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5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山羊有一个习惯,扒拉草根吃,一个大一统王朝的首都一年要消耗掉多少肉食?那还不得关中地区,黄土高原,乃至毛乌素地区更远的河套以北都得养羊供应?
所以黄土高原越啃越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
水土流失导致下游河道堵塞,河道堵塞导致漕运粮食更加困难。
所以隋朝的时候,修运河到唐朝就不停的堵,后面越来越堵。到了宋朝之后,那黄河下游随着河床抬高那河水更是肆意的流。
北宋三易回河导致的灭亡,竟然是汉唐就埋下的祸根,因为唐人喜欢吃羊肉?
从大的供应环境来讲,汉唐之时关中平原产粮不多,但是北面有黄土高原河套等地可以输入粮食,西面有河西走廊输入。南面汉中巴蜀也是天府之国加上从东而来的粮食不显得短少。
但是唐朝之后,北方土地恶化,人口暴增,使得隋唐开始依赖关东之粮食补充。
这边的环境恶化还有一个原因,秦汉到唐千年的时间,关中这里一直是王朝中心。
关中地区从秦汉的几十万人口到隋唐的数百万,京城的繁荣必然需要营建宫室,百姓也要造屋造房。
以至于这边的树木被大量砍伐,又加剧了水土流失,后到了宋时战争的拉锯破坏使得此地的产出已经不能够单独的支持军事行动,必须依托中原调运。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因为不管汉还是唐,都是经营掌握西域的,丝绸之路连通欧亚,使得大秦商人不远万里来长安做生意。
长安城往北控制河套尽得草原之利,往西河西走廊得西北丝绸之路的财货,往南天府之国所有物产都要到这里交易。
而往东整个关东财货想要入西域,出草原,进川蜀也要经过这里。
所以长安是天然的经济枢纽,加上山川之险要,自然是这些朝代的优先选项。
但是唐以后,中原失去了丝绸之路,西域因为大食人的兴起西域丝绸之路也断绝。
北面又丢了河套,往南因为大运河的修建,川蜀可以从长江把货物销往天下,所以长安从交通枢纽,经济中心变为边塞之地,自然无人愿意经营。
其实这还是因为海上贸易的兴起,河运加上海运取代了陆运,使得沿海的扬州苏杭等地发展,进一步让长安的重要性下降。”
崇祯听完之后久久不语,这些东西很多他都是第一次听,需要一段时间的消化。
好大一会崇祯才摇摇头:“这些观点都不准确,而且有事后诸葛亮倒果为因的嫌疑,不管是汉还是唐,都是先定都长安,然后才把这里经营成都城。
而不是因为看到有这些原因才定下的都城,所以这些都是后人臆测,不能作为原因。
宋人之所以不用长安,是因为赵匡胤根基在汴,蒙元定都大都是因为这里进可进取中原退可远遁塞外。
到了大明,太祖当年就考虑过定都长安,但是后来因为太子早逝和群臣反对才没有迁都。
成祖是因为京城离蒙元更近,成祖根基也在京城,所以才定都。
根本没有那些所谓的气候等想法。”
朱慈烺呵呵一笑:“父皇说的是,这些都是后人总结,而站在当时的角度来看,皇上更喜欢把都城建在自己的地盘上。
秦自关中兴,汉高祖刘邦被封汉王之后,屡次跟项羽等关东诸侯大战,全靠关中汉中巴蜀的支持,所以定都于此也是应当。
光武帝刘秀起自山东所以定都洛阳,隋是继承前朝北周遗产定都长安,而唐起于关陇自然要定都长安。”
第988章 长安当兴
朱慈烺继续说道:“其实除了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就是战略上的原因,无论秦汉还是隋唐,王朝之都城对待都城之外,以防备为主,稍有不慎,地方势力过大就会威胁都城安全导致王朝更替。
秦以关中攻六国,得六国之土防六国之民自然不会把都城建立在六国土地上。
汉以分封治天下,都城为皇帝之居所,加上当初刘邦是从关东诸侯手里抢得政权,自然要选地形险要之地固守,以备敌袭。
隋唐也是如此,其对关东多有防备。
有人说是因为中原的边患从西北逐渐往东北转移,所以才都城东迁。
其实王朝都城在西北,则边患就西北为重,汉之鲜卑,隋唐之高丽,岂不是都是东部边患?
到了宋朝,西夏难道就没有边患,即使到了本朝西北这些人部族也没有见多消停。
只不过因为边患距离京城远,则就是疥癣之患,距离京城近就是心腹之患。
从宋朝开始,吸取前朝之教训,强干弱枝重文抑武,战略上不在以山川之险要来防备地方,而是把重兵集中在京城附近防止藩镇做大。
这样的坏处就是军队集中在无用的地方,就显得战斗力不强,而真到生死存亡的时候,没有经过战斗洗礼的首都守备力量往往也不能用。
就像大宋明明对外战争的时候胜多败少,确反而给人一种,大宋军队很弱的感觉。
边境军队不足,导致大宋很难在战胜的时候,扩大战胜的优势,战败的时候又因为兵力不足不能及时查漏补缺。
成祖吸收了宋亡的经验,把国都定在京城,就是希望大明军事重镇和国都合一,方便扫平漠北。”
这个观点倒是勉强说得过去,崇祯一直知道朱慈烺比较擅长大战略的规划,所以能看到战略方面的原因不奇怪。
崇祯点头后继续问道:“那还有一个原因呢?”
朱慈烺笑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汉人的活动范围再扩大,汉人在不停的寻找耕地来源。秦汉之时,中原主要就是黄淮流域,往北是胡虏往南是夷狄。从长安看中原,不过左近。
五胡乱华南朝开发长江流域使得长江以南耕地得到开发。
到了隋唐之时,吴越之地已经完全开发,长安再看中原,犹如一隅而望全局。到了南宋江南继续开发,汉人已经到了百越之地。
但是百越山林纵横,烟瘴四起,再加上瘟疫霍乱等等侵袭使得汉人发现越往南的路越难走。
大明更是开发岭南,此时再看长安,犹如一角之地也。
大明定都京城而不选择长安正是因为东北有新的良田可供开发,虽然气候寒冷,但是自野猪皮暴乱之前,大明对东北的开发从未停止。
往东逐渐开发,往西确在不断收缩,因为西面不适合种植粮食,汉人是农耕民族,如果说草原民族是逐水草而居的话,那么汉人农耕民族就是逐耕地而居。
自从唐朝之后,西北地区寻找不到合适的耕地资源,让汉人逐渐不愿意再往那边集中人力物力。这也是一个原因。
都城虽然没有随着新耕地的发现而迁移,但是民心意志已经离开了那里。”
如果说前面说的还有点依据的话,崇祯觉得这个时候朱慈烺说的耕地就有点瞎扯了。
抛去这些崇祯继续问自己更关心的问题:“既然长安有这么多劣势,那为何你要专程来一趟?”
朱慈烺站起来,走到挂图边上:“因为时代变了,以前的劣势现在已经可以扭转,以前不能通的路大明也有实力打通了,长安再次兴起已经是必然。
首先是交通上,大明将会有一横一纵两条主动脉铁路经过长安,从连云港到轮台的连轮线已经开始规划征地,而从川蜀北上一路过汉中入长安,在北上河套连接北海的纵线也将在这里交汇。
一旦铁路建成,这里粮食问题就不在是问题。
再有就是大明对西北的经营,对高原的经营还有对河套等蒙古的经营让长安再次换发活力。
将来重开丝路之后,长安将会再次成为路上丝路的起点,所以远景可期。
长安是大明西出中亚的出发点,建设好这个基地对大明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次前来儿臣就是想看看,这里到底能不能承载足够的人口。
通过这一路的观察,百姓从天灾人祸中迅速恢复,人口的减少也使得当地的土地矛盾降低。
北方河套的开发也让这里初显繁荣,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崇祯惊讶于朱慈烺对土地的执着,大明已经这么大了要啥有啥了,朱慈烺还不知足,还在准备打仗。
崇祯忍不住问道:“十年准备难道真的是为了打世界大战么?这一战是真的非打不可么?”
朱慈烺挑眉看了崇祯一眼:“不是我非要穷兵黩武,而是大明走到这一步,必须完成对世界规则的制定。
而且这一仗小打不如大打,晚打不如早打,现在打赢一战看着消耗很大,但是比起不打后面对峙几十年几百年的消耗来看这些又不算什么。
既然全球已经因为海洋贸易连接在一起,那么必然要产生一位霸主,这是生物的天性,如果大明有一天不想被别人呼来喝去,那么只有自己走上霸主宝座。
更何况没有人比大明更适合成为地球之主,无论是经济军事文化这个时期的大明都是世界之最,自然是舍我其谁。
就算大明不愿意争,选择退让,但是其他国家一旦走上争霸道路,那么大明就是他最大的敌人,不击败大明他就无法登上王座。”
崇祯没有在接话,这种世界争霸战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虽然朱慈烺曾经拿春秋战国举例,认为深植于汉人灵魂中的大一统思想,必然要让大明走上一统世界的道路。
但是十年准备就想统一世界,怎么听都像闹着玩一样?
朱慈烺接着说道:“当然父皇不必担忧,十年之后大明走上统一道路,不是说第十年就完成,也不是说第十年就要跟各国开战。
这是一个过程,大明只是修养生息十年,并不是外界说的准备十年,这个统一战争儿臣一定会量力而行。”
第989章 接着忽悠
第二天崇祯继续在长安城吃喝玩乐,而朱慈烺则要对西北作战的一线士卒和立功人员进行表彰。
西北作战已经做过一次表彰,因为西北离京城太远了,上次表彰主要是千户以上的人和重大立功的人。
这次表彰主要是普通士卒,在朱慈烺准备来之前,西北各师已经开始准备,士卒已经提前出发。
朱慈烺没来之前他们已经在三天前全部到齐。
看着这一百个士卒身体笔直的坐在台下:“你们辛苦了,在这么寒冷的天气里,让你们跋涉几千里而来。”
“不辛苦”
朱慈烺笑了:“不辛苦那是假的,古人有很多诗形容西北的苦寒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等等,等等。
现在已经进入二月中原大地已经万物复苏,柳树抽芽,春燕衔泥。
但是西北朕前天还收到消息轮台地区又迎来新一轮的降雪,再看你们有不少人脸上的冻疮还没有消退。
朕知道你们吃苦了!
有人就问既然知道天气不好,既然知道西北这么苦寒,还让你们跋涉几千里而来,为什么?值得吗?有意义么?
朕觉得有意义!
吃苦不可怕,可怕的是吃得苦没有意义,没有人在乎,没有人心疼!
因为朕知道比起身体上的苦西北荒僻的环境带来的孤独寂寞,等心灵上的苦才更难以忍受。
所以朕来了,大明没有忘记你们的功劳,朕没有忘记你们的辛苦,朕恨不得亲自上前线去慰问每一个士卒,只可惜国事繁忙,一直不能成行。
你们是大明的功臣,是朕的英雄,荣誉属于你们,属于大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