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5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慈烺看过锦衣卫的奏报,也看过周王府的布局图,但是真正走进周王府才知道原来设计的精巧真不是文字能描绘的。
锦衣卫仅仅一句北国江南中原第一园林朱慈烺确看到了,周王府把中原的建筑的恢弘大气和江南的婉约精巧的结合,哪怕一处小亭一块小石头,一个花盆都是精心布置,挪动一分都显得不协调。
一个下午的时间竟然不够朱慈烺好好参观一下周王府,更不要说开封的街市了。
原本朱慈烺还打算微服私访一番呢,不过这一路舟车劳顿实在太累了,没有能去成。
第二天一早车队再次上路,早上的开封城只有早市的餐饮和菜贩们在叫卖,大明除了边关重镇之外关内所有城市都取消了宵禁和门禁。
城门彻夜不关,一般只保留一个小旗的城门卫看守,而这些城门卫还不是正规军,而是参加训练的预备役巡防担任。
不过这次的开封城确不是预备役巡防,早在半个月之前,禁卫军两个千户所就驻在开封城接管了城墙城门的防务。
朱慈烺这么大的军队过境,当地的军部上层和州府高官都是知道的,只不过朱慈烺严禁接待扰民,所以下面的人基本上只是好奇这么大的排场是谁路过,确没有一个知道这是皇上的车队。
看着车队缓缓离去,开封知府神色复杂,身边的副团长默默的放下手,知府不理解,你敬礼又没有人看见,用得着这么认真?
副团长也懒得跟知府解释,这不只是礼仪,这是信仰,是精神,是荣耀。
知府神色复杂是想起当初隋炀帝下江南的事情和大明不靠谱的武宗,陛下还很年轻,如果出来玩习惯了,以后形成惯例,那才是真正的劳民伤财。
不过说劳民伤财好像也不对,陛下这一路轻车简从,没有动用百姓迎接,没有一路建行宫,没有黄土垫道没有百里跪迎。
那么到底能花多少钱?就连昨天的物资采购,听说都是直接付钱买的,皇上自己出的钱,没有动用一分的国税。
换做以前,就算这样大臣们也有的是理由上奏,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皇上基本不看弹劾奏章,一旦弹劾,会有反贪和锦衣卫调查,查实之后再上报处置,如果诬告则告状的会被反查。
至于弹劾皇上的,一般都是内阁拟一份简报,你可能洋洋洒洒的花团锦簇的写了几千言,到皇上手上就一句话开封知府周正策说陛下不宜经常出宫。
知府老爷等到八点多队尾才出开封,忍不住感慨了一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希望陛下一直能如此就好。”
第986章 来啊互相伤害啊!
他这么一说,副团长就不乐意了:“陛下何时奢靡过?再说陛下从八岁独立开府,一直到今天为天下为大明为百姓做过多少事,偶尔铺张一下又有何不可?”
知府乐呵呵的拱手:“您说得对,李团长何必认真,我只是感叹一下而已。”
周知府不愿意跟这位禁卫军副团长掰扯,常言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更何况这些兵还是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价值观的兵。
周知府是进士出身,能在几次改革中屹立不倒依旧担任一府之主,自然是那种处事圆滑的,懂得学习新知识。
周知府现在只庆幸陛下过境不要出什么纰漏,要不然惹得皇上发怒,他乌纱帽难保。
当官的最怕查,因为没有人敢说自己一点问题没有,更何况皇上还发明了不作为和资产来源不明罪等新罪名。
好在出了开封,剩下的路程只有一半了,出了开封府就是河南府的地界了。
进洛阳之前要经过虎牢关,进虎牢关之前要过泗水河,虎牢关号称天下雄关,很多人以为他是两山之间,其实它是南靠嵩山北临黄河,又加上关前有古泗水河流过。
如果敌人从东面进攻要过河,关前地方不大,不能从容布置大军,如果前军攻击不力后面很难接续。若是有重型攻城武器,关上人若是冲出,很容易就杀退破坏,因为隔着泗水河,后续兵力又很难救援。
如果不走虎牢关而是选择走黄河的话,洛阳北面有北邙山,只能走孟津渡口一个地方,孟津口地势比河面高,又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所以对于进攻方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当然洛阳虽然险要,来朝历代也有很多被攻破的例子,所以山川之险只不过是弱者的自保之道而已。
一旦一个国家企图依靠山川之险来挡住敌人,那么他就会自动忽略可以练一支强军挡住敌人这个选项。
一旦不注重练兵强兵,越依赖天险,等天险丢失之后输的越惨。
就像有人说,长城不仅保护了大明,也限制了大明的脚步和思想,正是因为有长城天下,大家才放弃了训练一支百战骑兵的可能。
历朝历代的进取帝王,无不是走出长城,扫平草原,才建立赫赫功业,从来没有一个是靠着守住长城名垂青史的。
哪怕是秦始皇当初连接六国长城,那也有派蒙恬北筑长城让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的战绩。
崇祯倒是第一次看到这种雄关,站在关城上忍不住问道:“这就是三国演义里写的三英战吕布的地方?误人啊,这里哪能摆得下十八路诸侯,吕布也不用下关去,直接站在城头十八路诸侯就只能抓瞎。”
朱慈烺也是摇摇头:“而已,真正的战争哪有阵地前斗将的。”
两人感慨一番,看着奔涌的黄河都沉默了,这样的雄关,这样的极目远眺,黄河滚滚向东,河北岸沃野千里,往东看也是一片平原。
这样的时候难道不应该赋诗一首么?可惜朱慈烺没那个本事,崇祯也没有,俩人只能站着看着。
不过说起黄河滚滚向东,朱慈烺还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本‘人生长恨水长东’嗯一部很治愈的欢乐。虽然跟黄河跟虎牢关没有啥关系,但是就是一瞬间就想到了,想到就开心!
朱慈烺沉默着走下关墙登上马车,车队再次出发,崇祯也没有再说话,不知道在想什么?
其实崇祯想的问题很简单,他想到了三国,从三国想到了汉献帝和后来的刘协,想到了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最后想到了自己的遭遇,心里就不痛快,可能他连刘协都不如。
到洛阳再次参观福王府,崇祯就更加不开心了,因为福王府不仅规模逾制,很多建筑的装饰大小等等都有逾制。
偏偏崇祯还不能说啥,因为当初这是他爷爷拨款建造的,当时建造的时候就被允许的,他能有啥办法。
福王未必有朱慈烺有钱,但是一定比崇祯有钱。
当初万历二十九年始立光宗为太子,而封常洵福王,婚费至三十万,营洛阳邸第至二十八万,十倍常制。廷臣请王之藩者数十百奏。不报。至四十二年,始令就藩。
先是,海内全盛,帝所遣税使、矿使遍天下,月有进奉,明珠异宝文毳锦绮山积,他搜括赢羡亿万计。至是多以资常洵。临行出宫门,召还数四,期以三岁一入朝。下诏赐庄田四万顷。所司力争,常洵亦奏辞,得减半。中州腴土不足,取山东、湖广田益之。又奏乞故大学士张居正所没产,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杂税,并四川盐井榷茶银以自益。伴读、承奉诸官,假履亩为名,乘传出入河南北、齐、楚间,所至骚动。又请淮盐千三百引,设店洛阳与民市。中使至淮、扬支盐,乾没要求輙数倍。而中州旧食河东盐,以改食淮盐故,禁非王肆所出不得鬻,河东引遏不行,边饷由此绌。廷臣请改给王盐于河东,且无与民市。弗听。帝深居久,群臣章奏率不省。独福藩使通籍中左门,一日数请,朝上夕报可。
当初朱慈烺松福王前往扬州的时候,着实被恶心了一把,知道他有钱,朱慈烺给他准备了三十六条船拉他的家当,结果竟然不够用的。
福王也不在乎这点船钱,又自己租船一同前往,结果尽租洛阳开封之大船才拉完他的家当,然后一路上是走哪堵呐,运河上船队绵延几十里。
到了资产置换的时候,好家伙,直接朱慈烺扬州的产业都不够给他置换的。
好在福王也不是全傻,知道树大招风的道理,最后收了纸币,并且把纸币存进皇明银行,朱慈烺直接给他兑换了两千万两的存款。
福王现在在扬州每年能收到的存款利息就有二十多万两,比起朱慈烺给那些皇帝一年的年奉还多。
要不是觉得抢这个钱有失体面,加上存进银行就等于是借给他花了,朱慈烺就懒得再跟他计较了。
但是崇祯想着自己在皇宫吃糠咽菜,恨不得把自己的金饭碗都给卖了筹钱,结果人家福王夜壶都是金的,还献旧丢了不要了。
最恶心人的是,自己这个儿子竟然洗干净让自己用?这是恶心谁呢!
第987章 倒果为因
朱慈烺到了西安近郊才打开仪仗队伍,到地方了就不能在微服了,这次可是来站台的!
陕西是一直是朱慈烺最担心的地方之一,经过流寇的反复荼毒,陕西人困兵疲,大旱灾波及之下,更使得人口进一步流失。
到了西安之后,一路上虽然看着人不多,但百姓比较富足,最明显的就是这边的马车非常多,来来往往的不绝于路。
朱慈烺知道这是因为西北战事朝廷鼓励的结果,但是崇祯不知道啊。
入住秦王府之后,崇祯突然来了兴致:“烺儿,为何唐及以往各朝,皆定都于此而宋后历代都在关东之地?”
朱慈烺想了想:“这个就比较复杂了,有人说关中乃是帝王州,后来唐耗尽此地龙气,自从唐朝之后,历代王朝不在选此地为都城。
后人总结出了很多原因,什么气候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关中平原土地承载力底不能养活这么多的人口等等。
当然大环境上,关中的气候是在变坏,以毛乌素沙漠为例,这里曾经是夏禹龙兴之地,证明这里非常适合先民生活。
到了秦汉,毛乌素依旧是一个温暖湿润的地方,汉顺帝永建四年,汉尚书令虞诩在《议复三郡疏》载毛乌素“沃野千里,谷稼殷积……水草丰美,土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
经过秦汉不停的开发经营,毛乌素地区的环境逐渐恶化。北魏太和十八年的时候,郦道元到当地的时候,《水经注》记载此地出现“赤沙阜”“沙陵”。
可见当时这些地方已经开始沙漠化。
唐之后这些地方的沙化就更严重了,唐长庆二年,当地出现“飞沙为堆,高及城堞”。
北宋和西夏长达百年的时间一直在陕西地区反复拉锯,作为战场,这里被反复拉锯争夺,当地只有偶尔可见的‘地斤泽’绿洲了。
到了大明万历年间,榆林城外之山已是“四望黄沙,不产五谷”,双山堡至宁夏花马池“榆林卫中、西路多黄沙环拥”。
现在更是已经是遇到大风沙天气‘沙堆城高,人从沙丘入城,城门如同虚设’。
由此可见当地的气候正在变坏,在黄河几字湾中,榆林往北还有一半土地当初汉朝可是在当地牧马甚至接纳投降的胡人。
不过环境变化还是人为因素比较多一点,以前儿臣曾跟陛下聊过这种变化为‘人吃羊,羊吃人’。
在猪肉推广之前,牛又是农业资源禁止宰杀,中原王朝从秦汉到隋唐肉食的主要来源就是羊,而且是山羊。
山羊有一个习惯,扒拉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