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7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战军部给的时间是一个月到达指定集结地点,曹变蛟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只要有半个月,曹变蛟就能带着军队到达轮台。
  可是到归化城的时候,军部送来了最新的命令,让他珍惜马力,不要过快行军。
  当时曹变蛟就不乐意了,归化城是有电报站的,曹变蛟直接到电报站问军部原因,表示自己能够快速到达。
  军部周遇吉直接回复他,因为进入准噶尔汗国之后,曹变蛟带着的禁卫军骑兵师可能要承担穿插快速突进的任务。
  因为杨嗣昌已经发来了初步的作战计划,要求禁卫军骑兵师在开战之后以最快的速度穿插,到达里海边,然后就地驻扎,阻挡沙俄可能的干涉还有准噶尔汗国各部的逃跑。
  曹变蛟这下子才明白过来,这是怕自己前期跑的太快了,后面马力跟不上。
  禁卫军骑兵师虽然是一人三马的配置,但是其中有一匹是驮马,真的的战马只有两匹,一天三百里已经是马匹的极限了。
  连续这么跑到了西北地区,那就要换马了,而战马是需要驯养,是需要联络感情的,这一突然换马,这禁卫军骑兵师的战斗力就下降了。
  曹变蛟不得不服从命令放慢速度,一个月到达就一个月到达,正好养精蓄锐!
  曹变蛟这次西进并没有带重武器,甚至武器弹药也都是以最少的量携带的。
  按照大明军部的惯例,这些物资都是要到了西北再配发的,包括火炮都是到那边领新的。
  曹变蛟是不担心自己,缺了谁的武器也不会缺了禁卫军骑兵师的武器弹药,他担心的是西北准备的作战物资够十七万骑兵消耗的么?


第1303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杨嗣昌得意的哼着歌,这真是人在家中做好事天上来,等西北战区派出热气球来接他的时候,他都是懵的,确认情报之后,老杨高兴了。
  大明现在最重视的就是开疆拓土,凡事有开疆拓土功劳的那退休百分百有爵位拿。
  而对于大明来说,有打不赢的仗么?只不过是赢的漂亮不漂亮而已,大明不论遇到什么什么样的敌人,陛下都喜欢以狮子搏兔一样全力以赴,他们这些军事指挥官,只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稳步推进就行。
  甚至都不需要动脑子,因为军部的总参会给一份作战意见,军区参谋部也会制定好作战计划,你只要按照计划进行,那就不会有错。
  果然到了西北地区之后,总参的作战建议已经到了,总参的想法是以绝对优势兵力一举歼灭对方的反抗。
  在锦衣卫和军事情报部的配合下先让准噶尔的所有骑兵朝着王庭集中然后一举歼灭,那么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只需要分兵占领就行了。
  杨嗣昌到西北前线的时候,各部士兵还在调派,杨嗣昌能调动的是西北的三个师和骑兵五个师,这一战陛下的意思是用骑兵力量尽快突击在沙俄反应过来之前使的准噶尔汗国被灭成为既成事实。
  不过杨嗣昌看了地图之后,结合总参的战略构想还有陛下的需要,杨嗣昌觉得最重要的不是歼灭多少准噶尔人,而是打通从轮台县到里海边的这条道路。
  为了稳妥起见,哪怕是分兵杨嗣昌觉得也应该先占领里海边的地方,而且是越往北越好,越离伏尔加河越近越好。
  因为里海边缘每前进一百公里,以后就能为大明节省数亿两的运输成本。
  所以杨嗣昌得知各部的位置之后,选定这个突击任务的单位就是禁卫军骑兵师。
  作为大明战斗力最强的一个骑兵师,禁卫军骑兵师足够应对沙俄可能的突击行动,因为沙俄西线正在跟波兰和立陶宛联合王国作战,所以他最多也就抽调五万士卒到达里海边缘地带。
  而且禁卫军骑兵师已经完成了换装,有禁卫军骑兵团,对方的五万人也休想占到什么便宜。
  禁卫军骑兵师的师长还是曹变蛟这样的猛将,更是能够确保已经占领的地方稳定。
  即使去掉了皇家禁卫军骑兵师之后剩下的四个骑兵师依旧有十四万兵力,足够应对准噶尔汗国骑兵了。
  首先准噶尔本来的总兵力就只有十一万左右,如果只是内讧行为,准噶尔是不会增加动员范围的。
  这十一万人还有投诚大明的一部分呢,不要多,有个两三万,那准噶尔的葛尔丹统领的骑兵就只剩下七八万了。
  十四万对上七八万也足够了,大明骑兵早就今非昔比,这些草原骑兵根本不是对手。
  杨嗣昌得知禁卫军骑兵师推进速度过快的时候,立刻发报让他们慢一点,别把马给累坏了。
  这又不是开战了,现在还在准备阶段,跑再快也没有用,又不能提前上战场。
  然后就是后勤补给问题比较麻烦了,禁卫军骑兵师和骑兵第一师已经完成了换装,所以他们用的是新式武器和弹药。
  而西北地区因为没有考虑到会突然开战,所以只预备了一个师的作战物资,也就是说,军部后勤那边要在一个月之内至少要运送一个师的装备到西北轮台前线。
  现在大明铁路刚刚修到凤翔府,后面的道路都要依靠马车来运输,不过水泥路已经修到嘉峪关了,出关之后的道路虽然没有修完,但是硬化工作也做的差不多了。
  杨嗣昌不用专门处理这事,不过作为总指挥他每天要盯着各部的进度还有物资准备情况。
  西北天山南麓马场陛下在那里养了二十万匹马,其中能够紧急调运为军马的有六万匹左右,驮马有三万匹。
  从昆仑北麓牧场还能调来四万匹的战马和八万匹的驮马。
  而天山北麓牧场是三年前新建的,养殖的马匹只有两万,不过有三万多头骆驼可以用来进行沙漠驼运。
  所以西北地区还要从山丹马场和河套地区调运不少于十万匹战马和二十万匹驮马用于这次作战。
  皇家禁卫军骑兵师是采用一人三匹马作战的,骑兵战马一匹驮马两匹,能够保证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进击千里。
  其余的骑兵军队都是采用每人两马编制的,其中一匹是战马,一匹是驮马,在机动能力上比起皇家禁卫军骑兵师差了很多,但是作战距离是一样的。
  这次对准噶尔用兵,从轮台到厉害边缘有四千六百里以上,如果想要禁卫军骑兵师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快速到达。
  那么他这一个师就要至少在准备六万匹驮马,也就是每个人要带着五匹马行军,这个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这样一来这六万匹驮马就要单独编组,成立一个后勤支援马队,杨嗣昌打算派一个后勤团负责这个事情。
  除了初期的运输之外,后面给几个师运送的后勤补给也都要在一千里外,可以预见,大明必然要在沙俄和准噶尔领土边界地区驻军对抗一段时间。
  而以准噶尔进内的运输情况,想要确保对峙的时候大明不至于吃亏,那就必须要确保后勤物资不会缺乏。
  三十多万匹驮马,保障十七万士卒的需求,还有前线的三十五万匹战马的精粮消耗,并不是那么的宽裕。
  不过只要战线稳定向前推,后面的运输任务是可以交给民间的运输公司还有征发的百姓用马车运输的。
  只不过到时候要沿途设立兵站,确保不被敌人骚扰切断后勤线路而已。
  这个并不算夸张,当年汉武帝的漠北之战,只不过是千里之外,汉朝出动十四万骑兵,随军的战马十四万匹,后勤补给的步兵民夫达到了五十万人之巨。
  而大明这一战是出西北还要四千七八百里,是汉朝的四倍还要多,大明没有动员四倍民夫的打算,所以只能多使用马匹驼运了。
  最后要用多少不知道,不过这些年大明鼓励养马,战马和驮马储备还是比较丰富的,加上铁路和水泥路的修建节省了运输的消耗,所以军部觉得这些准备足够了。


第1304章 飞艇到来
  这还只是一个灭准噶尔之战,动员的兵力还只有十七万而已,后勤就要准备这么多马匹和人力!
  这就是大明为什么没有能力从陆路一统世界的原因,你士卒再厉害,没有后勤那武器都会变成烧火棍!
  大明不缺陆军名将,三位总参谋,李通、卢象升和周遇吉,李通是大明第一个参谋长,也是见证训练了大明新军的人物,指挥能力自然没的说。
  卢象升有着丰富的和流寇作战经验,在总参位置上虽然没有什么突出的建树,但是也没有什么大的过失。
  最大的一次丢人就是大推演的时候被孙传庭给完虐了。
  不过那个时候军部对于大推演还不熟悉,而且整个战略计划还很粗糙,自然是被孙传庭以有备打无备弄了个措手不及。
  最后的周遇吉,那履历可是实打实的,不说他也是当初新军成立时期就是元老,单单是打败莫卧儿帝国这个履历,足够比肩历史上的名垂千古的名将了。
  下面还有黄得功、孙应元、曹文诏、曹变蛟、赵安东、新生代的李岩和李定国还有参谋部四杰等等。
  这些人都是大明未来可以独当一面的帅才,除了这些之外其实被任命为总兵的人都有独挡一面的能力。
  相比起大明陆军的将星璀璨,海军就比较寒颤了,老一代的郑芝龙和郑芝豹已经开始进入退休生活,只有吴大海带领着海军,大明海军也只有吴大海又作战经验。
  新生代里面也只有郑森一人可堪大用,其余的也不是没有出彩的,只是缺乏历练,还太年轻,年青一代现在最高的也不过少校军衔,想要指挥一支舰队还需要时间的磨练。
  虽然朱慈烺一直强调海陆并重,但是大明陆权国家当了数千年,打陆战的经验也总结了数千年,兵书战策无数。
  海军方面,那就比较寒颤了,不仅没啥名将,也没有啥兵书流传,而且武器革新太快,导致新的作战方式完全跟古代不同,更是让传承无法延续。
  就像这次杨嗣昌担任作战总指挥,这底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唉声叹气,有多少人觉得凭啥是他,我上我也行呢!
  但是海军就不一样了,海军那边,郑森担任这次藩国联合作战的海战总指……总教习,海军就很少有人觉得不合适。
  杨嗣昌觉得压力很大,这一仗赢是必然的,但是要是赢得不够漂亮,那肯定会被人指指点点的说死。
  偏偏这骑兵作战对于战略战术来说最难提前制定,骑兵作战最考验临战指挥能力,骑兵的战机往往稍纵即逝。
  敌人的阵型散乱往往都是几息十几息的混乱,能抓住就是横推,抓不住那就是撞上南墙了。
  杨嗣昌记得当初自己远赴奥斯曼帝国的时候,陛下亲自跟他承诺,只要完成了既定目标,好好学习了奥斯曼帝国的战术战法,特别是沙漠作战的技巧,那么回来之后这西北战场一定有他的一席之地。
  然后叶尔羌被曹文诏打了,杨嗣昌就落了个西北战区总兵官的职位,就是曹文诏打完仗之后杨嗣昌帮忙收拾残局呗?
  熬了五年又被调到南亚印度河战区担任总兵官,杨嗣昌只觉得陛下当初的承诺不过是一句安慰的话。
  万万没有想到,一年之后这一切又实现了!
  陛下真的用他来打中亚这一战,可见陛下对自己的信任,这要是自诩专家的自己再打的不好看了,那真是丢人丢到御前了。
  而且现在打仗跟以前也不一样了,以前打仗,那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现在那是杨嗣昌这边的消息不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