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5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污染这里又污染哪里?现在大明绝大多数的百姓还是依靠直接饮用河水,皮革加工中心除非直接设在营口这样的地方排向大海,否则这种污染就避免不了。
  好在永定河不直接流入京城,沿途可以多设置水井,至于宛平城,让百姓从上游取水吧,这个时代虽然也有化学药剂,用量还没有后市那么夸张。
  至于将来怎么样,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吧,这个时代想搞不污染的清洁能源,绿色工厂啥的朱慈烺是没有这个本事,将来谁有本事谁搞去吧!
  搬迁的事情还是等财政更宽裕了,到时候内阁不在乎着一两百万两的税收在考虑吧,这也是内阁该考虑的事情,朱慈烺又不用事必躬亲。
  过了卢沟桥,大军按照既定规划行军,朱慈烺和崇祯分别坐着出行用的马车。
  朱慈烺的出行马车已经是第三代了,除了第一代下江南的时候用过,第二代没有使用过一次就淘汰了。
  马车宽四米,长八米,车内面积有三十个平方左右,设立了办公会客区域,卧室休息区,茅厕出恭区域三个主要部分和一个小的侍女操作间。
  至于厨房和浴室什么的,都是单独马车另配,厨房由御厨负责,沐浴用车也有专门的侍女斥候。
  这个可不是房车,皇上又不需要自己做饭,所以整个马车只有这三个区域,其中办公会客区域最大。
  没事的时候朱慈烺就在这批阅奏章,一旦有事商议,这个房间还可以容纳六个到九个朝臣在里面议事。
  卧室部分由随驾的贵妃等人打理,卧室不大,一个贵妃伺候的时候还能带一个侍女进来。卧室
  当让其它妃子就只能待在其单独的车驾里,非陛下招见平时不得登上龙车。
  厕所有洗浴和出恭两个区域,恭桶随时有人取走确保干净。
  最小的区域就是侍女的操作间了,里面有一个小煤炉,是给皇上和皇上召见的人备茶的地方,还能储存一些皇上爱吃的小点心,以备皇上饿了食用,这里面还有一个储冰箱不过这个季节没有用。
  马车走在大路正中间,这条官道宽十米,马车走在中间,两边是随行的禁卫骑兵和锦衣卫,两边的田野还有锦衣卫来回奔弛巡视。
  这样的马车前后有五四辆,其中朱慈烺坐一辆,崇祯坐一辆,剩下的三辆则是空车,出行的时候五辆随机出发,位置由桂喜当场指定,以防背人算出朱慈烺的马车位置埋伏炸药啥的。
  当然这次如果不带崇祯的话出行的时候只有三辆车,这次出行既然有两个皇帝,那所有的龙车都带了出来。
  本来这次朱慈烺打算带着皇后的,只是临出发前皇后检查出来有喜,正好朱慈烺让这个未出生的孩子监国,皇后在京城养胎。
  过了宛平之后下一站就是顺天府的涿州了,这里古称范阳,是刘备、张飞和宋太祖赵匡胤的老家,后世这地方也称为环京。
  只不过大明的时候京城还没有发展的那么大,连宛平都还只是环京,更不要说涿州了,不过大明涿州确确实实是属于顺天府管辖,人家本来就是京城的一部分,根本就不用环京。
  这个时代,涿州能让朱慈烺记起来的就只有涿州贡米了,朱慈烺以前主要吃的就是这里的大米,味道确实不错。
  后来为了皇明粮号的发展需求,贡米的品种就非常多了,不过吃了这么多贡米,涿州米还是一直是朱慈烺最喜欢的,因为这是小时候的味道。


第977章 环京之地
  涿州称得上资源的有两种,一种是鹅卵石一种是河沙,从拒马河进入永定河,永定河流过京城和天津,是京城建筑材料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当初治理沙场的时候,这边关停了不少,现在再看,不少新的沙场又再次开了起来。
  朱慈烺特意前往采沙场实地看了一眼,还好这条河并不陡峭,堤坝之外又修筑了新坝。
  崇祯见停车了,也跟着下车:“这些沙场有什么看头?”
  朱慈烺特意跟他解释了一下:“现在混凝土用量逐渐加大,混凝土里面有沙子和石子,所以现在开采河沙的人也变多了。”
  崇祯听罢眼睛一亮:“你是说这是一种治河沙的新方法?”
  朱慈烺摇摇头:“并不是,一般这些开采河沙的都是机器固定一地之后就在这里开采,把这一片范围开采出一个大深坑,这很容易导致堤坝塌陷。
  去年因为采砂还导致了黄河决口的事故,十几万人因此受灾,数千人被淹死。”
  崇祯听罢大怒:“那为何不立即关停取缔,我看这里的贪官污吏肯定是收了好处,所以才纵容这些人为所欲为!”
  朱慈烺摇摇头:“那到也不是,这些都是合规开采的,这种东西用还是要用的,只不过开采的时候不能过度,需要确定安全,在不影响河床安全的前提下开采。”
  崇祯看着河岸边的采砂厂:“那为什么不让他们采个一丈就换一个地方,这样一点点的把河床加深岂不是好事?”
  “要是迁移的太频繁,这些人就不赚钱了,这机器迁移还要成本呢,商人要是不赚钱就会涨价,涨价最后还是要转移到老百姓身上。”
  崇祯沉默了,这好像超出了他的知识范围,为啥大家都是当皇帝,感觉自己这个儿子总比他想的透彻?
  朱慈烺匆匆看了几个就走了,这一路不可能一直到处停留,整个行程规划是十七天,要在二月二日之前到达西安,时间还是很紧张的。
  到达保定府的时候,朱慈烺仔细观察了一下当地的农村,保定有煤铁矿,这里的矿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区,煤铁资源也是,交通因素和工业基础没有邯郸好,所以朱慈烺确选择开发了邯郸。
  因为京津供应有永平地区就够了,而保定府的煤铁开发往北没有永平的运输便利,往南邯郸更靠近黄河得黄河运河之便利。
  所以保定的矿场对大明可有可无,陈玄上表的意思是卖掉,一开始朱慈烺是打算等以后铁路修通了之后再开发这里的。
  毕竟后世钢铁这一块河北可是世界之最,除了依托消费市场,其资源储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皇家也不能吃下所有的肉,不给别人一口汤喝,皇明商号现在重点是开发重工业中心,手握的世界级富矿不知有多少。
  也不缺这区区保定一地,而保定一地的铁矿晚开发一年,当地百姓岂不是晚一年享受到大明发展的成果。
  朱慈烺倒是不着急,等上一二十年都无所谓,但是对于当地人来说,这就是一代人,也可能是某些人此生都享受不到这个成果。
  所以这一次是对当地贫困情况的一个评估。按照朱慈烺的理解离京城这么近当地不应该很贫困吧?
  但是看着乡间的田地里劳作围观的百姓,还有道路旁村庄里的房屋,朱慈烺心情格外沉重。
  大明京城跟京城外面的世界简直是天壤之别,这里的百姓衣服依旧是灰黑色的棉裤棉袄,房子依旧是土坯为主的茅草房,百姓虽然不至于面有菜色但是也都是干瘦。
  朱慈烺停在一处田边招来几个路边围观的百姓,朱慈烺没有打旗号大张旗鼓的扰民,这些百姓虽然不知道路过的是谁,但是这么大的队伍兵强马壮,又不像送货的,一定是大官,所以不少人聚集在路边观看。
  几个农人也好奇的打量着朱慈烺,眼神有点躲闪,不太愿意跟这些达官贵人呆在一起,朱慈烺微笑着问道:“老乡去年收成怎么样?”
  老农呐呐的看着朱慈烺:“收成?就那样吧,麦子收了二十多石,秋天又种了一季玉米和红薯,收了一大堆玉米和一窖的红薯,做了粉丝红片和红片面啥的。”
  要是其他官员回话这么不靠谱朱慈烺早就骂人了,这都是啥数据,一堆一窖是多少?
  不过老百姓家里一般都没有秤和量器,东西要是不卖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
  朱慈烺微笑着问:“那够吃么?家里几亩地?几口人?”
  老农被问的笑眯眯的:“够吃!家里八口人,俺娘、俺、俺婆姨、还有四个娃娃。家里有两亩自己的地,又租了十亩。家里玉米红薯足够吃。
  每月还能吃一顿白面馍馍唻,这真是赶上了好时候!”
  这个水平其实已经很不错了,小麦产量低,亩产两三百斤的时候都是好年景,十二亩地能收到二十多石小麦,亩产一石半以上,已经相当可以了。
  小麦收购价去年大概是七钱到八钱之间,二十多石小麦能卖十五两以上的银子,一家人平时吃玉米红薯,解决温饱,每月能吃上一顿白面这在以前可是富裕百姓才能享受。
  朱慈烺又问道:“去年地租怎么样?”
  老农看着整个车队都在缓缓的停下,心里还是很紧张的:“王员外收两成地租,去年交了四石小麦。”
  三千多人的车队,不可能做到令行禁止说停停说走走,朱慈烺突然停车,前后传令都要一段时间。
  这个时候崇祯也刚撩开车帘看向朱慈烺这边,也许是想起了当初跟朱慈烺一起微服出巡的情景,兴致来了,也走下马车朝着这边而来。
  相比朱慈烺的低调衣着,崇祯的衣服就华丽很多了,老农看到年长的贵人也跟着出来就更紧张了。
  两成租不算多,京城对劳动力的吸纳最先受影响的就是这些环京的百姓。
  一个成年劳动力在京城一年能挣到三十到四十两银子的收入,比起在家乡种地可是要多的多。
  所有家里一旦有富余劳动力,就会选择到京城打工,以前家里三四个劳动力能租二三十亩地,现在家里只有一两个劳动力种十多亩地都勉强,自然就少租地。所有这边人口没有外迁,地租依旧下降。


第978章 粮食问题
  之后朱慈烺又问了几个问题,同时有问了他们村最富的那些人的情况和最穷的那些人的情况。
  崇祯一直在旁边默默的听着,大明变化真的很大,崇祯觉得犹如生活在梦中,因为曾经让百姓吃饱穿暖就是他的梦想。
  朱慈烺好奇的问道:“既然收入不错,那为何不见你们吃饱穿暖,建新房?”
  老乡呵呵笑笑:“这不是吃饱了么?这棉衣可暖和了,下地干活能有件棉衣穿顶好了,几年前的时候俺都是穿三四件单衣下地。
  你说房子啊,这一片没有砖窑,盖泥巴房子不敞亮,前湖庄那边正在建砖厂,俺们都等着盖大瓦房唻。你再往前走一段,那边房子就好了,他们那边砖窑修的早。”
  朱慈烺没想到是这个原因,大明免农税已经六年,地租也逐年降低,而粮价确一直维持在六钱每石的高位。
  这边又没有遭灾,所以百姓手里应该是有些存款的,有存款修新房这在后世是常见的事情。
  大明确不是这样的,这边没有砖窑,或者只有那种小砖窑,生产青砖根本不够百姓所需。
  对于只有马车的百姓来说,如果砖窑距离超过五十里以上,那么盖房子就不可能了,因为五十里代表着一天一个来回。光运费就不是刚刚有点小钱的百姓能承受的。
  再次启程之后,朱慈烺对于这里的情况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外面贵喜突然凑过来:“陛下,太上皇想登上您的车跟您聊聊。”
  朱慈烺连忙起身下车,崇祯点点头上车,朱慈烺才跟上去,不管怎么说礼不可废,朱慈烺总不能坐在车上像召见臣子一样招呼崇祯上来吧。
  崇祯上车之后直接开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