同胞戡乱定变的战事。”“凡我爱国同胞务必万众一心团结一致认清目标积极努力乃可以加强军事力量缩短战祸日期及早达成戡平叛乱的目的。”同日陈诚在“告全国官兵书”中说:政府已“下令动员全国力量戡平叛乱”全国官兵要“彻底奉行政府戡乱政策”。7月18日国民政府公布《动员戡乱完成宪政实施纲要》。“总动员令”布后国民党在许多城市举行戡乱救国运动大会。7月2o日在南京召开的戡乱救国运动大会上喊出了“消灭共匪”、“枪毙”等口号。其他城市如上海、广州、南昌、汉口、西安、太原、北平等也召开了戡乱救国运动大会。

    国民党的“戡乱总动员”表明了它要把与的战争坚决打下去的决心这也就是对“南北朝”论的回答。

    至于方面则根本不理睬“南北朝”的说法。三路大军南下作战以后仗打得非常顺手是更加不愿意出现“南北朝”局面的。与国民党政府布“总动员令”、大搞“戡乱救国运动”同时1947年7月7日中央为纪念“七七”抗战布的对时局口号的第1条说:“全解放区军民团结起来展正义的爱国自卫战争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蒋介石进犯军。”1947年9月14日《人民日报》表新华社社论《人民解放军大举反攻》其中说:“蒋介石在以往还处于战略攻势地位还能以进攻一地来鼓励他的士气但是从今以后战略攻势既然属于人民解放军方面蒋介石的崩溃必然加。”“人民解放军伟大的反攻已经开始长江以北各省伟大的解放战争已经开始。争取这个大反攻的胜利把解放的旗帜插到全中国把民主的联合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1947年1o月1o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逮捕、审判和惩办以蒋介石为的内战罪犯”;“没收官僚资本”等项政策。同一天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口号》口号有:“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打倒反革命的蒋介石!”“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等。

    从以上中国的有利形势和政策来看中国能出现“南北朝”吗?

    不可能。

    “南北朝”本来就是一种对时局的估计当然持“南北朝”论者认为它是可能出现的但是这种设想很快就在现实面前破灭了。

    第三节中间派政治地位的变化中间政派的政治主张的大力宣传和“南北朝”问题的提出与议论是同时出现的。前者是从中间集团的政治理论、路线、纲领、政策方面着眼提出问题后者则是从当时的战争态势、政局演变趋向提出问题的。二者着眼点不同却有着内在联系。

    中间集团中间派的政治路线比较容易界定持“南北朝”论的人则比较复杂。国外的人姑且不说国内的人持此论者固然有中间派同时也有国民党军政人士但因最高决策者不同意这种意见这类人似乎没有公开表政见。有的人虽然是从国民党面临的不利局势出提出“南北朝”的设想和倡议但他们的用意还在于为整个中国前途谋出路因此不能把他们的言论完全看成维护国民党的统治。他们实际上是站在党派的立场观察问题的把他们归入中间派中似乎更为恰当。

    中间政派的存在是政治上的普遍现象。中国中间政派的产生、展和归趋有其社会基础和政治环境有其时代性。现代中国的中间政派是存在于国共两大政治集团之外的第三种政治力量。在中国政坛上他们所起的作用有时相当大特别是在政治思想的影响方面;有时又是软弱无力的眼看中国政局演变违背他们的意愿而又无可奈何。但越是在这种时候他们往往又深感宣传自己的主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争取实现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局面。1946年和1947年这一段时间内关于中间路线的宣传和关于“南北朝”的议论都可以作如是观。

    中国政治在中国成立后不久形成了主要由国共两党左右的局面。中间政派的政治活动和展前途不能不受两党的制约受两党关系的制约。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政治体制是军阀专政体制战争是政治斗争的主要手段军事实力是决定哪一派政治势力掌权的主要凭藉。中间政派是在军事势力之外的政治空间生存与活动的当然它也是一种政治势力。这种中间势力既是国共两大势力反对的对象又是两大势力争取的对象。当两大势力进行你死我活的战争时由于他们政治主张的中间性和政治活动的中立性就成为双方攻击的对象这时他们的活动空间就极小以至于无。当两大政治集团以和平方式为主进行斗争时同样由于他们的中间性和中立性则成为两派争取以壮大己方声势的对象这时他们的活动空间就比较大他们的政治地位也比较重要。因此他们希望中国政局长期处于后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即将消失的时候他们为之奔走呼号就是当然的了。

    这种状况中间派观察家是了然的有人这样说:“中间阶层的‘政治路线’成为时下热烈讨论的一个题目是一点也不古怪的。停止内战是中间阶层迫切的需要;回往政协亦是中间阶层所梦寐求之的。中间阶层停战谈和的呼吁此刻虽然不为掌握‘中国之命运’的人物所重视可是到了内战打得双方精疲力竭的时际仍将生重大的作用。再往后看所提出的和谈两条件毕竟只能算作和谈的基础而和谈的本体则还是前文所说的‘根本目标’1以及达成这些目标所必要的保证。试想国共猜忌若是之深没有一个中间人从事拉拢两方意见南辕北辙又怎么碰得了头?总之世间决无不和之战不是屈敌而和便是妥协而和;在屈敌而和的局面下胜方的意志贯彻到底别人无话可说但在妥协而和之情况下中间阶层却大有一番事业可做。要创立民主政治拟订‘根本目标’中间阶层先就在先天上占了优势不是它去迁就左右两方而是左右各改调门使‘高调’和‘低调’合拍而和谐走中庸之途来顺从它的主张。目前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