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1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蝗柯硇讼确嫣冶卮镌谠颇稀⒐阄鳎凰姆亢碌巯确胬钍兜茉诤悖晃宸坷钌确媪钟勒言谡憬⒔鳌O啻斓鼗岬纳教镁褪窃谡馕遄媸逼诮⑵鹄吹淖橹埂N逄梅直鸪莆嗔谩⒑樗程谩⒓液筇谩⒉翁焯谩⒑昊谩F渲幸远抗愣暮樗程昧α孔钋克氖屏υ谇宕笃诟植加诠阄骱湍涎笕旱阂淮1《天地会》(一)第7o、97、1o3页。
2《天地会》(一)第7o、97、1o3页。
3《天地会》(一)第7o、97、1o3页。
4《天地会》(一)第87、71页。
天地会组织的特点如下。第一天地会的宗教迷信色彩比较淡薄不像白莲教等秘密结社那样以宗教迷信作为团结群众、组织群众的纽带、维护其斗志的重要武器。他们以“桃园结义”为样板彼此间崇尚义气讲究信用天地会不引导人们向往未来的幸福而是着眼于现实生活利益。特别是乾隆时期天地会在展广东三江、两湖、闽粤水6交通线上而生活又极不稳定的苦力劳动者以及无固定职业的游民时更为突出“互相帮助”、“免受欺凌”、“敛钱分用”等等经济意图充分反映了他们的切身利益。当然天地会本身也充满了一些迷信色彩如供奉五祖、关公、万提喜牌位等皆是。第二天地会下层群众之间比较民主、平等。由于天地会大多是由因贫困而背井离乡、过着颠沛流离的人们所组成的故会员之间讲义气豪爽慷慨嫉恶如仇爱打不平力求平等。他们结异姓为兄弟。入会后彼此均称兄道弟没有封建社会那一套束缚人的传统礼节。
第三天地会对清皇朝始终持否定态度。天地会是在尖锐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中产主的因而是一个具有鲜明的反清政治目的的秘密结社组织。如前所述天地会的宗旨始终是“反清复明”这在天地会的文件中到处可见。究其原因有下列几点:先清朝统一中国之后虽然因形势已生重大的变化不再运用大规模的手段但其他方式的民族歧视与压迫政策仍在继续推行因此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感情也就很难平息;其次民族压迫政策归根结底是统治阶级为进行阶级剥削与掠夺服务的。而当时广大被压迫者受阶级与历史的局限不可能认清民族压迫的阶级内容与阶级实质误将清统治者的民族压迫看作本身苦难的主要根源;最后这个口号的长期使用也有斗争策略方面的考虑即用来争取与满族贵族存在矛盾的汉族地主阶级尽量孤立清统治者。“反清复明”的思想是封建社会里农民和其他阶级存在着的皇权思想的反映。
天地会从其一创立宗旨就是“反清复明”矛头始终指向清朝统治者。乾隆年间天地会尽管在展新会员时突出强调经济意图但仍然在借用“顺天行道”、“扶明”、“反清复明”之类的口号进行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阶级斗争。这充分说明天地会的性质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下层群众的秘密结社。
第三节天地会的作用天地会自康熙年间创立至乾隆中叶主要是在地下从事秘密反清活动。自乾隆中叶之后随着社会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的加剧天地会的反清斗争日趋公开化并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酝成林爽文起义。林爽文起义是清代天地会组织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清斗争风暴席卷了台湾全岛历时十四个月动员群众达数十万人严厉冲击了清朝官吏和地主阶级并没收其土地归农民所有。清政府为了镇压这次起义先后调动了福建、广东等省数万兵力花掉军饷一千多万两暴露了清廷的腐朽、衰落。可以说林爽文天地会起义对清政权的打击是沉重的。
林爽文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有力地鼓舞了后代的反清斗争。乾隆末年至嘉庆、道光年间天地会的反清起义史不绝书。咸丰元年(1851)太平天国起义前十余年间南方各地蓬蓬勃勃地展开了反清的群众运动其中大部分是由天地会成员组织和动的。太平天国起义初期天地会又在广东、广西打击清统治者造成了对统治阶级“荼毒殆遍”、对人民群众却是一片大好的革命形势。这些反清斗争对太平天国起义及其顺利展起了先驱的作用。以后在辛亥革命时期南方各地的天地会高举着“反清复明”的政治大旗积极进行着推翻清政权的斗争为辛亥革命的迅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最后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清代后期天地会在南洋各地华侨中广泛展并与当地人民一起为抗击欧美殖民主义当局的残暴统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综上所述天地会在清代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必须予以肯定。
但是天地会也有其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先天地会“反清复明”
的宗旨在康熙年间该会初创时对组织群众进行反清斗争起过一定的作用但自乾隆中叶以后明朝灭亡已一百多年社会上存在的尖锐复杂的问题不在于“复明”与否而在于农民迫切需要夺回被地主兼并的土地。而天地会始终不曾拟订、提出土地问题的纲领口号所以也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动、组织广大下层群众参加反清斗争。
其次天地会的起义斗争是分散进行的始终没有汇合成统一的、有计划的大规模的战争。天地会从康熙年间创立到嘉庆、道光年间经历一百多年虽然流传年久传播地区广泛始终是一盘散沙各地天地会、甚至本地天地会之间都从不生什么联系。各个山堂的规模都不大少则几个人结一个会多则几十人结为一个会展到几百人至千人的山堂就不多见了。它们之间彼此不相统属门户之见森严。另外从天地会档案史料中可见乾隆年间天地会除使用本名外还使用添弟会、■■会、小刀会等名称。到了嘉庆、道光时天地会系统的秘密结社的名目就更为繁多了。这样当天地会进行武装反对清政府的斗争时就形不成一个统一的组织更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就以林爽文领导的那支规模较大的起义军而言也是各部均有自己的旗号、年号、队伍以及战斗计划。因此天地会的反清斗争最后必然以失败告终。孙中山先生说:天地会众“皆知识薄弱团体散漫凭借全无只能望之为响应而不能用为原动力也”1这是切中天地会弊病的评论。
1孙中山:《革命原起》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一)第7页。第八章少数民族清代时中国境内有众多民族汉族仍是中国最大的民族。满族是少数民族但在当时是占有统治地位的民族。此外还有不少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起着各种不同的作用。其中有蒙古族、藏族、彝族、回族、维吾尔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
第一节蒙古族蒙古并入清朝漠南蒙古东起今吉林、西至贺兰山南接长城北临大漠。后金以封官晋爵、保留特权、厚赐联姻等积极笼络漠南蒙古各部领并利用各部封建主与明朝支持的察哈尔部长林丹汗的矛盾诱使他们归向自己一边。明崇祯七年(1634)林丹汗为后金所败西行死于大草滩漠南蒙古遂尽归向后金。崇祯九年(1636)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个封建主聚会盛京(今辽宁沈阳)尊皇太极为博克达·彻辰汗奉戴为共主后金改国号为清。与此同时漠北喀尔喀蒙古三汗也各自与清通好入贡保持和好关系。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领噶尔丹乘喀尔喀内乱攻袭喀尔喀各部败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掠车臣汗及札萨克图汗牧地喀尔喀蒙古封建主遂率众南下投清。康熙三十年(1691)举行多伦诺尔会盟封赏喀尔喀诸王公并设旗编佐自此喀尔喀蒙古亦辖属于清帝。雍正三年(1725)分土谢图汗部西境置三音诺颜部遂形成四部。
厄鲁特蒙古四部并入清朝是在不同时期和情况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的。和硕特部原居今乌鲁木齐一带十七世纪上半叶在领固始汗率领下进据青海、西藏地区与清保持和好通贡关系顺治十年(1653)固实汗被清封为遵义行义敏慧固始汗。康熙三十六年(1697)固始汗之子达什巴图尔接受清朝招抚使青海和硕特蒙古併入清朝。
准噶尔部在其领噶尔丹统治时期兼并周围各部势力强盛。康熙二十七年(1688)侵扰喀尔喀二十九年进犯漠南乌珠穆沁境被清军败于乌兰布通三十五年再为清军败于昭莫多。噶尔丹之侄策妄阿拉布坦乘机自立为汗并向清纳款通好噶尔丹腹背受敌次年服毒自杀。雍正五年(1727)策妄之子噶尔丹策零继位后屡扰清境并于雍正九年大败清军于和通淖尔次年为清军败于额尔德尼昭后始罢兵议和。乾隆十年(1745)噶尔丹策零死后准噶尔部内讧。乾隆十八年(1753)达瓦齐夺取汗位乾隆二十年为清平定。不久先已归降的阿睦尔撒纳复叛清失败后逃入俄罗斯境乾隆二十二年病死长期与清朝对抗的准噶尔部遂隶属于清。
值准噶尔部内讧之时杜尔伯特部台吉车凌、车凌乌巴什、车凌蒙克(史称三车凌)于乾隆十八年摆脱准噶尔的羁绊率众归服清朝被安置于乌里雅苏台一带游牧。次年编旗分佐设盟。
土尔扈特部原游牧于塔尔巴哈台附近雅尔地方明末清初因不堪准噶尔部侵扰西迁至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下游。乾隆二十六年渥巴锡继承汗位后因不堪沙俄政府的奴役、侵扰和征索于乾隆三十五年率属众三万三千余户、十七万人启程东返祖国。次年抵伊犁附清分为新旧两部:渥巴锡领旧土尔扈特部游牧于珠勒都斯、库不喀喇乌苏等地;舍楞领新土尔扈特部驻牧科布多一带。至此漠南、漠北、漠西蒙古地区尽归属清朝。盟旗制度的实施盟旗制度是在天命九年(1624)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绥服蒙古各部过程中根据八旗制度的组织原则在蒙古原有社会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清廷取消蒙古原有部的划分改编为旗。少数就原部编为一旗多数被分为若干旗以至十余旗。旗既是军事、行政合一的单位又是清朝赐给旗内各级蒙古封建主的世袭领地。
蒙古地区的旗分为总管旗和札萨克旗两种。总管旗设总管由中央派遣的将军、都统、大臣直接统辖其中包括内属的察哈尔八旗、归化土默特两翼以及热河都统所辖厄鲁特一旗科布多参赞大臣所辖明阿恃、扎哈沁各一旗、阿尔泰和阿尔泰诺尔乌梁海九旗、定边左副将军所辖唐努乌梁海五旗、驻藏大臣所辖达木蒙古八旗等。
其余大多数蒙古部之旗称为札萨克旗清廷在这些地区建札萨克旗受中央监督。札萨克旗又分为内札萨克和外札萨克内蒙古所属各旗为内札萨克;喀尔喀蒙古、厄鲁特蒙古各旗为外札萨克。由清廷就旗内蒙古王公中之有功者任命为札萨克管理旗务。札萨克的职责是按照清政府赋予的权限处理旗内行政、司法、税收、科派差役、旗属官吏的任用牧场调整等事务由上级监督行使。札萨克之下设协理台吉、管旗章京、梅伦、笔帖式等僚属协理旗务。
旗下设佐为基本军事单位每佐设佐领一人辖旗丁一百五十人在旗札萨克领导下审理丁册征收税课排解纠纷传递信件及征人伕。佐领之下设骁骑校、领催协助佐领办理军政事务。每六佐复设一参领统辖。在佐之下每十户设一什长为最低一级行政单位的管理人。
除总管旗、札萨克旗外清政府还在大寺庙的领地共建有七个喇嘛旗。这些喇嘛旗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