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7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现在打仗跟以前也不一样了,以前打仗,那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现在那是杨嗣昌这边的消息不到半个小时就能传到京城去,陛下一个小时就能给你把话回了。
这简直就是军部和皇上两边对他进行随时的指挥和战术指导啊。
好处就是想要什么增援就是一封电报的事情,不再担心什么来回的路途耽误了。
杨嗣昌自然不会客气,上次西北战区驱逐越境准噶尔人和哥萨克人的行动杨嗣昌跟空军的合作非常友好,空军的方便深深的印在杨嗣昌的心里。
所以当陛下派来四个师增援的时候,杨嗣昌发现竟然没有空军,那可不行,当即一封电报发到京城。
陛下已经回电,京城那边空军正在调配热气球前往增援,让杨嗣昌这边安排好地面准备工作。
今天正是空军热气球编队到来的日子,杨嗣昌特意到轮台县东的兵营等着。
中午时分,拿着望远镜站在瞭望台上的士卒突然挥动旗帜,大家伸着头朝着东面看去。
五分钟之后,天上出现了一个黑点,然后是一片乌云一样的热气球朝这边飘来。
又十分钟,杨嗣昌这边才看清,那一个黑点变成了一个个更小的黑点,密密麻麻的一片热气球看着又二三百个之多。
等了半个多小时总算能看清楚热气球的轮廓,杨嗣昌也终于数清楚了这热气球的数量,总共有三百五十艘。
这个数量好像正是一个空军师的编制,看着这热气球的体积,这不是轰炸型的就是专门的运输型。
当飞艇开始陆续落地的时候,从下面下来一个少将师长朝着杨嗣昌敬礼:“禁卫军飞艇运输第一师侯三怀前来报道。”
杨嗣昌有些意外,竟然不是轰炸型号,看着那一个个壮观的飞艇:“你这一个师一次能运多少人?”
侯三怀得意的说道:“我们采用的是最新改进型的飞艇,一次可以运送一个团的陆军士卒!”
一次五千人的规模足够干很多事情,杨嗣昌立刻就想到了十几种突袭战法,还有切断敌人的后勤补给,占领敌人的屯粮要地等等作战方法。
不过这一次作战好像用处都不大,不过应急运输补给作用还是很大的,一次一个团,这也就是说,他一次至少能运送一个师的轻武器补给。
这个时代只要手里的火枪还有子弹,那么作战就不算输了。
杨嗣昌一直等到说有的飞艇都挺好还是放气才带着侯三怀离开,飞艇要是长时间不升空是不需要一直充气的,那样即浪费燃料也不安全。
第1305章 说服朱姬润
京城里朱慈烺也在忙活着作战的事情,看着站在那里的朱姬润,朱慈烺也稍微有点尴尬:“这不是情况特殊么,这一战关系重大,如果拿下准噶尔汗国,那么大明的火车就能延伸到里海岸边。
这样就意味着大明能在陆路多派遣至少三百万的兵力用于作战,这几乎就能一战拿下沙俄了,然后还能从侧翼威胁奥斯曼,大明的棋盘就活了!”
朱姬润拱手:“这个臣知道!”
朱慈烺继续说道:“这个钱虽然是计划外,但是可以为以后省钱不是,反正准噶尔早晚都要打,现在打了,那以后开战的时候这笔钱不就省下来了?
不仅仅是省了这一笔钱,这以后往中亚地区的水泥路也通了,大明能够节省多少运输成本,就说这四轮马车比两轮的能多拉一半。
有了水泥路,那四轮马车就能跑起来了,速度也快了,这不就相当于三倍的提升了运力,到时候光后勤又能多省多少钱!”
朱姬润再次拱手:“这个臣也知道!”
朱慈烺嗯了一声:“还有铁路,这条铁路可是大明横向铁路的大动脉,修成以后大明的货物将能够直达里海边,以后更是延伸到欧罗巴。
这样一条铁路修建带来的利润是多么丰厚,虽然端起看着是亏损的,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个生意是非常划算的!”
朱姬润继续拱手:“这个臣也知道!”
朱慈烺比划着:“还有土地,那里有很多天然草场,还有很多矿产资源,里海附近还有石油天然气,咸海附近,还有注入咸海的两条河流附近都适合种植棉花还有小麦。
大明要是占领那里,完全可以把咸海作为前进基地,以后粮食就不用再从关内运送了,这将节省多少的运力!”
朱姬润继续回答:“这个我也知道!”
朱慈烺彻底没办法了:“那你既然都知道,那为啥不同意印钱?为啥不同意军火先赊欠?”
朱姬润拱手:“陛下,臣不是不同意,而是觉得没有必要,大明又不是没有这个实力,为什么一打仗就要增发钞票。
陛下完全可以从银行贷款,或者发行战争债券来填补这一块的亏空,也不用像西北那次那样以土地拍卖收益抵偿。
陛下完全可以给出一个比银行高一点的利息,然后以后每年从军费里支出一部分然后让军部偿还就是了。”
周遇吉本来是告状的,没想到这转一圈朱姬润竟然把矛盾推向了自己,凭啥军部出这个钱啊?打仗又不是为军部打的!
周遇吉立刻说道:“此议不可,此战虽然是军部打的,但是目的是为大明开疆拓土,为的是陛下的千秋伟业,为何要我军部承担?难道这些地方的收益以后也归军部所有么?
臣觉得这准噶尔辖地占领之后,应该是先由皇家皇明商号开发经营,既然所得都归皇明商号所有,那自然是皇明商号该出这个钱。
就算以后交给内阁,那也是内阁出钱?反正最后都不会交给我们军部,所以为啥要我们军部出钱?”
朱姬润摇摇头:“话不能这么说,既然陛下说打下准噶尔有那么多好处,无论是作战还是经济都有益处。
那皇明商号多挣钱还不是反馈给你们军部多军费,你们既然多要了军费,那自然就要承担一部分开销。
还有就是陛下已经说了,这准噶尔辖地占领之后,收益最大的还是军事行动,能够增加多少运力降低多少军费。
所以这军费既然花的少了,那岂不是就剩余了,你有剩余了为这西北地区的债券还上一部分又怎么了?”
周遇吉还想再说,朱慈烺伸手制止了:“朕还没有说同意出售债券呢,你们倒好先争论谁还债起来了!
发行债券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首先你们要明白,这债券收集起来的钱不是凭空变出来的,那都是百姓手里的钱还有各个商会的资金。
百姓的钱是有数的,这里花了,其他地方就花不到了,商会也一样,这里买了债券,那其他地方想投资就没钱了。
大明现在正在快速发展的时候,各地都需要投资,商会也需要发展,百姓只有多花钱,商品才能快速流通。
战争债券就相当于把市面上的钱在收回来,虽然过一手之后几年内陆续偿还了,但是这发展的时机也耽误了。
再有着债券总要有一个名目吧,这边战争还没有打,那边就开始发行打准噶尔的战争债券,这不就等于提前泄露军机了?
就算你不说,这突然发行战争债券,大家肯定会嘀咕到底是哪里在打仗呢?这一聊慢慢的不就把下次给暴露了!
再说,大明现在正在快速发展,工业生产新产生的物资一年价值数十亿两,但是现在大明每年的金银开采只有区区四五千万两白银的规模。
所以新货币发行只有区区四五千万两是远远不够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市场上多出了一百亿两的商品,但是市面上的金银还是十亿两,增加了四五千万,那你要是想卖掉自己手里的东西怎么办?只有降价,让百姓手里的钱一两当十两用。
看着是百姓收益了,但是这样卖工业企业的利润可就没了,如果利润减少,那么这些工厂肯定就不愿意生产了,工厂都不生产,百姓又没有东西用,最后吃亏的还是百姓。
这些年大明的货币一直是超发状态,其实大明的货币现在是通过金银和皇家的信誉双重担保的。
这多印出来的钱,又不能直接发到百姓手中,所以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工程建设,或者像现在这样的战争消耗掉大笔资金,使得民间的货币一直处在超发的状态,维持工业企业的一个利润增长曲线。
朕这样说你明白了么?增发货币,并不是朕言而无信给皇明商号增加负担,而是为了大明的整体利益考虑,做出的决断。
朕也没有要求你在多少年内必须把这些超发的货币还上,这本就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关系,货币体系的事情非常复杂,钱多了就收紧,钱少了就流出,你懂了没有?”
第1306章 此战不简单
朱姬润自然懂了,拱手行礼之后朱姬润还是不服气:“可是陛下,大明如果始终处于这种赤字的状态,今后怎么进行世界大战?
准噶尔国不过是兵不过十万,民不过百万的边疆小族而已,大明以十七万兵力三十万后勤战之。
仅仅动员五十万人力大明就已经需要增发货币以弥补财政亏空,那么将来大明发动世界大战如何?
数千万人投入战场,岂不是财政赤字百倍?
那百姓如何?以前一两银子的东西,战争期间要达到五十两银子的地步?还是一百两的地步?
如果大明连这点财政储备都没有,臣觉得大明完全没有必要进行什么世界大战,不如好好攒钱好好过日子算了!
军部也是,每年消耗数亿两白银的军费,而且逐年上涨,说是为了大明江山永固,说是处处出生入死。
但是真的战争来临的时候,所有东西都要从新列预算,从新增加特别预算?
臣就好奇那军部的那些储备呢?军部这些年都是算着钱过日子么?有多少花多少?一点都不为明天考虑么?
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一旦陛下发不出军费了,给不起军饷了,那这三百万大军一夜之间就会崩散?
那大明每年消耗这么多银子的军费还干嘛呢?不如把兵力都遣散了,等需要的时候再花钱招募就是了!”
周遇吉看了看朱姬润:“你这是偷换概念,军部是有储备,但是储备又不是全放在西北,西北能在战前储备一个师的骑兵装备,那还是为了给骑兵第四师换装用的。
大明现在正处在装备革新期,换装期间的所有军备都优先拨付给作战部队换装使用了,没有剩余是正常的。
如果是上一代武器西北储备的有五个师的,但是并不合用,各地也都是这种情况,军部需要在广州储备,需要在龙牙港储备,需要在锡兰港储备。
还有非洲和美洲都是重点储备地点,但是这些都是上一代的武器,并不能适应新作战的需求。
再说了,军部一直的军费确实都是按照计算着花的,有多少花多少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节省,而是给的本来就不多。
至于军队有没有用,这数万里江山可不是别人拱手相让的,都是军部的将士们一点一点一寸一寸的打下来的!”
朱慈烺摆摆手:“不要吵架,军部的钱每年都是朕亲自审计的,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都是朕决定的,这个不用在讨论。
军部每年用于储备作战物资的军费不过三千万到五千两之间,这对于大明这么地方的需求来说确是是不足的。
朱姬润说的也对,大明不能每次打仗都想着印钞票,长此以往,肯定会导致通货膨胀。
不过这次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