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7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军部的初步计划,如果计划有变动,会有人第一时间统治李若琏,然后李若琏在根据计划进行调整。
总参虽然制定了大致方向,但是李若琏走的时候总指挥还没有定,到西北了才知道这一战的指挥是杨嗣昌。
而现在杨嗣昌还不在西北,所以李若琏只能先按照军部的计划来干活。
杨嗣昌以前制定的作战计划,那什么四正六隅,说不上来有多高级,但是能正好解决问题,后来的几次推演中,杨嗣昌似乎学习了很多骑兵战法,所以用兵的时候就多变了。
变得善用奇兵,尤其是擅长骑兵快速穿插,李若琏还真的猜不出杨嗣昌会怎么指挥这一战。
第1301章 内阁得利
内阁是最后知道要打仗的消息的,连朱姬润知道都比他早,因为朱姬润要安排皇明军火那边进行武器扩产。
而吴启晨的到消息的原因是因为五年计划又要大改了,如果不出意外,三个月的时间大明就能灭亡准噶尔。
就算不能灭亡也会取得大片土地,至少这铁路修建计划必须要跟上。
吴启晨挠挠头,这些都是小事,反正不就是把那些本来多出来的那些钱现在不拿去投资那些湾区了,直接投资到这条铁路上就是了。
如果换做其他人当首相,这时候也许就已经抓狂了,这打仗说打就打,一点准备都没有啊!
但是吴启晨不会,他首先放松心情,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然后等着军部那边的消息。
打仗这种事情其实跟内阁的关系真的不大,因为钱不用内阁出,即使有征发劳动力的要求,那也是军部出钱雇人,内阁也不必操心征发徭役的事情。
吴启晨觉得像孙传庭那样担心这担心那完全是多此一举,大明的国力没有那么容易耗尽,民力也比孙传庭想象中的要丰厚的多。
大明百姓是有韧性的,只要你给他留一条活路,他们就能活下去,不必担心扛不住啥的,掏钱雇人干活,能扛得住就干,扛不住就不干。
只要维持住粮食价格稳定,那么百姓就不会有多少抱怨。
而且百姓参与打仗的事情,士卒有功劳有军饷,百姓干活有工钱,怎么就会民力国力衰竭了?
除非出现那种情况,劳动力被抽调过度了,粮食每人种了,大家饭都吃不上了,那才是混乱的原因。
要不然工厂里多生产点武器弹药,少生产点日常用品,大家凑合凑合也就过去了,正打仗呢,只要有吃的就不错了。
大明的百姓又不是没有尝试过苦日子,十几年前大家不都是想吃顿饱饭都是奢侈的事情么。
大明现在到处打仗,几乎没有停过,要是按照孙传庭等人的逻辑,那大明早就民力耗尽了,早就暴乱丛生了。
但是实际情况呢?大明现在国力蒸蒸日上,百姓丰衣足食,个个过的安乐富足,哪有一点民力耗尽的情况。
至于被统治的那些地方,大明也免了最基本的农业税,其余的税种也都统一合并到商业税之中,生活的压力有很大改观。
这些地方只要不出现大灾,基本上都不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所以打仗即没有让大明陷入贫困,也没有让世界进入苦难,孙传庭等人的观点还有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都是错的。
只能说他们没有找到越打越强的办法,但是皇上找到了,通过新工具新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开垦出更多的土地耕种,选育更优秀的良种。
这个才是避免耗尽民力的办法,而不是怕耗尽就不耗。
这就像有家里粮食不多的人,因为怕粮食耗尽了,所以种子都不敢种了,但是这种害怕能减少粮食的消耗么?并不能!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想办法种出更多的粮食,找到更多可以吃的野菜充饥,而不是守着自己仅有的那一点粮食天天担心。
吴启晨觉得打准噶尔很好,打了准噶尔,那以后西北地区就能转化成关内了,准噶尔辖地就成为了新的边疆区了。
西北有成为关内的基础,第一那里的开发也是以汉人前往为主,第二就是那里会很快修通铁路,增进和大明关内地区的联系。
第三就是那里汉唐的时候本身就是大明固有领土的一部分。
反正在陛下眼中,只要大明还有汉唐曾经到过的地方都应该是大明的固有领土。
虽然西北地区因为当年跟叶尔羌打仗所以土地都变成债券了,不过按照当初的文件,至少每一个城市,都要留下市政用地,还有绿化公园。
还有就是军事防御等等的土地用于公共建设。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西北也不是当初的荒芜模样,尤其是大明的防护林建设,还有修路保护绿洲等等行动,让很多原本开始萎缩的绿洲从新焕发了生计。
内阁要是能摘下这个桃子,不比惦记红河地区那点地方要好的多。
最近内阁有人提议大明应该把红河平原三角洲也划归关内地区。
当初那里是阮氏郑氏争夺的地区,因为大明粮食危机,郑氏对于大明索要粮食的圣旨阳奉阴违,所以大明灭了郑氏和莫氏占领了那里。
为了快速让那里恢复粮食生产能力,朱慈烺当初是尽迁西南地区的军户填充那里。
这些年那里先是铁矿煤矿,然后是造船和粮食生产,总之在江河四湾之中,北部湾大湾区中发展最快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第二快的就是红河三角洲了。
反而是雷州半岛和南北海城琼州岛这些地方因为人口和资源的原因发展落后。
那里当初的原住民已经被全部驱逐,留下来的都是汉人或者汉人血统的安南人,现在更是和关内地区无异了。
在大明的公路修到那里之后,又规划铁路也要从那里往南,内阁就觉得把红河三角洲地区纳入内阁管辖,有利于北部湾大湾区的综合协调发展。
有这个想法的人是有,但是敢跟陛下直接说的确没有,陛下嘴里的东西,他愿意给可以,但是你要是直接开口要,那陛下肯定以为你又想要他东西,这样的人都不会有好结果。
而西北地区就不一样了,西北地区陛下的利益并不大,因为那里的模式是皇明商号代管,但是比起其他地方所有东西都归内库不一样,那里大部分的收益实际上都已经卖出去了。
之所以军区和皇明商号代管完全是战争的需要,一旦不打仗了,皇上肯定愿意甩掉这个包袱。
不过这个五年计划也有新的变化,那就是陛下要求轮台地区的炼铁厂要具有生产钢轨的能力,而且要求在轮台建立蒸汽火车生产厂。
这个是为了铁路往里海沿岸延伸准备的,以前是因为工业生产设备运送太费事,而且轮台县的炼铁厂是内阁的产业,所以陛下一直没有松口。
这次陛下终于让内阁参与了铁路工程还有蒸汽机火车的生意,这对于内阁来说可就是大好事了!
第1302章 曹变蛟出征
曹变蛟已经在赶往河套的路上,作为新任的禁卫军骑兵师师长,曹变蛟对于自己的叔叔没有能指挥这次作战觉得很遗憾。
当然更遗憾的是自己竟然没有负责这一战!
难道作为禁卫军骑兵师师长的自己不应该是大明所有师长的顶峰么?京官素有比地方官大三级之说。
而他身为禁卫军骑兵师师长那自然是直接能拿战役总指挥官来用的,不过陛下最后选了杨嗣昌作为这一战的总兵官。
杨嗣昌懂什么打仗?他有拿得出手的战绩么?唯一指挥的战争还是十年之前的时候对付流寇,那个什么四正六隅剿匪法。
虽然说正是因为他的四正六隅法把流寇逼到一起,但是最后还不是新军出手解决了所有敌人。
后面就是这家伙不会做人,人家都是站队失败贬官的贬官,身死的身死,他倒好,两边都没有站队,确应为是逼迫陛下前往辽东的实际策划人。
下面的人被迫发生兵变,扶了皇上登基,崇祯被尊为太上皇。
大明变天了,这个前兵部部长直接被发配到奥斯曼帝国去友好交流去了。
在奥斯曼帝国那边主持了大明的‘郑国渠计划’。
当然这个计划名字叫‘苏伊士运河计划’。‘郑国渠计划’是下面的人对他的讽刺,苏伊士运河是修通了,果然和当初一部分文官担忧的那样,大明是没有享受到这个运河的便利,反而让奥斯曼帝国因此国力大增。
至少让对方能把海军聚集在一起,有个跟大明掰手腕的实力,使得其分散的陆军也成为了一个整体,支援也变得非常方便。
这是什么行为,这简直就是大明版本的郑国渠了。
所以作为大明‘郑国渠计划’的执行者,其经常被拿出来讽刺。
其实这个计划一开始是陛下提出的,陛下有两个没有想到,一个是没有想到大明会跟莫卧儿帝国先打仗了。
第二个是没有想到大明竟然这么快就要开启最后战局了。
其实回过头来看,大明当时的环太平洋帝国计划还有以这四个战略要点为锁掌控世界的计划,跟这个苏伊士运河计划是相辅相成的。
只不过是造化弄人,大明中途迫于形势突然转向了,战略变了,所以这个原本‘环太平洋帝国计划’的附属计划的‘苏伊士运河计划’成为了大明的威胁。
还好另一个‘顿河伏尔加河运河计划’最后因为技术和沙俄的阻挠还有沙俄抢走之后因为实力原因没有搞成功。
要不然杨嗣昌是不仅帮奥斯曼帝国加强了实力,还帮沙俄也加强了实力,那就真的成为最像间谍卧底的大明将军了。
这帮人对于这个运河不满,其实这又不是杨嗣昌的主意,这两个计划都是陛下自己提出来的,然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现在凭啥怪别人?
曹变蛟觉得陛下可能是对这个替自己背锅的杨嗣昌的补偿,然后杨嗣昌回国之后担任了曹文诏打下来的叶尔羌汗国区域的总兵官。
结果杨嗣昌干的也就那样啊,中间还发生了被准噶尔汗国和哥萨克骑兵渗透的大事。
大明要论沙漠作战经验,那自然是首推曹文诏啦,自己这个叔叔可是打下了叶尔羌汗国!有着西北地区真正的实战经验!
而杨嗣昌有啥?他不就是去过西北,去过奥斯曼帝国参观几年么!参观过沙漠就会打沙漠作战了?
这不就是扯淡了么!难道说你坐过船了还就会大海战不成。
再说了,杨嗣昌他懂骑兵么?大明用骑兵最好的是谁?第一是他叔叔曹文诏,第二名是他曹变蛟,凭啥这个杨嗣昌没有训练过骑兵,没有主持过骑兵作战的人可以带着五个骑兵师打这一仗!
当然心里有再多的不满,曹变蛟还是要服从军令,陛下这么安排一定有他这么安排的道理,曹变蛟要么只有服从,要么就离开军队!
离开军队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是好好打仗了。
禁卫军骑兵师是大明骑兵精锐中的精锐,当别的军队还要三天才能完成集结的时候,禁卫军骑兵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集结,并且以日行三百里的急速朝着河套地区开进。
当曹变蛟的禁卫军骑兵师到达张家口的时候,那边的骑兵第二师都还没有集结完成。
而曹变蛟到归化城的时候,河套的第四骑兵师才刚刚开拔到达阿拉善地区。
这一战军部给的时间是一个月到达指定集结地点,曹变蛟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只要有半个月,曹变蛟就能带着军队到达轮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