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10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有食之”时写道:“然王者修德行政用贤去奸能使阳盛足以胜阴则日月之行虽或当食而月常避日所以当食而不食也。”3宋应星针对朱熹观点批评说:“朱(熹)注以王者政修月常避日日当食而不食其视月也太儇(随便)。”1接下以古代日食观测资料与古史所载事件作了对比证明朱注说法毫无根据而且是自相矛盾的。宋应星还写下历史作品《春秋戎狄解》(1644)借古喻今伸张民族大义在南方制造抗清舆论。他的《美利笺》是文学创作也有政治含义。这些都说明他是一位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大领域内涉猎极广的学者。

    1宋应星:《谈天》(1637)明崇祯十年原刻本。

    2宋应星:《谈天》(1637)明崇祯十年原刻本。

    3朱熹:《诗经集传·小雅·十月之交》卷5中册中国书店1985版第9o页。1宋应星:《谈天》(1637)明崇祯十年原刻本。

    第四十八章朱载■第一节家世和主要著作朱载堉是明宗室在学术上卓有成就的人物。

    朱载堉(1532—1611)字伯勤号句曲山人明仁宗朱高炽第六代孙。仁宗第二子朱瞻埈被封为郑王宣德四年(1429)就藩凤翔(今属陕西)正统九年(1444)迁往怀庆府(今河南沁阳)。第四代郑王为康王祐枔早卒无子依宗法关系郑藩郡王盟津王朱见濍之子朱祐橏应嗣王而朱见濍此前因罪被废为庶人遂以郑藩郡王东垣王朱见濍之子朱祐橏嗣郑王。朱祐柽即朱厚烷的父亲、朱载堉的祖父正德十六年(1521)朱厚烷嗣封郑王即郑恭王朱载堉被封为郑王世子。

    朱厚烷曾向明世宗上《居敬》、《穷理》、《克己》、《存诚》四箴及《演连珠》十章以土木神仙之事相规谏其语切直为世宗所怒。朱祐橏久欲恢复郡王爵而怨朱厚烷不为奏请这时遂乘世宗之怒罗织朱厚烷四十罪诬其叛逆。经调查朱厚烷叛逆无证据但世宗以其“讪朕躬在国骄傲无礼大不道”将其削去王爵囚禁于凤阳(今属安徽)朱载堉也被剥夺世子冠带。

    朱载堉因其父无罪被囚而愤筑土室于宫门外席藁独处潜心学问自十五岁起前后十九年。明世宗崩穆宗即位大赦天下朱厚烷被释还。隆庆元年(1567)明穆宗下令恢复朱厚烷王爵旋复朱载堉世子冠带。次年朱载堉迁回郑王府居住。

    朱载堉岳父的祖父南京都御使何瑭为官正直不阿任官修撰时尝因忤宦官刘瑾被迫致仕。何瑭长于音律著有《乐律管见》等书。朱厚烷与何瑭往来甚密也长于音律著有《操缦谱藁》等书。他们的为人治学对朱载堉影响甚大。

    朱载堉著述很多主要有《瑟谱》、《律历融通》、《律学新说》、《乐学新说》、《算学新说》、《律吕精义》、《历学新说》这些著作大都收入《乐律全书》于万历三十四年(16o6)进呈明神宗。明神宗有旨:“览奏具见留心乐律深可嘉尚。”朱载堉还著有《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嘉量算经》、《圜方句股图解》等。这些著作广泛涉及音律、历法、数学、物理、计量、乐器制造各学科。

    第二节创建十二平均律朱载堉最大的贡献是在中国律学史上创建了十二平均律他称之为“新法密率”。由于千余年来在音乐中所使用的三分损益律无法实现“旋宫”即用十二律中的任何一律“相旋为宫”——轮流充当宫音(今称转调)朱载堉“潜思有年用力既久豁然不用三分损益之法”1“创立新法置一尺为实以密律除之凡十二遍”1。“盖十三黄钟为始应钟为终终而复始循还无端”。“各律皆以黄钟正数十寸乘之为实皆以应钟倍数十寸零五分九厘四毫六丝三忽零九纤为法除之即得次律也。”2而朱载堉称:“《律吕精义》乃臣父遗志而臣愚所述也”十二平均律的思想最早由朱厚烷提出而由朱载堉完成了十二平均律的数理方法和全部理论。朱载堉十二平均律全部理论的创建在1567—1581年之间完成并刊印传布但有关十二平均律的思想在此前即已传播。在欧洲荷兰数学家斯特芬于1585年(一说为16oo年;一说为1695—1696年)创立了十二平均律的数学表示但其手稿迟在1884年才得以表。法国数学家默森对十二平均律于1636年也作出了和朱载堉完全相同的数学表示。一般认为由于明末清初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华使东学西传曾经在巴黎地方修道院担任副主祭、神父的默森有可能受到朱载堉著作的影响。十二平均律是现代音乐赖以存在的基础理论三百多年来深刻地影响了音乐的展。

    1朱载堉:《进乐律奏疏》。

    1朱载堉:《律学新说》卷一《密率律度相求第三》。

    2朱载堉:《律吕精义·内篇》卷一《不用三分损益第三》。


………………………………

29

    第三节其他方面的科学成就朱载堉的成就还表现在乐器制造和古乐器考证方面他制造了律准、律管考证了篪、钟、磬、籥、篴、瑟、筝、笙等古代乐器的名称、形状、规范、音名、音高与开孔法等。

    在历法方面他编制了《黄钟历》和《圣寿万年历》对《授时历》进行了一系列修正深入研究了回归年长度及其古今变化。在数学方面他以珠算为工具开方运算圆周率找到了九进制和十进制的小数换算法和计算等比数列的方法。他考证了历代尺的长度指出律与度量衡相须为用的关系。他还分析了乐器的共振现象准确测定了水银的密度测定了地磁偏角。在音乐实践上他通过作曲、改编、演奏和教学、教唱活动探索恢复旋宫古法用精确的记谱采录民间乐曲用民歌形式写作曲词。今传朱载堉所作《醒世词》有曲词七十三其中多世态炎凉、愤世疾俗之语是明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他探讨舞蹈理论制定了图谱、字谱的舞谱。此外他还善于白描画所作舞蹈插图用笔洗练比例准确生动传神。

    朱载堉注重科学躬亲实践不鄙薄“贱工之学”敢于破除历来天文律历中所附会的神话、迷信对历代圣贤大儒的错误提出质疑和批判体现了明后期崭新的时代精神。

    第四节淡泊名利辞却王爵朱载堉淡薄名利不以王位为贵不居宗室之尊万历十九年(1591)

    郑王朱厚烷卒朱载堉作为世子理应嗣位但他坚持辞却王爵上书说:“郑宗之序盟津为长。前王见濍既锡谥复爵矣爵宜归盟津。”礼臣以朱祐■一系“嗣郑王已三世无中更理”加以拒绝。朱载堉辞疏至十五上直到万历三十四年(16o1)终于获准辞去王爵。朱祐橏之孙朱载堉嗣封郑王朱载堉及其子朱翊锡以世子世孙禄终其身子孙仍封东垣王。而朱祐橏正是当年诬告朱厚烷致使其禁锢高墙达十九年的祸。明神宗为朱载堉的让国称赞说他“非道不处惟义是取”“让国高风千古载见朕嘉尚不已。”并特赐建玉音坊以“彰天潢之美”。

    朱载堉身居亲藩深知分封制之和宗藩寄生之无用。他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上书“请宗室皆得儒服就试毋论中外职中式者视才品器使”。明神宗下令“即使各藩大破拘挛从公用舍以称朝廷激励贤宗之意”。从而打破了明朝宗室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不得做官的规定。

    朱载堉辞国后自称道人迁居于怀庆城外万历三十九年四月初八日(1611年5月19日)卒享年八十岁赐谥端清。

    第四十九章崇祯帝崇祯帝即朱由检(1611—1644)。光宗第五子天启二年(1622)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八月入继皇位。在位十七年是有明一代最为动乱的时期。在各种矛盾激荡的漩涡中他奋力挣扎但明皇朝最终仍随着他的自缢而宣告灭亡。

    第一节“中兴”之梦熹宗朱由校逝世其弟朱由检即位年号崇祯。年仅十七岁的崇祯帝继承的是一个风雨飘摇的皇朝时局的危机令他不寒而栗。

    崇祯帝入宫之时朝政正把持在权阉魏忠贤之手“五虎”、“五彪”、“十狗”、“四十孙”之辈遍布朝野正直的官员迭遭杀戮、贬斥就连皇帝本人也有自危之感。崇祯帝不敢食宫中之物入夜不敢熄灭烛光。魏忠贤的专横宦官的肆无忌惮是崇祯帝即位后所面临并且急于解决的问题之一。此外愈演愈烈的党争整个官僚集团的日趋腐化走向崩溃边缘的国家财政以及土地高度集中百姓供输不迭陷入赤贫困境由此引的日趋尖锐的阶级矛盾等等无不危及着这个政权的生存。与此同时后金在东北地区的日渐强大也严重威胁着明朝的安全。内忧外患积弊已久如何走出执政后的第一步则是至关重要的。

    崇祯帝稳稳当当地下了第一着棋:清除魏忠贤及其阉党。

    在清除阉党的问题上崇祯帝表现出相当的策略和少有的忍耐。他先从魏忠贤的爪牙入手如:批准李朝钦、裴有声、王秉恭、吴光成等乞休;命阉党阁老黄立极归里;遣散内丁新选一些宦官入内侍奉。当然他也隐隐露出几分对魏忠贤的不满。魏忠贤觉得新天子不像熹宗那样可以任意摆布。天启七年(1627)九月魏忠贤请求辞任以试探崇祯帝的态度。崇祯帝认为时机未到未曾允诺。十月形势生变化阉党骨干、兵部尚书崔呈秀之父去世崇祯帝当即令他回籍守制。同时贡生钱嘉徵弹劾魏忠贤“井帝”、“蔑后”等十大罪。十一月安置魏忠贤到凤阳不久命逮治。魏忠贤在途经阜城时惊悸万分自缢而死。消息传至京师欢声雷动。为解民愤崇祯帝下令寸磔其尸悬河间。客氏也被笞死于浣衣局。昔日不可一世的客氏、魏忠贤终于被崇祯帝不动声色地剪除了。崇祯帝在朝野欢庆的气氛中第一次领略了行使至高无上权力的快感于是开始了大刀阔斧地清除阉党和削弱宦官势力的行动。

    先尽撤各处镇守内臣边政由各地督抚专理。崇祯元年(1628)正月又令内臣非奉命不得出禁门。这样大大地削弱了宦官的影响力。

    清除阉党使崇祯帝颇费心计。监生胡焕猷疏请查究那些为魏忠贤建祠的总督、巡抚但阉党御史杨维垣迅即上疏参驳并且请将胡下法司究问目的是想杀一儆百、钳制群言。崇祯帝谕旨:“不必苛求以滋葛藤”1使阉党大失所望气焰顿挫。此时翰林院编修倪元璐上《世界已清方隅未化疏》旨在为东林翻案立即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杨维垣则上疏攻击倪元璐居心叵测为害政纲。对此崇祯帝倾向于倪元璐但他害怕党争再起因此更强调“化异为同”。然而阉党与东林党的孰是孰非已是当时不可回避的问题。于是当倪元璐再次上疏时崇祯帝加快了清除阉党的步伐。随着朝野要求毁掉《三朝要典》的呼声越来越高倪元璐第三次上疏请废“魏氏之私书”。大学士来宗道票旨:“所请关系甚大着礼部会同史馆诸臣详议具奏。”崇祯帝批道:“《要典》着即行焚毁。”2五月《要典》在熊熊烈1文秉:《烈皇小识》卷一。

    2《明史》卷二三《庄烈帝纪》。

    火中化为灰烬。不久又将杨维垣、徐大化革职令回原籍不许在京逗留。崇祯二年(1629)正月始命裁定逆案;三月《钦定逆案》颁示天下以魏忠贤为分为六等或杀或戍或禁锢终身共二百六十余人。阉党由此威风扫地。崇祯帝此举赢得了朝野士人的拥护同时也显示了果断、敢作敢为的性格。崇祯帝一反神宗怠政、熹宗昏聩的做法令朝野士民刮目相看呼为“明主”。

    除去阉党为恢复国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