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14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主教士恃船坚炮利为后盾也不再以科学知识为敲门砖。所以鸦片战争后的2o年间传入我国的西方近代化学知识十分有限。

    中国人了解独立的化学学科可能以玛礼逊学堂的学生为最早。该学堂是为纪念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玛礼逊(robertmorrison1782—1834)而创办的第一所教会学校。1839年在澳门开办招收了几名中国幼童入学。1842年该学堂迁至香港后曾一度开设过化学课内容很肤浅1。

    在近代早期的西学东渐史上传教士医师作出一定的贡献。最早的一些西方科学译著大都是他们编译的。如合信(benjaminhobson1816—1873)在译医书时就编译了一本《博物新编》(1855)作为其《西医五种》之一。《博物新编》是一本自然科学常识书它所介绍的近代科学常识已远远越了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介绍的科学知识水平。该书共三集分别讲述了理化、天文和动物学知识。其第一集“地气论”和“水质论”等篇之中介绍了化学知识第一次向国人介绍了元素理论并具体阐述了养气(今氧气)、轻气(今氢气)、淡气(今氮气)、炭气(今二氧化碳气)、磺镪水(今硫酸)、硝镪水(今硝酸)和盐镪水(今盐酸)等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制法。此外他的《内科新说》(1858)卷下的“东西本草录要”也介绍了一些化学药品的制法。

    《博物新编》是第一部介绍了近代化学基础知识的译书但该书并没有提到化学这一科学分支。最早把netbsp;译为“化学”并将其作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来介绍的是上海墨海书馆的翻译家。这是一家英国伦敦会在华出版机构馆主传教士麦都思聘请著名数学家李善兰等人与传教士伟烈亚力等合作翻译了几部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和植物学著作较系统地介绍了近1本章涉及的有些时间、机构和人物等因记忆所及和资料所限可能不完全准确尚需进一步考订。1潘吉星:《论清代化学家丁守存的起爆药雷酸银合成》《科技史文集》第15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58—67页。

    代自然科学知识。尽管在他们的译著中没有一部是化学书但他们已把netbsp;一词翻译过来称为“化学”。他们以“变化”之“化”bsp;这一学科极为贴切。据研究目前所见“化学”一词的最早出处是在墨海书馆佣书的江苏学者王韬1855年的日记之中1。稍后伟烈亚力在他主办的《丛刊》月刊上就一再运用此词。伟烈亚力在《丛刊》创刊号(1857年1月)“小引”中还把化学与“察地之学”(地质学)、“鸟兽草木之学”(动、植物学)、“测天之学”(天文学)、“电气之学”(电学)、“重学”(力学)、“听学”(声学)和“视学”(光学)等并列从此化学作为近代科学的一个分支逐渐为中国人所了解。

    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再一次失败清廷终于认识到中国再也无法闭关自守了一部分上层统治者起了一场“借法自强”的洋务运动核心就是要学习掌握西方的先进技术特别是军工技术。从1865年筹办上海江南制造局开始一批军工、工矿企业6续建立它们都与化学密切相关;许多民用工业品如火柴、肥皂、食品等也离不开化学。化学知识的引进已刻不容缓在这种形势下一系列化学译著6续问世。

    1868年京师同文馆出版了该馆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所著《格物入门》其中有《化学入门》一册。《格物入门》虽在1868年刊出但其编译在1866年即已完成。《化学入门》分为“总论”、“原质”(元素)、“气类”(气体)、“似气类”(非金属)、“金类”(金属)、“生物之质”(有机物)共六章采用问答体介绍了3o种元素及其化合物已初具化学知识系统的轮廓。

    在《化学入门》问世的时候广州博济书局的美国传教医师嘉约翰与其学生何瞭然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徐寿和英国人傅兰雅已着手翻译专门的化学书籍。嘉约翰从1866年起在博济医.局附设学校讲授解剖学和化学何瞭然曾从合信氏学医兼及化学他们在1869年开始翻译《化学初阶》187o年译成二卷1871年刻成印行。1868年5月在徐寿的请求下江南制造局专设翻译馆聘傅兰雅为主要口译人开始较大规模地翻译西方科技书籍。徐寿对化学特别重视在翻译馆设立之初他就计划翻译化学书。从1868年开始他与傅兰雅合作由傅氏口译他笔述翻译了一系列化学著作为化学知识的介绍与传播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由于化学专门著作的汉译在当时尚属初次许多元素与化学概念在汉语中都没有相应的词汇表达因此必须拟定一套元素与化学概念的汉译名。为此徐寿等人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1869年他们开始翻译《化学鉴原》同年11月之前他们译出了该书第一卷即概述化学理论的一卷并添加了“华字命名”一节阐述元素与化合物的命名方案。关于元素的译法徐寿等创了以元素英文名称的第一音节或次音音译为汉字再加偏旁以区别元素的大致类别的造字法巧妙地将元素名称译为汉字。他们据此新造的汉字元素名称如钙、铍、锂、钠、镍等合乎汉字习惯几乎看不出是新造的汉字。他们的这一元素译名原则与所译5o个元素汉名中有36个至今仍为我们所习用。而在当时嘉约翰、何瞭然了解到他们的译名后就在翻译《化学初阶》时采用了徐寿等人所拟的一些译名。至于化合物的译名徐寿等除对一些特别1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常见的化合物采用意译外一般都译其化学式“连书原质之名”如硫酸铜的中文译名为“铜养硫养三”。

    《化学鉴原》于1869年译完1871年作为翻译馆的第一批译书稍后于《化学初阶》刊印问世。《化学初阶》和《化学鉴原》是最早的两部系统介绍无机化学知识的汉译书而且它们是根据同一部原著翻译而成都是译自e11s’prinnetetistry的无机部分原书是美国南北战争前后很流行的课本。11s(1829—1898)是美国科学著作家和经济学家。《化学初阶》译文比较简略而《化学鉴原》内容很丰富译文也比较流畅被时人誉为“化学善本”。《化学鉴原》共6卷卷一论述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如元素理论、亲和力理论、物质分类、原子理论、酸碱理论、当量概念、定组成定律、定比定律、质量作用定律和物质不灭定律等。全书介绍了64种元素从卷二起分类介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制法与性质是整部书的重点所在。卷二论述气体氢气、氯气、氧气和氮气及其化合物卷三论述碘、溴、氟、硫、磷、硅、碳等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卷四论述碱金属、碱土金属等及其化合物卷五论述铁、锰、钴、锌、铅等22种贱金属及其化合物卷六论述汞、银、金、铂等贵金属。由于原书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的普通化学课本它所介绍的化学知识与当时化学的最新水平距离较大部分内容已陈旧过时如书中原子量与当量的概念含混不清还没有正确的分子概念。至于元素周期律在西方化学教材中也是到19世纪7o年代中后期才被采用。

    在介绍有机化学时徐寿和傅兰雅选择了net(1831—1887)所著《化学》(1867)一书的有机化学部分译为《化学鉴原续编》于1875年刊行。b1oxam是伦敦king’snetbsp;的化学教授所著《化学》从1867年初版至1912年共出12版是一部很著名的教科书。该书的特点是介绍化学理论不多而着重论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应用故其主体不易受当时化学的飞展而动摇。。mi11er(1817—187o)的《化学基础》第三卷(d。1864—1867)较无机部分逊色1。有机化学被徐、傅译为“生物化学”。《化学鉴原续编》按其不同的来源和制法分类论述当时已知的主要有机物如氰化物、苯及其衍生物、动植物碱、植物染料、动植物香料、有机酸、醇、糖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等。由于有机物西文命名都很复杂徐、傅对有机物名称翻译绝大多数都采用音译故《化学鉴原续编》一书比较难读。

    《化学鉴原续编》译成之后他们又将原书的无机化学部分译出称为《化学鉴原补编》于1789年刊行。《化学鉴原补编》主要分类介绍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制备内容比《化学鉴原》更为丰富其元素分类较《化学鉴原》更接近于元素周期律。译者还增补论述了新现的元素镓及其化合物。但《补编》没有介绍当时新的化学理论。徐寿和傅兰雅还根据翻译《续编》、《补编》时积累的化合物译名编成《化学材料中西名目表》(1885)出版这是第一部英汉化学词汇表。

    《化学分原》(1871)是第一部分析化学译著由徐寿之子徐建寅和傅兰雅合译它概述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实验。后来徐寿和傅1刘广定:“中文‘化学’源起再考”《化学》1991年第4期台北。。bysjohnsonneyork1875)和quantitativeneta1ysis(7theng…ar1r。fresenius(1818—1897)的两部最有名的分析化学专著译为《化学考质》(1883)和《化学求数》(1883)刊行、kar1r。fresenius的这两部著作是十九世纪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面最著名的著作内容相当详尽代表了当时分析化学的展水平。因此十九世纪介绍到中国的化学知识与当时西方科学水平最为接近的是分析化学这一学科。

    《物体遇热改易记》(1899)译自henryatts(18o8—1884)编辑的名著adinetistryandthea11iedbrannetnet1875)中的有关条目。它介绍了气体、液体和固体受热膨胀理论、气体定律、理想状态方程、绝对零度等理论和概念详细罗列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之前西方科学家研究液体、固体热膨胀率的实验结果。

    上述无机、有机、分析化学著作的翻译出版表明近代化学知识的引进介绍在洋务运动时期已有一定的系统性。与此同时江南制造局还译出了不少专门的化工著作和其他化学著作。在化工方面徐寿等人译有《造硫强水法》、《制玻璃法》、《制肥皂法》和《制油浊法》等。傅兰雅还与汪振声翻译了一部化学工业名著即著名的德国工业化学家gelunge(183fanetbsp;ofsu1…phurinetda1ka1iithnetnet1879—188o)将其译为《化学工艺》(1898)刊行。此书共三集初集论述硫酸工业二集论述盐酸工业和吕布兰制碱法三集介绍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新展起来的索尔维氨碱法制碱工艺并论述了漂白粉的制造。另外还有《电气镀金略法》(1881)和《镀镍》(约1882)论述金属电镀工艺。在金属化学和矿冶化学方面有《造铁全法》(188o)、《宝藏兴焉》(1885)和《银矿指南》(1891)等。其中《宝藏兴焉》是根据英国著名化学家i11iamnetbsp;pranetmeta11urgy(london1868—187o)翻译的详细论述了金、银、铜、锡、镍、锑、铋、汞等金属的矿藏、冶炼与提纯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内容相当深入丰富。此书也是徐寿和傅兰雅翻译的。此外在火药方面制造局译有《制火药法》(1871)和《爆药纪要》(188o)等;在农业化学方面译有《农务化学问答》(1899)、《农务土质论》(19o2)和《农务化学简法》(19o2)。

    江南制造局的主要口译者傅兰雅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